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煤化集团基本情况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南煤化集团”),是2008年12月5日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由永煤集团、焦煤集团、鹤煤集团、中原大化集团、河南煤气集团等5家单位战略重组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一家集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建筑矿建、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相关多元发展的特大型能源企业集团。2012年位居世界500强企业第397位,2011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58位,连续2年位列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2位,连续2年进入世界著名品牌500强,连续3年位列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行业“效益十佳”第1位、河南工业百强企业第1位。
2、现代煤化工发展方向
(1)煤化工发展现状
中国既是煤炭生产大国,也是煤炭利用大国,煤炭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煤炭这一高碳能源,如何实现高效低碳利用一直是煤炭业乃至整个国家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煤化工成了人们努力探索的方向。传统煤化工最初从炼焦、生产煤气开始,接着发展到生产合成氨、碳铵和尿素等。传统煤化工曾经为我国的工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煤制化肥至今仍占我国化肥总产量的60%以上。后来,随着中东油田大量发现,石油化工逐步取代传统煤化工。但近年来,随着原油后备储量日益减少,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煤化工的重要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煤化工技术日新月异,新型煤气化技术、煤基新型材料、煤基能源化工等领域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现代煤化工基本打通了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通道,为煤化工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2009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煤化工的五大示范发展方向,分别是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和煤制二甲醚.
未来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的需求增长将会远远高于产量增长,因此,这一技术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而且生产工艺成熟,可根据煤种选择合适的煤气化技术。但问题有两点:一是天然气由国家定价,管网入网费难以控制,不利于确定投资收益;二是1吨煤约生产400方天然气,价值提升有限。
·煤制油
这个技术分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市场需求巨大,产品易于销售,技术较为成熟。问题在于建设难度大,建设周期长,而且投资巨大。一个百万吨级的煤制油装置需投资200亿以上,相当于投资1套千万吨级的石油炼厂,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加上难以掌握成品油的定价权,煤制油项目的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煤制烯烃
这一技术投资大,但产品附加值高,销售渠道丰富,产业链长。根据工艺路线不同,可分为MTO和MTP两种。MTO是用甲醇生产乙烯、丙烯等产品,国内已有较为成熟的自主创新技术(如大连化物所、中石化等)。神华包头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的顺利投产,为我国MTO项目建设展现了美好的前景。面临石化企业的竞争,同时与MTP相比,MTO的装置规模更大,综合效益更优。MTP是用甲醇生产单一丙烯和聚丙烯,产品产值高,聚丙烯用途广泛,产品链长,市场销路好。目前我国大唐多伦、神华宁煤采用国外专利技术建设的两套50万吨MTP项目也已投产。总之,在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石油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煤基甲醇制烯烃技术部分替代石油化工已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是我国现代煤化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煤制乙二醇
这是目前最有投资价值的技术。一是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成熟,美日等企业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开发生产工艺,国内煤制乙二醇技术目前已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二是乙二醇产品市场缺口较大,表观消费远大于国内产能。三是与传统石油路线相比,煤制乙二醇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煤制二甲醚
二甲醚既可作为清洁能源,又可作为制取烯烃的中间产物,随着煤制烯烃的投产,市场需求会扩大。目前,二甲醚行业的主要风险是遇到了国家对掺混液化气的政策限制。
(2)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关系
对比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三点不同:
首先,从原料上说,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探明资源的剩余可采年限远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尤其对于我国来说,原油需大量从国外进口,原油价格也不受我国控制,可以预计将长期在高位运行。因此,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石油化工面临巨大的能源安全问题。发展煤化工是保障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考量。
第二,从生产工艺上说,石油化工是长链裂解到短链,生产工艺相对稳定。煤化工可以说是碳一化工的延伸,是从一个碳组合延伸至长链,投资相对高于石油化工,但在醋酸、尿素、乙二醇等短链产品上,煤化工路线占有优势。
