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期刊名字:当代医学
- 文件大小:611kb
- 论文作者:杨丽娟
-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医院
- 更新时间:2020-07-10
- 下载次数:次
当代医学2011年7月第17卷 第20期总第247期Contemporary Medicine, Jul. 2011,Vol.17 No.20 Isue No.247doi: 10. 3969/j. isn.1009- 4393.2011.20.088聚乙二醇干扰素a-2a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杨丽娟[摘要]目的探讨聚乙二醇 干扰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观察5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的不良反应, 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不良反应得以改善,提高了抗病毒的疗效。结论通过对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护理,保证了 患者安全用药,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骨髓抑制干扰素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已被广泛的用于病3护理毒性肝炎的治疗中,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常表现出多种不良反应。3.1 骨髓抑制我科自2009年3月~ 2010年9月共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 -2a干扰素有骨髓抑制作用,但影响明显的只有中性粒细胞和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50例,现将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血小板,66%的患者粒细胞减少,56%的患者血小板减少;若血小报告如下。板<100x10*/1,可服用益血生,鲨肝醇等口服药物。若粒细胞1临床资料≤1.0x 10*/1,必须注射集落刺激因子予以改善,或减少剂量或1.1 观察对象延长注射的间隔。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是暂时的,医患需密切配住院与门诊患者50例,均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中慢合,患者可平稳的完成疗程,达到疗效。性乙型肝炎22例,慢性丙型肝炎28例,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3.2 流感样症状护23~ 62岁,平均(38 +4.2)岁,全部病例既往均无心血管、神经精40%的患者在第1~4周,即用药后的第1~4针次表现有发神及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疾患。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各人反应轻重有差异,有的较轻,有理1.2 治疗方法的体温达39C,可在注射时服用解热镇痛药(如芬必得),发热时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腹部或大腿皮下注射,每周一再服用解热镇痛药,可缓解感冒样症状:也可将用药时间改为睡次,共48周,治疗丙型肝炎时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根据体重每前注射 ,注射后可马上休息,睡眠中自觉症状会较轻。日口服利巴韦林800 ~ 1000mg。3.3 消化系统症状1.3 观察以恶心、呕吐为多见,有28%的患者发生,同时伴有腹泻,腹治疗前均需测肝、肾功能及心电图,选择时机开始进行干扰痛等,通常发生在疗程的前2~3个月,患者均可耐受。嘱患者饮食素的抗病毒治疗,至少在用药的1个月内,每周检查血常规,如果清淡、 易消化为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恶心明显不能耐受的每次都较正常,可以每个月检查--次。出现发热,则每6h测体温患者予以胃动力药物口服;腹泻腹痛明显者予以收剑剂及解痉止1次,直至体温正常后3天,详细询问患者的异常生理变化,作好痛药物。记录。3.4 代射和营养方面2结果28%左右的患者出现厌食和体重下降,用药的中后期逐渐所有患者的尿常规、肾功能及心电图正常。主要的不良反应缓解;症状较轻的不予特殊处理;症状较重者可调整药物剂量至见表1。135ug。3.5 神经精 神症状展1 聚乙二醇干扰索a- 2a治疗中的不良反应6例患者伴随失眠,心痛等不良反应,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不良反应例数(%)出现时间(第一-周)交流,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多可自行缓解;症状较重的患者,睡前中性粒细胞减少33(66)3-16给予口服镇静药物(如地西泮);3例患者精神压抑和抑郁,应对患血小板减少28(56)5-28者进行监控,患者也应向医生随时报告抑郁的任何症状,较轻者发热肛肉酸痛20(40)1-4药物需减量,同时用抗抑郁药物,1例症状明显者停止了干扰素治乏力1-12恶心呕吐14(28)1-14疗,并进行精神治疗干预。.腹泻腹痛12(24)3.6皮肤2-3018%的患者有脱发,开始脱发较少,不会影响美容,持续至治体重下降15(30)疗的中后期;有个别患者同时伴有皮肤瘙痒,患者均可耐受。并嘱失眠6(12)2-32患者适宜的温水洗浴,勿用刺激性强的洗漱品,做好患者的心理抑郁3(6)5-42护理,消除紧张不安心理。脱发8(18)4- -24治疗离T3 T4 Tsh异常3- 143.7 内分 泌系统在治疗过程中有中国煤化工F常,2例为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为甲MH能减退的患者,作者单位:710054陕西省西安市 第九医院(杨丽娟)无明显症状,在密切白cNMHG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有明显症状,中断了干扰素治疗,改口服核昔类药物。当代医学2011年7月第17卷 第20期总第247期Contemporary Medicine, Jul. 2011,Vol.17 No.20 Ise No.247doi: 10.3969/j. isn.1009- 4393.2011.20.089PICC和CVC更换贴膜的护理体会李立霞[摘要]通过观察比较更换贴膜 的方法,总结出规范操作。目的是减轻置管后副作用,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对PICC和CVC的满意度,提升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关键词]维护 ,更換,无菌PICC和CVC是--种先进的输液途径,相对于传统的静脉输完毕,导管避免接触未消毒的皮肤;再次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周液来说它更直接,方便,减轻了频繁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给顺时针旋转消毒,消毒范围全面,不能留有空隙,面积超过贴膜的护:士的操作节省了时间。