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乎生态自由的改造自然界 合乎生态自由的改造自然界

合乎生态自由的改造自然界

  • 期刊名字: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文件大小:583kb
  • 论文作者:黄翠新
  •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9-13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第25卷第10期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25 No 102012年10月Joum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Oct 2012合乎生态自由的改造自然界黄翠新(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00[摘要]改造自然界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满足人类无止境的物质欲望,而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为了彰显与保障人的自由,同时也让物自由。然而,现代社会改造自然界的目的出现了偏差,仅仅是追逐物质财富的增长,追求奢侈的物质享乐,结果导致生态危机爆发。化解生态危机的出路在于纠正改造自然界的目的偏差,使之合乎人性与物性,实现人之善与自然之善的统一,并以善的目的规范手段的善,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自由也让物自由的生态自由。[关键词]目的;技术;和谐;生态自由[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广西沿海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研究”(2010C167);江苏省2011年度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生态自由一生态伦理学的基石”(CXLX110820)[作者简介]黄翠新(1976-),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伦理学人类以理性反思能力优越于其他动物,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追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进步就在于不断地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反省,从已知道改造自然界的源初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从自有的成就中吸取经验在纠正错误中前行。当今生态危机已然中获得生活必需品。从毛茹饮血和刀耕火种的古代,到牛成全球问题,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这一耕与机器播种的近现代,甚至到未来,可以说,只要是人,对问题得不到根本的反思,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人类将陷入毁自然界的改造总离不开生存这一最基本的目的,探讨的不同灭的境地。毋庸置疑,生态危机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但我点只在于谁在劳动和为谁而劳动的问题。比如在古希腊,劳们需要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动是使生活必需品生成的一种制作活动,是一件辛劳的苦差的对策。笔者认为,生态危机是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出发事,主要由奴隶来承担,劳动的成果只有极其微小的一部分点,也即其目的的设定出现了偏差造成的,即把改造自然界用于维持奴隶的生存,其他大部分收获归不劳而获的奴隶的目的仅仅设定为人类物质财富的增长,满足奢侈的物质享主。到了封建社会,劳动的主体变成农民,劳动的成果大部乐,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生存与自由发展。分归地主所有。私有制的存在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使即便提出善的目的但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的无止劳动出现不公平现象,生产力的低下也使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境盘剥也使善的目的成了伪善。本文提出,解除生态危机的仅仅在于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和满足少部分人的物质享乐。出路在于对改造自然界的目的进行本质的还原与价值的规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造自然界的劳动被赋予了更多的意定,并以善的目的规范改造自然界的科技手段,使之合道德义,不再局限于获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源,更在于确证人的化与符合生态正当性,从而在生态劳动的实践中实现人与自本质,表现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然的和谐相处并保持动态的平衡。在《精神现象学》中对主人与奴隶的论述,认为劳动是对自然改造自然界的目的设定存在物的一种否定,即对自然存在物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另一种为人所需之物。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精神贯注其中,人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劳动。在劳动中人的自我意识得到生成与加强,自主性与创造性得以发挥,奴隶运用自己的思维,对劳动的目的进行设定,并选择工具对自成为自为的存在,从而确证了自己的本质,由奴隶转换成主然物进行加工制作以实现设定的目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马克思进一步论证人的意识对劳动的定性作用,他在马克思提出,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认为,人的类特征就在于自由的有意明,因为他在用蜂蜡筑蜂以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识的活动,“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就是建成了。其他的劳动过程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开展的。卢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卡奇认为马克思“清楚地道出了劳动这个本体论上的核心范动才是自由的活动”。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就不再是类畴。物质存在领域中的某种目的论设定作为某种新的对象似于动物的与动控同一的活动不再把改造自然性的产生是通过劳动而实现的”。把劳动置于本体论的地位界的活动当成中国煤化工是在改造自然界进一步确证了恩格斯的观点,即劳动是人类社会与动物的区的活动中呈现CNMHG由存在体现为自别特征。由此可见,劳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内在由地利用自然为自身谋福利,促进和发展人在社会面前的自地包含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劳动在本质上也内蕴着人与由,同时又使把对自然的利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保护自然,养育自然使自然按其本性自由自在地存在,从而确保人提高警惕即为了善的目的,认为可以不择手段。