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80(第10卷)第4期人交天地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ug 2008, Vol 10, No 4电影《大地》与“中国形象”口姚斌[北京大学北京100871][摘要]鸦片战争以降,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逐渐恶化。然而,20世纪30年代,“中国形象”却产生了重大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美国作家賽珍珠的小说作品《大地》及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分析电影《大地》中所体现的正面为主的“中国形象”,以及这一积极形象背后的历史、社会成因。[关键词]电形(大地》;中国形象;自我认同[中图分类号]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105(2008)04-007804古老的中国产生了新一轮的期待,尤其是在进人20引言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有利于“中国形象”的一些时代特征的渐次显现,美国出版界似乎也掀起了一股小1784年,美国的“中国皇后号”( Empress of China)小的“中国热”。20世纪30年代,有中国的“哲学家商船首航中国,揭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序幕。与此同大使”之称的林语堂出版了三部重要著作:《生活的艺时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也随之开始形成并术》(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吾国吾民》( My Country随着时代、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着种种嬗变。and My People)和《京华烟云)( Moments in Peking)。这研究美国人中国观的学者通常认为,“中国形象”几部旨在向美国大众介绍中国的著作都曾登上过美在1840年前后发生了重大的逆转。此前,由于清政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它们在客观上对中国热起到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美国人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广州城推波助澜的作用。郊的指定区域因此无从深入了解中国。此时美国人尤其是前两部著作更堪称是有意识的“中国形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更多地继承了欧洲启蒙时代以象”塑造之作。由美国小说家赛珍珠作序的《吾国吾来对中国的“乌托邦式想像”,即:中国是一个贤明君民》更是被《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誉为“一位中国作主统治的国度,在那里人民安居乐业,从事农桑,道德原则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家对本国古老文化的精彩诠释”。该书评写道:“亚述然而在鸦片战争之后,坚船利炮打开了清王朝的人巴比伦人还有埃及人早已湮没无名,而拥有同样国门,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美国人追随其悠久历史的中国人却仍然创造着历史,尽管可怕的战孱弱和在西方现代武器面前的不堪一击令美国人眼享有水。试图摧毁其文明,然而中国人却似乎注定中的“中国形象”陡然变化,中国由一个历史悠久的文鸦片战争以来,这样直接费颂中国古老文明的文明古国转而成为衰朽腐败的“老大帝国”。这一形象字很少见。可以想见林语堂的作品在特定历史条件直持续到20世纪初。下获得众多美国读者的认可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美国大众对于遥远中国的了解。林语堂着力塑造“美林语堂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形象好中国”的形象在他的笔下中国似乎又回到了曾为启蒙时代的西方读者所熟悉的那个浪漫化的、异国情随着清王朝的解体,辛亥革命的发生,美国人对调式的中国煤化工·[收稿日期]2008-05-14THCNMHG[作者简介]姚斌(1978一)男,北京大学比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电子科技大学报(社科版)2104第10第期笑地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ug 2008, Vol 10, No 4林语堂作为中国文化与哲学的代言人,其作品在漠。对她来说,中国是她小说创作的灵感之源。虽然20世纪30年代推进了中国正面形象的塑造,然而对她也曾创作过许多非关中国题材的其他小说,然而无这一正面形象塑造影响更为关键的作品当数美国作论是艺术成就还是读者认可程度都无法与有关中国家赛珍珠被改编为电影的小说《大地》( The Good农民的小说三部曲相比拟,尤其是其中最为著名的Earth)。《大地》。