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玉米生产与品种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玉米生产与品种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玉米生产与品种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期刊名字:河南农业科学
  • 文件大小:720kb
  • 论文作者:唐保军,丁勇,李会勇,王利锋,李丽华
  •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更新时间:2020-11-03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河南农业科学河南省玉米生产与品种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唐保军,丁勇,李会勇,王利锋,李 丽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摘要:对河南省玉米生产与品种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河南省;玉米生产;品种利用;对策建议中團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 - 3268(2009)09 - 0057 - 03河南省夏玉米区位于我国黄金玉米带的中段,提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原来豫玉22号.郑单处于黄淮海夏玉米优势产区的“心脏”地位。玉米作14号为代表的45000~52500株/hm2提高到现在为河南省的第二大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15万.以浚单20、郑单958为代表的57000~67500hm2左右,近年来,尤其是2004年以后,受玉米需求株/hm°.目前,耐密高产型品种的种植面积达到及价格的影响,玉米的种植面积总体呈现逐步增加250万hm2* ,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稀植的态势,2005年上升到240多万hm',2006年以后由大穗型品种的种植面积不到20%,部分稀植大穗品.于玉米价格较高,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增加,达到285种济单7号、农大108等将成为丘陵山区间作套种万hm2,2007年达到了303万hm2,2008年达到了用的区域性品种,面积将进- -步下降。307万hm'。常年总产量1300万t左右,河南省玉米1.3 玉米新品种试验、展示、示范网络初步形成,辐消费量为1100万t左右,面积和总产分别占河南省.射带动作用明显全年粮食作物的27. 4%和28. 3%,占秋粮作物的随着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在全省不同生态区逐60%和65%。出省量100万t以上。近年玉米单产步建立完善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玉米新品种试验、水平在5250kg/hm2 , 2006 年单产为5604kg/hm2 ,展示、示范网络,为品种试验、审定和推广搭建了技2007年单产为5625kg/hm'。由此可见,发展玉米生术平台和信息平台,为品种大面积利用起到了辐射产对于保证河南省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带动作用。意义。1.4 后备品种的种质基础狭窄从河南省区域试验及展示田的品种看,苗头品1品种利用现状种呈现2种趋势:一是后续品种数目较多。近年进1.1 生产上主栽品种突出,优良品种比例提高人生产试验的品种达到20多个,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近年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超过300万hm2' ,有100多个;二是类型趋同。苗头品种基本为紧凑、2008年主导品种为郑单958、浚单20、中科4号、鲁中秆、中粗穗、耐密型,近似品种较多,含郑单958、单981、浚单22、蠡玉16、和济单7号等,在各地均浚单20、浚单18、鲁单981等亲本血缘的苗头品种有种植,占总种植面积的74%。其中种植面积超过占的比例较大,接续或接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差,66.7万hm2的只有郑单958和浚单20, 2008年合说明玉米育种缺乏种质创新。计达到了149万hm2,占总种植面积的48.5%。2种植方式1.2耐密高产型玉米品种面积稳步 上升,品种布局和搭配得到优化2.1冬小麦-夏玉米两萑平播随着郑单958等--批耐密品种的审定和推广,中国煤化工 收获,小麦收获后河南省玉米生产上耐密高产型品种的种植密度逐步立即10月初收获,10THCNMHG收稿日期:2009-06 -09作者简介:唐保军(1965 -),男,河南扶沟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和品种区城评价研究。●57●2009年第9期.月上中旬播种冬小麦。40%的地块依然采取播种时施-次肥,与玉米养分2.2冬小麦套播玉米需求规律矛盾,养分配比不合理,既造成肥料的浪冬小麦套播玉米一般采用带状种植,3行小费,又易造成前期旺长、后期早衰,籽粒败育,果穗秃麦,1行玉米,小麦行距15cm,玉米预留行30cm,种尖等;约有30%左右的地块施人氮肥不足,玉米生植带宽60cm(小麦30cm+玉米30cm)或6~8行小.育期内氮肥的施用量折合纯氮只有75~ 112.5麦,2行玉米,带宽150cm(小麦100cm +玉米kg/hm2 ,而玉米单产7500kg/hm2以上水平地力需50cm) ,也可以根据使用的机具和种植习惯灵活调施纯氮225~ 300kg/hm2 ,氮素供应不足,导致玉米整带宽。玉米播种期在冬小麦收获前7~20d为宜,秃尖严重产量降低;有的地块磷钾肥施用偏晚,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共生期不宜太长。套播可以充分成磷钾肥浪费。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空间,能够复种中晚熟玉米品;3.4品种单一化、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种,但不利于操作,尤其是机械化作业。目前随着中统计表明,2007 年郑单958 的种植面积为早熟高产玉米品种的推广种植,套播种植的面积已124.7万hm2 ,浚单20的种植面积也超过50万经逐渐减少。hm2,两品种占当年全省玉米总种植面积的35%左右。郑单958、鲁单981和农大108等3个品种本3存在的主要问题区2005年推广种植的面积总计接近466.7万hm*,3.1 自然灾害越发频繁约占当年全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60%。品种单一近年来,河南省夏玉米区风、雨、旱、涝、高温和带来巨大的风险,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易于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频繁,病虫害此起彼伏。玉米病虫害的大流行,一-旦某- -病虫害大发生,造成的损单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年份间表现不稳定,灾害多失将难以估计,对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将造成巨发造成玉米品种田间实际产量与遗传产量潜力相差大影响。