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气化与中医经络 道家气化与中医经络

道家气化与中医经络

  • 期刊名字:中医药通报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彭荣琛
  •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更新时间:2020-03-23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中医药通报●专家论坛道家气化与中医经络●彭荣琛”关键词气化经络道家中医据现有的资料显示,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个重要流派, 对易学有较大的发展。在易学中主张国人就已经有了医疗自救活动,并且不断发展和完“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善,但是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至汉朝期间,才以《黄帝定吉凶,吉凶定大业。” 提出了“太极”的概念,这种太内经》为代表,宣告中医有了系统的思维方法和完善极,是指 原始混沌之初,然后以二进位的方式发展,以的医学理论。这是为什么呢?至于爆炸成活生生的世界,强调了阴阳无极限的变大家知道,奴隶社会以及后来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化。 而道家却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时代,自然科学的水平是相当低的,尤其对修身、齐万物负 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反者道之动,弱者道家、治国、平天下来说,后者显得更加迫切和引人瞩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提出了从无到有目。以西周初年出现的《周易》为起点,社会学、哲学的概念。 所谓“道" ,实际上是指“无",然后以一进位成为了人们十分重视的学问,当时面对动荡的兼并局的方式发展, 以至于爆炸成当今世界,强调了阴、阳、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谋求富国强兵之策,所以冲气的互 相协调与发展。因此有专家认为,易学主讲竞相礼贤下士,延揽人材。而社会贤达之士也纷纷乘二分法 ,道学主讲三分法。易学从“有"开始裂变,其时而起,怀才四适,提出各种匡时济世之良策,造成思所谓“ 太极" ,实际上是指从- -开始变化。而道学所说想言论的空前自由,即所谓“诸子蜂起”、“百家争的“道” ,实际上是指“无”,是指从无到有的变化。易鸣”。出现了比较著名的所谓“九流十家”,影响了整学重“ 乾卦”,重刚健,主张“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个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其中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强 调主动进取,在斗争中出现变化;道学重“坤卦”,重学,几乎占了一半,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宽可见- -斑。无为, 主张“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所以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其无易之( 即不能替换的意思)”,强调回归自然,在交..以比.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可见,影响流中出现变化。 可见易学讲“有为”,道学讲“无为”;中医学术成熟的原因虽然很多,其中道学思想的促成易学讲“ 分”,道学讲“和" ;易学讲“动" ,道学讲“静”。是一个十分主要的和重要的因素。尤其是道家的气总之,道家所讲的气化是从无开始,出现阴阳的化思想,与中医思想的成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变化后,①事物以三分法的方式分解,即“- -生二,二生三”,由太极分成阴气、阳气后,还必需加入冲气,1道家气化思想的特点由三者组成,以此来认识万物之间的关系。如坐标渊源于《易经》的道家思想,是整个易学体系中一既有左右,就有 一个原始点从而组成三;天、地、人亦组成三;有上、下,就有中,从而组成三,南方、北*作者筒介彭荣琛,男 ,教授、主任医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方、中原也组成三,如此不已。②发展是必需在和谐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针灸系主任.香港浸适应环境中进行的,冲气就是- -种缓冲剂。万物在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访问学者。