由于她丰富的中国经历,赛珍珠撰写了数部关于赛珍珠与《大地》中国底层农民的小说,并因此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史景迁认为,在众多以中国为背景的异国情调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广为流中赛氏是最具洞察力的一位,因为是她发现对西方传,是当时美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信息来源,其中尤公众来说最大的异国情调原来存在于中国最普通,但以《大地》最受欢迎,被誉为用文字描写中国的一幅最却最少为人注意的无数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境遇。优美的图画。1931年,赛珍珠小说《大地》在美国出史景迁此语指出了赛珍珠受到西方公众广泛欢迎的版。这部小说出版之后总计被翻译为30种语言,并意识形态原因。赛珍珠的小说在美国公众心目中造获得普利策小说奖。该小说曾在美国先后发行200就了中国底层人物的形象细致刻画了中国农民生活万册,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也极为成功。状况恶劣,但却不屈不挠的精神。1933年《大地》被改编为百老汇话剧,1937年,根据赛珍珠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大地》在美国全国三、电影《大地》里的中国形象上映,获奥斯卡奖。《大地》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普通公众了解中国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电影《大地》在当时的美国取得轰动性成功扮演据统计,电影发行后的一段时间内,大约有2300万美女主角阿兰的美国演员露伊丝·雷纳( Lois Renner)为国人看过这部电影,而全世界观看此片的人数则高达此荣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为了拍摄《大地),米高4300万。梅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租下了五百英亩土地,并专门影评家陶乐斯( Dorothy B. Jones)在评论电影《大布置了中国的山水风景,同时还修建中国式的道路、地》时指出:《大地》里的中国人不再是“毫无个性特征农田、农舍和水井,装备了中国的井架,而且还用从中的群体”( faceless mass),而是一个“勤勤恳恳、身强体国运来的水牛拉动中国的水车,试图逼真地再现真实壮、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尊老爱幼、值得钦羡和爱慕的中国农村。的民族”。陶乐斯同时还强调电影《大地》是好莱坞米高梅公司追求对中国实景的逼真再现,努力展第一次用现实手法描写中国的重要而认真的尝试,而现中国农村的原始风貌,这都在客观上有助于美国公不是用怪诞、神秘和另一个世界的虚构人物来讲中国众了解真实的中国农村和中国人。这与以往一些影人的故事片中对中国和中国人作简化和丑化处理方式完全电影《大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与作者自身不同。的经历息息相关。赛珍珠出生在中国,跟中国的孩子电影《大地》的主角是王龙,王龙是一名地地道道们一起长大,她对于中国的感受不仅与大多数从未到的中国北方农民。故事发生的背景中国北方的农村。过中国的美国人大相径庭,即便是较之于许多成年之乡村里人们每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天后才来到中国的美国人,也有着很大差异。对她来地是他们生活的根本。乡村里有一些散落的土地庙说,中国不仅仅是个地图上的标记,一个带有异国情每到人们遇到什么重要的事情时,总要去土地庙拜一调色彩的神秘东方古国,而是一种伴随着她成长的氛拜。这些场景都被巧妙地穿插在整个影片的过程之围,是她不能忘怀、久久念想的精神家园之一。中,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某种与西方生活方式非常不在1954年出版的《我的两个世界》一书中,赛珍同的异国情调珠自白说她生活“在这一个世界,但并不置身其中,置然而,尽管以王龙为代表的中国农民都很勤劳,身于另一个世界却又不在那里生活”。尽管如此,他们的生活却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苦”。他们不仅她却始终不渝地力图沟通两个世界;她“既属于这个必须勇中国煤化工还不得不忍受统世界,也属于另一个世界叫2。可以说,在赛珍珠的精治者CNMHG时间设计在了清神世界里,对中国的理解现实多于想像,同情多于淡末,此时由于刚刚过去的义和团运动带来了巨大的赔电子利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2089(第10卷第4期人交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ug. 2008, Vol 10, No4款要求清政府增加了对农民的苛捐杂税将巨额赔非常熟悉的中国,他们不熟悉的是那个任劳任怨、坚款的责任转嫁到农民的头上,王龙的生活状态可以说忍不拔、知足常乐的农民中国。代表了当时大多数普通中国农民的生活经历从作者的角度分析,这一“负面形象”的出现并不王龙与自己的老父亲同住在一间茅草屋中,每日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这些也是作者熟悉的中国形象王龙都要下地干农活,他十分的勤恳,任劳任怨脸上而且这一形象其实更符合美国观众的期待视野。