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石油博弈与合作](http://www.cnmhg.com/e/data/images/notimg.gif)
![中美石油博弈与合作](http://www.cnmhg.com/e/data/images/notimg.gif)
中美石油博弈与合作
- 期刊名字:前沿
- 文件大小:872kb
- 论文作者:杨中强,张宏
-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历下区委党校
- 更新时间:2020-12-22
- 下载次数:次
《前沿》2006年第11期中美石油博弈与合作杨中强张宏*(中共济南历下区委党校 济南250013 )[提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自然成为评判与本国关系时,无法逾越的”超级”因素。为了规避过度依赖某-地区的石油资源所带来的风险,中美两国相继实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但由于油气资源自给能力和对外依赖度的相向性、地缘政治经济的相关性及主要进口油气资源的同源性,再加上对国际油气资源短缺大势的忧虑,不可避免地导致中美两国在国际石油市场展开竞争。如果中美两国能够避免对抗性、排他性的“零和”式博弈,走向”非零和”式竞争下的合作,则可以实现各自能源安全的”双赢”局面。当然,中美油气合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而需要两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对话与沟通,尽可能消除彼此在石油问题.上的不理解乃至误解,同时采取措施,推进石油领域的实质性合作。[关键词]石油博弈合作[中图分类号] F4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8267 [ 2006] 11- -0089- -03美国作为能源超级大国,同时凭借其当今世界超强的吨,对外依存度将分别增至60%和70%。军事力量,成为对全球油气构成最强有力战略控制的国家。由于油气资源独特的战略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不可或其超乎经济与技术层面的影响力,自然再次成为世界各国缺性,其与国际政治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现代国际关政界、商界及学界关注的对象,成为评判与衡量本国与美系中,为争夺和控制石油而发生的对抗、冲突乃至战争从国关系时,无法逾越的“超级”因素。有鉴于此,在中国来就没有停止过。人们有理由担心,"为最后-滴油而争”石油安全”日显于世”的今天,对中美石油博弈与合作做很可能是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的主题。目前,对石油的严-描述,并加以初步评估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重依赖及进口比重的居高不下,使得世界各国在制定对外义。战略时,不得不含有浓重的石油底色。在美国国家安全报一、美国与中国:世界第一、二大石油消费大国告中,利用多种手段保护海外石油来源的安全成为重点。今天,中美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和对外依存度的大幅在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同样引起了上到政府下至普通民众增加使两国石油安全问题凸显。2004 年,美国原油消费量的极大关注,被提升到国家安全与外交战略的高度。达到了2000万桶/日, 在世界前10大消费国中, 约等于除二、全球油气地缘视野:中美油气博弈与竞争中国之外的其他8个国家之和,高于中国3倍之多,占全.为了规避过度依赖某-地区的石油资源所带来的风险,球总消费量的24.9% , 遥居世界首位。石油对外依存度由.中美两国相继实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通过政治、1983年的35%.上升到2004年的64. 76%。据美国能源部估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进入国际石油市场谋求稳定的油气计,2010年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进一步上升到来源,以确保本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但由于油气资源自给70%。而中国石油消费与进口的增长速度并不比美国逊色。能力和对外依赖度的相向性、地缘政治经济的相关性及主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已从当要进口油气资源的同源性,再加上对国际油气资源短缺大年的990万吨增至2004年的1.49亿吨,对外石油依赖度从势的忧虑,不可避免地导致中美两国在国际石油市场展开6.69%增加至2004年的40%。预计到2010年和2020竞争。在中东,美国通过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基本掌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分别达到2-2.4亿吨和3.2-3.6亿控了对中东石油的控制权。