缓冲中进行变化,才能保持事物的美好和完整,即●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0)0“三生万物"。③其发展过程是以相互交流、变化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5中医药通报2009年4月 第8卷第2期特点,即“负阴抱阳”。人体前为阴,后为阳,前阴抱制, 制则生化”,其中“承"是关键。所谓“承”,就是和阳,后阳负阴,就是为了互相之间能完美的交流。因谐。 要达到“承”,就得有冲气的参与;进行以三为相.此其太极图强调阴阳交错和阴升阳降,以天人相应互关系的调整。为其主要支撑点。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治疗学中的“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看起来只说到阴与阳,实际上讲的是阴阳2阴阳五行学说与道家气化的关系之间的转化,而其转化的方向是阴向阳转化,阳向阴转化,除了与冲气有关之外,也与“负阴抱阳”十分相2.1中医 阴阳学说是以三分法为基础的道家常常关。高血压病人治疗时,由于火气上炎,中医采用上用“--”标示阴,用“一-”标示阳,卦学上以阴阳作为病下 治的方法;脱肛采用下病.上治的方法;虚火扰神基数,将其称之为爻。所谓离卦或坎卦,是“二”和的失眠病人, 中医使用引火归元的方法;针灸中的缪“”,由三爻组成的,离卦的上下两爻为“-”,中间刺法等等,都是运用了阴阳转化来达到阴平阳秘的效一爻为“--”,即表示外阳内阴,称之为离中虚;坎卦果。 道家的气化思想就这样如此深化到中医学术之的上下两爻为“--”",中间一爻为“一”,表示外阴内中。阳,称之为坎中满,也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可见,2.2 回归于道 家气化思想,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取只有用三,才能表达完美。而真正成为卦象,则是由得了- 致性假若说阴阳的变 化比较好理解的话,那两卦六爻组成,以显示阴阳上下交流,负阴抱阳,事物么三分法 又如何与五行相关呢?五行的出现虽然与的既协调又纷繁复杂的现象。可见万物的变化都是古人生活的很多方面相关,但据有关研究,其主要与可以用三来表达的。方位有关,也就是以方位为主要观察点而形成了五行中医学术的主导思想是强调天人相应关系的运的诸多内容。 三分法中在观察方位的时候,有东、西,气学说和异法方宜的地域学说,这些学说本身就与道就有中原,有 南、北,也就有中原,因此在中原点上出家对天地的认识是一-致的。日月的变化有日且、日.现重合,两个点变成了一个点,使分之为六,合之为中、日暮;月生、月满、月死。地域有东方、西方、中央;五,三加三就与五相一致了。方位就成了东、南、西、南方、北方、中央。都是三分的结果。因此中医的阴北 、中。看起来是五行,实际上是六行,《尚书》《左.阳学说,看起来好像是二分法,实际上是三分法。完传》 、《大戴礼》等著作,就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上全的阴阳关系均是由三方面组成:如阳分为太阳、阳加上谷,说的就是六行。土与谷既是五行中的分点,明、少阳;阴分为太阴、厥阴、少阴。其中厥阴和少阳又应该是阴阳三分法中的相互重合点。另外,五脏与被认为介于阴阳之间,起到了冲气的作用。在阴阳学五行 相配,其中五脏就分为肺为阳中之阴,心为阳中说中,只要是谈到与阴阳变化有关的内容,均是以三之阳, 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为阴中之至分法为基础的。如《内经》中经络的“开、合、枢”理阴。 所谓“至”就是到达的意思,既可以到达阴,也可论,《伤寒论》中六经分证,七日规律,讲的就是从阳到以到达阳 ,应该就是重合点。可见五行就是阴阳三分阴,从病到治的关系,都是与三有关的变化。针灸刺法所引出的结果。法中的“一刺出阳邪,二刺出阴邪,三刺出谷气”,表达五行的关系中,生克属于正常的生理关系,有生外、内的阴阳关系,讲的就是“天、人、地”,也是穴位中必需有 克,但需要强调的是,相克属于正常关系。所三层之间的变化,从而演变出诸如“烧山火”、“透天谓相克, 就是一-种协调关系,他除了有制约的内涵外,凉"等具体手法来。也还有相助的内涵。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更好地相互中医的阴阳观,要点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协调。 比如木克土,比喻的就是在土地板结的时候,阳离决,精气乃绝”,讲的就是和谐。无论什么疾病,需 要犁(古代首先使用的是木犁)来疏松,才便于作物无外乎阴阳不调;医生的治疗手段虽然很多,无外乎的生长。 这种疏松就不仅仅是一种制约(所谓制约,协调阴阳。即使是最困难的治疗,也离不开阴阳之间就是说木犁适宜疏松土地) ,还应该包含了相助(使其的协调关系,如王冰说的:“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发挥 更好地作用)。