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救赎”如何可能——马尔库塞“审美救赎论”的知识构成 “审美救赎”如何可能——马尔库塞“审美救赎论”的知识构成

“审美救赎”如何可能——马尔库塞“审美救赎论”的知识构成

  • 期刊名字: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贺昌盛
  •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
  • 更新时间:2022-04-26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与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审美超越”有所不同,马尔库塞对于“审美救赎”的构想有其具体的实践层面的现实可行性.借助于现象学的启发,马尔库塞为马克思意义上的“劳动”重新确立了本体地位,即作为具体实践的“劳动/做”能够呈现“人的本质”.但在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异化劳动”已经演变成了人对于“技术理性”的自觉顺从——“单向度”的“精神异化”,政治革命实践由此转向了“灵魂”的“自我救赎”,而观念化的“审美”所确立的只是无可“超越”的乌托邦.马尔库塞认为,处于“高/低”两种感性极点之间的本能的“消遣/游戏”冲动可以成为“人的全面解放”的真正出路,作为“自觉自为的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对象化”的产品——创造性的“艺术”,即是入的本真形态的实践显现.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