这已经对中国进军中东构成了中国煤化工CNM H G_*本文是江苏省 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5SJB790010《科子友展观:构建中国石油安全的新视角》的研.究成果之-。. [作者简介]杨中强( 1969- ),中共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委党校校长助理,博士。张宏( 1968- ),女,中共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委党校讲师。压力。2004年10月,中国和伊朗就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石油双方实现能源安全的"双赢”之策。天然气达成协议。按理说,一个是世界上油气市场最具潜不可否认,同为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美之间在谋力的国家之一,-个是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伊求能源供应多元化、海外勘探开发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利(朗)的携手合作是个双赢之举,中国本着国际规则公开平益冲突和竞争,但从根本上讲,中国的石油战略与美国并等参与伊朗油气开发的竞争也属于极为正常的商业行为,非水火不容。正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国际能但美国却极为敏感。据报道,在中伊签署协议的过程中,源问题专家菲奥娜.希尔博士所言,无论从现阶段还是从美国驻华使馆的官员竟出面劝阻,要求中国方面退出竞长远看,中国的石油战略都不会与美国冲突。中美两国是标21。由于波斯湾并不总是”风平浪静”,中美两国也把目相互依赖的,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尽管美国能源政策的.光洒向别处,纷纷寻求中东以外的油气资源。在美国”游”目标是多重的,但毫无疑问,确保国际市场上始终有足够入里海之时,中国也开始瞩目中亚。但自美国高举”反恐”多的石油,以保证美国及西方石油消费大国能够得到充足大旗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中亚希望借重中亚油气资源的的石油供应也是目标之一。世界石油市场是一个统一的有地缘优势正被削减,在中亚这个”敏感地区”实施的我国机整体,任何地方石油供应中断都将对全球石油市场造成海外石油项目也已受到影响,谋求实现由中亚横贯我国.冲击,威胁全球石油安全,影响经济增长。在全球化的条油气大走廊”的宏伟设想,也因美国及居心叵测的”好件下,美国在能源问题上难以独善其身,也需要中国的合事者”在此的”驻足”而变得更加复杂。2003 年,中石化作。客观地讲,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产者和消费者,与中海油曾联手竟购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处大规模油田中美两国对维护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部分股权,结果美国等几家大型石油公司用优先购买权将和义务,这就为两国进行竞争下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与可中国公司挡在了门外。在拉美,随着中国领导人于2005年行性。对拉美国家的相继出访"拉美正成为中国在全球寻找能源当然,中美两国能否实现竞争下的合作,关键取决于的重要目标”[3的舆论鹊起"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开始两国关系能否良性发展。中美关系发展的实践表明,对于甚嚣尘上,并逐渐从舆论层面上升到战略评估与决策思维中国来说的对美关系,对于美国来说的对华关系,都是极层面。在非洲,中国迈出了在苏丹、安哥拉等国勘探石油其重要的双边关系。双方应从长远出发,促进中美关系持的步伐,与此同时,非洲石油也进入了美国的视野,开始续稳定的发展。从战略全局和地缘战略上看,在和平与发加紧实施其非洲石油资源战略。为此,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和美国,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尔、现任国务卿赖斯、总统布什先后访问非洲,负责能源中国家、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和有着重要国际地位的政治方面的美国官员更是频频访非,无不显示出其浓重的石油大国,一个世界超级大国,两国在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亚战略意图。太和全球的和平与稳定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其实,石油领域的竞争已经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大热进一步加强合作。从经济上看,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点和新的冲突点,影响着双边关系的发展。