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比较
- 期刊名字: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文件大小:327kb
- 论文作者:郑芳霞
- 作者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更新时间:2020-10-26
- 下载次数:次
摆栏敫裔研究_教育研究」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比较■郑芳霞(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50000 )[摘要]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名称,总是被人们混淆,甚至被理解为同一概念,本文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其区别与联系[关键词]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区别与联系[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IA[文章编号] 2095-3089 (2013) 25-0061-01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是解决信息(一)从发展历程来看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但是教育技术不只限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教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育传统育 也是-一种传播过程,而信息技术就是研究优化信息传播、处理的技术,技术、教育媒体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传统技术阶段是从教育技术所以教育技 术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一-个领域。的产生到十九世纪末。这时期的教育技术指的是教育者所运用的技巧、2、研究目标技能和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口语(演讲技能)文字、黑板、粉笔、图(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标是使受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片、模型、实物等等。教育媒体技术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这- -时期教素养, 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运用教育技术育技术以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为标志,主要包括:摄影、幻灯、投的能 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教育信息技术阶段主要利用、 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更加注重人的教学设计并 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能力。作用。(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培训的目标是是要使受训者具有信息技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五术素养, 即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利用信息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是文字的创造。第技 术的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能力。和普及应用。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我么现在所说的信息技3、研究内容术指的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狭义的信息技术(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则是围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从两者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技术的施的各个环节展开。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涉及信息技术的内容,但目的是发展,知识教育技术中技术的发展是影响教育教学,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这 类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是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式(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围绕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而展开,(二)从研究领域来看尽管信息技术培训中也涉及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软件利用和教学自动测1、研究对象及范畴评等教学应用的内容,但目的是通过这类教学应用作案例去验证相关的(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 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利用、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属于教育学科,其研究对象二、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是有合适技术(所谓合适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以教学设计和资源处理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培训与信息技术培训有一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定的联系, 但根本不同,具体如下:变换、传输与评价研究范畴则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一)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的基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这就表明,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较密 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学科(包括文科、理科、医科、农科....的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范畴。 教育技术关注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是大、中、小学每- -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学资源, 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的能力”(它相当于医生“如何进行治病的能力”、律师“ 如何帮人打官与评价。 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作为教学资源的技司的能力”)术。而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2)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类技术。 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技术、传感技术等为基础的,对各种形态的信息进行处理的综合性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信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仿 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指获取、存(二)教育技术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育技术是解决作者简介:郑芳霞, 女,甘肃宁县,1975年8月,硕士,讲师,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本几何体的所在位置逐个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注意根据组合形式正确画和绘 制轴测图等练习或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各教学难点进行由出相邻两基本体视图的交线,这样把单个的分析综合起来、从而得到组视图转 化成实物、实物转化成视图的习题训练,或设计有针对性的读图、合体的视图,这就是综合的过程。用形体分析法读图也是这样。根据一绘图 实践训练,会让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教学个图框-般是立体上- -个面的投影的道理,把组合体的视图分解为若干实践证明 手脑并用的练习和实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绘图读图立体思维能力个图框,利用投影关系对应找出每一 -图框的其余投影,抓住形状特征视 的最有效方式。例如:已知二视图补画第三视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根.图看懂各部分的形状,这就是分析的过程。然后再结合位置特征视图,据已给的二视图分 析物体的结构特征、尺寸、位置和方位关系并想象出把各部分组合起来,想象出该组合体的形状,这就是综合的过程。教师其空间形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实物模型或用橡皮泥根据已经条件无论在讲授,辅导或批改作业时,都要经常地启发学生去分析和综合。捏出题中所描述的物体,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得出结论或验证所得出的另外,还要注意启发学生进行推理的思维活动。如讲授直线对投影面的结论, 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该形体的结构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时,学各种位置及其投影特性时,对两类特殊位置直线,只要分别讲透其中一生 运用已有的知识中国煤化工准确地绘制和表述出种即可,然后启发学生进行推理,得出其余两种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第 三视图的特征就性。切忌在课堂上把各种位置- -- 罗列, 使学生不得要领。总之,在《机HCNMHG要做到善于引导,还《机械制图》 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教师的要 读懂学生。要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讲课并不难,但要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培养较强的空间想法,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象能力与一定的表达能力,则需通过- -定课时的绘图、读图、切制模型教学水平。2013年第25期61教育研究腥程教膏 研究教学反思与教学感悟探究I史进(甘肃嘉峪关市师范附校 735100 )[摘要]教学反思及教学感悟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及感悟,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学反思及教学感悟,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得到提高。本文就教学反思及教学感悟进行探究,旨在与各位同仁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学感悟;教师专业成长l中图分类号] G630. l文章编号] 2095- -3089 (2013) 25 -0062-01教学反思与教学感悟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是确保上课成功的关键所在。