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煤田聚煤环境浅析 珲春煤田聚煤环境浅析

珲春煤田聚煤环境浅析

  • 期刊名字:西部探矿工程
  • 文件大小:278kb
  • 论文作者:温玉娥
  • 作者单位:吉林省煤田地质二○三勘探公司
  • 更新时间:2020-09-18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2014年第9期西部探矿工程159珲春煤田聚煤环境浅析温玉娥‘(吉林省煤田地质二O三勘探公司,吉林四平136000)摘要:珲春煤田为新生代第三 系煤系沉积,为边缘断裂控制的断凹沉积盆地,含有多个聚煤区域。由于各聚煤区域的沉积环境不同,使各聚煤区域的沉积岩性及煤层特征有所差异,总体上,珲春煤田由西向东煤层结构越来越复杂、煤灰成分越来越高,使煤质越来越差,即珲春煤田含煤性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关键词:沉积构造;沉积环境对煤层特征的影响;浅析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4-5716(2014)09-0159-021地理位置岩性以灰白色浅灰色、灰色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珲春煤田位于吉林省东部,南邻朝鲜,东与俄罗斯为主,且凝灰质含量较高,夹炭质泥岩及煤层,含薄煤接壤,为一较大型的山间盆地,盆地内大面积为第四纪层,但都不可采。冲积平原,北、东、南三面为二叠古老岩系组成的低山3.2 下含煤段(Eh2)丘陵,西临图们江。岩性以灰白色、浅灰色、灰色粉砂岩-粗砂岩 及灰2煤田概况色灰黑色泥岩为主,少量岩性含有凝灰质,夹炭质泥.珲春煤田是吉林地区重要煤产地之- -,具有大规岩及煤层,主要发育有13~25层煤,可采或局部可采10模开采价值。现有生产矿井几处,西部的英安煤矿、板层。石一井.二井、东南部的伊力煤矿都在开采中。中部的3.3下褐色层 段(Eh')骆驼河子普查区提交资源量2.5x10t,东部五家子普查灰褐色泥岩、粉砂岩、砂岩,含砾岩夹泥灰岩,含植区和庙岭找矿区的找矿前景也很有前途,因此,珲春煤物碎片植物化石。田为吉林省煤炭资源的重要基地。3.4中含煤段(Eh*%)3煤田地层灰色泥岩、粉-粗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夹凝灰岩。珲春煤田处于延边优地槽的东部,晚侏罗世后期,含煤10~ -20层,可采或局部可采3层,主要可采煤层埋火山活动频繁,使该区缺失白垩系地层直接进入新生藏较浅。其中19号煤层全区发育, 19煤层下部发育一代,在较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沉积了第三系.组标志层(K),其特征为黄绿色沉积凝灰岩以大量凝灰含煤地层。含煤地层较厚,煤层较多,结构较复杂,沉团块分布于砂岩中。可作为分层对比的标志。积旋回较显著。3.5上褐色层 段(Eh?)该煤田含煤地层为新生界古近系珲春组,其基底灰色褐色泥岩、粉砂岩砂岩夹含砾粗砂岩,含动为石炭二叠系变质岩、海西期花岗岩及侏罗系火山碎.物化石。屑岩,上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珲春组为-套灰、灰3.6 上含煤段(Eh°)绿浅灰色泥岩粉一粗砂岩、含砾粗砂岩、砾岩夹沉凝主要为灰色浅灰色粉砂岩~粗砂岩,灰色、深灰灰岩薄层,含可采煤层15层,岩石中含有动、植物化色及黑色泥岩,夹有粉砂质泥岩及粗砾岩。含0~15层.石。最大厚度大于940m。自下而上划分为6个岩性段煤,其中2层可采或局部可采。(Eh'*):4煤田构造3.1砾岩段(Eh')珲春煤田大地构造单元属吉黑褶皱系( I级),延*收稿日期:2013-10-29修回日期:2013-10-30中国煤化工作者简介:温玉娥( 1968-),女(汉族),吉林九台人,I程师,现从事煤田地质勘探工作。MHCNM HG.160西部探矿工程2014年第9期边优地槽褶皱带(I级),延边复向斜(M级)东南部珲.根据珲春煤田含煤厚度和含煤性综合分析,盆地春断凹内。