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NP"的空间语义分析 "从+NP"的空间语义分析

"从+NP"的空间语义分析

  • 期刊名字: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文件大小:370kb
  • 论文作者:郜峰
  •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9-25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从+NP"的空间语义分析郜峰摘要:“从 +NP”表示起点、经过点和方向等空间意义。其中“起点”是常用的基本空间语义,可以细分为施事起点、受事起点和动作起点等几种情况。“从+ NP"有不同的歧义类型,对歧义的消解也有多种手段。“从+NP”结构整体存在[ +动态]的构式语义,主要表现在谓语动词具有[ +离开]的语义特征。“从+NP"构式语义的特点,对句法机制有一定影响,如句式对动词有选择性,对“从”的隐现有规定性。关键词:从+ NP;基本义;歧义;构式义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 5019(2013 )02 -0080 -07基金项目:安徽大学2010级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扶持项目(yfc10003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AHSK11 - 12D283)作者简介:郜峰,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安徽合肥230039),淮北师范大 学文学院副教授(安徽淮北235000)。还可以表示方向义。如果不局限于空间意义,一、引言“从”的使用范围可以达到十种之多,分别表示在空间介词中,“从”的用法非常复杂。处所起点、时间起点、事物的起源、经由的路线“从”是典型的标明空间起点的介词,这-类介和场所、某-范围的起点或出发点、发展变化的词还有“自、打、由”等。在表示起点的介词中,起始、取得的处所、凭借或根据、说话的着眼点“从”的功能最齐全,使用范围最广。金昌吉认或所依据的事理、动作或行为的着眼点等⑤。为,其他表示起点的空间介词的各种用法一般“从+NP"结构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都可以用“从”替换①。学界对“从”的研究也句中动词前,还可以放在动词述语后面。“从较为充分,包括对“从”介引的宾语成分的分+ NP"放在动词述语后面非常少见,常见的是析、对“从”这一类介词的比较研究、对介词放在句中动词前面。放在句首,不同的文体中“从”历时演变的考察②、对“从”字结构句法功“从 +NP"结构的语义是有区别的。在科技语能的探讨③,以及介词“从”的隐现问题④,等等。体中,句首的“从+NP”结构往往表明某种观点多数学者认为“从”的空间意义有两种:事所采用的角度或依据,“NP"-般是普通名词,物运动的起点或经过点。部分学者认为“从”紧跟“从+ NP”后的动词意义较为虚化,多为①金昌吉:《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43页。)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3~26页;史冬青:《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的历时考察》,济南: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64~75页。③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合肥:安徽教育 出版社,2002年,第97 -164页;傅雨贤:《现代汉语介词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19~131页。④陈信春:《“从 +NP"的“从”的隐现》,《河南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第75.中国煤化工⑤金昌吉:《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第43 ~44页。8TYHCNMHG郜峰:“从+NP"的空间语义分析“看”、“说”-类的动词,有时还可以省略。如文中未标明出处的语料除个别自拟的例句外,“从研究结果看”、“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从狭均来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检义来说”“从记忆效果来讲”、“从言语发生发索系统(网络版)现代汉语部分D,为行文方便,展的角度(看)”。