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铁之路 中国的高铁之路

中国的高铁之路

  • 期刊名字:商情
  • 文件大小:231kb
  • 论文作者:王宏兴
  • 作者单位: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更新时间:2020-06-30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中国的高铁之路◆王宏兴(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摘要】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近年来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发展高速铁路的道路还有一点与众不同,这就是在建其建设规模和速度以及安全性能亦引起各方广泛关注,本文从设客运专线的同时通过大提速迈进高速时代。中国铁路提速是历史的沿革介绍了中国的高铁之路。个持续过程。1994年12月22日,广深铁路经过3年多技术改【关键词】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造,开创了中国铁路时速160公里的先河。1996年4月10日,沪宁线上首次开行140公里快速客车“先行号”7月1日,北京至铁路是19世纪初期出现的,200多年来经历了兴盛、衰落、秦皇岛开行时速140公里的“北戴河号”。自1997年4月1日零复苏三个阶段。目前133个国家拥有铁路总里程约115万公里,时,铁路第一次提速至2007年4月18日零时第六次大面积提其中电气化铁路27万公里,平均电化率24%。现在铁路形成了速调图后,时速200公里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627公里,开行3种模式,客运型,以日本铁路为代表;货运型,以美国铁路为代最高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速时表;客货并举型,有中国、俄罗斯、印度、欧洲等。代20世纪中后期铁路行业开始复苏,以信息技术和高速技术3、中长期路网规划。为龙头,带动了铁路整体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铁路跨越式的迅猛发展是从2004年1月7日国务院关于高速铁路的定义,2008年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对高原则通过仲长期路网规划》开始的。就是把铁路的发展变为国速铁路有了一个新的定义:新建的专用线路;时速超过250公里家的意志,打开了中国铁路大发展的天地。动车组列车;专用的列车控制系统。只有同时具备了这3个条到2020年,路网总规模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电件,才能称之为高速铁路。化率将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铁路网将覆盖全国20万以上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人口的城市。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将达目前,世界上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有:日本法国、德国、西到18万公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英国瑞典、丹麦、韩国、还有中国台湾,总4、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亮点。长约9000公里,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从技术角度看,日、法、德在世界上三足鼎立。但中国是一个1、日本,1964年10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一日本东大国,有自己的国情,不可能照搬任何一个国家现成的技术体海道新干线投入运营,全长5154km,最高时速210kmh,开创了系。博彩众长,是中国高铁最成功之处。中国发展高铁有广阔的高速铁路新纪元,创造了世界上铁路与航空竞争中首次取胜的市场空间我们能够把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技术集成起来并在实例大规模的建设实践中创新发展,创造了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技2、德国。现有6条城际高速铁路,共计1560公里。1991年6术体系。月开通第一条,将130多个大小城市连为一体,为客货混跑白秦沈客运专线的启示。秦沈客运专线199年开工建设天高速列车运行时区,晚上货物列车运行时区,1988年,试验速2003年1月1日试运行,8月正式运营,时速达到250公里。实度达到4069km/h,最高运行速度250公里。践证明秦沈给中国高速铁路若干重要启示并取得不少重大技术3、法国。法国的高速铁路(TGV),一直牢牢占据高速轮轨的成果。京津城际是从国外引进消化,武广是消化吸收,京沪高铁速度桂冠,目前的纪录是2007年4月3日创下的5784km/h,法是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能引领世界高国采用客运专线,并和既有线相互衔接,分级运行。高速列车可速铁路发展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上普通线路,而普通列车不能上高速线路工务工程:采用基床和路基强化技术,无碴轨道,可动心轨二、中国高速铁路基本情况高速道岔,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等,提高轨道平顺性,刚度均匀1、悲壮成长。性。广泛采用长大桥梁连续板式无碴轨道方案。据统计,各线桥我国第一条铁路是1865年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梁比例为:京津城际866%,京沪86%哈大743%,京石77%,广的长约05公里的窄轨铁路。到1949年,全国所有通车的铁路总珠94%最长桥已经超过100公里。最大跨径预应力连续梁在京里程21800公里(未计台湾省),全国客运列车平均速度只有石128米282公里/小时,货运列车时速只有255公里/小时动车组:中国生产的“和谐号”动车组,大断面,宽车体,高速时光进入到20世纪9年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中国轮轨,高速受流,高速制动,车体动力学技术等方面在世界处于铁路带来了深刻影响,高速公路,民航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行业的领先地中国煤化工宽到33米增加定员近竞争形成了严峻的冲突。铁路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200人,CNMHG环保上也有独到之处,在人民群众买票难,铁路全行业亏损。