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TO“总导演”的心路历程

2015-04-13 22:58:33 来源:中国煤化工网整理 编辑:中国煤化工网人评论

A-A+

近日,一份名为《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出台,让记者再次叩开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的房门。


 

这份有着若干政策“干货”的文件明确指出,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障碍”,而刘中民和他的团队因研发出甲醇烯烃技术并成功投产摘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当许多科研成果还只能躺在抽屉里睡大觉时,他们为什么能成功?这一案例,对求索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上的其他人,又有哪些借鉴意义?


 

不气馁


 

刘中民成功了。他和他的团队打通了煤经甲醇制取烯烃的技术路径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通俗点说,烯烃是生产塑料等的重要化工原料,世界各国主要是用石油制取烯烃。我国煤多油少,刘中民团队实现了用煤取代石油制烯烃的工业化生产。从能源战略上说,这项技术发明意义重大。


 

“为什么成功?”对于记者的疑问,刘中民的回答很简单:是30多年长期坚持的结果。


 

记者画外音:我知道,上世纪80年代,大连化物所的研究人员开始研究煤经甲醇制烯烃时,国际上一桶原油的价格还不到10美元。那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项研究没有意义。但相关研究人员并不气馁,在别人的冷眼中,持之以恒地钻研,为这项技术如今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刘中民说,这和国际国内大背景有关。


 

记者画外音:我知道,进入21世纪以来,每桶原油飙升到100多美元了。煤经甲醇制烯烃技术有了施展空间。再加上我国已成原油进口大国,供求矛盾日渐突出。刘中民团队才有了做工业试验的机会,也才有了甲醇制烯烃技术的重大突破。


 

他说,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有关;与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的密切合作有关;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关。

 

  • 0
  • 0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微信公众号

中国煤化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