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剂分布率的改变对气化炉生产能力的影响 气化剂分布率的改变对气化炉生产能力的影响

气化剂分布率的改变对气化炉生产能力的影响

  • 期刊名字:科技咨询导报
  • 文件大小:139kb
  • 论文作者:周占海
  • 作者单位:哈尔滨气化厂
  • 更新时间:2020-06-15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高新技术smnm科技咨询导报气化剂分布率的改变对气化炉生产能力的影响周占海哈尔滨气化厂)摘要:鲁齐加压气化炉用高压蒸汽和高压氧气做气化剂,气化剂从气化炉底部进入炉篦之后,从炉篦布气孔流入内,煤从气化炉上部加入,煤和气化剂逆流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粗煤气,粗煤气经过喷淋冷却器用酚水洗涤,降温、除尘、除油后,再经过废热锅炉进一步降温达到180℃后,送至净化一氧化碳变换工号、煤气冷却工号、低温甲醇洗工号处理后,变成净煤气部分送至长输线儆哈市城市煤气,另一部分送至甲醇工段合成甲醇关键词:气化炉生产中图分类号:F4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534(2007)08(b)-0021-011现状0.148+11.236×0.852=9.784kg/m3最上层布气孔:中20mm14个;气化炉的生产能力未能达到设计能力,其气化剂的体积中间层布气孔:中2mm36个中气化剂的分布率极其流速对气化炉生产能V气化=M气化/D=367549.784最下层布气孔:中12mm96个力的影响较大,炉篦是分布气化剂的主要设=37565m/h146个布气孔截面积S2=D0.020/2x布气孔出口气化剂的平均流速为:4+(0.022/2}x36+m(0.035/2)×96炉篦原设计有三排不同高度的布气孔U=Vt/S=37565.5/0.4=7.4=0.029m2(共146个)氧负荷为6000m3/h时最上层布气孔:中35mm14个布气率布气孔出口气化剂的平均流速为:2=V中间层布气孔:φ35mm36个最上层最下层布气孔:φ35mm96个D(0.035/2)×14【D0.035/2)2xtm/S2=37565.5/0.029=36m/s布气率146个布气孔的截面积S=m(0.035/1461×100%=9.59%最上层2)2x146=0.14m2中间层{ID(0.020/2)x14]÷0.029}×100%氧负荷为6000m/h时,{(0.035/22x36]÷[I(0.035/2)2X=15.17%146】}×100%=24.66%Pra=1. 425kg/m最下层{ID(0.035/2)2×36]÷0.029}×100%对应的高压蒸汽:{D(0.035/2)2×96]÷I(0.035/2)=47,17%M汽=28100kg/h146]}×100%=65.75%最下层由于最上层、中间层的布气量较小,而m(0.035/2)2×96]÷0.029}×100%混合后气化剂的质量最下层的布气量较大,造成了当氧负荷较低时=37.66%MN=36754kg/h;最上层、中间层起主要布气作用,布气量相对炉篦改造前后的比较如表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增大;当氧负荷较高时最下层起主要布气作炉篦布气孔改造后提高了第一层第二层N=M/M=8654/32=270,4375用,布气量相对增大;这样导致上升的气化剂布气孔的布气量减小了最下层布气孔的布气kmol量与对应的煤层的环面积比例不对应,导致床量,这样当氧负荷发生变化时使上升的气化剂高压蒸汽的物质的量为:层不稳定当煤质发生变化时,床层易偏斜或者的量与对应的煤层的环面积比例相当。使气N=Ma/M=2810018=1561.1形成沟流,工况不稳定,提高氧负荷较困难;化炉的床层稳定,工况良好,而且大大地提高kmol另外气化剂的流速较低,气化反应时间较长,了气化剂的流速,减小了反应时间气化炉通过混合气体中氧气的摩尔分率:导致气化炉的生产能力较低,为了提高气化炉高负荷实验,最高负荷可达到6800m/h,是改X=N/(N气+N)=270.4375/的生产能力降低粗煤气的成本特制定此方造前的136倍,而且气化炉的各运行参数:气(270.4375+1561.1)=0.148案对炉篦布气系统进行改造。化炉出口温度、炉头温度、压力箱温度、灰锁混合气体中蒸汽的摩尔分率:温度、气化炉压力、灰样情况粗煤气成分均比X=N(N+N)=1-0.1482炉篦改造情况较稳定喷淋冷却器及废热锅炉釜底无堵塞现=0.852炉篦仍为三排布气孔,保持原位置不象气化剂的平均密度:变,通过改变布气孔直径的办法来改变气D气化w=气气+D汽汽=1.425×化剂的布气率及气化剂的流速具体如下:3结语通过改变布气孔直径的办法,改变气化剂表1炉篦改造前后数据的分布率及流速,使炉篦布气更加均匀,大大改连前改造后提高了气化炉的生产能力,而且运行工况较稳布最上层布气孔%9:51517定,改造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47.17最下层布气孔%65.7537.66参考文献气化剂的液速m/s7.45邓渊.煤碳加压气化,中国建筑出版社984,6但目前稳定地用于工业拆分的脂肪酶还不多,生产中去,为药物的生产以及相关的产业带来[2] Degn P, Pedersen L H,DusJ,etal而且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溶剂抑制作用,酶的新的突破中国煤化工Maltooligosaccharide es-催化条件要求比较高,酶本身的稳定性差等lzymatic reactions. Bio-等。但相对于酶法催化的优势,这些问题还参考文献CNMHGtters, 1999,21:275是无法抵消酶法拆分在手性合成中的应用趋[ Schmid A, Dordick J S,势的。随着工业微生物和蛋白质工程的发rial biocatalysis today and tomorrow展,越来越多的脂肪酶将会应用到手性拆分的 Nature,2001,409:258-268.科技咨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Herald21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