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与非煤发展理论初探
- 期刊名字:中国矿业
- 文件大小:179kb
- 论文作者:任一鑫,于喜展,穆南
-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 更新时间:2020-09-15
- 下载次数:次
矿业综述煤与非煤发展理论初探任一鑫于喜展穆南(山东科技大学泰安271021 )摘要煤炭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煤与非煤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一套成熟的理论来做指导。本文通过对这-领域的初步探讨,设想从煤炭自身发展规律、煤炭辐射理论、煤业蜕变理论、煤业产业链、非煤产业理论、煤与非煤协同发展及交叉叠加理论等几方面构建一套理论体系,以便能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关键词煤与非煤发展发展理论中图分类号TQ5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 4051 (2003) 06 -0001-03ON THE DEVEI OPMENT THEORY OF COAL AND NON-COAL INDUSTRYRen Yixin Yu Xizhan Mu Na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an 271021 )Abstract : The management & development of coal enterprises , coal and non- coal industry needs the guidance of aset of mature theories. The paper intends to construct a set of theory system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rules of coalenterprise , coal radiation theory,coal industry disintegration theory,industrial chain of coal industry,non- coal industrytheory ,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al and non-coal industry and the crossed superpositin theory through the initialdiscussion on the subject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the practiceKeywords: Coal and non coal,Development , Development theory1煤与非煤发展理 论研究的必要性命周期,但无论周期的长短如何,资源枯竭,走向随着市场体系的日臻完善,竞争日趋激烈,越衰退是其必经之路。煤矿衰退后,如何实现企业的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开始注重非煤产业的发展,走煤经营战略转移、规划好煤矿衰退后的后续发展方与非煤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从实际的发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衰退矿井的可持续展状况来看,目前还缺少一种成熟的发展理论体系发展,是摆在我国煤炭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并对其进行指导。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煤与非煤发且,企业经营战略中心的转移也不是轻易地就能完展的现状也期待着系统的发展理论体系的出现,以成,由于各个企业的自身特点和现实状况不同,需便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在确保效益的前提下保证要在对内外环境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经过系统的科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学论证,进行长期规划调整才能做到。这都需要科(1)煤炭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需要学的煤与非煤发展理论作指导。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煤炭企业逐步出现投(2)煤与非煤发展实际情况的需要产、达产、稳产、高产及衰退三种类型并存的局面。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已经意识到煤与非煤并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国家的统一安排,企业不用重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注重非煤产业的发展质量,考虑自身的发展问题;而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自主并采取了相关措施。例如,兖矿目前就正在吸取其经营,需要按照市场规律、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它煤炭企业 及前阶段自身前期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制定出自己的发展战略。由于煤炭企业的成因不同、企业进行优化重组.把企业集团划分为五大公司所处的地理条件不同、组建的方式不同、所处的发展。YH中国煤化工及煤化工业)并重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各企业的发展战略也有所不同。CNMHG況来看,由于历史的原因此,实行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必须要结合煤炭企因及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效果并不太好,还没有业的发展特点,符合煤炭行业的发展规律。完全脱离煤炭企业原有的发展模式。在己发展的非煤炭企业像其它产业的企业-样都有自己的生煤产业中,大多数是依托着煤炭生产而产生和发展煤与非煤发展理琵初探起来的福利型或依赖内向型企业。由于对如前向一市场供求规律和供给和需求弹性规律研究,建立合体化、后向一体化,同心多元化等发展战略的错误理有序的资源市场运行机制,准确把握国内外煤炭理解,许多项目一哄而上,缺乏统- -的规划,没有市场的需求和价格变化,以便正确制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没能突出主体自成体系,”企业群”、有效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②煤炭行业可持续发'产品群”设置不合理;其产品和服务也是靠内部展的相对性与长期性相统一规律研究 ,为决策者制消化--主要提供给煤矿 ,产品也过多、过乱,科定各个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③煤技含量也不高,效益和质量观念差,缺乏核心经营炭产品的生产与消耗相统- -的规律研究,为决策者理念。