第三,从环境影响分析,煤化工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还要排放大量固体污染物。这点和石油化工相比,是个劣势。客观分析以上因素,随着新型煤化工生产技术的成熟,煤化工除了在电石/PVC、合成氨、甲醇等一些传统领域里占据优势之外,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二甲醚,可以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战略性保障,煤制乙二醇和煤制烯烃等新型材料,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考虑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现状,煤化工部分替代石油化工的趋势将逐步加快,煤化工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3、河南煤化集团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河南煤化集团按照“集团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产业链条完整化”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煤化工这一核心支柱产业。我们在全面分析行业形势和集团实际的基础上,确立了“煤为基础、化为方向”的战略方向,加快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和“材料”的转化,推进产品向精细化发展,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延伸,努力形成纵向成链、横向耦合、协同发展的化工产业格局。目前,我们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加快传统化工产业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高端煤化工。当前,高端煤化工项目投资占到河南煤化集团全部投资额的60%以上。
(1)河南煤化集团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布局
集团拥有20多家化工企业,分布在河南省内的濮阳等9个地市以及新疆、安徽、贵州等省区,涉及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工程塑料等多个领域。到目前为止,化工板块资产总额达300亿元。
·产业链条
我们坚持低碳环保、综合利用、区域集成发展的现代煤化工发展模式,走“低碳绿色、循环再生”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较好地体现了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内涵。
我们有两条主线和三条辅线:
两条主线:一是煤炭产品按照不同用户分选后进行分级利用;二是化工产品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
三条辅线:一是废水利用。即矿井水、煤炭洗选污水、化工污水分级处理后循环利用;二是废气利用,即煤层气和化工废气加压净化处理后作为工业燃料重新利用;三是固废利用,即矸石膏体充填,煤矸石、煤泥发电及供热,粉煤灰和煤渣作为造纸原料和新型建筑材料。最终形成一个由煤炭向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敷设的闭环回路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煤炭化工高效清洁分质综合利用。在这条科学规划的循环产业链上,上一轮的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正是下一轮的原材料,充分展示了循环经济的内涵。
·发展后劲
“十二五”已确定的化工项目18个。分别是:6套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及其二期工程、年产千吨级高性能碳纤维项目,醋酸、甲醇、1,4丁二醇、三聚氰胺等项目,最终形成将在河南建成国内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聚甲醛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我们还将与中石化集团合作,投资200亿元重点打造甲醇制烯烃(MTO)联合项目,向世界级煤化工企业挺进。
(2)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优势
·拥有雄厚的化工产业基础
集团主要化工产品近20种,产能分别为:甲醇300万吨/年、二甲醚80万吨/年、乙二醇120万吨/年、合成氨87万吨/年、尿素135万吨/年、城市煤气7.7亿立方/年、复合肥60万吨/年、甲胺15万吨/年、DMFl5万吨/年、三聚氰胺10万吨/年、PVC40万吨/年、烧碱50万吨/年、脂肪醇3万吨/年、电石58万吨/年。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煤制气生产企业和华中地区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拥有发展现代煤化工所需要的产业基础。
·拥有核心技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
在核心技术方面,已消化吸收并不断优化壳牌炉和鲁奇炉加压气化技术。与北京航天火箭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发的中国“航天第一炉”顺利投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化项目。目前,正与五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五环炉。还拥有世界首创、国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乙二醇核心技术。
在研发方面,集团成立研究院,建立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启动了3亿元科技研发专项资金,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模式,完善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目前,集团瞄准行业最前沿和科技制高点,加快实施煤基乙二醇、碳纤维、甲醇制芳烃、洁净燃料、电石新工艺、粉煤灰制纸浆、粉煤灰提氧化铝以及煤化工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研究等60个项目,实现科研与产业发展的无间隙衔接,力争在新型化工及新材料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拥有坚实的煤炭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保障
集团拥有煤炭资源储量400多亿吨,从事化工行业的员工达2万多人。通过全面推行“技术一管理H型双通道”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培养了大批化工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具备大规模发展煤化工的人才基础。集团与国内各大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银行授信额度超过2000亿元,成立了财务公司,加强了集团资金调度,融资能力强,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证。