五行中的胜复关系虽然属于非正之源,以消阴翳;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常关系 ,但五行仍然可以用“复"来展示病理状态下,阳光"就是从原阴、原阳着手,从根本上解决阴阳不协机体 如何产生和谐的机制。如火气太过,则过分的克调的高级治疗方法。《内经》中很重视“亢则害,承乃金,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木便偏胜,而加剧制6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mal中医药通报●专家论坛土,土受制则不能制水,水于是旺盛起来,把太过的火功的修练方法,所谓“谷神”,形容“道"的虚无清净,气克伐下去,使之恢复正常。如:隐晦曲折,神秘不可测,也就是道家的“空”。“牝”指火-过分- +金-不及-木-过分+土-不及-水雌性,说明一切生命个体,均由雌性之门而出。因此一过分“牝”象征生命的创造力。后世道家引申,解释为滔滔在治疗学上,《难经》有“虛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大海的中心,有一个泉眼,其虽小,却水流滚滚,源源子”,“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说,后世逐不竭,成为大海之源,犹如海之元牝;北极,是大地的步演化成“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滋水涵木”、“补元牝;人体的会阴,为人之元牝。还把脐下三寸称之火生土”等等疗法。其直接以五行来说明治疗法则,为气海或丹田,也是元牝。成了气功中意守丹田的关要点仍不离协调阴阳,和谐机体的目的。键点。《庄子●刻意》还说:“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在(道德经》中虽然没有单独提出“五行”- -词,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但五色、五音、五味则多次提到,而且强调“克”,他说:考者之所好也。”可见从气化到练气功不仅有相承“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是谓深性,而且有了一 整套方法。 于此相应,《内经》在前几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里的“克”,说的仍然是篇经文中 ,也首先记载了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协调与和谐并视之为长生之道。可见医经与道经的的作 为与四气调神,生气通天等养生练气之法,应该-致之处。不是虚妄之言。《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3.2 由于气功的修练,体察出了人体经络现象 有道....可不通乎?”表达了五运、阴阳与道家“天法战国初期的一 -件《行气至佩铭》的石刻文,郭沫若先生道”之间的关系,从阴阳五行在医学中所占地位来看,将其译成现代文是“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也表达了医、道之间的相承关系。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其3经络理论的出现与道家气化的关系春在上,地其春在下,顺则生,逆则死。”说明在作小周天气功时,初期有守发热、发胀、触电样感觉、随着修3.1道家重气化与修练气功有一 -致性《庄子●知 炼功夫加深, 会感到一股气流沿任、督二脉走动。首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先在丹田发热,接着气从丹田出发,逐渐向下经过会说明气是构成生命的源泉,追求气的有益变化,是养阴 、尾闾,从脊柱内上行至大椎、风府,直到泥丸宫(百生的主要目的。后世道教气功提出“人在气中,气在会)然后经印堂沿鼻 柱,过素缪,至龈交通于任脉,再人中”,即本源于此。道家从讲养生开始,进而养气,向下经绛宫(膻中) 、气海而返回丹田。若继续炼功则进而练气、练功。所以该书中还说到:“酱缺问道乎被可打通大周天,一-且炼成大周天,会在行动时感到神衣,被衣日:‘若正汝形,- -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庭处有 -团“亮光" ,并随大小周天的路线和气一道循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行,这时出现“ 返观"现象。如《奇经八脉考》所说:如新出之犊,无求其故。”这段文章说,齧缺(尧时的老“内 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可见道家从丹田部师)向被衣提问有关“道“的问题,被衣回答说:只要端位开始修练 气功,修练小周天和大周天不仅是有一整正你的形体,专-你的视听,自然的和气就会到来;收套的理论 和方法,而且是有实际效果的。“炼气功二敛你的智慧,专一你的思想,神明就会来居留。如果十八年”一文中写道“气感在 头部,则如探照灯,色、能做到这些,德行将会为你增加美丽,“道"将进入到光 、角度都逼似,有时交叉,有时分开,在头部到处探你的身体,你就将变得眼睛明亮,思想纯洁,好像初生游。”