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杂2002年5期中国”称谓的起源何志虎内容提要本文以确凿史料证明,“中国”在西周时已具有国家名称性质并借助于文化人类学方法进行逻辑推理证明“中国”称谓起于夏代。还分析春秋战国时“中国”一词的多种意义都是“中国”在西周时取得的国名意义的继续和变化,从而揭示出先秦时“中国”词义的变化轨迹:从原始社会末期“中国”词产生,经过“城邑”、“京师”,至复发展为国名;夏、商、周皆称“中国”;春秋时“中国”初指东周,后指“攘夷联盟”,由此派生出“礼乐文化”和“中原”的意义,至春秋末演变为时人的“统一理想”;战国时人确认“中国”为“九州”,为秦汉统一中国奠定了观念基础。关键词“史图”称谓起源〔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7-662X(200)05-0110-06“中国”是我们祖国古代的称号。对治民”③语,和不晚于周成王五年的文献此,近代康有为就已指出:“中国向用朝《尚书·梓材》中周公诰诫康叔“皇天既付号,乃以易姓改物,对于前代耳,若其对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④语可证,“中国”外交邻,自古皆称中国。”当代陈连开也在西周初年是周人的流行用语。但是对于有类似的表述:“中国作为国家名称,在西“中国”的解释,汉儒毛享、郑玄训为“京方国家未来以前,是历代中国王朝的通称,师”、“城中”,已导人迷宫,今人沿用此说各朝代另有表明其一家一姓‘社稷'、‘天发表了多篇关于何尊的论文,更是令人眼下’的朝代国号”②花缭乱。所以越世超有“与其跟随注释家由此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们步人迷宫,不如暂时摆脱他们的导引,时候“中国”成为我们祖国的称号?20世另觅研究的蹊径”的由衷感叹和“既尽可纪80年代,于省吾、顾颉刚等著名学者即能恰如其分地利用古注,又不一味墨守成提出了这一问题并进行了讨论。然而由于说”的治学态度。按照这样的态度理解何泥于汉儒旧训,否认“中国”在西周时代尊中的“中国”之含义并不难,“中国”只具有国名意义,1989年,陈连开发表《中是指洛邑及其周围的地区。这块地区的规国华夷·蕃汉·中华,中华民族》一文,仍模范围,何尊铭文没有说明,但《尚书梓然否定“中国”在秦汉前具有国名意义。材》却说清了,它是“皇天既付”的地区。本文认为:确凿史料可证,“中国”在周人具有浓厚的天命思想,把它从事的反西周时已具有国家名称性质,借助于人类文化学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可证“中国”称谓起于夏代,而春秋战国时“中国”一词①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的多义,除“京师”之义外,都是“中国②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在西周时取得的国名意义的继续和变化。社1989中国煤化工育出版社198年版第CNMH有周成王五年器何尊“武王既克大邑99年版第144页。⑤赵世超:《周代国野制度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1年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版第3页。110商及称般商故地为“中国”,源于此前称股正义》认为王制之作在秦汉之际。但秦汉商这个政权实体为“中国”,因此此时的之际人作《王制》不可能凭空臆造,内容“中国”已经具有了国家名称的性质。所据当是周公所制礼乐,此处所记可能就周人之所以称殷商为“中国”,这是由是周礼原文,因为“五方”的说法符合当殷、周两族的分布地域决定的。周人在关时的民族格局,译使之名也见于有关记载。中,殷人在中原,周人未建国所以自称《左传庄公三十年》:“齐侯来献戎捷,非西土之人”,站在“西土”视角看殷商国礼也”。为什么“非礼”?左丘明解释说家;便称其为“中国”。“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周公东征及此后的分封诸侯,改变了夷;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遗俘。④左氏读周人的地位,也转换了周人的视角,周人过《礼》,方能云此,可见《礼》中周人已走向了全国,从统治民族的视角看西周国自称“中国”。家的位置,便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了。诗经》中的《民劳》、《荡》、《桑柔与此同时,周边四夷因“中国”改变了统则是证明西周自称“中国”的确证。《民治民族,也就转换称呼,而称西周国家为劳》是召穆公刺厉王诗,其第一段劝告厉中国王搞好西周与蛮夷戎狄四方的关系,故云我们先举一个外国称西周为“中国”“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的实例。西汉刘向《说苑》:“成王时,有方”°,而第三段劝告厉王搞好王室与诸侯三苗贯桑而生同为一,秀大几盈车,民得国的关系,所以变言“民亦劳止,汔可小而上之成王。成王问周公:‘此何也’周公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周。能变言即云日:‘三苗同秀为一,谓天下共和而为“中国”不是“京师”,而是与四方相对的乎!