在文艺语体中,如果NP是处对部分例句作了删改。所词,紧跟在“从+ NP"后的动词往往是意义较二、“从+ NP"的基本义为实在的表示位移的动词,但是整个结构的语义却是在句中表示时间范畴,动词后还可以有“从”的基本语义是表示时间或空间上的表示时间意义的方位词同现。如“从杭州回起点。对“从+NP"表示空间意义的普遍看法来,阿眉几乎变了一个人,不笑不闹,沉默寡是“从+ NP"表示起点或经过点: .言”。我们也可以说“从杭州回来以后”,甚至方枪枪从城里坐车回来。(起点)在特定的语境下还可以说“从杭州回来以前”。她把那张照片从相册上取下来。(起点)句首“从+NP"结构中“NP"也可以直接是时间两辆满载游客的旅行车从我身旁驰名词,语义同样是表示事件在时间上的起点。过。(经过点)可以认为,句首的“从+ NP"结构只是提供-一个我从交通岗台旁走过。(经过点)背景信息,不直接涉及句子事件的空间意义。《现代汉语词典》②.《现代汉语八百词》③对“从+NP"空间意义的掌握是理解其他和各种虚词词典如《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围、《现认知域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从”及代汉语虚词词典》⑤等对“从”的解释都列有其相关构式的研究-直注重分析“从”或“从+“起点”和“经过点”义项。在一些其他意义的NP"在不同认知域的复杂用法,对处于基本层解释.上有的列举多- - 些,有的说的少-些,但都面的空间意义的研究却用力不多,而且观点不不涉及空间意义。多数语法专著或论文也持同统一,研究也显得分散。我们则集中讨论“从样的观点,如刘月华@等。但是丁声树⑦认为,+ NP"本身在空间域的语义构成和一些语义特“从”的空间意义有三种:“一是表示起点,这种点,对“从+ NP"包含的各种空间语义内容及其用法最常见" ,“二是表示事物的出处”,“三是相应语义特征对句法机制的影响作出描写和分表示通过”。张爱民⑧也持相同观点。金昌吉析,并对“从+NP”的空间语义构成的--些特点用“表示取得的处所”来说明“从”的这一意义,予以解释。实质,上观点是一致的。丁声树分析说,例如我们主要考察句中动词前的“从+ NP"结“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钱”本来在衣构。这里的NP一般是处所名词或“普通名词袋里,“从破衣袋里”表示“钱”的出处。“ 他从+方位词”,表示处所意义,分别表达起点和经树上跳下来”、“他从树上摘下两个果子”这两过点;NP还可以是方位词,表示方向。其中表个句子,前句“从”表示起点,他本人原来也在示起点的意义最常见,表示方向的意义较为少树上。后句只是说“果子”是“从树上摘下”的,见。我们认为“从+ NP"结构的空间语义特点“他"本人不-定要在树上,站在地上也可以摘。会对句法表达产生影响。为了集中分析问题,.张斌先生的虛词词典在“表示起点”的例我们讨论“从+ NP"主要限于物理空间意义。句中有“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条”这样的句子。) htp://ccl. pku. edu. cn :8080/cc _corpus/ index. jsp? dir = xiandai.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蝙:《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27 -228页。)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年.第130 -131页。④北京大学中文系1995 199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92 -97页。⑤侯学超:《现代汉语 虚词词典>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8 ~ 101页;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006年,第109~110页;朱景松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年,第79 -80页。)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003年,第264 271 -277页。,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10页。