而在当前,煤炭企业正准备进行经营和产业及时调整产业布局,适时、适量地开采资源提供依结构战略调整,有些企业甚至要把煤与非煤完全分据;④煤炭资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规律研究,离,把非煤产业完全独立并推向市场,用市场机制以便在要求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进-步强调经济来规范煤与非煤之间的关系。这样非煤产业受煤炭效益与资源有效使用相统一,更加注重不可再生资的庇护就会减少。另外,煤炭是不可再生的消耗性源与替代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⑤煤炭资源分布资源,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的,这就决定着煤与非情况与煤炭地域发展能力与规模的研究,帮助选择煤之间的关系将发生改变。非煤产业不仅要独立,合理的矿 产资源城市发展模式、布局方式和管理方而且将来还要成为煤炭业后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因式。此,如何处理好煤与非煤之间的发展关系,探索出(2)煤炭辐射理论研究一条适 合煤炭行业特点的产业发展道路,实现非煤煤炭城市不管以哪种方式兴起,以何种模式建依附于煤业、煤与非煤并重、煤业向非煤业转化的立,煤炭城市的支柱产业应该是煤炭企业。煤炭企阶段性发展,是摆在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方面上的一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命周期长、生产与生产个现实问题。这都需要-种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来性建设并行;生产组织过程复杂、需求面广且涉及指导实施。领域多,这都决定着其对地方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因此,搞好煤与非煤的发展理论研究将对现实作用,并组成了以煤炭企业为核心的相互关联,相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互作用的产业辐射网络。煤炭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2煤与非煤发展理论设想不同阶段的辐射范围是不同的,其辐射程度的强弱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终为实践服务。一套成也有所差异。通过对辐射理论的研究,可以为煤炭熟的煤与非煤发展科学理论体系,必须是在对煤业企业及所在的城市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知道其合的发展历史,现状及煤与非煤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理搞好产业布局,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保证经济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符合煤业的发展规律及自身持续稳定发展。有关辐射理论涉及的内容有:①煤发展特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完成。根据这一要炭企业的经济辐射规律研究,煤炭企业所处的生命求,我们设想从以下几方面对煤与非煤发展理论进周期阶段的不同,其生产特点和对地方经济的辐射行研究:作用也不同,导致各个时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不(1)煤炭自身发展规律研究同;②煤炭企业经济辐射的层次性研究,分析各行人们一直认为煤炭行 业就是开采煤炭、为其它业的各类企业所处的辐射层次,帮助确定企业规模工业提供原材料或能源的行业,经济运作机制简及整体发展战略;③辐射作用的交叉性及迭加性研单,因此只侧重于自然属性的研究,而忽视了对煤究,根据各企业受不同辐射链的作用和影响不同炭资源的其它社会属性进行研究,这些属性包括:以便矿业城市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时确煤炭的社会生产要素属性、煤炭生产与资源消耗直定发展支柱产业方向;④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规律研至耗竭过程的统一属性、 煤炭资源的稀缺不可再生究,有助于确定产业结构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以属性、煤炭产品价格供给需求弹性弱的属性,等便企业及矿业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等。由于对煤炭行业自身特有的经济规律,生产规(3)煤业产业链研究律和运作规律的研究不系统、不深刻, 没有形成一煤炭企业生产过程由勘探、测量、掘进、叵套针对煤炭资源特点的经济运作机制和管理机制,通风排水、产品加工分类、动导致粗放管理、市场竞争无序现象的发生,从而在力供RYH中国煤化工复杂,涉及的行业面煤炭资源规划、开采及使用、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出也较CN MH 5中心的产业链。煤炭现了相互制肘的问题,造成煤炭行业处境的艰难。企业的生产建设需要运输、普通机械制造、专业机因此,需要加大对以下五方面的研究:①煤炭市场械制造、矿用物资制造、电力供应,建材、炸药制运作规律研究,包括煤炭市场长期需求模型、煤炭造、化工、金融、能源、建筑等不同行业的各类企中国矿业2003年第12卷第6期业的参与,它们构成了煤业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康有序的发展;②非煤与煤运作耦合机制研究,实而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又影响现非煤产业既独立于煤业,又能有效地利用煤业的到下游的运输、电力、钢铁、化工、煤产品加工及资源;达到二者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③非煤产其它煤炭利用等行业的企业发展;煤炭企业工作地业治理结构研究,帮助企业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点分散、用人多,涉及到后勤生活服务、社会福利代企业制度,实现责权利的统一;④非煤产业运行保障等方面的企业或行业也很多。