后三年,则越裳氏重译而朝曰:‘道西啁政权实体。《荡》也是召穆公之作,但路悠远,山川阻深,恐一使之不通,故重风格是借文王指斥殷纣王之口说厉王“女三译而来朝也。周公曰:‘德泽不加,则無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内于中国君子不享其质,政令不施,则君子不臣其覃及鬼方。这是说厉王在全国施行暴政,人。译曰:‘吾受命于吾国之黄发久矣,怨声载道波及到很远的鬼方。芮良夫作天之无烈风淫雨,意中国有圣人耶,有则《桑柔》哀痛全国一片荒芜破败,故云“哀盍朝之。然后周公敬受其所以来矣。①此恫中国,具赘卒荒。事又见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交趾之西周既被他称“中国”,又自称为“中南有越袋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国”,说明“中国”在西周时已具有国家名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称的性质。国家包含领土、人民、文化、其使语日:“吾受命吾国之黄日:主权四大要素,对四大要素的认识就是时久矣,天之无烈风雷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人的“中国观”。周人的中国观,其领土包乎?有则盍往朝之。周人自称“中国”,《礼制·王制》提供羌、殷、楚、吴、越、秦等多民族,其文了可以参考的材料。其中云:“中国戎夷五化为周公在周人风俗习惯基础上整理出来方之民,皆有姓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的礼乐文化,其主权意识则是“普天之下,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①纪昀:《四库全书》,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9衣皮,有不粒食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或2范晔:《后汉书》,岳龍书社1997年版第1244页。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中国煤化工20年版第178页。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曰象CNMHG⑤⑥⑦③程俊英:白话诗经,岳龍书杜出版杜1995年版第西方曰狄醍,北方日译”◎。孔颖达《礼记444、445、453、465页人丈杂忘2002年第5朔期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时候,也遇到了名落后于实的现象,当事实上的中国已经变成西周政权的时候,武研究“中国”称谓的起源,仅仅指出王和周公却仍以“中国”这一概念表示商“中国”在西周已取得国名的性质是远远不代政权,这只能说明武王和周公是一种够的,还应知道,“中国”是怎样取得国名“习惯的”或者说是一种“传统的”用法意义的。“中国”作为中国的形成的观念反这种“习惯的”或者说是“传统的”概念,映,必须有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科学研只能来自于西周以前的商代。那时周人在究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揭示本来在历史上西土,而商政权在中原,周人按地域方位发生过,但由于历史的久远现已为人罕知称商为“中国”。对于这样的追溯,我们可的那段客观过程以在《诗经·大雅·荡》中找到佐证。这首西周之前的典籍,如《尚书·夏书》、诗虽是芮良夫刺厉王而作,但却是借文王《尚书·商书》、《竹书纪年》,还有甲骨卜斥股纣王之口来表达,也就是说是取材于辞,都没有出现“中国”二字,因此使我股末而影射现实。第四段:“文王曰咨,咨们的研究很难找到确证。在材料极度缺乏女股商!女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的情况下,研究西周之前的“中国”词义,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不妨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追溯法”无卿。”②第六段:“文王曰咨,咨女股商!和“综合法”。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大小近丧,人尚于现在我们就用迫溯法来研究“商”和由行。内于中国,覃及鬼方”③。诗中的时的“中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摩“女”是殷纣,他所“咆哮”的“中国尔根在考察中发现了易洛魁人的家庭形式他所激怒的“中国”,都只能是殷商自己的和亲属制度之间的矛盾,从这一矛盾中追国家。商代,其势力东至大海,周人从溯出了家庭发展的历史;又把在人类进步“西土”的视角可称其为“东国”,但却称的道路上所出现的“各种社会制度”、“发其为“中国”,这说明“中国”仍是一种明与发现”,“体现并保存了迄今仍然可以“习惯的”或者说是一种“传统”的概念,说明这种经验的一些主要事项”,“综合起这种“习惯的”概念来源于“夏代”。因为来,加以比较”@,基本上揭示了原始社会夏是比商更早的“中国”。在夏代,殷股人在的发展趋势。