黑格尔曾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的自由具有保障性明确提出,“只要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这个命题是恶名然而,现代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把物质贪欲合昭彰的,“手段本来就是虚无的,它不过为他物而存在,而只法化,合道德化。如德国学者维尔纳·桑巴特在《奢侈与资本是在他物中即在目的中才有其规定和价值”。也就是说主义》一书中提出,“奢侈,它本身是非法情爱的一个嫡出的没有目的也就没有所谓的手段,手段只有成为实现目的的内孩子,是它生出了资本主义”。奢侈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丰在环节,才成为真正的手段,手段与目的是辩证统一的。与裕社会时继续发展的推动力,现代社会就是通过消费促进财此同时也要求手段自身也是科学的,合理的,有其内在的价富的再生与扩大。毫无疑问,合理的消费能促进生产,这是值规定。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但是不合理的消费,即超出必要开支改造自然界的主要工具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生产的不合理的花费,源于自私的物质主义的奢侈,就有可能带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如邓小平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来社会的不公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可持力”。同时科学技术也是人类自由的存在方式,因为科技的续发展。当人类不再把自然作为确认自我的参考系统,而是发展离不开人的自由,是人类自由的体现,也是为了促进人把自我确认的根源收缩到对物的占有和对物的消费,如弗洛的自由。科学技术并不是价值中立的,它只有服务于改造自姆所说的,“我所占有的和所消费的东西就是我的生存”。结然界的善的目的才成其为真正的手段,善的手段。也就是果就会通过不断购买、不断消费和不断浪费来证明自身的存说,类对科技的应用应该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在,消费不再是为了人的合乎人性的与合乎自由地发展的环与稳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可持续自由发展。节,而是成为人的唯一目的,为消费而消费,人成了消费欲望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主要功能在于“解蔽”,在于存在的澄的奴役,人被消费异化的同时,自然也就成为满足消费欲望明。传统技术是顺物之性而对物进行加工制作,让自然存在的工具,杀鸡取卵式地掠夺自然资源就成为其必然的选择。物如其所是的存在,但“在现代技术中起支配作用的解蔽乃当劳动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肉体的生存或者肉欲的享乐,劳是一种促逼,此种促逼向自然提出蛮横要求,要求自然提供动就不再是体现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相反,成了不自由的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现代技术对自然任意摆活动,劳动成了苦差事,劳动也就异化了置,意欲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控制自然,结果对自然造成了由此可见,人自由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虽具有正当性与伤害。由此可以明确提出,现代技术应有道德的维度,应由合理性但又不是任意的和任性的,正如黑格尔所言,“人作生态的“应该限制对自然的破坏,应遵循物性来改造自然为精神是一种自由的本质,他具有不受自然冲动所规定的地既让人类获得物质幸福和自由的发展,又使自然存在物按其位。所以处于直接的无教养的状态中的人,是处于其所不应自然性而存在。科学技术的存在和发展应该彰显人的善,人处的状态中而且必须从这种状态解放出来”。也就是说,人的自由,并为人的好的善的、自由的生活目的服务,同时应的自由不是表现为任性,而是表现为能够运用自己的理性能该致力于保护自然、养育自然使自然生生不息,普育万物。力,反思能力,选择合乎理性的、合乎人性的、合乎人的自由三、改造自然界的结果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自发展的物质欲望。而物质欲望的实现离不开对自然界的改造,这就要求改造自然的过程是合乎人性的,合乎人的自由方式的,不造成对自然的伤害,如此才能使自然资源生生不现代性抬高人的主体性地位,而把自然贬低为仅仅是服息,成为人类衣食住行的改善,以及自由发展的供给源泉。务于人类的工具;现代性更是在先进科学技术的鼓舞下意欲二、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合理性追问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追求自由的本性也促使现代人类把征服自然的自由当成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这种自由把自目的对手段具有一定的制约与规范作用。如果改造自然看成是由一个个原子组成的无机整体认为通过对自然的然界的活动仅仅是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人类就不会绞尽脑拆分认识,把握了自然必然性就可以实现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汁去发明和创造先进的技术以攫取自然资源对自然的利用服。无可否认,现代社会对自然有了更多的局部认识从而就会适可而止,从而不会对自然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当人定程度上更好地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人类通过物质生活水类改造自然界的主要目的不再是维持自身的生存而是贪图平的日益提出而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如自主能力的提高理性物质的享受,试图以物质的消费来确证自身的存在就会利思维能力的增强,更少受制于自然等等。但由于现代性对自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展开对自然无情的掠夺从而造成自然生然的开发仅仅是为了物欲的满足,对自然只有无止境地索取态环境的恶化现代生态危机的发生就是明证;而当人类改而没有切实有效地加以保护自然,结果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造自然界的目的在于人与自然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在于人的恶化。这一现实危情进一步指证改造自然界的劳动目的设的自由的实现,同时让自然存在物如其所是的存在,那么就定需要生态正当性与道德合理性,只有从人与自然的可持续会考虑在使用技术手段的时候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生存与发展出发彰显与保障人的自由,才能有效地规范实现定,在利用自然的时候对自然有所保护,在自我实现的时候这一目的的手段,当这一善的目的与合理的善的手段内在地也赞助天地实现普育万物的功能。也就是说劳动的目的是统一的时候中国煤化工态自由。善的,是正当的,可以规范实现目的手段也是善的,合理的,“生态自CNMH的指点和指导下实现目的与手段的内在统一。但是,现实的情况还是让我们提出并论证的一概念,与征服目然的自由相对。生态是(下转第95页格甄别、整理。通过文本录入、图像录人,把每位干部个人纸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动态质档案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转化成数字化形式。并把这些档管理和补充。案的数字化信息全部导人档案信息数据库,建立电子干部人综上所述,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最终事档案,构建人才信息数据库。