在给肿瘤患者用药方面,它表现出了更面积,至少三遍;最后消毒完毕,待干,正确使用3M贴膜覆盖。更大的优势,减轻甚至杜绝了静脉炎的发生。在我科,凡是使用中心换方法是:从包装袋内取出无菌透明膜,揭下底面衬纸,露出胶静脉管进行化疗的患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静脉炎的病例。面,双手持两端,将胶面纵向贴到穿刺点皮肤及导管部分,贴膜豁但是PICC/CVC的留置,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精心的维护,也口处露出导管,再用手掌按下,从中间向四周抹平,揭掉边框,再需要患者本人细心的保护,在置管期间,需要定时的更换贴膜和揭下备用的三条胶布,固定导管部分。最后标明日期时间。更换贴冲管,前者是为了保护穿刺点和周围的皮肤,使之处于无菌状态,膜中注意事项:操作前护士应洗手戴口罩;消毒过程中,棉签应该避免感染,后者是为了保证管路的通畅,从而保证治疗护理的顺沿--个方向进行,切忌来回消毒;消毒完毕待干过程中禁用手或利进行。其他物品扇动,以免破坏无菌状态。按着此更换贴膜的程序每三护PICC/CVC的确给我们的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天 更换- -次, 若出现贴膜松动,潮湿,随时更换。助,但同时管路的维护也给护理人员和患者带来了许多不便,因若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红肿,应改用一次性料贴,或是无菌理为管路的留置长达数月甚至--年多,穿刺点处需要定时更换贴纱布,每日更换。消毒方法同上。膜,也就是说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需要--直有贴膜保护,贴膜在在三个月的临床试验中,针对二十三名留置中心静脉管的患保护皮肤的同时,又对皮肤有一定的损害,例如有的患者会发生者 进行分组观察护理,其中十三名规定专人操作,严格遵循以上皮肤红肿、瘙痒,重者甚至发生感染,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以致步骤 ,与其余十名没有严格按以上步骤进行操作的留置中心静脉于不得不拔除管路。管的患者比较,前者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周围皮肤没有出现红肿这些副作用的发生与贴膜的更换有一-定的关系 ,如何才能减和感染 ,后者有三例出现周围皮肤红肿骚痒,给予每天更换一-次轻置管后的副作用?下面在贴膜的更换中谈一下自 己的体会。性料贴。这 充分说明了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必要性。在临床护理观察中发现,之所以有些患者穿刺点周围皮肤出所以,在PICC和CVC的维护中,只要我们细致周到,严格遵现红肿,与操作者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系。护理人员在进行此项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就会在--定程度上减少感染的机会,减轻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患者的痛苦,给我们的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CI消毒顺序为:首先,进行穿刺点消毒,应该用两根棉签蘸上安尔碘后在穿刺点停留片刻;其次,消毒导管部分,以穿刺点为起参考文献点,向外消毒,长度要超过贴膜覆盖部分的长度,至少三遍,消毒[1]王琳西 ,潘伯宇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护理及预防[].中华护理来志1997, 3211).675.[2] 谭士君.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杂作者单位:072750河北省涿州市医院 (李立霞)志,2007,26():1-3.4讨论.不良反应,密切监测血象变化和患者的局部、全身反应,及时采取干扰索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双重相应的护理措 施,做好心理疏导,医患互相配合,确保患者安全用机制,治疗的目的是减少病毒复制,使宿主通过持久的免疫来控药,从而保证疗效。a制病毒感染”。本文结果表明所有治疗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最为明显,其次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及神经精神系统和代射、营养方面等多种不[1] 王世其.干扰素a-2a联合中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良反应;大多症状较轻,予以相应的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有2例的疗 效观察[].当代医学,201063),140.0患者不良反应较重中断了干扰素治疗,改口服核昔类药物;有报[2]姜艳,李波。 干扰素常见付作用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道聚乙二醇干扰素可引起肾脏及眼部方面改变”,本文观察未出2008, 10(8):117-119.1[3] 马慧,王豪中国煤化工展[J中华肝脏现。根据临床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索的观察,不良反应偶尔较重,使病杂志,002,10(1).78YHCNMH G .患者望而生畏,但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我们认为应重视这些一一123
-
C4烯烃制丙烯催化剂 2020-07-10
-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2020-07-10
-
生物质能的应用工程 2020-07-10
-
我国甲醇工业现状 2020-07-10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2020-07-10
-
石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参考书十本免费下载,绝版珍藏 2020-07-10
-
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工业应用情况简介 2020-07-10
-
Lurgi和ICI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比较 2020-07-10
-
甲醇制芳烃研究进展 2020-07-10
-
精甲醇及MTO级甲醇精馏工艺技术进展 20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