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山东广播电视台 | 山东省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协会成立

山东广播电视台 | 山东省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协会成立

时间:2022-10-04 来源: 浏览:

山东广播电视台 | 山东省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协会成立

山东应急管理
山东应急管理

SDanjian

发布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政务信息,开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收录于合集
<iframe allowfullscreen=""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cover="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W8zg4diatCBnCTVyoVkib0lCv2gmcAMBzGRHYHQWUl6GpCCSLjfYichXsMmwlKErBDvmD1mLjPtdPxMujjwXjJxDQ%2F0%3Fwx_fmt%3Djpeg" data-mpvid="wxv_2603349107268960257" data-ratio="1.7777777777777777" src="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603349107268960257" data-vidtype="2" data-w="960" frameborder="0" style="border-radius: 4px;"></iframe>

山东省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协会成立
会议强调,山东省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协会要按照省委“走在前、开新局”要求,立足山东、对标全国,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努力打造成为行业协会的一流标杆。要依法办会、民主办会。协会要在省民政厅、省应急厅监督指导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公开、透明的风格,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各企业特别是会员单位要积极参加协会活动,推动协会发展壮大。
山东省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协会作为山东省应急管理厅的唯一的省级公益性社团组织,协会为顺应山东省机构改革,更好的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作用而成立,旨在架起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桥梁,搭建集政、产、学、研、用的合作平台,全面提升全省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山东省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协会的成立对进一步保障全省经济和社会应急事业发展必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山东:事故下降三成多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记者日前了解到,今年1至8月,山东省在安全生产领域实现“两个下降”:事故总量下降,全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3.1%和29.7%;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有效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据了解,我省在实现“两个下降”的同时,较大事故下降,今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减少6起、30人,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同时,大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状况好转,大部分市安全状况好转。
以落实“八抓20条”创新措施为主线,以安全生产大检查为抓手,今年以来山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落实,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有效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针对事故易发的七个重点行业领域,山东将强化安全生产集中攻坚,起底式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确保所有重大隐患9月底前全部清零。
精准防控矿山安全风险。当前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同时受稳经济、保供给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矿山企业存在超计划、超能力生产意愿。对此,山东将采取突击检查、夜查巡查、明察暗访等形式,严厉打击不顾安全超能力生产、采掘接续失调、盗采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特别是对非法盗采的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紧盯冲击地压、“头顶库”、露天转地下等高风险矿山,深入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深化重大灾害超前治理。
精准防控危化品安全风险。狠抓生产储存、交通运输、废弃处置、化工园区四个关键点的安全风险排查,确保今年底前全面完成治理任务。今年年底前,涉及爆炸危险区域的装置设施要实现无人化操作,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要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所有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的上下游配套装置必须实现自动化控制,最大限度减少作业场所人数。
精准防控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当前我省已进入“三秋”,农民务工繁忙,农用运输车、轻型货车频繁上路,进一步增加交通事故安全风险。盯紧看牢“两客一危一货” (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化品运输车辆及重型货车)、农村面包车等重点车辆,加强动态监控,严防车辆带病上路、驾驶员带病上车;严管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道路等重点路段,严查重点违法行为,加强路面精准拦检和执法管控,严厉打击“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面包车超员及机动三轮车违法载人等重点违法行为,严防群死群伤事故。
精准防控海上安全风险。去年12月,针对海上事故多发的实际,省应急厅等7部门联合出台加强海上安全的20条硬措施,初步扭转被动局面。在此基础上,山东将动态完善船舶“一船一册”、船员“一人一档”台账,强化“以港管船”,逐一落实监管责任;深入开展“商渔共治2022”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巡航,严厉打击船舶配员不足或超员、无证驾驶、违章作业、冒险开航等违法行为,并突出加强恶劣天气安全防范,严防冒险开航引发事故。
精准防控燃气安全风险。盯紧燃气经营、输送配送、使用、管线施工、燃气具生产销售五个关键环节,重点排查整治涉及公共安全的餐饮场所、商业综合体等公共场所安全隐患。对存在重大隐患的餐饮用户,将严格落实“五个坚决”“五个一律”要求。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将对照“四个全面更新改造、两个应改尽改”的目标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时完成。
精准防控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开展全省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回头看”,重点查看排查是否全覆盖,房屋鉴定是否符合要求,C、D级危房是否落实管控措施,并建立完善自建房规划、用地、设计、施工、经营、使用等长效管理机制。城镇排水管网下井作业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确保“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配备防护装备,加强现场监护,确保作业安全。
精准防控消防安全风险。开展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行动,持续加强对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化工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的集中检查和错时夜查。各地重点针对老旧小区、群租房、城中村、“三合一”场所等区域组织公安派出所、基层网格力量开展拉网式、起底式检查,彻底排查消除各类消防安全隐患。
