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刚刚,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刚刚,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时间:2023-10-05 来源: 浏览:

刚刚,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cpsjournals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www.cpsjournals.cn)是我国最权威的物理学综合信息网站,有物理期刊集群、精品报告视频、热点专题网页、海内外新闻、学术讲座,会议展览培训、人物访谈等栏目,是为物理学习和工作者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的公众平台。

收录于合集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图片来源:诺奖官网)
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
Pierre Agostini
Ferenc Krausz 
Anne L’Huillier

获奖理由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 “采用实验方法产生阿秒脉冲光,用于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 for experimental methods that generate attosecond pulses of light for the study of electron dynamics in matter

光捕捉最短时间的实验
NOBEL PRIZE

The three Nobel Laureates in Physics 2023 are being recognised for their experiments, which have given humanity new tools for exploring the world of electrons inside atoms and molecules. Pierre Agostini, Ferenc Krausz and Anne L’Huillier have demonstrated a way to create extremely short pulses of light that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rapid processes in which electrons move or change energy.
三位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其实验而获得认可,这些实验为人类探索原子和分子内部的电子世界提供了新的工具。Pierre Agostini、Ferenc Krausz和Anne L’Huillier证明了一种创造超短光脉冲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电子移动或改变能量的快速过程。

Fast-moving events flow into each other when perceived by humans, just like a film that consists of still images is perceived as continual movement. If we want to investigate really brief events, we need special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of electrons, changes occur in a few tenths of an attosecond – an attosecond is so short that there are as many in one second as there have been seconds since the birth of the universe.

The laureates’ experiments have produced pulses of light so short that they are measured in attoseconds, thus demonstrating that these pulses can be used to provide images of processes inside atoms and molecules.

In 1987, Anne L’Huillier discovered that many different overtones of light arose when she transmitted infrared laser light through a noble gas. Each overtone is a light wave with a given number of cycles for each cycle in the laser light. They are caused by the laser light interacting with atoms in the gas; it gives some electrons extra energy that is then emitted as light. Anne L’Huillier has continued to explore this phenomenon, laying the ground for subsequent breakthroughs.

In 2001, Pierre Agostini succeeded in producing and investigating a series of consecutive light pulses, in which each pulse lasted just 250 attoseconds. At the same time, Ferenc Krausz was working with another type of experiment, one that made it possible to isolate a single light pulse that lasted 650 attoseconds.

The laureates’ contributions have enabled the investigation of processes that are so rapid they were previously impossible to follow.

“We can now open the door to the world of electrons. Attosecond physics gives us the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mechanisms that are governed by electrons. The next step will be utilising them,” says Eva Olsson, Chair of 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cs.

There ar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any different areas. In electronics, for example,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and control how electrons behave in a material. Attosecond pulses can also be us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molecules, such as in medical diagnostics.

获奖人详细信息
NOBEL PRIZE

Pierre Agostini , 1968年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博士。美国哥伦布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

Ferenc Krausz , 1962年出生于匈牙利莫尔。1991年获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博士学位。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所长,Garching,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教授。

Anne L’Huillier , 195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986年法国巴黎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博士。瑞典隆德大学教授。


NOBEL PRIZE
历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 刚刚,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 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 |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黑洞与银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出:殊荣属于三位宇宙探索者!
  • 3位物理学家因“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刚刚,引力波探测获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拓扑相变与拓扑相荣获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

<iframe allowfullscreen=""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cover="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5PzRuz5G8iakcSFxEovLmwqk0E3TcVibg0R8UDXHEia5iceHxtGFTmtsxbF3hu0kz8wWaUKiarHOb1kVNqvezRibyXYw%2F0%3Fwx_fmt%3Djpeg" data-mpvid="wxv_2730921075018252290" data-ratio="1.7777777777777777" src="http://www.cnmhg.com/e/admin126459646/showimg.php?url=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730921075018252290" data-vidtype="2" data-w="1280" frameborder="0" style="border-radius: 4px;"></iframe>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子弹是怎么一回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晶体缺陷研究的历史回顾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相变和临界现象(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相变和临界现象(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相变和临界现象(Ⅲ)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的回顾与展望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声学与海洋开发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模型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历史与教训——纪念原子核裂变现象发现6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的研究生涯——黄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上)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为了忘却的怀念——回忆晚年的叶企孙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从分子生物学的历程看学科交叉——纪念金螺旋论文发表5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美丽是可以表述的——描述花卉形态的数理方程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爱因斯坦:邮票上的画传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趣谈球类运动的物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转瞬九十载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一本培养了几代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 ——评《晶格动力学理论》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朗道百年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软物质物理——物理学的新学科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宇宙学这80年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物理学中的演生现象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普渡琐记——从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天气预报——由经验到物理数学理论和超级计算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纪念Bohr的《伟大的三部曲》发表100周年暨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建系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同步辐射历史及现状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的观念起源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空间科学——探索与发现之源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及其作用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所熟悉的几位中国物理学大师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量子力学诠释问题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高温超导研究面临的挑战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非常规超导体及其物性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真空不空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通用量子计算机和容错量子计算——概念、现状和展望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谈书说人之一:《理论物理学教程》是怎样写成的?|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奋斗 机遇 物理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时空奇点和黑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学的新篇章——超越朗道范式的拓扑量子物态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物理学思维的艺术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变换的低速极限是伽利略变换吗?|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杨振宁先生的研究品味和风格及其对培育杰出人才的启示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庞加莱的狭义相对论之一:洛伦兹群的发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