“工夫至此,就会对自己的上下、左右、前后、阴阳的牛犊- -样 ,不用再苦苦地摸索事物的原委了。这种界限及 五官九窍的内在联系,比较心中有数了。”修练专一练气,道家又将他称之为“坐忘”,就是“堕肢体,气功, 使之有了“返观"的能力,体察出“内景隧道”应黜聪明,离形去知”,也就是完全沉浸在自然之中,与该就是经络最早地描述。自然相合。这种“坐忘”,实际上就是修练气功,因此3.3 (道家) 医疗活动的成功使经络现象得到了证实修练气功就成了道家的日常功课。修练的目的是什葛洪在《抱朴子.杂应》中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么呢?《道德经●第六章》解释说“谷神不死,元牝之不兼修医术。” 可见学道与学医有很多相通之处。不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说明“得道”少有 名的医家,其实就是道家。如<内经》中与黄帝论能创造万物,从不疲倦,永不穷竭。这里还说到了气医的侍 者岐伯、俞跗、少俞以及后世的扁鹊、葛洪、孙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mal 7中医药通报2009年4月 第8卷第2期思邈等都可称之为“道医”。他们一边修练气功,追求系和印证,然而在人们认识上却是一-种提高,以至得长生,一边从事医疗活动。将自己的气功修练心得运到一致的 赞同(练过气功和未练过气功的人都能接用在医疗活动中,取得满意的效果后,反过来,又促进受),使经络理论的建 立有了实际基础。了医疗理论的建立。如汉代刘向《说苑●辨物篇》中因此,可以认为道家的修练气功,“内景隧道”的说:“俞跗之为医...炊灼九窍而定经络。”因为俞发现 与医疗实践活动对经络理论的建立是起着重要跗“治医不以汤液醪醴..因五脏之输,割皮解肌,决作用的。当然经络的发现和走向成熟,也是一个逐步脉结筋湔浣肠胃嗽涤五脏,炼精易形,以去百病。”过程 ,在《五十二病方》中所载的“手足十一脉灸经”、可见他从事多种医疗活动,而且直接与身体、皮肤接“ 阴阳十一脉灸经”,说的是十一条经脉。即使在《内触,有较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据专家考订,“定经经)中 ,《素问.阴阳别论》记载的是四条经脉;《素问络”就是记载经络传感的路线,因此可以认为俞跗能● 五脏生成论》记载的是五条经脉;《素问●四时刺逆够观察测度经络感传现象,从而记录经络走向,使之从论》 、《素问●刺热论》、《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灵理论化,并由后人不断使之完善。当然古代解剖学也枢 ●根结》则记述了不同的六条经脉。《素问.气府使经络的认定有了基础。在《灵枢.经水》中就说到论》记载了 九条经脉,《素问●刺热论》记载的是十条解剖的内容:“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经脉。 当然《灵枢》中记载十二条经脉的比较多。也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甚至在《灵枢●脉度》因此可 以认为,气功的修练对经络的发现和促进理论篇里还记载了经络的长度,由于古代解剖学的发现,的成熟也有一个逐步成型的过程。虽然如此,道家气使抽象的经络既有了个人的感受,又有了实体依据,化思想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 忽视的。虽然这两种认识并不完全相同,而仅是--种模糊的联医论医话 员赵羽皇参附宜虚论万病莫若虚证最难治。经云: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盖虚之为言,空也,无也。家国空虚,非惠养元元,锱铢累积,必不能莫安邦本,家道丰享。病之虚者亦犹是也。故治虚之要,温补为先,温补之功,参附为首。盖参者参也,与元气为参赞者也。体弱用此,恍若阴霾见,寒谷回春,生机勃勃欲露,是真起死之灵苗,回生之仙草也。故不特气虛宜用,即血虚宜用;内伤宜用,即外感亦宜用。烦渴由乎火邪,得人参而阴津自长;肿胀由乎气壅,仗参力而痞闷全消。以至食不欲入,食反胀,或翻胃噎膈,泄利亡阴,酒浙恶寒,多汗漏风等症,无不赖人参之大力,作元气之藩篱。而不知者,妄谓肺热伤肺,参能作饱,尤属骇异。不知肺金之冤热,非人参莫能救援;脾虚之满中,非参术何由健运?种种功勋,难以枚举。昔贤嘉其功魁群草,信不诬耳。至附子一味,有斩关之能,夺旗之勇。虞抟谓其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药达下焦,以驱除在里之冷湿。其用亦宏矣哉。人止知手足厥冷,下瘌完谷,一切阴寒等候而用之,此系正治,人所易晓。然其最妙处,反能以热攻热。故胃阳发露而为口烂舌糜,肾阳发露而为面赤吐红,入于滋阴补气药中,顷刻神清热退,则其能反本回阳也,谓其能壮火益土也。世人甘用寒凉,畏投温剂,一用参附,即妄加诋毁,亦知秋冬之气,非所以生万物者乎?若乃强阳已极,房术用以兴阳;外感伏阳,阳厥用之狂越,譬之服毒自刃。此自作之孽,岂参附之罪耶?(摘自清●罗美《古今名医汇粹.卷一.论集》)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al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