山东:强化防雷安全意识  完善防雷责任体系
雷电灾害是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较多的灾害之一。近年来,我省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雷暴等强对流天气活动频繁,由雷击造成的爆炸、火灾等安全风险较大,发生的雷电灾害次数较多。省安委会提出,要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防雷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健全完善防雷安全责任体系。
近年来,我省雷暴等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其中,电力、石化等生产企业最易遭受雷击,其他行业领域也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风险。我省是工业大省、化工大省,涉及易燃易爆和危化品的油库、气库及港口、码头、仓库、堆场等场所、设施众多,重点行业领域防雷安全工作任务艰巨。
省安委会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政府防雷安全属地领导责任。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防雷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将防雷安全纳入本级政府安全生产考核体系,指导、督促各相关行业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防雷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要建立健全防雷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防雷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防雷安全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建设,统筹安排雷电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及防雷安全检查、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防雷安全监管工作;要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防雷安全状况的隐患排查和监督检查,建立防雷安全管理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机制,对易燃易爆和危化品企业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
落实部门防雷安全监管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防雷安全监管责任。气象部门要做好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负责易燃易爆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以及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严格履行相应的防雷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对全省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住建、交通、铁路、民航、水利、电力、通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本行业领域建设工程防雷监管职责,明确和落实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以及业主单位等在防雷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责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防雷安全监管。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防雷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气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可商请气象部门协助。对于气象部门监管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气象部门应加强与其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监管对象名录信息共享机制,严格履行相应的防雷安全职责。
压实生产经营单位防雷安全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履行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防雷和气象预警信息接收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特别是国家石油储备库等大型油气存储基地要落实雷电预警系统建设,强化雷电监测预警信息接收和使用。要健全防雷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雷电防护装置使用、维修、检测隐患整治等工作台账,全面排查并及时整改消除防雷安全隐患。要制定防雷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加强演练,主动落实定期检测规定,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取得相应资质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开展检测,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防雷安全检查。
强化防雷服务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建设工程防雷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防雷服务单位应健全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等制度,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在资质核准范围内从业,并按照国家有关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服务,对做出的评价、评估及检测等数据和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防雷服务单位要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管理,依法开展经营活动,防雷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等应及时按要求报送当地气象主管部门或相关监管部门。
日照:救命神器AED   公共场所全配齐
近日,日照市全市公共场所都配备了用于心脏急救的设备AED,并培训了相关人员,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
日照市急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日照政务服务中心不同楼层安装了3台AED,并且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和志愿者进行培训。为了确保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急救指挥中心举办了专题培训班,让每台AED都配有两名培训合格的志愿者。 
日照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盛晓飞:“主要学习了心肺复苏术,AED体外除颤仪的急救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还有创伤、烧伤等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感觉学习到非常多的知识。 ”
日照市急救指挥中心主任汉京华:“在全市以机场、车站为主的交通场站,以万平口、山海天还有第三海水浴场为主的旅游景点,还有东夷小镇。包括日职、日照一中等大中院校和高职,图书馆、展览馆、审批中心等公众聚集的地方,计划配备100台,我们现在正在配备,争取两个月内完成配备任务。”
除了配备设备之外, 还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班培训能够熟练使用AED的志愿者,目前已完成3期培训了150名志愿者,计划完成6期总共300名志愿者。 
日照市急救指挥中心主任汉京华:“专门建设了一个AED的系统,与我们市120的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是无缝连接的,这样一旦出现AED动用的情况,我们会及时发现,及时调派急救车辆,实行社会急救和专业急救相结合。另外一旦周边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调派急救志愿者带着急救设备进行救治。”

编辑: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新媒体中心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