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神铸就中国梦
- 期刊名字:丝绸之路
- 文件大小:319kb
- 论文作者:徐亮
- 作者单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6-12
- 下载次数:次
2016年第10期绸路总第323期THE SILK ROAD理论与实践S中国精神铸就中国梦徐亮(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和共同的价值理念。中国精神的历史内涵是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仁者爱人的道德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和开创博纳的创新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也正是我们所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也必然是铸就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关键词]中国精神;中国梦;民族复兴[中图分类号]D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5-3115(2016)10-0077-02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求生存、图发展、谋振兴辩证唯物的眼光去分析传统的中国精神文化,为其注人新的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民族品格、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时代内涵。所以,在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上形成突破,达族情怀的总和,是沉淀在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强大力量,是到与现阶段中国实际相适应的精神文化,是一个重要问题。支撑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不朽灵魂,是实现中华中央领导集体提中国精神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是建设国一直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而实现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攴撑。以伟大复兴,也正是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所指,中国精神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弘扬中与中国梦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国精神,发挥中国力量,以实现“中国梦”,这一号召体现出了中国精神所指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极大地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共人不能没有精神,同样的,国家也不能没有精神。良好识,指导并鼓舞我们同心同德,激发凝聚起伟大的中国精的精神理念,反映着人类发展的光辉,是人类走进现代文明神,共同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去的标志。我国有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对理想道德、人生境笔者认为,要弘扬发展中国精神,有以下五个实现途界都表现出独到的理解和非凡的重视,这些在中华民族径:第一,以教育为本,发挥教育在弘扬中国精神中的重要5000多年历史进程中凝练的优秀传统,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作用,将弘扬和发展中国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第精神标识之一。二,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我国向来强调需具备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系贯彻教育的始终,提高国民发展中国精神的自觉性;第三,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奏响主旋律,善于传播正能量,在日常生活中营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中国精神的氛围,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第四,既要仰髓,也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中国精神中,涵盖了许多内容,如中华民族团结统使中国精神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第五,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又如打励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去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伟大时代精神,它们无一不提前全民族的精气神,使中国精神在达到增强综合国力这在体现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这些传目标的同时,也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精神支撑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二、中国梦所指展的沃土。毋庸置疑,传统精神是宝贵的,但是在时代面前,2012年11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这些民族精神受到了一系列挑战。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领导集体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时,第一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书记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上,再一次系统地阐不同的内容。”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存在合理内核、又具有旧述了这个思想,在中国煤化工亚洲博鳌论时代要素的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坛等讲话中又进CNMHG今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采取中国梦,是中国人的现代化追求,就是我们要在21世THE SILK ROAD 77纪上半叶,在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福的追求,反映着中国人对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的追求,也中国现代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梦就是要用文明的反映着中国人在文化发展方面的追求。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形象去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复的深层底蕴,所以,研究弘扬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具兴。如今,不仅中国在关注中国梦,世界范围内也都在聚焦有重要意义中国梦。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人所要实现的中国梦,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不仅仅在造福中国,同样也为世界各国人民带去福音。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中国梦这一概念虽然在现今提出,但绝非自今日始。在弘扬中国精神。”在当代中国,兴国强国就是要实现中华民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地沦为半殖民地,从那时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走兴国强国之路,必以强大的精神起,就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梦的开端。为支柱。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中国精神,正是为了在传统精回顾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过“振兴中华”的口号,他在1894神的基础上,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华民族近年兴中会成立章程当中曾经这样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来形成与其相适应优秀精神理念。我兴中华。”他为这个口号也付出了诸多努力。在我党成立之们党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实践的总结,得出实现中国后,我党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也都对于梦必须要走中国道路这样的结论。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民族复兴作岀过大量论述,可见,中国梦已经存在多年,它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是从历史深处走来,但却只是在今天才有了足够的圆梦动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是中华民族大团力、基础和条件。结的力量,这三者相辅相成,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支撑。要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是基本前提,中国精神是精神如今,国际环境复杂,中国的发展面临纷涌而至的挑支柱,中国力量是力量源泉。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网络环境的复杂化,都更加需要正的伟大实践。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面的思想舆论去加以引导,更需要中国精神发挥其强大的梦,既体现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结,彰显了国家梦、凝聚力。在弘扬中国精神的过程中,中国精神也会在推进社民族梦与人民梦的高度一致,也是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文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化发展理想的集中反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人真的是做梦,看不到梦实现要实现中国梦,就要解决百姓所关心的实事,让人民群的光明。而如今,我们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从推翻满众感到这个“梦”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人民群众就会愿意清王朝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再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之奋斗。因为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和目标,它也是反映在不懈奋斗,梦想才逐渐成为现实。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每个中国人生活中的一种现实。只有把个人的梦汇聚于国个百年”,也是中国梦的两个历史阶段家梦之中,中国梦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人民力量的凝聚。富两个百年”的中国梦,我们已经将第二个百年走过一半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了,我们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信、友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族伟大复兴梦想这么接近过,但仍然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最新概括,无一不是在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实现中国走,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铸就伟大的可见,要实现中国梦,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多个角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当中,务必以弘扬中国精神作为度进行推进,而不仅仅是通过国家实力的增强去实现。从幸个基本的着力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和激发全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从体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才能实现中国梦当中国家富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从强、人民幸福的根本目标。从而,我党也方能始终作为中国价值追求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精神的继承者,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创造一个个传奇与辉的实现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共产党人、每一个中国人以煌,带领中国人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将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努力奋斗。国精神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升华和彰显。可见,中国梦离不开三、中国精神与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铸就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中国精神反映着21世纪中国人对于民族振兴、人民幸[参考文献]鲍振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国精神[J,文化学刊文化论坛2012,(7).2010,(9)[4刘曙光民族精神和化白當学术论坛2007,、(1)2]袁久红,甘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精神的新生[J东[5]程美东,张学成凵中国煤化工色社会主义研南大学学报2013,(9)究2013,(2CNMHG[3]李明泉,向荣,肖云中国精神:历史内涵与主体性建构[J中华[6]袁祖社“中国精神”的文化——实践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2012,(9)78 THE SILK ROAD
-
C4烯烃制丙烯催化剂 2020-06-12
-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2020-06-12
-
生物质能的应用工程 2020-06-12
-
我国甲醇工业现状 2020-06-12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2020-06-12
-
石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参考书十本免费下载,绝版珍藏 2020-06-12
-
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工业应用情况简介 2020-06-12
-
Lurgi和ICI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比较 2020-06-12
-
甲醇制芳烃研究进展 2020-06-12
-
精甲醇及MTO级甲醇精馏工艺技术进展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