4、向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企业冲刺
(1)河南煤化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
河南煤化集团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坚持“煤为基础、化为方向”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现代煤化工,具体来说:一是立足河南煤炭资源,打造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孵化基地,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和核心研发团队;二是依托贵州、内蒙、新疆等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利用成本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提升煤炭产品价值,创造就业机会;最终完成“燃料生产企业一原料制造企业_洁净原料、高新材料并举的大型煤化工企业”的战略转型。
(2)河南煤化集团关于乙二醇产业链的构思
乙二醇是除乙烯和丙烯之外的重要化工基本原料,大量用于聚酯和防冻液生产。目前世界产能约2000万吨,2009年中国进口量近700万吨。随着我国PTA项目的纷纷投产,作为PTA上游材料…乙二醇的缺口会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乙二醇的价格预计将维持在8000元/吨以上。乙二醇产业市场前景看好。2009年6月,河南煤化集团与丹化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国内外最先进的煤制乙二醇技术进行排他性合作开发,目前一期20吨/年乙二醇项目已于2009年12月打通流程,产出合格产品。这一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开辟了以煤为原料制取乙二醇的非石油路线,对提升我国乙二醇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乙二醇产业方面,我们的战略是:
·依托河南省内和通辽的6个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2011年形成120万吨产能,2012年形成200万吨产能,其中河南省内形成120万吨产能;
·科学规划新疆、贵州、内蒙古、安徽等地的煤制乙二醇产能。
·在乙二醇装置附近,规划建设甲醇制芳烃和聚酯生产装置,继续拉伸产业链,降低运输成本。
(3)河南煤化集团关于MTO(甲醇制烯烃)产业链的构思
聚丙烯、聚乙烯是重要的工程塑料,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河南煤化集团发展MTO产业链的思路为:
·大力发展煤制烯烃项目,提升价值链。我们可以算一笔账:450万吨煤(以坑口价格400元/吨计算,价值18亿元)_180万吨甲醇(以2000元/吨计算,价值36亿元)枷O万吨聚丙烯(70亿元以上)。(按N2010年8月价格)
·与中石化集团战略合作,在河南建设大型MTO联合装置,打造中部最大煤制烯烃基地。
·利用新疆等地丰富的煤炭资源,认真规划大型煤制烯烃项目,科学规划烯烃产业链,发展特种聚丙烯等高性能产品。
·依托煤制烯烃项目,大力发展改性材料和下游加工。
(4)河南煤化集团关于新材料产业链的构思
在新材料产业链方面,河南煤化集团已经在以下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利用煤制乙二醇和1,4一丁二醇产业优势,攻关甲醇制芳烃,打通PET、PBT聚酯产业链
PET(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强韧性、电绝缘性、安全性等),价格便宜,广泛用做纤维、薄膜、饮料瓶、工程塑料、聚酯瓶、耐烘烤食品容器等。性能改进后还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医疗器械和日用电器等多个领域。
BDO(1,4一丁二醇)可用来生产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工程塑料和纤维、聚氨酯人造革、聚氨酯弹性体以及聚氨酯鞋底胶等。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下游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PBT树脂需求迅猛增长。
河南煤化集团将依托全球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和已经开工建设年产10万吨BDO(1,4一丁二醇)项目,与科技研发部门联合攻关甲醇制芳烃技术,努力打造PET、PBT聚酯产业链。
·建设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
节能减排是全球未来发展必然要求,飞机、汽车轻量化对高新材料需求日益迫切。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等特性,属典型的高新技术产品。
河南煤化集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开工建设一期500吨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将于今年内试车投产。按照集团规划,我们将不断扩建碳纤维生产能力、研发性能更加优异的碳纤维产品,努力打造国内最大的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聚甲醛产业规划
POM(聚甲醛)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油性、耐化学性、低吸水性、耐磨性、自润滑性、耐蠕变性以及突出的耐疲劳性能,是所有塑料中较为接近金属的树脂品种之一。目前,在整个工程塑料工业中,POM的年产量仅次于尼龙和聚碳酸酯。未来几年,中国POM市场需求将平稳增长。
河南煤化集团目前建设的一期年产4万吨聚甲醛项目已经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产品,二期年产6万吨项目将于2012年建成投产。该项目填补了我国中西部聚甲醛生产的空白,将有效改善我国聚甲醛需求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目前,我们的改性聚甲醛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研究也已立项,下一步将得到产业化开发利用。
河南煤化集团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将通过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充分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以现代新型化工为发展方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资源合理配置、能源梯级应用、产品深度耦合、附加值最高、综合利用最好、技术含量最新、产业链最完整的集约化、大型化、多联产的现代煤化工企业集团,为推进煤化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