⑧张爱民:《“从+处所词”的语义功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煤化工YHCNMHG8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刘月华0在“表示起点”的例句中也有“他- - 边定例)说- -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瓶子”一句。显然很少有学者提到“从”表示方向。金昌吉他们是把“表示事物的出处”纳入“起点”意义。列举了“从”的十种用法,也没有“表示方向”这我们认为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从”后介-条。我们在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教引的词语表示的是动作致使对象位移的起点,材里发现,张先生在举例分析说明“介词是多即在句子中作宾语的那部分词语,如例子中的功能的,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时,提到“四文大钱”、“两个果子”、“一张纸条”等对应“从”可以表示处所,还可以表示方向。但张先的处所起点。因此从较为宽泛的角度说,这里生没有给出例句。从我们搜集的语料来看,的“从”仍然表示起点的意义。但是从具体的“从”表示方向的用法也很丰富,尽管“从+语义分析来看,把这类“从+ NP"看作表示事物NP"的这种空间意义相对少见,例如:的出处似乎更容易理解,因为NP在这里反映他刚从南方回来。的既不是主语的处所起点,也不是动作开始的夜空中仍不时有礼花从三个方向升起。起点。而“掏”、“摸”、“ 摘"等一类词表示的动满天繁星都从东向西移动了位置。作在时间、空间上都明显有前后两个部分,事物在北半球,风从东北刮向西南。所在的处所是动作前-部分的终点,是动作后台湾岛形状狭长,从东到西,最宽处只-部分的起点。从整个过程来看,“从+ NP"不有144千米。能看作动作的起点。如“掏”在《现代汉语词综上分析,我们认为“从+NP"表示的空间典》中的释义是“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意义有:起点经过点、方向。其中“起点”又分东西弄出来”②,动作的前部“用手或工具伸进为施事起点受事起点、动作起点等几种情况。物体的口”,显然不是对起点的描述。三、“从+NP”的歧义分析如果从划类的角度来看,应该把表示事物的出处的“从”归人起点类介词,这样比较简“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选洁。如果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来看,把“表示事奥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5。通物的出处”与“表示起点”分开,可能会有助于过对“从+NP"歧义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精对“从”空间意义的理解,这样比较直接。我们细地了解“从+ NP"的语义特点。不少学者也参考李临定③的分析,认为“从"表示空间起点都注意到“从+NP"结构有时会出现同形歧义义,但在“起点”义下又可分为几种不同的情现象,并做了简单分析,如张爱民回、崔希亮@、况,即“从+NP"在表示“起点”义的时候,可以任志萍⑧等。分别表示施事的起点、受事的起点、动作从我们搜集的语料来看,“从+ NP"的歧义的起点: .类型有这样几种:(1)NP表示不同的语义角一只乌从林子里飞出来。色;(2)“从+NP”有不同的语义指向;(3)事件从林子里跑出来一只兔子。类型不同造成“从+ NP"歧义;(4)位移途径或她从最后面找寻自己的名字。(李临方式不同导致“从+NP”歧义;(5)NP本身的①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第272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1330页。李临定先生认为,“从”格词语表处所,从语义关系看.可以分为:人或事物所由来(分别包括受动者和施动者所由来的处所)人或事物所经过的处所(谓语是表“看"义的动词,表示视线经过的处所)、动作的起点。李临定定:《介“格”例析》,《李临定自选集),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年,第210~211页。张斌主编:<断编现代汉语).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26页。