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中国园林的关系 中国画与中国园林的关系

中国画与中国园林的关系

  • 期刊名字:南方农业
  • 文件大小:267kb
  • 论文作者:张招旺,李强华,赖尚海
  •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二中,广东省深圳市四季青园林花卉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地景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 更新时间:2020-06-1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上海秋霞园中国画与中国园林的关系张招旺1,李强华2,赖尚海3(1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二中,518067;2广东省深圳市四季青园林花卉有限公司518026;3广东省深圳市地景园林绿化有限公司,51802949摘要:中国画与中国园林都是中国传统艺术,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画是平面的“园林”,采用毛笔和墨汁,在中国特色的宣纸或绢上绘制平面艺术品;中国园林则是釆用山石、水体、植物、建筑营造成的立体的“画”。这两种艺术追求的意境是一致的,都体现了中国人谦虚内敛的品性,崇尚自然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关键词:中国画;中国园林;关系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的民族之一,在悠远漫长的历史长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河中,中国人奋勇直前生生不息,1花草树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用勤劳的双手、聪慧的大脑推动着国人历来爱种花,对花草树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世界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人创木有着特殊的感情。其中花中四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造的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有着君子更是受到历朝历代文人雅士随风袭人。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独特的东方魅力,而中国画和中国的喜爱。了白己的哩想人格模式,园林,无疑又是东方艺术园中两朵1.1梅中国煤化不求识赏瑰丽的奇葩。中国画与中国园林有梅花最令人倾倒的气厉CNMHG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的诗句:“疏彰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土人骨髓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蕴含着道德精神与人格14菊操守的价值,因而深为人们所珍视。梅梅的品格与气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节成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写照和人格象征。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1.2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多有诗文加以赞美,如东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晋大诗人陶渊明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名句。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那么,秋菊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对梅兰竹菊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途通达、不沾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精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13竹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寄托了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50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图面中国文的屠室宅中的意,而成为人格燃袍的象征和险喻大凡生命华为永恒无限之美。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除了花中“四君子”,对于许多优美的花草树木国人也十分喜欢,如松树、芭蕉、杨柳等。中国画中的这些花草树木,无一不是中国园林中布景的好素材。在粉墙黛瓦边种上几棵秀竹,在皎洁的月光下,白墙上黑色的竹影,仿佛一幅中国墨竹迎风摇曳,潇洒临空;在石阶边,假山旁,布上几丛幽兰,清香远送,高雅秀丽;“雨打芭蕉”是一种美丽的景致,充满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回廊、院落、景图2窠石平远图墙后种些梅花、松树,总能使整个园林充满东方韵味如图1是建于明代的上海秋霞园,园中竹影婆娑,粉墙黛瓦,是典型的淡雅清幽的东方园林。2山石山石是中国园林中很重要的造景材料,只有用石头才能营造出山川石径等大自然的景观。而在中国画中,以大自然山林景色为题材的山水画,对中国人来说有着中国煤化工与西方的风景画之CNMHG则重于自然风光图3四景山水图之冬景的描绘八心日中却是家国的概图4四景山水图之秋景念。中国画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讲究笔墨技法,念,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也融入了情感、理念、精神等抽象元素。