199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动车组刹车停止网上取流时利用列车惯性发电将电流回送到时,铁路正处在客流货源下降,累计亏损154亿元的困境。全路网上,据资料显示,一名旅客从北京到天津只需要用8度电约4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政企分开,减员增效扭亏为盈三件大事上。元左右电费2、发展道路之:大提速牵引供电:优先采用220千伏进线电源(下转第111页高教论坛成长的人。生中树立典型,激励困难学生养成向上的精神和学习的兴趣;要参与式管理重点协助困难学生制定自我发展计划和实现发为困难学生搭建平台,使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促进他们相互交展目标,制定适合困难生个体发展需求的方案并有效实施。协助流,提高管理能力,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困难生组织自己、组织他们自已的组织来确定他们真正的需求总之,高校困难生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介入行动的设计、实施及评价全过程。同时在制定方案之前,要的关心和帮助,这不仅可以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对深入了解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作后要指导他们制定实于消除校园不稳定因素,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都具施方案,并随同困难生监测实施情况、及时总结、评价和纠偏。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构建高校经济困难生“双线资助”模式首先是科学合理的做好困难生的评定认定工作。困难生的参考文献评定认定工作是实施资助的前提,要对经济困难做一个切合实1]王雄做好高校经济困难生教育工作的新思路门中国青际的定性描述;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建立一个学生困难程度年研究,2007.09的量化评定公式和分类办法;要对学生困难程度进行评价,将困[2]杨晓慧高校贫困生“双线资助”模式研究[中国高等教难生分为一定的等级,以利于进行针对性的资助。育,2007.19其次是切实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勤工助学为主3]袁纪玮等高校困难学生的成因与对策思考门西南民族导的体系。要突出国家助学贷款的主体地位,将贷款与学生困难大学学报,2005,(26)程度、困难补助制度结合起来促使学生首先通过贷款解决经济[4]蓝超英参与式管理在高校贫困生工作中的应用[中国困难。同时也要加大勤工助学力度,加大助学奖学金力度。通过成人教育,200701开拓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提高勤工助学工资标准来加大勤工[5]党振峰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方法初探[陕西师范大助学力度;通过增设以困难学生为唯一对象,以学生成绩、学习学学报,2007.09进步程度、综合素质等为重要评定条件的助学奖学金来缓解困作者简介: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刘金周(1977—),男,河南商城人,中国计量学院教师,讲其三是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素质支持。要引导和教育学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培养艰苦奋斗、勤奋学习、自立自强等优秀品质:要在困难学(上接第102页)AT供电方式,接触网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中国高速铁路的集大成者,引领世界高铁潮流。京沪高铁跨越国或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全线供电系统远程集中监控。供电分相土面积65%,沿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8%,沿线城市国民生点设地面应答器,动车组接受应答器实现自动过分相产总值占全国的40.4%铁道部提出三个第一,世界一流速度;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由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组成。将所有界一流运输效率;世界一流的管理。京沪线将在枣庄、宿州一带不安全要素都纳入了临近测试体系,只要出现不安全的现象都进行冲击最高速度试验,目标值是506公里/小时会自动停车。例如,当风速超过每秒15米时,全线将减速运行,中国高铁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人称之为中华民当达到每秒35米时,全线停运。还有火灾、地震、落物监测系统,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成为中国铁路的主旋律,中国铁路已经进入如果出现故障,全线出现警示红光带,列车停止运行。了高速铁路时代。目前,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土耳其、波兰、5、京沪高速铁路。委内瑞拉、印度、缅甸、柬埔察、老挝、泰国等几十个国家都希望京沪线全长1318公里,全线设24个站,初期时速350公里我国参于他们国家铁路项目合作。/小时,个别区段380公里,可实现京沪两地4小时内到达。这是上接第106页)市路面的抢建、抢修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意义可以实现不断交或施工面积较小到供给商品混凝土、可以较大面积施工的转变。短时间断交施工开放交通快利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道桥快速修补混凝土的商品化,对于混凝土公路、桥梁及城著。(上接第109页)L“ A DaI6-ion in Second Language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中国煤化范大学出版社2001C N M H Gng and Assessing Second2]夏纪梅、孔宪.“难题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比较[J,外语界,1998,3440>s uage Acquisition Lon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5, pp111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