早在20世纪阶段,中国需要美国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美国需要末,美国舆论就指出,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大国,将改变着中国庞大的市场,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发展空间广阔。从海湾地区的政治格局,进而威胁到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石油政治上看,中国为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谐的中美关系供应。布什上台后,对中国与伊朗的石油贸易进行了秘密必不可少;美国要想在全球问题上有所作为,也需要中国调查,并在2001年5月出台的《国家能源政策》报告中对的支持与合作。因此,只要中美在竞争的条件下,实现双中国的石油动向予以特别关注。2002 年,美国官方智囊机方有效的合作,中美关系必将避开相互防范的”零和游戏”构在呈交给国会的一份报告中就指出,中美全球能源资源式恶性循环,走向合作与协调的主流,实现”双赢”格局。争夺战将不可避免。而2005年的令世人瞩目的中海油竞购这种结局会促进中美能源竞争与合作协调发展,为两国能优尼科案则使”中国能源威胁论”发展到顶峰,令原本因源安全创造有利的条件。纺织品贸易争端、人民币汇率升值等问题摩擦不断的中美客观地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美在经济关系雪上加霜。美国国会针对中国问题频频举行各种听证诸多领域相互依赖的加深,两国从-定程度上讲,已成为会,其中2005年6月到9月,仅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命运共同体。中国的能源需求能够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速,会针对中国的听证会就多达3次,其密度甚至高于对有关进而巩固美国的繁荣。同时,中国把其顺差部分大都用来伊拉克政策的讨论,而中国能源问题则是其中关注的焦点。抬高美国的政府债券,-旦快速退出,有可能抬高美国的三、竞争下的合作:中美石油安全”双赢”之策的可利率,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目前,已有一些美国人士认能性与可行性识到中国煤化工动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因国际竞争既可以导致冲突甚至战争,又可以演化为合素。CNMH(变成部分美国人对中国经作或竞争下的合作。国际石油格局的变化与调整以及大国济减速时拉心,心I1I心心能你供应短缺问题可能导致中国能源政策演进的历史表明,"竞争下的合作”将是21世纪经济减速,从而给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蒙上国际石油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中美海外石油竞争应该避阴影。因此,无论是中美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冲突,还是能免发生冲突,共同走向合作或竞争下的合作, 这才是中美源短缺导致中国经济衰退,最终损害的都将是双方利益。90.此外,近年来,随着世界能源贸易量的大幅度增长和供应家丹尼尔耶金指出,美国国内部分人士对中国石油需求链变长,以及地区冲突、恐怖活动等有增无减,国际能源存在偏见,认为中国正指使其国有石油公司去海外抢夺石运输风险显著增加,作为海上能源运输大国,两国也有加油资源,尽管这种看法是愚蠢的,但在美国保守势力,上升强海.上运输安全,反恐怖、反海盗等方面合作的考虑。的情势下, 却极具煽动性。如美国全球安全分析学会负责中美实现竞争下油气合作的可能性还来源于双方多年人卢福特(Gal Luft )在谈到中国与委内瑞拉、巴西等国来打下的较好的能源合作基础和富有成效的合作机制。早签署油气勘探领域的投资协议时指出,中国从美洲每购得在中美建交前1978年10月,美国能源部长施莱辛格就访-桶原油 ,就意味着美国市场上减少-桶供应。如果中国问中国,探讨建交后美国参与中国煤炭生产、水电站建设、不断加强与沙特、委内瑞拉以及伊朗的关系, OPEC的石油可再生资源利用以及核能源领域共同开发的可能性,由此将更多地流向中国市场,对美国市场的供应将会相应减少,拉开了两国能源合作的序幕。1979 年1月,邓小平访美,” .石油市场无法同时满足美国与中国的需求”。[51以上观点与卡特总统签署了《中美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根据根本不值得一-驳,事实上,世界石油产量和储量是一个动该协定,两国政府先后在环境保护、核安全和能源效率等态的概念,只要石油没有枯竭,那么加大投资与勘探力度,领域签署了多个合作议定书或谅解备忘录[4],为两国能源石油储量与产量总会增加的,尽管这个量可能不会很大。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后,双方能源合作不断深入,当然,在中国方面也存在着对能源安全概念和美国战领域不断扩大。略意图不够全面之处。如认为美国有意抬高价格来遏制中此外,能源摩擦的增加也使两国对话的迫切性增强国经济增长的美国”油价阴谋论”也有一定市 场。中美能源战略对话从无到有, 已形成较固定的对话交流机这些理解的偏差无疑会影响中美能源合作的开展。有制。自1998年起,双方轮流主办中美天然气论坛,至今已鉴于此,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政策等层面的沟通,提升对话举办六届。