只永远焕发着满足的笑容。然而他的老父亲最关心的不过因为当时的时代气氛所致这一负面形象反倒为还是他能尽快娶上一房媳妇,因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公众所忽略。多个干活的人手。王龙终于如愿以偿地娶了一位不过有意思的是,电影导演在故事结局的部分撤大户人家的丫环欧兰为妻。她也非常能干,很快就加开了小说原著,而布置了一场惊人的蝗灾。然而这次入了王龙做农活的行列。在影片中,王龙和他的妻子王龙从农学院刚毕业的小儿子却发挥了作用,他利用都以一种不屈不挠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他们自己在农学院学到的先进的现代西方农学知识,制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经营着自己的小块了火攻蝗虫的策略,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最终由于土地,日复一日。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妻子为王龙生风向的转变,蝗虫群也嗡嘴飞向远方,在众人的欢呼下了好几个孩子。声中,影片渐渐落下帷幕。可是,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平静地继续下导演之所以在电影结局处设计这样一个与原著去。一场席卷中国北方的旱灾让他们颗粒无收,土地不相同的场景,出于几重考虑:龟裂,庄稼枯萎,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大旱之年的场景。首先,由于农民的王龙形象被地主王龙形象代替由于根本没有能力糊口,王龙只能恋恋不舍地卖掉自之后,有可能会在观众的心理上造成落差,使得他们己的土地。影片着重反映了王龙在卖地时的心情。无法理解电影所需传达的主要信息,即普通中国人具他说:“这片土地是我的祖祖辈辈生息和耕耘的土地,有坚忍不拔、积极乐观的生活观,这样一个生活贫苦,我不能卖掉啊。”然而生活的压力根本就不允许他再但却知足常乐的民族不会成为对世界的威胁,然而他多犹豫,为了生存,他带着全家老小去南方寻求生机。们却受到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他们理应得到更多的同在临走之前,他许下诺言说一定要回来赎回那些他卖情和支持。在最后的场景中,王龙成为了这场抗蝗运掉的土地。就这样他们一家来到南方。动的首领,是他率领乡亲们抵御并战胜了蝗灾。在影辛亥革命的到来在一夜之间改变了王龙一家的片的末尾,王龙又被作为一个英雄的形象而突出出命运,他的妻子在人们哄抢大户人家财产时冒着生命来。这样做的结果既符合西方观众的欣赏趣味,又将危险藏下了一些散落在地的珍珠,这些珍珠成为了王影片的主题拉回到对中国农民的歌颂这一主调上来。龙发迹的资本。革命之后,王龙率全家回到了家乡。其次,王龙的小儿子,农学院毕业的现代知识分通过珍珠变卖所得的收入,王龙不仅赎回了自己原来子在这场抗蝗运动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小儿子在的田地,而且还购买了更多的土地,甚至他以前的朋省城里学习的是现代西方的农学知识,在对抗蝗灾时友也被他雇来做长工。王龙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不运用的也正是他从农学院学到的这些现代知识。他再像以前那样需要亲自下地干活,他的思想也随之发因地制宜,提出以火攻的方式阻拦蝗虫的进攻,取得生了变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戏子,感觉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一情节,影片试图向观众传达到听戏子唱戏是很时髦的,最后发展到娶戏子为妾,的信息是:由于西方知识的帮助,王龙与乡亲们战胜从而将自己的发妻抛在一边。了他的祖祖辈辈都不可能打败的蝗灾。这一方面说在这段影片中,美国观众看到的更多是一个中国明了王龙与乡亲们的抗蝗决心,而另一方面则更说明农民发迹之后得意忘形的场景。王龙已经俨然是个西方的现代知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要助手,正是由大地主的样子了,他学会了躺在床上抽鸦片、听小妾于西方现代知识的介人,中国农民解决了千百年来头唱戏,这些当时在中国很流行的奢侈享受形式在美国疼的难题!对于美国观众来说,这样的结局既能够向人的眼里显然体现的是中国的落后愚昧。可见,在他们展现王龙的英雄一面,从而赢得他们对中国农民《大地》这部影片中中国人的形象并非是十全十美的。的同憧和支持同时和占出了他们心底深处的那层预作为农民的王龙他踏实苦干,任劳任怨,乐观知足,设,即中国煤化工国需要依赖西方的然而一旦有了钱,似乎是他的本性作祟,开始了一种现代CNMHG奢侈而堕落的生活。抽鸦片、娶小妾这些是美国观众无论如何,电影《大地》的确堪称是好莱坞电影中电子利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80年(第0卷)第4期删人文大地Journal of UESTC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ug 2008, Vol 10, No 4表现“真实中国”的一部杰作。它不仅为美国观众提认同的重要性。他者作用于自我认同的方式有二:其供了一个有关中国的较为可信的形象,而且还在一定一是唤醒自我潜意识中与他者相似相合的认同;其二程度上通过中国农民的生存实况展现了人类普遍的则是对不相符合或者截然相对的信息产生强烈的对生存困境与情感。