尽管后来的一些学者叽笑摩东为东夷,周人在西为西夷,殷、周称夏尔根这种“追溯法”和“综合法”,新的材为“中国”则完全符合所处之方位。晚出料也确实动摇甚至推翻了他的某些假说,史料多少留下了“夏”被称为“中国”的但这些都是在材料丰富之后的认识。人们蛛丝马迹。《孟子·滕文公》:“舜生于诸冯,只能在现有材料基础上进行研究,摩尔根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发现的亲属制度和家庭形式只是一对具体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的名实关系,而任何名实之间都存在着既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相适应又相对立的矛盾运动,名是实的反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言舜为东映和记录,有什么样的事物就有与之相应夷,文王为西夷,乃是夏商人的观念流传的概念产生。但事物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至战国的结果,那么“中国”也可能是夏因素,而概念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当事物商时人的用语。战国时书《说文》云:继续发展的时候,概念却僵化起来;当概念以习惯的方式继续存在的时候,事物却①产型磨尔相,种卦会》序言,商务印书馆已经超过它了。摩尔根就是从亲属制度落18年中国煤化工后于家庭形式的矛盾中,在他所看得见的CNMHG版社1年版第138家庭形式中发现了已经消失了的更早的家页。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庭形式。我们在研究西周“中国”含义的社19年版第刀页汉磨“夏,中国之人也”。也说明夏时可能称处中原,是周围各部落交流的中心,正如“中囟”。对于夏被称“中国”,当代学者陈摩伽佗在印度和山阳在日本的地位一样,连开已有所注意,他从民族学的角度指出:便被称为“中国”了。此时的“中国”是夏发达最早,又居商、周中间,宜其被周夏这个国家实体的代称,它便超越了口语人称为‘中国”。意义,又以中原为中心而扩大,这就是我们再来用“综合法”研究夏以前“各代皆称中国”的真正根源。中国”词义的形成与词义的发展。“中国作为国家实体概念,应该是随着国家的形为了进一步证明“中国”在西周时代成而逐渐产生并丰富内含的,所以“综合已具有国名意义,有必要将研究的时段下法”要求循着国家产生的轨迹并探索与它延,看一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的含义。相适应的概念的产生。毫无疑问,氏族制春秋战国是“中国”的多义的时代,但它度是国家产生的胚胎,我们的研究就从这的多种含义除“京师”之义外,都是“中里开始。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有了村国”国名意义的延续发展和派生意义。落,也有了简单的刻画文字。而到了父系在研究春秋战国时“中国”词义时氏族公社的初期,有了较为复杂的象形文不应把作“京师”解的“中国”作为研究字。村落环以埭沟作安全保障,其文字表对象,前已有述,这种“中国”只是一种现就是“”;村落中设宽阔的大院作集会方言口语,在论述“中国”一词的出现时,场所,首领往往插某种类似旗帜的东西以它是有意义的,但在“中国”取得国名意聚众,其文字表现就是“”。原始社会末义之后,它仍作为口语出现就与我们研究期,由于战争和公共管理的需要,一些村的具有国名意义的“中国”毫不相干。《国落发展为城,城仍然环以壕沟,但壕沟已语吴语》:“吴王将耻不战,必不须至之会不能满足安全需要,必须持戈以保卫,于也,而以中国之师与我战”②。《孟子·公孙是“”字孳乳为“或"。所谓的部落,即丑下》:“我欲中国雨授孟子室”③。这两处希腊、罗马史上的城邦,都是“城”与“中国”就是这种用法。秦汉以降,这种用“乡”的结合体。从“城”中的视角呼乡下法也偶然出现在文人的诗歌里,如贾谊为“野”,从“乡”的视角呼“城”为《惜誓》:“临中国之众人兮,讦回飙乎尚国”,那时亦呼“国”为“国中”,倒呼过羊④。又如李贺《李凭箜赛引》:“李凭中来便是“中国”,金文作“或”。“中国”国弹箜篌”⑤,这些都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词由此而产生,但此时它还只是表示“城在作了上述排除之后,可以说“中国中”,是乡下人的口语,不具国名意义。如在春秋战国时的意义呈现出四个不同阶段。用来表示部落首领所居并行使权力的城第一阶段,是从周平王东迁到争霸战它便取得了后代称之为“京师”的意义。争激烈化之前的百年中,各诸侯国把东周史记五帝本纪》:“尧崩,三年之丧毕,政权看作“中国”,其规模包括了受周王室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册封的所有诸侯国。例如楚国,虽然不断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蚕食临近小国,但仍不脱离“中国”。前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日天也夫!706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随企图然后之中国而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用“中国”互不相侵的原则以阻止。