2005年,中美两国政府在华盛顿举行首次能源的深度与广度,建立多层次的协调机制,对于减少上述误政策对话,同一天,美国能源部宣布在北京设立旨在加强解、缓解摩擦是大有裨益的。而且中美越了解对方的目标两国能源与核能合作办公室。2005 年8月,中美举行首次和政策,就越能从双方合作中受益。美国应在能源合作中战略对话,而能源合作是其中首要的内容。淡化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对华关系上放弃零和思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中美油气进行竞争下的合作不维,减轻中国能源的不安全感,这样能源安全和能源资源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可行性。竞争就有可能最终成为拉近中美关系的因素。这正如美国.四、中美油气合作:问题与对策卡内基基金会中国经济学家盖保德所说"我们可以向中国尽管中美油气合作存在着可能性与可行性,但显然也暗示,她的能源安全可以依赖一套国际机制,包括争购产存在着问题与挑战。由于在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阶段等品与资源,或者我们也可以给中国一个印象,让她觉得她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对于石油安全风险和保障战略及各必须以’非市场’的方 式来满足她的能源需求"。[°1另外,自的石油利益等,两国政府的理解方式也有差异,对彼此从相互依赖的视角出发,海上运输通道与石油输出国的安的战略意图不时出现不理解乃至误解。美国部分舆论认为全与稳定是国际公共品,参与对这些公共品的维护,其使中国为确保长期能源供应,经常支付大大高于市场水平的用规则和惯例的形成,也的确应该成为维护中国石油安全价格来达成交易,从而扭曲了市场价格。其实,这在很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要有超出现实主义地缘政治思维程度.上是中国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和国际竞争力弱的一个框架去思考稳定供应的威胁来源。表现。事实上,恰恰是美国出于政治考虑对能源丰富国家资源开发的限制扭曲了石油市场,影响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参考文献:动态平衡。美国-方面极力石油来源多元化,另一方面却[ 1]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5.又竭力限制与其关系不好的能源大国的石油生产,如对苏[2]青年参考[ N].2004-11-10.丹、伊朗等的石油禁运,不顾市场规律和经济成本,极力[3] Juan Forero , China/s oil diplomacy in Latin阻止管道经过”无赖”国家等,这无疑加大了全球能源供America, The Washington Post , Mar 1 , 2005.应安全风险。[4]查道炯.中美能源合作:挑战与机遇并存[ J].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加.国际石油经济, 2005 ,( 11 ).强了与中东、非洲等有关国家的能源合作,引起了美方的[5] Gal Luft , hearing on China' s future Energy极大关注,特别是与所谓的”无赖”国家一伊 朗等的合andAcquisition Strategies , Presented before U.S -作,被认为是对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和主导地位的挑战。实China中国煤化工ReiewCommission , Ju-际上,中国的能源活动主要是预防性的,旨在最大限度地ly21降低自己在石油供应方面的脆弱性。作为世界石油市场的TYHCNM H Gisever.rg .2005年7月后来者,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的地域选择是十分有限20日.的,出于商业考虑,它们更多选择的是不与美国等势力强(责任编辑:亚光)大的跨国公司发生正面竟争的地区。美国著名能源问题专91.
-
C4烯烃制丙烯催化剂 2020-12-22
-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2020-12-22
-
生物质能的应用工程 2020-12-22
-
我国甲醇工业现状 2020-12-22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2020-12-22
-
石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参考书十本免费下载,绝版珍藏 2020-12-22
-
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工业应用情况简介 2020-12-22
-
Lurgi和ICI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比较 2020-12-22
-
甲醇制芳烃研究进展 2020-12-22
-
精甲醇及MTO级甲醇精馏工艺技术进展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