甚远。近年玉米生育期间的主要自然灾害:①涝害4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5年3遇,危害时段为出苗至拔节期,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②阴雨害常年发生,玉米苗期雨水多、日照4.1创制新种质,培育品种新类型少,造成幼苗细弱,草害严重;玉米吐丝-成熟常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挖掘优异基因,导人过去曾阴天,造成灌浆不充分;③风害,玉米抽雄前后,每年经和现在正被广泛利用的育种材料,加快培育高产至少-次外围台风影响河南省,造成玉米区域性倒稳产抗旱耐涝、抗病抗虫的新型玉米育种材料,选伏和南方锈病发生,雹灾、龙卷风也时有发生。育玉米品种新类型,丰富玉米品种利用的遗传多样3.2缺苗断垄现象严重 .性。因此,针对目前生产上种植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分析玉米缺苗断垄的原因:一是播种质量较差。的状况,应加大力度进行种质资源的原始创新。调查表明,近年玉米铁茬机械播种面积逐年提高,个4.2 选育中早熟、中秆、中穗、抗病、抗倒、耐密、广别地区达到90%左右,夏播作业过程中,在满地麦适、高产稳产型和中熟、中高秆、中大稳、抗倒、抗病、秸和较高的麦茬情况下机械播种,- -些播种机易出稳产高产型优良新品种现漏播或播种过深或过浅现象;二是苗期虫害越来根据国家和河南省玉米区试结果分析和玉米高越重。夏玉米和小麦常年连作,造成大田害虫食性产栽培经验总结,未来黄海区优良玉米新品种应具转变,直接迁移到玉米田的虫害种类增加,危害时期有三中、二抗、-稳的特征特性,即中早熟(中熟),中提前,农民对苗期虫害预防意识差,发现时补救已.秆(中高秆),中大穗(以中穗为主,套种区以中穗偏晚;三是秸秆直接还田和暖冬气候造成地下害虫数大为主) ,抗病(特别要求抗茎腐病、小斑病、南方锈量增加。以上因素使得30%以上的地块存在不同病等) ,抗倒(不同气候年倒伏率均在15%以下),稳.程度的缺苗,导致有效穗数降低。产性好(年际间差异小)。3.3品种配套关键技术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中国煤化工点和当前的生产水最大的问题是种植密度不合理,无论什么品种平,产区的生产要素差均是一个种植模式,一些地块存在宜密品种不密、宜别较.MHCNMH C不同的玉米品种类稀品种不稀的现象,整体密度向偏大方向发展。多型。豫东、豫北玉米产区突出强调品种的高产性,应数地方施肥方式不科学或施肥量不足,约30%~首选中早熟、 中秆、中穗、抗病抗倒、耐密、广适、高●58●河南农业科学产稳产型优良新品种种植;豫西、豫南玉米产区侧重斑病、病毒病的防治。虫害防治重点,苗期以蓟马品种的稳产性,当首选中熟、中高秆、中大穗、抗倒、黏虫、蚜虫为主,中期以防治玉米螟为主,后期防治抗病稳产高产型优良新品种种植.穗蚜和第3代玉米螟为主。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方4.3 搞好品种布局和合理搭配针,选用抗病品种、消除菌源改善田间生长环境、合种植抗病虫、抗倒品种是控制病虫害和防止倒理施肥浇水;同时搞好田间监测,根据病虫草发生情伏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摘好不同抗性品种的合理搭况及时除治。配,避免同一生态区种植品种单一化,以延长抗病品,4.4.4适期收获通过品种合理布 局、抢时早播、种的寿命。在豫南玉米区推行多抗源品种群布局,早促早管、适期收获,使夏播玉米达到充分成熟,是.要坚决淘汰发病较重的高感品种和倒伏严重的品提高夏播品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玉米植株正种;在豫北玉米区大力推广具有中抗以上水平抗性常成熟时苞叶逐渐发黄千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的高产玉米品种,以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基部形成黑层.显出特有光泽,含水率一般在30%4.4重视玉米生产,搞好关键技术的推广 应用.左右。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早收获,致使含水4.4.1抢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 春争日 、夏争时,率偏高(>40% ), 容重低,霉粒、破损粒多,影响产适时早播可增加有效积温,延长玉米的有效生长期,量和商品性。.充分利用肥、水光和热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4.5创新经营机制,突破传 统模式,实现玉米产业芽涝和后期低温影响,实现充分成熟和降低籽粒水化发展分,是确保夏玉米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 -.在发达国家,不论农业经营规模大小,家庭农场-般于6月上中旬,上茬小麦机械收获后铁茬播种,作为农业的基本单位,都是通过社会化服务实现了在机械化条件好的地区争取实现收获小麦当天完成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夏播,实现零农耗。大力推行种子精选、种衣剂包衣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家庭经营通过多种形式等技术;针对漏播等问题改进播种机械及播种方法,联合起来,实现产业化生产、-体化经营,使玉米生提高播种质量,为实现苗全、苗齐、苗壮创造有利产呈现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趋势,必将成为河南条件.省玉米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玉米增4.4.2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根据 品种特性及地力产增收的必由之路。条件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对郑单958、浚单20、湟参考文献:单22等紧凑型品种要适当增加密度,如郑单958大田生产应达到60000~67500株/hm2,充分发挥其[1]胡廷积.河南农业发展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依靠群体增产的优势;在肥料投人上,增加亏缺元素2005.的施肥量,平衡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各种微肥的合[2]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 [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理配施;在施用技术上实行种肥、最适期追肥2次施[3]杨国航. 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区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2001.用,解决后期脱肥问题。钾肥要提前到播种期施用,趋势[J].种子,2007(2):86- 88.提高肥料利用率。4.4.3搞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注 意加强对玉[4]杨国航. 夏玉米子粒收获期判定方法研究[J].作物杂志,2006<5);11-13.米螟黏虫、棉铃虫等害虫及玉米褐斑病大斑病、小中国煤化工MYHCNMHG●59●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