国未德熙:《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朱德熙文集》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99页、⑥张爱民:《“从+ 处所词“的语义功能>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第25页。⑦崔希亮:《汉语介词与住移事件》,北京: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17中国煤化工⑧任志萍:《表住移的“从字句”语义结构关系分析》,《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YHCNMHG32郜峰:“从+NP"的空间语义分析多义性等。我从车,上扔出一个瓶子。“从+NP"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经过我从车上看到一个瓶子。(岐义)点,如果听话人不能确定,就会在语义角色的分NP的空间属性也对歧义有- -定影响, -般配上出现歧义。这种歧义的产生与NP的语义来说NP是可以容纳施事进行活动的处所。如属性有密切关系。比较:果只能容纳受事活动便不会产生歧义:我们从饭厅出去吧。(任志萍例,歧我从钱包里找到了它。义)我从走廊上找到了它。(歧义)我们从饭厅出来。(歧义)事件的类型往往由动词确定。“从+NP"我们从房间里出来。(无歧义)事件中的动作动词可以表示--次性动作,也可我们从房间里出去吧。(无歧义)以表示持续动作或重复动作。在不能确定事件任志萍认为,“我们从饭厅出去吧”中“从性质时 ,便会产生歧义:饭厅”可以理解为经由处所,当时“我们”不在从这条街跑到那条街。(歧义)饭厅里,句子的意思是“我们通过饭厅出去从一个同学传给另一个同学。(歧义)吧”;“从饭厅”也可以理解为起点处所,当时例句中的动词可以表示一次性事件 ,那么“我们”就在饭厅里,句子意思是“我们从饭厅NP是位移的起点;例句中的动词还可以表示重里出去吧”。“我们从饭厅出来"可以作类似的复性事件 ,那么NP既是起点又是经过点。NP分析。在语义上往往不确指,一旦NP语义上有确指任志萍认为这里的NP具有“缝隙"或“道的对象,则“从+ NP"结构没有歧义,如:路"义。我们认为,这里的NP具有“可以通过”从东大街跑到西大街。的属性,对于位移主体来说, NP是一个既封闭从张三同学传给另一个同学。又开放的空间,封闭是说NP表示一个相对独“从”标明位移路径的起点,从起点到达终立的空间处所,开放是说至少位移主体可以从点的途 径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途径,这NP表示的空间中穿过。也有可能造成句法表达的歧义,如:“饭厅”一类的词在语义上既可以看作聚从一频道转到十频道。(生活用例,集的地方,也可以看作行进路径中的一部分,类歧义)似的词还有“会议室”、“操场”、“广场”等。因电视频道可以从一频道直接转到十频道,为这些词在语义上具有双重性,所以尽管句法没有任何中间环节;也可以一个频道- -个频道形式完全相同,但在理解上却可以有不同的解地转到十频道 ,中间依次经过二、三、四、五等等读,从而产生歧义。而“房间”在认知上只是看频道。作聚集的地方,所以不会产生歧义。如果能够NP词语本身的多义性也会产生歧义,如: .确定NP只是表示行进路径中间的一部分,如我从中文系出来。(岐义)“桥上”、“街上”、“巷子”、“走廊”等词,也不会我从中文系出来,去了超市。产生歧义,如:我从中文系出来,做了公务员。我们从桥上过去吧。“中文系”既可以表示处所地点,也可以表“从+NP"可以指向施事,也可以指向受示机构。这种歧义现象非常容易理解,不事,还可以同时指向施事和受事。如果语义指多分析。向不明确,很容易产生歧义。歧义的产生同样“从+ NP"歧义消除可以采用变换句式、语与NP、句子谓语部分的语义属性都有关系。这义指向、语义描述、提供语境等多种手段,这里类句子中的动词一般是“看”“听”一类的感觉以“我从人群中看到了他”为例。动词,且以“看”类动词偏多,如“看见”、“发变换句式:现”、“找到”等。这一类动词不能确定施事、受我在人群中,我看到了他。事之间的处所关系。比较:他在中国煤化工YHCNMHG 83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年第2期我和他都在人群中,我看到了他。一条两旁载着杉树的林荫道从大路一语义指向:直延伸到住宅门前。“在人群中”语义指向“我”。比较:“在人群中”语义指向“他”。帆布水管像是一条长龙,从门外蜿蜒“在人群中”语义指向“我”和“他”。地伸了进来。语义描述:小径又再度从门外继续延伸,接着它施事在“从十NP"所表示的处所中,往右一转,上了另一个斜坡。受事不在其中。“从+NP"构式的动态义的句法要求,主要施事在“从十NP”所表示的处所中,体现在对谓语动词的选择上。含有“从+ NP"施事不在其中,受事在其中。在结构的句子,其谓语部分一般都要求含有施事在“从十NP"所表示的处所中,[ +离开]的语义特征。