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污水的回收与利用 论污水的回收与利用

论污水的回收与利用

  • 期刊名字:现代农业科技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李鑫
  • 作者单位:新疆额敏农九师金叶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 更新时间:2020-03-24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现代农业科技2000第24期资源与环境科学论污水的回收与利用李鑫新狐额敏农九师金叶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新虱额敏834601)楠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污水回用已威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供水资源。在简逑了污水回用效益的基瑞上,分析了污水的利用领域、途径、限制因素以及相应的保障制度。关键词污水;利用;效益;途径;限制因素;保障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40265-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游点、酿酒厂,以及混凝土、砖、纺织品、金属及涂料的生产尖锐,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的缺水地区,在常规水资源越来厂。在增加工业污水回用量方面存在一些障碍,主要原因包越不能满足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时候,人们逐渐关注一些非常括污水水源的距离,水质及潜在的健康影响(特别是对于食规的水资源,如污废水资源污水回用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品生产行业),可获得的水量及供水的持续性,潜在的供水泛应用而且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利用处理后的污水叫可靠性需要改变工业生产程序和水处理方式,与其他可替由于人口增加和用水量的增加对现有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代水源成本的比较对水质的具体要求等。大,人们开始意识到污水回用是一种非常可靠的供水源民及社区的非饮用水,对于居民来说,污水回用可以功的污水回用工程越来越多;供水和污水处理行业越来越意用于冲洗马桶冼车、清洗和挠灌花园,从社区的角度来看识到污水回用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人们逐渐意识到与过度用污水回用的非饮用水用途还包括室外的灌概及各种娱乐场水有关的环境影响;趋向于回收成本水价制度的引人促进所用水。限制污水回用于居民和社区非饮用水的因素包括了污水的回用。健康因素,缺乏相关指导,更新和建设水处理和供水设施的1污水回用的效益成本,处理过的污水水源的距离,灌概需水的季节性变化,污水回用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节约供水、环境效益和经济灌溉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等效益3个方面:一是节约供水,污水的回用可以增加总的可间接的饮用水循环是将一部分经过处理的污水注人已供水量,而且污水回用的补充和替代作用有助于满足农业和有的供水水源中,通过水体的稀释作用,以及长时间的存放业发展及人口增加对水的需求。二是环境效益,回用污水和取水后的处理,确保它满足可饮用水的水质标准。缺乏对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量从而减少进入水道和海洋中的营养物水质和水处理知识的了解社会的理解和对健康的关注,是含量这有助于保护水环境。三是经济效益。污水回用的经间接饮用水循环的最大障碍济效益主要体现为污水回用作为一种替代供水源可以促进直接的饮用水循环是对污水经过全面处理,达到饮用农业及工业的经济发展;由于农作物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水水质标准后注入饮用水供水系统中直接循环使用的过质,因此将污水用于农业可以节约肥料的使用量;污水回用程,中间不经过储存或不混有地表水或地下水,实施直接饮还可以减少对建设和更新改造水基础设施的潜在需要。用水循环的限制因素主要包括研究不够,对健康的关注,处2污水的利用途径和保障理水达到可靠的高水质的成本较高,缺乏对水质及处理方2.1污水利用途径及限制因素法的了解等。污水回用主要用于农业、水产养殖、工业、居民及社区地下含水层的存蓄及恢复,可以将经过处理的污水注人的非饮用水、间接与直接饮用水循环及环境用水等方面,不地下含水层中以补充地下水,水被存蓄在地下恢复后可以同的用途对污水处理有不同的要求网。满足季节性用水或长期的水需求注入含水层存蓄的污水还农业用水,污水在农业方面的用途主要包括作物灌概、可以防止海水入侵改善含盐含水层的水质及防止地面沉水裁法种植用水、牧草和草皮种植、园艺和林地等妨碍农降。影响广泛采纳含水层存蓄及恢复方法的因素是各个含水业污水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为:农村到污水处理厂的距层的地质条件。离一般较远,因而输水成本可能会限制污水回用;农民和消污水在环境方面的用途包括恢复恶化的环境、建设新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例如土壤盐碱化的湿地、建设观赏湖,以美化环境补充河流水量保护野生的增加),缺乏对污水回用知识的了解等。动物的栖息地和维持湖泊的审美价值。污水环境用途的限制工业用水,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水、锅炉用水、因素包括对水质的要求,处理水的成本,可用于建设湿地的生产和加工用水、清洗用水和辅助用水等都可以利用经处理土地和水源的距离等同的污水可以使用经过处理的污水的行业包括商业洗车、造22污水利用保障纸厂、矿山、石油精炼厂、电站、商业洗衣、道路建设企业、旅修订或颁布法律法规支持污水回用,从立法上建立一种鼓励和支持污水回用的制度对现有相关立法的适用性进作者简介李鑫(1965-),男,江苏秦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设计规划以及施工与技术晉理工作。