再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需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因而必须大力宣传档案信提供各用人单位査询利用,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的电子化、干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引起社会各界重枧。加大档案管理的资部人事信息的数据归档、信息查询统计等信息化管理功能金投入,添置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必要且适用的设备第二,在完成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开发系统管理软件,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每位干部个人档案信息平台。设置信息检索条件,以干部个工作信息化,为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人姓名为条目,包含如姓名、岗位、身份证号、照片等信息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目录数据库,利用已整理的干部人事档案参考文献目录作为链接条目,方便人们快速查找。第三,突出干部个人特色,丰富干部个人信息。及时跟1朱广会对数字化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119踪干部人事基本情况变化,随时进行修改维护,增加个人的[2]杨付彬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及信息化建设小议[J人力资源管考核、奖惩、继续教育、科研成果等数据变更,确保干部人事理,2011(3):88-89(上接第46页)指存在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并在一定实现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的统一,从而实现“万物并育而不的限度范围内保持动态的平衡。生态在本质上蕴含着存在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而免于伤害是自由的最物之间的互补性、平等性,多样性、差异性与有机整体性,并根本的内涵,人不受伤害表现为免于自然灾害的侵袭,不做且存在物之间维持着相对的平衡与动态地演进。自由与生自然的奴隶,这表现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掌握自态统一而生成的生态自由,即人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达成然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对自然界演变趋势的预见能力,从而不动态平衡中获得的自由。征服自然的自由是与原子相结合再是被动地等待自然灾害的来临,不再是等待自然的奴役,的自由,而生态自由是与整体相结合的自由。生态危机的爆而是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自然的危害,把损失减至最低程发已证明征服自然的自由带来了种种的恶果,是需要扬弃的度。自然免于伤害则表现为不受人类任意宰割与破坏,要求自由,只有与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由才能限制直至取代征服的人类的活动遵循生态规律,不超出生态承载的范围。生态自自由。因为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提出的,自由只能为自由不仅在于人与自然免于伤害,更在于通过生态劳动实现人由所限制,即只有为了更为充分的自由而对自由的限制才有的自由发展与物的自由发展达成统一,即成已与成物的统其正当性与合理性,生态自由正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成己指人类修身养性成为有德之人,自由发展成为有用续发展的自由,考量的不只是人的自由,还有其他自然存在物之人。成物是指“赞天地之化育”,即顺应天理,调谐人与自的自由,使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处于和谐的生态关系之中。然环境的动态关系,适当帮助自然存在物按其物性适时地生生态自由的本质是人自由与物自由的统一。众所周知,人与长,从而通过帮助、协助他物的充分发展来体现人类自身更人之间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总是相对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高的精神境界与道德情操由。同理,人在自然面前也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不可能是人的一手遮天,对自然为所欲为因为当人类改造自然使之为自身参考文献服务时,自然也会抗议甚至报复,人类不可能实现对自然的1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若干最重要的综合问题(下征服。理解到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是卷)[M]白锡,译重庆出版社,1993:7有限制的自由,当然这种限制是为了人的更为充分的自由与[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可持续性的自由。这就要求也允许自然存在物能够按其物性1979:144-14如其所是的存在,可持续性自在存在,并与人类协调发展,人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在自由面前的自由的真谛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生态劳动才能实现生态自由。“生态劳动是引起、调[4]维尔纳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M王燕平候小河译上海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良性物质变换的基础上实现利用自人民出版社,2005:233然与保护自然本质统一的活动”。劳动作为人之为人的活51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关山译上海:三联书店,9:32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只有通过劳[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动人类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只有通过劳动人类才能1961:29,15[7]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上海三联书店1996确证自己的本质存在,才能呈现人的自由。然而,仅有劳动932-933的目的设定和可供选择的工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劳动(8]黄翠新论的动态过程是生态的。生态的劳动在于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中国煤化工由意志谈起[中国地质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类从自然界提取养料以满足[9]徐海红生CNMHG9可初群M/胃五勤资本道德与环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使排放物能够回归自然,被自然所吸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1-200收和净化,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生态劳动可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