首页 > 行业资讯 > 来自基层的声音:电力安全生产中的“矛”与“盾”

来自基层的声音:电力安全生产中的“矛”与“盾”

时间:2022-05-04 来源: 浏览:

来自基层的声音:电力安全生产中的“矛”与“盾”

原创 askwhylife 电力安全生产
电力安全生产

dianlianquan

发布电力行业最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典型事故案例和安全生产经验总结,供电力和安全从业人员学习和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电力行业安全和谐发展。

收录于合集

在电力行业工作的人应该有这样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是高风险的工作。触电、高坠、机械伤害、物体打击、有限空间……这些致命的风险在现场工作中始终如影相随,决定了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如履薄冰,绝对不能抱侥幸心理,绝对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可是,让人匪夷所思的电安全生产事故却仍然以一个不低的频率在不断发生,让人很困惑。

从表面上看,不同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当事者、有着不同的事故原因和后果,似乎具有 特殊性。 但从事后的事故调查的通报来看,事故的主要原因又基本都表现为思想认识不深刻、安全责任体系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安全基础不牢固、安全风险辨识能力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现场管控不严、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等,似乎具有 普遍性。

那么赏待一件安全生产事故的时候,到底是应该把事故的特殊性搞清楚,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具体的可执行的措施呢?还是通过事故“窥一斑而知全豹”,最后提出宏观的、原则性的措施意见?

这就陷入一个怪圈,思想认识到底深刻不深刻?安全责任体系到底完善不完善?管理责任到底落实没落实?安全基础到底牢固不牢固?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到底有没有?安全意识到底强不强?教育培训到底有没有针对性?到底哪个环节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究竟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到底有没有做到主观指导和客观实际相符合?是不是不存在一刀切和片面性?是不是不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深层次的问题恐怕是存在的,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恐怕是必要的。

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执行者,监管者还是被监管者,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应该有不同的看法,也都能看到不同的问题。但往往,看到别人的问题比较容易,看到自身的问题却比较难。管理者对执行者“恨铁不成钢”,执行者对管理者“在评论区发表神吐槽”,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监管者为了让自己的监管工作显得很有成效带着“任务”去稽查被监管者,被监管者为了不被查出违章和监管者“玩猫和老鼠”,但这实在是无法降低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看到问题并不难,难的是解决问题,更难的是不同层面、不同岗位上的人自觉去解决自身所在层面、所在岗位的问题。要真正解决问题, 管理者、执行者,监管者、被监管者 都需要有自我批判的精神、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办法。

没有自我批判的精神,就容易滋生官僚主义;

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就容易产生形式主义;

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办法,就容易存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不过空谈总是无用的,还是让我们回到安全事故的本身吧!

我们通常看到的事故调查报告,可以说是一个正报告,这个报告客观、严肃,令人敬畏,看了以后很有压力,会让人产生逃避心理。

让我们从一个事故调查报告通常不会关注视角去切入吧!那就是事故当事人, XXX 。我们从人性的角度去考察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两种情况情况:

一种情况是当事人有主导条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是抱着侥幸心理明知故犯吗?我想没有哪个人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的,主观上没有人是想出事儿的,因此事故当事人肯定是不会明知道有危险但仍抱有侥幸心理拿自己的命去赌,这一点也可以排除。

另一种情况是当事人没有主导条件也来没有思考反应时间,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意外。那么导致事故的其它责任人是什么心态?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是有意而为之吗?我想都不是的,其它责任人主观上也是不想出事儿的,也不愿意拿别人的生命去开玩笑,所以这一点也可以排除。

反过来说,安全生产工作中会不会有人抱侥幸心理呢?一般来说会有,“老油条”们有时候会走“捷径”,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出事儿,因为“老油条”们见得多了,知道轻重。

因此,很可能事故发生的时候,当事人、当事人们以及其他责任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为什么没意识到危险?真的是安全意识淡薄吗?也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意识到危险才是最大的危险。

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危险,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

经验所限。 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对所处的工作现场的风险和危险点超出了经验认识,由于无知者无畏导致了事故。不得不承认,很多安全事件的发生,是由于个体的经验不足。在经验不足的前提下,完善的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经验所限,有可能当事人、当事人们以及其它责任人并没有想到应该做的安全措施,这些血的教训最终于以《安规》的形式总结下来,但后来者对于《安规》到到底理解到什么程度?在执行的过程中是机械的、教条的执行还是能够结合现场实际有效的执行,产生的结果并不一样。安规考试 100 分≠现场不会违章。不得不承认,安全培训方面有质无效、事倍功半的现象是存在的。对于安全生产方面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属于“冷板凳”性质但对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工作,是不是不够重视,这是需要深刻反思的。

疲劳作战。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司机疲劳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会大增一样,现场长时间的疲劳作战,也会使人的警惕性和安全意识下降,就会出现“犯迷糊”,就会“鬼使神差”(这并不应该定性为安全意识淡薄)。为什么会疲劳作战?事故当事人往往是执行者,一般都是基层人员,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压力、承载力都非常之大,忙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发生“顾此失彼”,酿成苦果。杂技里面有个抛球的项目,可以用两只手接多个球,一般来说,接三到四个球练一练比较容易达到,接七八个球就很有难度了,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再增加球的数量就很难了(目前的纪录是接十四个球)。现在管理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但与之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数字化转型也还在路上,导致宏观管理、原则管理非常多,但深入实际、贴近现场的具体措施不足,基层要接的“球”越来越多,接不住的的风险也就越发凸显。当有些“球”掉到地上,也就变成了“雷”。

复杂(或抢修)作业。 通常来说,简单的单一的作业是比较好管控的,而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多项作业,组织和实施的难度增加则是指数级的,而时间紧任务急的抢修任务通常在现场勘察及方案制定上一般都是不充分的。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复杂作业中的风险和危险点分析不到位或抢修赶工期所导致的。为什么作业越来越复杂?为什么抢修越来越多?这是电网安全和供电可靠性等指标所要求的。 N-1 N-2 的校核决定了设备检修时电网的风险,五级及以上电网风险发生的不可接受性决定了设备检修的工期有限和复杂交叉作业的必然发生(尽管电网风险只是理论上可能发生而实际上发生的概率比较低),而供电可靠性指标决定了配网停电的以抢代维必然发生(指标决定了排名和绩效,是当之无愧的指挥棒)。当人身、电网、设备风险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三阶的“囚徒困境”,到底应该怎样抉择才是全局最优?不应该是简单的“唯指标”、“拍脑袋”、“凭嗓门”,更不应该从专业利益或部门利益出发去考虑,需要的是科学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方案,让总体风险最小全局最优。

我觉得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可以从人性和感性的角度,为事故调查报告补充一个侧报告或附报告。不要一个“安全意识淡薄”就把当事人们一下就盖棺定论了。无论如何,毕竟他们为电力行业的发展也献出了青春、才华、事业乃至生命,他们也是堂堂正正的人,某种程度也是算是勇于担当的人。要知道,在现场真正面对风险的人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要比坐在办公室的人至少高 4 个数量级以上。

有时候,能让人真正受到教育的,并不是学习、培训和考试,而是内心的触动、感动及同理心的产生。

当你在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

安全事故就是深渊,一定要时刻远离

小编在此呼吁大家有 最新事故报告 积极投稿,无电子版或者内网文件拍照片亦可。我们鼓励分享,并且会对供稿人信息严格保密,您的一次分享可能会 挽救一条生命 。一经采用,根据供稿质量我们发10—100元不等的红包表示感谢。 投稿邮箱, 领稿费 (或 投稿) 请添加微信号xunjianyuan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