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和平崛起
- 期刊名字:法制与社会
- 文件大小:178kb
- 论文作者:顾磊
-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7-02
- 下载次数:次
特社会◆政法论坛2012·01(上)论中国和平崛起顾磊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的全面崛起还包括了随着而来的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实体要素以及对国际的影响力的崛起。在西方,有一些神现实主义观点的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决策者和战略家他们坚持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会挑战到国际的政治现状,和国际秩序产生剧烈的冲突,而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就是为了宣示出国家的中长期战略,以及消除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疑虑,让其他国家对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从而改善或消除对中国崛起的国际舆论关键词和平崛起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作者简介:顾露,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1-14602一、和平崛起理论的提出在1999年中国的GDP只相当于美日的1/5和18.但到2009国的崛起可以是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的大部分或是每年,中国和美日的GDP差距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和美国相项指标都得到大幅度、迅速的提升,从而有用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差不到3倍而和日本已经很接近了。在国际贸易方面1900年力和实力;也可以是在国家的综合实力中的经济、军事等一些重中国只占了美日的1/8和1/5,但在2008年时,中国已经超过了要指标的大幅度、迅速的提升。而中国的崛起,是政治、文化、科美国的12,更是在2005年已经超过了日本在2008年达到了日技、军事等实体要素以及对国际的影响力的各方面的崛起,在讨本的1.6倍。从军事开支对比情况看,中国从1990年以来平均论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概念时,我们又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战略值略高于GDP的2%,而同期美国在4%左右俄罗斯为5%左右背景,这就是国际对中国崛起的各种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最突出由此看出,尽管在人均GDP以及军费方面,中国和一些大国的就是“中国威胁论”即在西方有一些持现实主义观点的学者,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随之中国经济的崛起,这些差距正在变特别是其中的决策者和战略家,他们坚持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小,迅速的发展终将会有一天使得中国具有争霸的实力会挑战到国际的政治现状,和国际秩序产生剧烈的冲突。(二)自由主义理论视角分析面对这种情况,温家宝总理于2003年12月10日在哈佛大与上述现实主义认为权利决定秩序不同,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学进行了一次演讲,这次演讲的题目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这次制度建构秩序在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国际制度又被称为新自演讲是首次代表中国政府,对进行了对中国和平崛起立场的阐由制度主义理论,是近二十年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各学派中“扩述突出了中国是一个和平崛起中的国家。演讲中还指出了中国展最快、影响最大的一支崛起的途径、方式以及价值指向等等都是和平的。这是中国高层1.国际制度首次使用“和平崛起”来诠释中国崛起的形象,以“和平崛起”为中国际制度指持续的、相互关联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规则体系,国的角色定位,这标志着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了一项有着根本意义这些规则体系能够促使国家的预期趋同、制约国家行为,界定行的国家战略。同时,这次研究也展示出了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为规范其中包括了国际机制国际组织、国际惯例以及规范等各开始更加重视国家兴衰和国际政治的历史视野种社会性因素。国际制度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已是不二、和平崛起是必之路争的事实,它代表着世界发展的一大潮流.在国际制度的不断健(一)现实主义理论视角分析全和发展中,军事力量的震慑性和重要性将会不断下降,而国际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是权力因此它主要是通过对权力要素制度则会变成一种软权力资源在国际体系中各国之间之所以的分析来反映其世界观和世界秩序观。如果一个处于上升状态会形成这种无政府的社会形式就是因为没有国家规范和制度的国家有能力打破这种国际性的权利分配格局而且有打破这中国与国际制度的关系两组参数就可以说明这一问题个权利分配格局的意图的话,就会导致霍布斯无政府性的上升组是中国加入国际组织的情况中国在1949年到1971年从而强行崛起的可能性也会大增,权利过渡认为,一个处于上升并未加入联合国,基本上在国际体系之外的国家在1971年后,状态的大国,当实力接近原有把全国时,就很容易出现暴力权利中国加入了联合国,但70年代能够参与的程度相当有限所有从移交。权利过渡论对词设定了一个条件:处于上升状态的大国对1949到1979年中国只加入了34个多边国际条约,1979年后,现存的国际体系是否足够满意,从这点来看,强行崛起至少要有中国迅速发展逐渐融入国际杜会,到2002年以及加入了220个两个条件—实力和意图,如果只存在单一条件就不能构成造目前中国参加国际组织的数目远远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达到了成强行崛起。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GDP方面中国距美日的GDP总量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织数的80%,站在了Ha中国室如度笑加入国际组中国煤化从这个意义CNMHGⅰ卾占会2012·01(上◆政法论坛上讲,中国崛起的过程也是也是中国不断参与国际制度,同时在内容建立一个长时间的战略选择取向。战略文化大致能够分为其中有所作为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共时性,让中国能够通过和两类:冲突型战略文化以及合作型战略文化。如果要进一步定平的方式来确保中国的崛起。义,可以定义为三种认识,可以是对战争、暴力和冲突认识如果另外一组是中国加入国际多边公约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把战争认为是在人们事务中不能避免也无需避免的现象,反而能中国被国家制度体系认同程度,1971年中国刚恢复在联合国的够有效的消除威胁和控制结果,这种行为体的战略文化就属于冲合法席位,从此后,中国就淡化了国际秩序挑战者的这个色彩在突型战略文化。