正如1937年2月3日《纽约先驱比或反抗,从而加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论坛报》( New York Herald Tribune)所评论的:电影《大中国农民作为美国人的他者,受到了大众的同情地》“在一个纯朴的农民的故事里,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和欢迎,而赛珍珠始终选取中国底层大众的命运沉浮出中国民族的心灵”。作为小说创作的题材,这其中既不乏由她本人复杂经历而产生的对中国农民的同情与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四、《大地》成功原因浅析她潜意识里为美国公众有关中国的异国情调想像提供新鲜素材的努力。如前所述,在电影《大地》中,中国农民勤劳勇敢在美国公众看来,中国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刻画与表达,同时也深入到美国之中,他们落后、愚昧始终需要西方文明和西方宗教观众的心中。的保护和拯救。这就很自然地会引导他们以救世主《大地》的畅销实际与时代背景关系密切《大地》身份自居以怜悯的心态看待中国人,从而满足了自公演期间日本已经发动侵华战争,不少关于日军在华我认同的需要暴行的报道也纷纷传回美国激起美国人对侵略者的林氏小说的畅销电影《大地的巨大成功都说明义愤和对抗日民众的同情。随后,美国与日本的军事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条件下,正面的、积极的中国形象矛盾也逐步升级最终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可以取代了消极负面的形象而博得了众多美国普通民众说,当时的政治氛围是像《大地》这样的电影所以流行的认可与同情。而这一形象对于美国全力支持中国的重要原因。抗战的实际行动起到了先导和推进的作用。除了战争和政治之外,美国人自身的理想与期待也是《大地》流行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大地》里描写参考文献的勤恳劳作、开田种地的中国农民形象唤起了美国大众作为殖民者和开拓者的后代其心底深处对土地的[1] DOROTHY B J, The Portrayalof China and India on the依恋和热爱;而另一方面刚刚经历过经济大萧条的 American Screen,16-1955M].M.1.T: Center for Intema美国公众在中国农民极端贫困的生活中似乎看到了 tional Studies,199:3自身的某种优越感和希望,因为虽然自身的经济条件[2]赛珍瘁.我的两个世界[M]纽约:戴伊出版公司,1954:51,57急剧下滑,然而与中国农民的生活比起来仍是富足舒3] SPENCE J D. The Chan' s Great Continent: China in适的。Westem Minds [M]. NY: W. W. Norton& Company, 1998: 180.从《大地》的成功中,我们明显看出他者对于自我“ The Good Earth"” and the Image of ChinaYAO Bin(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Abstract Since the Opium Wars, the image of China had got deteriorated in the eyes of the American publicHowever, in the 1930s, such an image went through significant changes. During the process, Pearl Bucks novel TheGood Earth and the Hollywood film carrying the same title playedpositive image of China in the film and the underlying historical andKey Words the good earth; image of China; self-identYH中国煤化工 apts at analyzing theCNMH编辑范华丽)
-
C4烯烃制丙烯催化剂 2020-06-30
-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2020-06-30
-
生物质能的应用工程 2020-06-30
-
我国甲醇工业现状 2020-06-30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2020-06-30
-
石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参考书十本免费下载,绝版珍藏 2020-06-30
-
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工业应用情况简介 2020-06-30
-
Lurgi和ICI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比较 2020-06-30
-
甲醇制芳烃研究进展 2020-06-30
-
精甲醇及MTO级甲醇精馏工艺技术进展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