内各含煤区域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以伊力煤矿和板石第三纪时,库拉一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挤压方向由一区为例,对比如下:中生代的NNW向转化为NWW向,同时印度板块与欧伊力煤矿:本区位于珲春煤田的东南部,接近盆地亚大陆相互碰撞后,进-步向北继续挤压并楔人欧亚边缘,煤层聚煤期处于冲积扇河道及二者之间的过渡大陆,正是这种欧亚大陆库拉一太平洋板块与印度版环境,即冲积扇前缘、扇前洼地、河流泛滥平原和河道块之间的三向不均衡作用,导致了中国东北部的应力沉积环境。 煤层沉积赋存在过渡环境中相对较好,煤状态由左旋压扭转化为右旋张扭,深部物质沿原来在层较厚,最大单层可采厚度3.2m。但由于河流频繁改压扭机制下的紧闭的深位断裂上涌,使深部压力减小,道迁 移,河道与泛滥平原频繁交替,沉积环境相对不稳改变了物理化学平衡条件。在深部过程被激发以后,定 ,形成的煤层层数多、薄煤层较多、可采范围小,煤层深部过程成为裂陷作用的主要动力。在这种构造动力稳定性较差,可采煤层只有5层。另外,冲积扇前缘、泛下,形成了由北北东向边界断裂控制的密山一敦化裂滥平原在洪水期经常被淹没,沉积了淤泥层或被决口谷。该裂谷内发育有桦甸、敦化、及珲春等第三纪聚煤扇的砂层所覆盖,煤层结构稍显复杂,煤层灰分相对较盆地。高,煤质较差。珲春煤田的东部为边缘断陷,南北分别被北东向板石一区:位于珲春煤田西部,位于盆地中心,成断裂所切割,沉积期为- -边缘 断陷式构造形式,总体上煤期处于三角洲平原地带,形成大面积连续.厚度稳定为一宽缓稍有起伏的向斜构造,向斜由东北向西南倾的煤层,煤层赋存较好,厚度及煤质的变化有一定规伏。低序次构造发育。盆地充填序列为古近系古、始、律,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煤层有11层。煤层结构相早渐新统粗碎屑岩含煤建造及渐新世较细碎屑含煤建对简单,煤层灰分相对较低,煤质相对较好。造。综上分析,该区总的沉积环境特点:珲春煤田地处5煤田沉积环境密山一敦化裂谷南部,为典型的第三纪断陷盆地成煤的聚积规律受多种因素的控制,这些因素既相煤。赋煤性受沉积环境的影响,西部成煤环境较好的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复杂的的聚煤作用系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向东部过渡到成煤条件较差的冲统,煤的聚积是聚煤作用系统整体作用的结果,古构造积扇前缘、河流泛滥平原及河道沉积环境,使该区由西控制着其他因素的发生与发展,成为煤聚积和工业价向东煤层结构由简单变复杂,煤灰成分由低变高,从而值煤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古植物、古气候是泥炭聚积影响到煤质的变化。纵向上岩层分段清晰,沉积旋回的基本条件,古地理是泥炭沼泽发育的最直接因素,海明显。(湖)平面的变化控制着赋煤带的迁移。这个聚煤作用系统就是通常所说的聚煤沉积环境。参考文献: .东北老第三纪聚煤盆地均为走滑拉分盆地,沿依[]中国煤炭 地质总局中国聚煤作用系统分析[M].中国矿业大兰一伊通、密山一敦化断裂带分布,盆地构造演化、沉学出版社,2001.积充填和聚煤特征与早白垩世断陷盆地较为相似.具[2] 王举,杨忠习 等吉林省珲春煤田伊力矿区详查报告[R].2006.有初始充填、湖泊扩张和湖泊淤浅三个阶段。厚煤层[3] 王洪力.张明波,等吉林省珲春市珲春煤田板石1区勘探(精查)报告[R].2006.往往形成于冲积扇、扇三角洲的前缘。(.上接第158页)知点校核。RTK测量工作效率较高,每个工作日测量回到室内用专业测图软件输出所需要的地形图。利用大量数据,不要因为检查校核已知点较少,出现测量错GPSRTK技术测定点位时,仅需要1人操作,便可完成误,造成不必要的返工。测图工作,节省人力、物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图的工作效率。参考文献:测量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基准站数据检查校核,对[1| 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SI.已知控制点数据进行详细检查,对使用的控制点数据[2] 徐绍铨.张中国煤化工量原理及应用[M] .进行多人校核;测量碎部点过程中,多使用移动站到已武汉大学出YHCNMHG.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