反正就是合作型战略文化992年后中国以“全面参与”的战略来面对国际制度。在现存中国的主导战略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明显在朝着合作型战略的国际制度基本认可的情况下,中国参加了人权、军备控制、贸文化的方向进行着转变。在1979年以前,中国的基本看法确实易、投资、能源、环境保护信息、金融等等多个国际机制的领域,是战争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不可避免,冲突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从自身的实际能力和利益出发在其中的一些机制中发挥出了也比较强调对手的本质不会发生改变,战略意图也不会发生改建设性,甚至主导性的作用。因此,从各种趋势来看,中国都在积变,以及战略冲突的零和性质。在二战中,因为中国所处的环境极的融入国际制度而不是试图挑战或是改变国际制度体系。作用下,也使得这些战略文化的核心因素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2.经济相互依存强,所有在二战后的四十多年来,这种随时准备打仗的意识在中实现高度的经济相互依存,能够有效的弱化霍布斯无政府国也没有减弱。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战性,它大大的提高了暴力的成本,降低了军事的效力。在全球市争是可以缓解的想法。然后在1982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二次场经济中国家间的互动越来越多,各国的繁荣就依赖于与其他国全国代表大会又明确的指出了世界是可以和平的再到1987年家的政治经济合作,正是由于国家间建立起这种比较紧密的经更是进一步的指出战争可以避免。此后,中国的战略文化发生了济联系,国内经济只有在稳定的国际环境中才能发根本性的转变,否认了使用暴力来解决冲突的行为,对国和国之综上所述,中国的崛起会是一道积极擘划,积极的促进国际间出现的分歧,坚决不搞对抗,使用对话的原则来解决,认为互合作和世界和平而不是给国际带来冲突和战争,这就昭示着中利、协作、互信、平等才是安全的核心。这些对手的可合作性、暴国将会积极主动地缔造和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塑造中国和平力效用的明显降低战争的可避免性等也就成为了中国新型的战大国的形象,从而赢得世界的尊重略文化的重要特征(三)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分析三、结语建构主义认为,秩序与身份密切相关,在建构主义看来,国综上所述,经过60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中国不仅走上了和际体系中的国家并非像沃尔兹所说的那样,是单一性的“相似单平发展之路,而且取得了巨大成功。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位”只有权力大小的分别,相反国家是有身份的,而身份又是千调整之中,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想要得到繁荣和稳定也同差万别的,“身份指的是行为体是谁或者为什么是这样的内容身样需要中国,中国的和平崛起的重点就在和平和发展之间,中国份表示社会类别或存在状态”它“是由内在和外在结构建构而成和以崛起来推动和平,在和平中逐步崛起:用发展来推动和平,在的”内在结构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关联,外在结构则是“共有观和平中得到自己和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崛起,将会站在历史的高念”,是一种政治文化环境。度上,使用和平的手段来处理对外的关系,以及面对国内外出现1.中国不断提高与国际社会的认同的挑战,而且中国不仅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和平,同样会为世界的中国的稳定迅速的发展将会让一些西方大国更为务实、客安全和平尽职尽责观的认识中国现在“中国崩溃论”的观点已经很少见到了,这对参为文于从鸦片战争以来,长期以来西方主流提出的中国“终将崩溃”的1斯·芒罗,理查德?伯惠斯坦即将到来的亮中冲突出997年版:丹尼说法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在中国的硬实力的不断提升,还让各国杜.196年版比格诅,布热津斯基大夫控与大混乱中国杜中央编译出版寡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帙序的重建新华出版杜,1美国众议院特别的外交政策更加凸显了中国议题,奥巴马就明确的指出过,和中委外金考克斯报告一关于爽国国家安全以及对华军事及丽业关系的报告新华出版社,国的合作是能够顺利解决很多国际社会议题的前提,和中国的合9年2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2003年12月10日作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外交关系之3亚无坟府文化与国际暴力中叫社会科学.2004(5)[4王逸舟西方国际政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由此可以看出,在国际的认知中,随着中国的各种实力的不[ I John Ruygic." WhatMakesthe WorlaHang Together?" n Petet Katzenstein, RoterKeohance, andStephenkrnsner eds Explorat on and Contestation in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Cab-断增强和影响力的上升,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越来越重视中~ Massachusetts: The MI日,而且对中国有着很高的期待[61 Alastair Iain JohnstonNo, 4. Spring. 2003.2.中国逐步深化合作型战略文化陈岳.“中国屐胁论”与中国和平起.hp/wwwaisixiang.com/data8]罗伯特·基状汉约显夫·亲权力与相互依赖(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指出了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成的,无9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府性是文化因素。所调的战略文化是一整套的宏观战略观念10桑业青权利·制度YH中国煤化工》年[邓小平文逸(第2)系統,国家的决簟人能够认同这套系统的基本内容,并根据浙西CNMHG
-
C4烯烃制丙烯催化剂 2020-07-02
-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2020-07-02
-
生物质能的应用工程 2020-07-02
-
我国甲醇工业现状 2020-07-02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2020-07-02
-
石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参考书十本免费下载,绝版珍藏 2020-07-02
-
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工业应用情况简介 2020-07-02
-
Lurgi和ICI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比较 2020-07-02
-
甲醇制芳烃研究进展 2020-07-02
-
精甲醇及MTO级甲醇精馏工艺技术进展 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