楚武这是部落联盟时代已有“中国”一词的佐证。不过,它还是一句口语,表示“国①司马迁:《史记》,岳楚书杜1990年版第4页。中”,“城中”,不具有国名的性质。部落的Q中国煤化工:1%年版第页融合与兼并,产生了最早的国家,国家权一社1997年版第74页。力所在地城廓出现的宫殿,就是专制王权CNMHG第24页⑤康熙御定《全唐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的象征。中国出现的最早的国家是夏,地1268页人文杂丸2002年节5期王则声明:“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羊赤评论说:“楚有王者而后服,无王者则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先叛,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号”①。明显的把自己划入“中国”之内。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这种要求,在楚成王“布德施惠,结旧好狄,卒帖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这些于诸侯”之后,王室也承认,“天子赐胙,材料中的“中国”,都指“攘夷联盟”。脱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又离“攘夷联盟”的诸侯国就失去了“中国”如秦国,周王室和中原诸侯直到争霸纷起之资格,不能享受礼遇。前566年,郑附时也还与之互通婚姻,并邀请它出兵来中楚,晋齐宋卫联军便逞它举丧期间夺取虎原参加平叛。秦自己也以“中国”自居,牢并设防,郑伯恐惧,想重归“攘夷联绵诸使由余使秦,秦穆公示以宫室、积聚,盟”,其大夫谏曰:“中国不足归也,则不但由余对这些“中国”文化不以为然。穆若与楚”。又日:“以中国为义,则伐我丧;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以中国为强,则不若楚”°。这里三处连用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中国”都指“攘夷联盟”。不亦难乎?”这种问法,是说秦国也以“诗齐、鲁、晋、燕等国既都自称为“中书礼乐法度为政”。由余嘲笑他:“此乃中国”,这就是说,它们仍然把自己看作一个国所以乱也”。由余所说的“中国”,仍包“国家”,所以“中国”仍然具有国名意义。括了秦国在内。这种“中国观”,显然是西包含着领土、人民、文化、主权内容。它周“中国观”的延续。的领土主要在“中原”,它的文化是“礼乐第二阶段,是齐、晋先后称霸并基本文化”,所以“中国”在与周边地区相对应控制局势的百余年。文化发展不平衡使中时就成了“中原”的代称,在与戎狄文化国出现了三类势力。齐、鲁、晋、燕等大相对应时就成了“礼乐文化”的代称。这国和卫、郑、宋、陈、曹等小国基本完成种用法,在春秋时尚属罕见,而在战国时了礼乐文化和土著文化的结合,形成了新代大量出现。把“中国”作“中原”之代的礼乐文化。周边少数民族和处于诸侯国称,主要是诸子百家书。《墨子·节葬》之间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戎狄还基本上处“若以此三国(沐之国、炎人之国、仪渠于文化落后状况,但势力逐渐强大,对中之国)则亦犹薄矣,若以中国之君子观之原各国形成威胁;在中原各国与周边戎狄则亦犹厚矣。《孟子·滕文公》:“陈良中间部位的秦楚吴越处于戎狄文化向礼乐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文化的过渡阶段,也开始向中原发展。中国⑩。《庄子男子方》:“中国之君子,明原各国认识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⑩。把“中国”作若线”④的严重危机,打着“尊王”的旗礼乐文化”之代称,仅见于《国语·越号,组成了“攘夷联盟”,齐桓公和晋文公语》:“中国者,聪明容智之所居也,万物先后担任霸主,他们不把楚、吴、越看作中国”,所以“中国”就成了“攘夷联盟①马司迁:《史记》,岳楚书社1990年版第327页。的代名词。在“中国”内部的诸侯国虽然②②马司迁:《史记》,岳楚书社1990年版第327、43矛盾重重,动辙战争,但基本上奉行诸夏④梅同生:《春秋公羊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亲呢”的原则,尊循周礼,相互输粟救灾,第161页。采取共同的军事行动。《左传·僖公二十五5顾宝田:《左氏春秋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05年辰年》:“阳樊不服,围之。苍葛呼曰:“德以218页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中国煤化工社19%年版第x7页《国语·齐语》说齐桓公“筑五鹿、中牟、版第CNMHG黄州人民出版社8年盖与、牡兵,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权于⑨吴龙辉:《子译注》,中国书店1992年版第115页。易夫:《孟子新解》,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91页中国也。”