《怎样因此,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反思及教学感悟的作用,不用好用活教科书》指出:“有了好的教科书,不等于就能搞好教学。实际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教学上,教科书只能是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思想反思及教学感悟进行探讨。品德教材的理解、运用和发挥,取决于如何通过教材去引导和促进学生一、教学反思与感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的学习活动。这就需要反思”:怎样.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自己或别人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教学素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剖析,查找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想到的方法在今后的实践中标的基础 上,要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具体加以运用,再进行反思。这就是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的过程。的教学素材, 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如何.深人分析和挖掘教材内所谓教学感悟就是通过教学实践,对一-些认为比较成 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归容的多 重价值;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体系。不能否定,现纳,并升华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行的教材都能较好的根据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对于这些问生 的认知顺序和心里发展顺序而进行编写的。但是,还应该明确,编者题与困惑进行反思,从中就能够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让教师去思考探考 虑的往往是学生群体共同发展的规律,而且是从编者视角出发的学生寻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也就能够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群体的共同发展规律。因此,教材难于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识学能力。教师在上课或听别人上课的过程中,只要认真分析,都会受到和心里发展 上的差异。基于这一-事实, 教学时,思想品德教师应根据自一定的启示,获得一定的感悟。教师将这种感悟慢慢地积累下,就能够己学生 的特点,在深人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合理调变成经验,最后由经验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再来指导教学实践。由此可整 教材体系和内容顺序,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建见,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弥补自已教学的不足,教学感悟则能够让自己不构知识体系。(三)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与感悟二、进行教学反思与感悟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是最值得反思与感悟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保合(一)在新课标学习中进行反思与感悟作探究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我们深人反思的地方,笔者对此也深有感悟,1.是避免走人新课标精神下新误区。从当前新课标实施以后的现象并认为: 要确保合作探究的实效性,就必须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留下足够来看,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行为得到了初步改变,如讲 的时间。首先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应该让学生先预习,熟悉政治教解少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多了;合作交流多了,被动接受少了。考试材的基本内容, 并针对文中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进行充分地思考。其评价更加注重关注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素养的考查,更加注重思次 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想政治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但是,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精神实施的过要求学生应该联系所学的思品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程中,教师也要避免防止出现以下几种倾向:神化学生主体,忽视教师相互启发,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评价。在这主导;张扬自主个性,忽视习惯养成;盲从“独特感受”,缺乏“价值引个 过程中需要反思分组是否科学,是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优势互导”;倾情“随意生成”,忽视“精心预设”;片面创造教材,忽视正确补, 还是按学生的座位编号前后桌分组。前者有助于学生相互促进,后运用;倚重“学科综合”,淡化“学科特点”。者便于开展小组活动,不同的分组会有不同的效果。再次是待学生进行2.是要对有关理论与实际进行联系,不能生搬硬套,而要深人反思,充分地讨论之后, 还需再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因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灵活处理。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更加注重与间比较充分, 所以在合作探究交流时,大多学生都能够准确地理解教学学生实际的联系。例如我在教学《爱在屋檐下》-文时,为了让学生理内容。 最后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反馈的内容及时进行反解难点: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教材中的理由父母子女关系只倾思, 如果发现存在的不足和偏差,应该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向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并不是直接给学生讲解这个道理,于 是属于教师自身出现错误的地方,应该向学生坦诚。教师在教学结束而是先让学生联系自已的家庭实际,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有的学生是后, - -定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将有关教学感悟写下来,养成父母再婚后组合家庭,很多同学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理解。当有的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在不断的积累中,教师的教学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学生不太理解随父母再婚的组合家庭时,老师又通过讲解生活中感人的自 身的教学能力也能够得到明显地提高。实例,学生终于明白:父母对我们有生育和养育之恩,这种关系是不能三、结语够选择,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综上所述,教学反思与教学感悟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做得不到位的.(二) 在钻研教材中进行反思与感悟地方进行反思,对于做得好的地方进行总结,在不断的反思与感悟中,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方式的总和,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解决要 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等无形技术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问题的- - 种手段和方法。当然现在教育技术中很多研究是与信息技术将其有 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 - 切能够相关的,所以也造成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概念的混乱。在教育技扩展有 关器官功能的技术,简单的说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媒体的合理应用,术中关注的信息技术现在主要包括:广播卫星电视技术,多媒体,计而信 息技术关注的是教育领域关于计算机和网路等知识的应用。教育技算机网络通讯,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等方面内容。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术比信息技 术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教学设计,不应把信息技术等同于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不只关注信息参考文献技术,其核心点在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及其它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达[1]祝智庭主编.王中国煤化工[M.北京:教育科学到教育的最优化。出版社,2002.总之,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等同于[2]张声雄著 .如何.MHC NMH G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2003.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教[3]吴志宏著.多元智能一 理论、 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育技术能力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完全不同。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社,2003. .622013年第25期
-
C4烯烃制丙烯催化剂 2020-10-26
-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2020-10-26
-
生物质能的应用工程 2020-10-26
-
我国甲醇工业现状 2020-10-26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2020-10-26
-
石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参考书十本免费下载,绝版珍藏 2020-10-26
-
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工业应用情况简介 2020-10-26
-
Lurgi和ICI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比较 2020-10-26
-
甲醇制芳烃研究进展 2020-10-26
-
精甲醇及MTO级甲醇精馏工艺技术进展 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