可见,煤炭企业机制研究,完善人事制度、奖酬激励机制等,确定在整个煤业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兴衰发展变企业自己的经营理念,实现经营和管理的科学化、化影响到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变化,同样,其它行合理化;⑤非煤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通过研究企业业的发展变化也会对煤炭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在的战略发展方向,搞好企业整体的战略发展规划,过去,我们把煤炭业与其它行业分割开来,片面地建立科学合理的非煤“产品群”体系、“企业群”追求各个行业的单独发展,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关体系,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联性及整体性,影响了工业布局的合理化及经济的(5)煤与非煤协同发展理论研究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煤业产业链的研究,这方产品有生命周期,企业有生命周期,行业也不面要做的工作有: ①煤业产业链发展规律研究,受例外。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市场环境者,能够生.煤炭发展的特点影响,煤炭产业链呈现阶段性发展存发展壮大起来;不适应者,则被淘汰。煤炭企业与长期性发展相统一的规律,实际工作中要及时调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煤矿自身特点,搞整各个阶段及整体的发展战略、搞好产业结构升好煤与非煤产业的协同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好煤与级,调整工业布局,从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②非煤协同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产业链内供求关系规律研究,通过对煤炭企业产品才能使煤矿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发展下去,并逐步壮和服务的供求关系变化规律分析研究,及时调整产大起来。非煤产业是依靠煤炭企业的促进、拉动才业规模,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发展起来的,但由于难与煤炭企业协同发展,往往要;③产业链行业的关联性研究,不同环节企业相不能充分利用煤炭企业在资金、资源等方面的优互间的关联程度是不同的,从而决定了在不同的地势,使二者不能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这主要是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各行业的发展速度、产业规乏煤与非煤协同发展理论指导两者协同发展。这方模及发展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④煤业产业链的面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煤与非煤协同机制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依煤而兴的.上下游企业需要考虑构筑新型产业模式;②煤与非煤的协作关系研究,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二者的关系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非煤依附于煤、(4)非煤产业理论研究非煤与煤二者并重、煤向非煤转化,依此提出科学长期以来,非煤产业是以煤炭企业的附属产业合理的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各阶段的产业发展方的形式发展起来的,不但产品、服务要靠内部消案;③煤与非煤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确定企业化,而且在生产经营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产权使命一企业哲学和企业宗旨 , 使环境、战略、能关系不明确,企业缺乏应有的独立性,责权利不统力相匹配;④非煤产业”企业群”结构战略研究,一;治理结构不合理,没有独立的人事制度,没有根据不同阶段煤与非煤之间的关系确定主体与辅助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人浮于事;生产经营缺乏自产业,建立非煤产业主导产业及辅助产业群发展模主权,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生产;缺乏统一的战,式;⑤非煤产业”产品群"结构及发展战略研究略规划,非煤产业一哄而上,没有突出主体自成体确定主导产品及其辅助产品群发展模式,并制定相系,形成合理的”产品群”、”企业群”。由此也就关营销战略。造成了非煤产业对煤炭业过多的依赖,导致包袱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煤与非煤的发重,积重难返。目前,煤炭业正在进行战略和产业展也不例外,只有更好地对二者之间的发展关系进结构调整,会对非煤与煤之间的关系产生深远影.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力争把握它们之间的特有规响,非煤产业不仅要独立于煤炭,走向市场自主经律,才能有效地实现理论指导实践,较好地促进煤营,而且将来还要成为煤炭发展的后续力量。因.与非煤的可块纬发居中国煤化工此,进行非煤产业理论研究,有利于煤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研究:①非煤产业现状分析,这包括THCNMHG27日)非煤与煤发展现状分析,预测非煤产业剥离后的前[作者简介]任一鑫( 1962- -)副教授景和发展方向;非煤与煤产权关系现状分析,在此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现从事 经济学等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的产权关系,促进非煤产业健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煤与非煤发展理锩初探3
-
C4烯烃制丙烯催化剂 2020-09-15
-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2020-09-15
-
生物质能的应用工程 2020-09-15
-
我国甲醇工业现状 2020-09-15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2020-09-15
-
石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参考书十本免费下载,绝版珍藏 2020-09-15
-
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工业应用情况简介 2020-09-15
-
Lurgi和ICI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比较 2020-09-15
-
甲醇制芳烃研究进展 2020-09-15
-
精甲醇及MTO级甲醇精馏工艺技术进展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