@准确把握了《春秋》之义的公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x年版第页。汉膏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春秋时的历史,但这些都不是“中国”在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战国时代的主流意义。战国时代“中国”观赴也,蛮夷之所夷行也。”①这种非常正的主流意义是继承春秋末年“统一理想确的“中国观”却被公子成用于反对赵武之含义而发展起来的“统一规模”之含义。灵王胡服骑射,指责他“畔学者,离中《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衍“以为儒者国。这两处“中国”,基本上是文化概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分居其一分念。“中原”与“礼乐文化”,都是“中国”耳。”这里所说的儒者指很多士人,可见具有国名意义的派生意义,不是其主流意当时对“中国”地理范围讨论之热烈。这义些儒者的共同认识则是“中国名日赤县神第三阶段,是吴、越、楚先后来中原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③《吕氏春秋争霸的数十年。秦楚吴越努力学习礼乐文总结儒者的认识,指出九州:“河汉之间为化并逐渐完成文化转型,新的礼乐文化成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为所有诸侯国的共同文化,民族认同感因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此而加强,由此而导致秦楚吴越对被摒于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杨州,越也。中国”之外强烈不满,它们发出抗议并开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始跻身“中国”的斗争。吴国华化最快,北方为幽州,燕也。”这种认识,明确了故跻身“中国”的态度最积极。前553年,未来的统一国家的规模包括战国七雄的所楚侵蔡,伍子胥即说夫差:“蔡非有罪,楚有领土,是春秋战国550年民族融合孕育无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开放的鲜艳花朵,是“中国观”经过曲折矣。③吴愤齐、晋不能承担“尊王攘夷”变化凝结而成的美葩瑰宝,它使秦汉统大任,毅然北上争霸,以泰伯之后的资格中国有了坚实牢靠的观念准备。争夺“中国”的领导地位。越紧随其后,号令中国,以尊王室④。楚实力强大,楚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灵王对被摒于“中国”之外最多怨言:“昔责任编辑:忠安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秦从不把自己列于“中国”之外,以被视作夷狄为莫大耻辱。对秦楚吴越跻身“中国”的要求,中原各国也逐渐承认。吴黄池称霸,周王室尊其为霸主。楚灵王会盟于申,原属“中国”的陈、蔡、宋、郑、许都来参加,晋也表示“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在各国相互认同为“中国”之后,“中国”便超越了“攘夷联盟”的意义,包括了秦楚吴越和中原各诸侯国在内,成了缙绅们的统一理想。“中国”一词带着①②何建章:《白话战国策》,岳麓书社199年版第这种含义,进入了战国时代。643页。第四阶段,即整个战国时代。华夷之梅同生:《春秋公羊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杜198年版争淡化了,尊王的虚言不见了,诸侯缙绅第478页④司马迁:(史记》,岳楚书社1990年版第349页。诸子百家所争者怎样统一和由谁统一,但中国煤化工民出版杜1年版统一的对象都是“中国”。尽管诸子百家用第14中国”表示“中原”,《公羊传》和《谷梁CNMH Go年版第3、%63页。⑨迸贤:《吕氏春秋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7年版第传》用“中国”的“攘夷联盟”意义评论3页。115
-
C4烯烃制丙烯催化剂 2020-06-12
-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2020-06-12
-
生物质能的应用工程 2020-06-12
-
我国甲醇工业现状 2020-06-12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2020-06-12
-
石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参考书十本免费下载,绝版珍藏 2020-06-12
-
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工业应用情况简介 2020-06-12
-
Lurgi和ICI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比较 2020-06-12
-
甲醇制芳烃研究进展 2020-06-12
-
精甲醇及MTO级甲醇精馏工艺技术进展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