施事、受事都在其中。要求谓语部分有“离开”义是与“从+ NP"提供语境: .构式的动态义密切相关的。NP表示空间起点老王想挤进去看看,有熟人从人群中或经过点,后面的谓语动词表示某种变化或转挤出来说:“别看别看!吓死人了!”老王移运动,即运动的实施、进行或发展,其结果都隐约从人群中看到地上躺着一个......是运动主体离开前面的空间位置。(人民网)“从+NP"语义上表达起点、经过点和方句子中两处“从人群中”一是指向施事,一向,具备这些语义内容的句子中的动词都有是指向受事,在具体的语境条件下并不会产生“离开”的意义, 如:理解_上的歧义。兴奋的旅游者们纷纷从客舱出来。(施事起点)四、“从+ NP"的构式义那姑娘和一个身材魁梧的飞行员从庭“从+ NP"本身具有独立的语义,这些语义园走过。(经过点)不能从构成成分推出,是独立于句子中其他词他们从西边过来。(方向)语而存在的。我们沿用目前惯用的说法,称为小孩从衣兜里掏出一块彩纸包装的巧构式义D。“从+NP”构式义主要体现在动态克力。(受事起点)义上。如果动词是表示“看”、“听”、“嗅”等一类.动态义在含有“从+ NP"的句子中比较明表示感觉的动词,“从+ NP"可以表示两种不同显。-般认为,介词“从”标明了一个位移事的空间位置,如:件。“在一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事件参与者我从门外听到大厅内传出了您的声音。发生了空间位置的转移或者概念域或概念范畴姐姐就会从门外传来叮咛。的转移,我们把这个事件称为位移事件”②。空孩子从汽车上看见了妈妈。(张爱民间位置的变化或转移,明显具有动态性。例,歧义)从空间意义考察“从”字句,可以确定“从”这里句中的“从+ NP"表示观测点的位置字句表现为一个位移事件,表达了一种动态意或者被观测点的位置。表示观测点位置时,观义。即使是一一个静态事件③,使用“从”字句描察者的感知能力离开NP(如视线或听觉等)去述,也具有动态意味,如:感知被观察者。在表示被观测点位置时,“从①“ 构式”的概念参阅Goldbeg&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吴海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页。②崔希亮:《汉语介词与位移事件》,北京: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7页。③关于事件,有人认为在广义上既指状态也指行动。(卢植:《认知与语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19页)有人认为事件与状态是相对的概念,事件是动态,状态是静态。(崔希亮:<汉语介词中国煤化工士论文,.2004年,第4~5页)我们采纳后一种观点。THCNMHG郜峰:“从+ NP"的空间语义分析+ NP"提供了一个有界的空间范围,在这个范散步。围内除了句子提到的被观测者(一般多是受从院子里搬桌子。*从院子里摆桌事),还有数量不等的没有提到的其他成员。子。在院子里摆桌子。观测者通过自己的感知能力把被观测者与其他再如“摇”、“逛”、“跪"都具有明显的“位成员区别开来并分离出来,这是观察者在意念移”义,但是都很难和“从+ NP"结构组合。上让被观测者从自己所在的空间独立出来,是方绪军<现代汉语实词》②根据动词是否具一种意念上的“离开"义。甚至在表示观点、依.有[ +位移]的语义特征,把动词分为位移类动据的“从”字句中,也有一定的“离开”意昧,“从词和非位移类动词,其中非位移类动词的+ NP"结构表达了从已有的根据提取观点或者例子有:是从众多方面提取某--特定角度的意思,这也坐躺放摆③挂停研究进行是一种意念上的“离开”,如:取得停止安排讲演从图中可以看出。非位移动词一般不能和“从+ NP”结合,如:从数据流图上可看出。*我从床上躺了下去。从传授一方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决但是我们查询的语料中有- -定数量含有定着学习的过程。“从NP ....的例句:从常识的观点来看,智能就是一个人我从床上坐了起来。是否聪明。我从床上坐起身。我们一般使用句子来描述一个事件,一 个我们认为,能否与“从+NP"结构同现的条事件的类型往往通过动词来确定。“ 从+ NP"件不在于动词是否有“位移”义,而是在于谓语是对位移事件的路径的描述,含有“从+ NP"的部分是否含有“离开”义。位移动词不含“离句子多是表示位移,它的动词也应该是位移动开”义,不能与“从+ NP"结构组合,非位移动词词。位移动词含有向着说话者或离开说话者位含有“离开”义,也可以与“从+ NP"结构组合。移的语义特征。朱蓓@以孟琮《动词用法词典》如“放”的词义是“解除约束、使自由”,不含“位.所收录动词为准,整理出60个常用的典型的位移”义,但却含有“离开”义,所以可以与“从+移动词,常见的有:NP”结构同现,如: .