中国的山水画历史悠久,但最这种“比德”的山水观,反映了儒开始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或衬托,到了中唐以后才出现了以李思训父家的道德感悟,实际上是引导人们子为代表的金碧山水,和以吴道子、王维为代表的水墨画派,山水画才通过对山水的真切体验,把山水比从人物画的背景地位,一跃而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到了宋代,山水画有作一种精神,去反思“仁”、“智”这5了更大发展,它的成就是空前绝后的。北宋的山水画家用大幅的画面来类社会品格的意蕴。有智慧的人通展现北方的大山大水,南宋的山水画却另辟蹊径,不再是表现全景式的达事理,所以喜欢流动之水;有仁大山大水,而从局部景观中发掘辽阔深远的意境,半块山石,一条小溪,德的人安于义理所以喜欢稳重之几棵枯树,都成了入画的好题材,画面大片空白,计白当黑,给人留下山这种以山水来比喻人的仁德功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简率中透露出清旷之旨,景少而意多,物小而韵绩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无限深长,从一角而至广表,由有限而至无穷。这就是我国古代哲学智慧的精广的影响深深浸透在中国传统文华。中国山水画有许多绘画理论和技巧,这其中有些就是中国园林的造化之中人们以山水来比喻君子德园方法。一张中国山水画,几乎可以说就是一座花园的效果图。中国山行,高山流水”自然而然就成为水画是摹写自然山水景色的,而中国园林也是模仿大自然的,因此这两品德高洁的象征和代名词。“人化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是相通的。如图2是北宋郭熙的《窠石平远图》,自然”的哲理又导致了人们对山水图中的石头错落有致、大小不一散落在地上,簇拥着一些枯老的古木,的尊重,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山水就象是中国园林里边的一处小景致,只不过是用画的形式将这“园林文化。这种山水文化,不论是积极小景”展现出来了。的还是消极的,都无不带有“道德比附”这类精神体验和品质表现3水体盟且女六憋,选词、绘画、园林在中国古代,水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物质,而且是有中国煤化工为突出。在园林学意义的一种喻体。2000多年前的思想家哲学家孔子突破自CNMHG始便重视筑山和理水,山水元素是中国园林发展路曲折蜿蜒,楼台耸立,船帆点42中国园林的意境表达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点…让我们感受到画家对故土、中国园林这种传统艺术被称无一例外地围绕水而作文章。山对大自然的那份眷恋,那份痴情,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更集中石、园林建筑、花草树木都是围绕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具体地表现出自然山水的优美,倾水池边布置,模仿大自然的山水而的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注了更多的人的思想与情感意境形成湖泊、溪涧、瀑布、滩涂等景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十分悠远。传统造园积累了丰富而观。在科技设备落后的古代,没有追求的艺术境界。山水画中的意境多样的布局手法,根据园林性质水泵也没有电脑喷泉,不少文人雅包括“立意、诗意、情感”等几个规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士隐居山林中,建造古朴的房舍居方面。自然中的山水林木,既无感构景手法,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景观住,把山泉引入自家院落,形成各情,也无思想,而画家却往往赋予形成一定的意境,表达不同思想和种富有生机的瀑布流泉。象晋代的画中山水林木某种意义,这就是画惰感王羲之等还玩起了曲水流觞的游家的“立意”。画家笔下的山林树4.21主景与配景戏: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木已不是生活中的自然表象,而是中国画上的景物层次分明,前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具有了个性和意趣,也变得象人一面主要的山石树木画得高大、清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样有丰富的情感了。宋代是山水画晰,而远处的景色浅淡模糊。园林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的成熟时期,山水画理论也趋于完也要分清主景与配景,有些园林即兴赋诗并饮酒这游戏被传为了善。其中杰出的山水画家郭熙在进门就是一座高大的假山,或者是52千古佳话。中国画中各种溪流瀑布《林泉高致》中开始具体阐发了一组主要的建筑,作为主景,其它湖泊的画法事实上也是园林中各“意”的概念,可以视为山水画论地方则是配一些树木花草或园林小种水景的处理方法。如图3是南宋意境说的发端,其所绘《早春图》建筑进行衬托,从而形成各种不同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中的冬景图为国画之精品。元代的山水画以景观。中溪流湖泊曲折有致,布局合理,“元四家”为代表,他们是黄公望、4.22分景远处的溪流和近处的湖面搭配自倪聩、王蒙、吴镇。“元四家”的画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然,驳岸犬牙交错、大小不一,一虽然个人风格面貌不同,但以意境禅院》诗中说:“曲径通幽处,禅种古朴苍凉气氛萦绕画面,是建造表现的倾向来说是基本一致的,其房花木深。”曲而深的境界,在中花园时很好的参考图片。中都明显的流露出了主观意象的表国艺术中有很高的地位它是我们达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空间境象更这个重内蕴的东方民族的重要审美4意境多地具备了“意造”的成份,有意观念。园林宜含蓄有致,忌一览无4l1国画的意境表达识的以意造境使意境得到了充分余。所谓“景愈藏,意境愈大;景追求深远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的表现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越露,意境愈小”。