行评价,确定哪些方面不利于污水的回用,并对这些方面进收稿日期2009-l1-19行修订;没有涉及到的,通过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来完善,对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4期污水回用的准则、领域、水处理、水质要求等方面都作了详为污水回用关键领域与技术的研究提供支持。通过建立细的规定专门的研究和开发机构,对污水回用进行持续研究,以保证制定污水回用指南和标准,制定污水回用指南,指南能关键冋题,如健康、环境、经济和技术得到明确和解决,研究够为污水用水户提供有关回用项目规划、设计和运行方面内容包括对污水回用和蓄水设施中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的风的指导,指南应涉及污水回用的各个领域,如利用污水灌溉险进行评估和减少风险的技术;污水回用的环境费用和效牧场和作物,灌溉城市公园、花园、运动场和休息场所等开益;污水回用和相关活动的经济成本和效益;先进的水处理阔地,桡灌高尔夫球场,将污水回用于工业目的,分质供水,技术和处理厂运行技术用于娱乐目的和间接饮用水循环等。对有关的标准要进行政府部门应考虑将污水回用作为政府政策和规划的评价,特别是水质标准,并根据评价的结果修改现有的标准项内容,通过财政和非财政措施支持地方行业和社会参与或制定新的标准。污水回用项目的建设和运行,通过成功的污水回用示范项供技术支持与培训,政府部门鼓励和促进教育机构、目,提高社会对污水回用的了解,为污水回用研究提供水处行业和其他培训组织进行有关污水回用工程设计、运行、维理技术、监测系统和污染物质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为健康、护、管理、技术及污水利用方面的培训,为培训提供支持,使可持续性、水处理和监测技术、社会的反应和接受程度、产服务商和用水户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有关污水回权和管理模式研究提供基础用的宣传材料和因特网等手段向用水户提供有关安全用水3参考文献的信息,包括立祛、指南与标准、培训课程、研讨会及研究成赵梅梅浅谈国内外污水回用状况及发展远景U水利科技与经济,果方面的信息。同时,政府制定宣传计划,加强社会对污水009,15(2):151回用效益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作用的了解,在进行其他水金亚飚钢铁工业污水回用方式和提高回用率的探讨T业水处理,2009,29(1):80-83管理教育计划的同时,增加污水回用方面的内容,鼓励社会(3]姜跃文,丁子钧张红岐提商城市污水回用技术解决城市水资源供介人污水利用活动,并且政府应对从事社区教育的人员和针需矛盾[现代农业,2009(4):74-754]国洪琴,徐敏,钟卓,等城市污水回用的探讨门农业与技术,20,29对水管理教育者的培训提供援助。(3):22-24(上接第260页)行测定(见表3),结果表明:农地、草地土壤入渗速率及入渗◆水平沟过程存在较大差别。入渗速率变化顺序依次为人工草地<天■鱼鱗坑然草地<川台地<机修梯田。由于人工草地地表覆盖度高,土▲淤地坝壤疏松,结构良好,使得土壤人渗速度衰减最慢,土壤稳渗X天然草地率最高;天然草地、川台地土壤稳渗率大于机修梯田,也与地表植被覆盖率有关,而机修梯田主要由于地表无任何覆盖,降雨几乎全部被拦蓄入渗,再加上地表蒸发,土壤下渗速度快,稳渗速率低。4是表3不同生物和耕作措施下土壤入渗速率对比立地类型人渗深度初渗事稳渗率渗透方程相关系数时间∥m图1不同工程整地后土壤水分入滲速率变化机修梯田50657044=642220721309485川台地066F7.0245:0.59930.7874的是自然坡面(0.89 mm/min)(从坡面径流考虑,淤地坝就地草地60994111f=16573-0680209783拦蓄,因此不予对比),淤地坝和鱼鳞坑分别为022mm/天然草地54118706713328-0754909126和0.67mm/min。这一结果说明采取水保工程整地后大幅度3结论提高了土壤的入渗,改善了士壤的人渗能力减弱了地面径以上分析表明,通过在半干旱退化山区采取不同生态恢流,促进了降雨的就地入渗,在这4种样地中,8542水平复措施,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能沟在集雨拦蓄方面效果更佳。土壤人渗速率回归方程表现接纳较多的降水,使其就地入渗,蓄存于土壤中,使土不下为幂函数形式,回归系数R在0697-0897之间,说明方程坡,水不下沟,改变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但不同措施对土壤拟和效果较好叫。物理性质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造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表2不同工程整地后土壤入渗率对比最好,其次为草地,农地的土壤入渗效果较差。政末甲=如a门介王料第点两3这边理水和鱼鳞93089f912130542]赫晓慧郭恒亮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特性的022户=16660-1070协同效应研充河南农业科学,2008(3):5458.天然草地s448806758576048550789(3韩光罗承德四川省洪雅县3种林分的土壤持水与入渗特性门安22不同耕作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土壤入渗速率变化规律徽农业科学,2007(16):4885-4887,49614牛伊宁,沈禹颖高崇岳,等,覆盖和耕作对黄土高原冬小麦土壤入渗通过对采用不同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土壤入渗率进特性的影响山地学报,2006(1):13-18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