摆搬奔蹦冲闯飞赶滚降把他从屋里放了。拉流落挪爬跑喷飘扑扔把羊从栅栏里放出来。摇运转追走钻奔跑奔走出发电火花会从她的手指尖放出。倒退降落接近靠近离开旅行迁移当然谓语部分的“离开”义可以通过动词的前进驱散散步逃走提高通过推动附加成分,如“出”“出来”、“出去”等补充,如:下降摇摆移动运输游泳转移王婆把早饭从锅里摆出来。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位移动词都能自由地各种纸扎的祭物从院子里摆出来,摆.与“从+处所”结构同现,例如:满了大街。从小路逃走。* 从小路散步。在小路邵敬敏围和陈信春③都注意到了位移句中处所词语与“从”的关系。邵敬敏认为位移性从屋里逃走。*从屋里散步。在屋里的隐现句,表示事物的出现或消失伴随空间位①朱蓓:{现代汉语位 移动词研究综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第61页。②方绪军:《现代汉语实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159页。)动词"摆”有三个义项,分别是:安放、来回摇动、炫耀。前两个义项有位移义,第三个是非位移义。“摆桌子”、“摆出来”的“摆"是“安放”的意思。④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09页。⑤陈信春:《“从+NP"的“从”的隐现),《河南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第77-79中国煤化工"MYHCN MHG 85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置的变化,可以在句首的处所词语前加上介词了几把椅子。(对状态的描述)“从”,如:五、结语外面走进来一个大汉。(邵敬敏例)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大汉。总的说来,“从+ NP"表示的空间意义有起窗户里飞走了一只鸟。(邵敬敏例)点、经过点、方向。其中“起点”是基本的空间从窗户里飞走了一只鸟。语义,又可以细分为施事起点、受事起点和动作陈信春认为,“从+NP"出现在存现句中,起点等几种情况。显然,‘从+ NP"结构具有明“从”可以自由隐现。存现句包括存在句和隐显的多义性,即- -种结构可以表示多种意义或现句。陈信春的说法显然不够严密。存在句只多种语义关系。正因为这样,- -些“从+NP”结.是表示存在,句子一.点也没有“离开”的语义特构存在歧义现象。“从+NP"整体存在[ +动征,显然句子中不会出现“从+ NP"结构,如:态]的构式语义。“从+ NP"构式的语义特点,院子里种着几种花。*从院子里种着对句法 机制有一定影响,要求谓语部分要有几种花。[+离开]的语义成分,因此句式对动词具有选口袋里有几块钱。*从口袋里有几块钱。择性,对“从”的隐现有规定性。我们同时认山下是一片树林。*从山下是一片树林。为, “从+ NP"的空间语义构成的特点也有认隐现句表示事物的出现或消失,但是“出知、语用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从+ NP"结构现"或“消失”的意义不是“从”字自由隐现的条是对位移事件路径某处特定部分的具体化,是件。句子谓语部分具有“离开”意义,隐现句句为 了引导听话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处在该点上的首才可以加上介词“从”,如:位移主体。“从+ NP"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下可汽车里跳下一位姑娘。从汽车里跳下以分别凸显位移路径的不同位置,如起点经过一个姑娘。(陈信春例)点甚至终点②。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具有不对称家里来了些警察。*从家里来了些性。对位移路径特定位置的凸显的手段,以及警察D。“从+NP"中NP的选取和语义确定,与认知心我们班转走一位同学。从我们班转走理、语篇适应、语用动机等都有一定的关系,需一位同学。要我们作进一步深人的观察 、分析。教室里少了几把椅子。* 从教室里少责任编校:徐玲英①但是可以说“从家里出来了些警察”,"出来”意味着“离开家里”,单说“来”是从别处来到“家里”,或者说“家里"出现了一些警察。“来”与“出来”的语义对立,也反映出“从+ NP”构式对动词语义的要求。②“从+NP"突出终点位置的现象很少,其方式与突出起点经过点位置也有不同。一般多是通过“从+NP”对多个方向进行描迷,利用反衬来凸显运动点即将到达的空间位置(即终点)。中国煤化工36MHCNMHG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