分景就是通过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表现于山一带和富春江一带的初秋一定的视线障碍,分隔空间,创造渗透到了中国的所有传统艺术当景象,几十个峰峦,数十棵树木,“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岛中有岛,中。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认为“意笔墨苍健清润,雅洁淡逸;王蒙的湖中有湖,虚实结合,空间多变,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具区林屋图》格局繁密,用笔老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意境,达情”。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辣朴质,树石杂生,波光粼粼,泛到丰富观赏层次调节观赏节奏的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山水舟垂钓给人以置身世外重返自然效果。园林经常使用假山、树丛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的真实感觉。与宋人相比,这种真建筑、廊墙来遮挡视线,使用最多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实已成为主观的真实。的是园林的入口空间,如苏州留园中国煤化工CNMHG入口为多间小院和狭长曲廊明暗在形、声、色、香等方面能增添艺石的大山;透过树木与山石的空隙,交替,方向多变,曲折封闭,进入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几间古朴庄严的屋宇错落有致地分主空间豁然开朗顿觉主水池之阔素,引入到园林构图空间中。明计布在画面中,有一高士独坐在屋之大。成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内,远望窗外。两座桥分别在园门42.3点景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的内外,而且两桥结构各不相同,中国绘画上面通常会有以精美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使人在进出园子时有着不同的感的书法及优秀的文辞为形式的题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景能受。远处的低矮山峦虚无缥缈,预款、题跋,这些形式各样的题款、扩大园林空间,增加景观层次。借示着萧瑟清秋已经到来。正是王维题跋艺术成了中国画的一个有机组景因距离、视角、时间、地点等不诗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成部分,对画面起点晴的作用,使同而有所不同。的意境。这幅画基本上就是一座临中国画形成了诗书画印的结合体,(1)远借:是指借园林外的远湖而建的园林的效果图,看这幅画极富艺术魅力和东方意蕴。中国园处景物。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和玉泉的时候我们感觉是在一个山水园林中也有类似的做法,称之为点塔,实际距离达千米之遥,但犹如林中游玩,在湖光山色中游玩时,景。点景是根据园林景观的特点及园林组成部分承德避暑山庄借东我们又感觉是走在一幅山水画中,造园意境利用中国丰富的语言艺侧磬锤峰,形成“镖峰落日”景观。不知哪里是园林,哪里是画,哪里术,对景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主(2)邻借:亦称近借,如苏州是自然山水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题,点出精华,点出境界的构景手沧浪亭,园内缺乏水面,而园外却就这样惊人地结合在一起了法。点景可以引导游人观览,加深有河浜,因此在沿水面河浜处设假综上所述,园林和绘画,作为感受,升华意境,即“辞因景生,山驳岸,其上建复廊以及面水轩,中国传统艺术园中的两朵奇葩她景因辞胜”。点景之笔实为点睛之透过复廊上面的漏窗使园内外景们的精神是相通的,只是采用了不53笔,包括景观命名、楹联匾额、题色融为一体。同的表现形式和材料,中国画是平诗咏词、摩崖石刻、导游讲解等方(3)仰借:为借高处景物,如北面的“园林”,采用毛笔和墨汁,在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京北海公园借景山,南京玄武湖公中国特色的宜纸或绢上绘制平面艺后天下之乐而乐”,造就了“洞庭园借钟山,陕西华清池借骊山等。术品;中国园林则是采用山石、水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景;江(4)俯借:为借低处景物,如体、植物、建筑营造成的立体的西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巛滕登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上景色,“画”。这两种艺术迫求的意境是一王阁序》而名扬千古登西湖孤山观湖上湖心亭、三潭致的都体现了中国人谦虚内敛的424借景印月等。品性,崇尚自然追求个性和自由中国山水画视线理论自古有(5)因时而借因地而借:包括的精神,都寄托了中国人的思想,北宋郭熙有“三远法”高远,朝借旭日,晚借夕阳,春借桃柳,情感、抱负与追求。因此,要想设深远,平远。山水画中远处的湖泊夏借塘荷,秋借丹枫,冬借飞雪,计建造中国传统的山水园林,应溪流山体树木不作详细描绘,而是乃至山泉流水,燕语莺歌皆可借该要了解掌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轻淡朦胧,若隐若现,宛若仙境一之。如图4是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四画等艺术,同样的,掌握了中国的般,使画面主次分明、层次丰富,景山水图》中的秋景图。作品中“天诗词书画特别是山水画的技法,令遐想联翩这种方法在园林营造如水色”湖水与天色浑然i中国煤化工林大有帮助手法上称为借景。借景就是在园林在其中居住如若仙境一般二设计建造大师CNMHG设计中将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各种木参天,摇曳生姿背后是一江是八g媼处。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