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 期刊名字:化学进展
  • 文件大小:248kb
  • 论文作者:岳国君,武国庆,郝小明
  • 作者单位: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生化能源事业部
  • 更新时间:2020-06-1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第19卷第7/8期化学进展Vol 19 No. 7200年8月PROGRESS IN CHEMISTRYAug.,2007我国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岳国君武国庆郝小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生化能源事业部北京100080)摘要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燃料乙醇产业现状。结合我国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燃料乙醇装置,重点介绍了我国目前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特点以及与国外的差距。本文从提高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寻找廉价非粮原料和开发新生产工艺等几个方面,对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关键词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玉米非粮原料中图分类号:TK6;S2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81X(2007)07/8-108407The Status Quo and Prospects of Fuel Ethanol ProcessTechnology in ChinaBio-chemical and Bio-energy Division, China National CerealsFoodstuffs ImportExport Corporation Limited, Beijing 100080Abstract The status quo of fuel ethanol industry in the world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referring to the presentproduction situation of fuel ethanol plants, owned by COFCO limited, at Zhao Dong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com ethanol process technology in China is highlighted. The difference of com ethanol process technology betweendomestic and abroad is compared. Additionally,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fuel ethanol in China using non-grainfeedsocks such as cassava, sorghum and cellulose have been emphasiz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uel ethanoltechnology is also discussed based on improvement of the fuel ethanol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duction of the fuel ethanolhigh cost, and exploitation of new processing technology using cheap feedstocksKey words fuel ethanol; process technology com, non-grain feedsocks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与经济油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状况最好的国家是巴西和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环境、农业等问题将日益国。巴西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纯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凸显,而借鉴国外经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是国家着的国家。巴西从1975年开始实施“燃料乙醇计划力缓解能源、环境、农业问题的一项战略性举措。目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1975-1989年政府为前国内各地拟建燃料乙醇项目积极性高涨,但产业发展燃料乙醇项目投资了492亿美元,提高了生产发展面临着提高产业技术发展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燃料乙醇各个环节的效率,技术的发展使巴西燃料开发非粮原料,研究新的生产工艺等诸多挑战。乙醇生产成本在世界上最低,约合每升0.20-0.21美元,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至2001年巴西燃料乙醇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政府取燃料乙酸的补肤宗全实现了商业化。1.1国外发展现状中国煤化上年,200年燃料乙目前世界上已有近20个国家推广使用乙醇汽醇产CNMHG380万吨),达到收稿:2007年6月通讯联系人cmal: yugi@coo,com第78期岳国君等我国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10851460万吨国。主要原因首先在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醇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为此国家燃料乙醇产业坚1979年美国制定了联邦政府的“乙醇发展计划”,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原料的选择遵循“因地制宜,并制定了积极的经济激励政策。虽然目前美国燃料非粮为主”的原则。作为国内燃料乙醇行业的龙头乙醇生产成本已具备与汽油竞争的实力,但政府仍企业,中粮集团承建的中粮广西20万吨年木薯乙然给燃料乙醇进行补贴。其次在过去的近20年中,醇项目顺应了这一趋势。该装置是国家审批的第5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生产燃料乙醇的成本降低了2/3,个燃料乙醇生产装置,也是唯一的非粮作物燃料乙约为每升0.24-034美元12,这也是燃料乙醇在醇装置,预计2007年底可望投产。美国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1.2国内发展现状2国内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我国燃料乙醇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已成为2.1玉米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继巴西、美国之后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十玉米燃料乙醇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湿法”与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先后建设了4套燃料乙醇生产“干法”°。对于专业的乙醇生产企业,采用技术手装置核准生产102万吨年燃料乙醇,即中粮生段分离出胚芽生产玉米油是必要的,并且工业生产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10万吨/年),吉林乙醇(一乙醇时,只要求玉米淀粉脂肪含量低于1.0%即期30万吨/年)安徽丰原生化(32万吨/年),河南天可门。因此,“半干法”工艺或“改良湿法”工艺均为冠(30万吨/年),其中除河南天冠使用部分小麦,中可选方案。表1为几种玉米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的优粮肇东使用部分陈化水稻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外,劣比较。其余全部使用玉米。由于用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表1玉米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的综合比较Table 1 The comparation of different com fuel ethanol processesmodified dry millingLcds.am is dry grinded firstly,Afternding,the com After wet grinding, all of the After wet grinding, only cornthen added into water to form germ is removed and com oil is non-starch components is germ is removed and com oil isthe mash. The entire mash is extracted from the germ. The extracted to produce co- extracted from the germ. Theliquefied, saccharified and starch is liquefied, saccharified products. Only the starch is starch is liquefied, saccharifiedand fermented. With theand dehydration, 99% ethano distillation and dehydration, fermented. With distillation distillation and dehydrationis separated from the alcohol. 99% ethanol is separated from and dehydration, 99% ethanol 99% ethanol is separated fromthe alcohol- water solutionis separated from the alcohol- the alcohol-water solutiom temperature 36-48 hrs under temperature 6-12 hr under temperature50℃65℃com oil( %15-2.1DDGS, COzDDGS without oil, com oil, DDGS without oil. com oil, DDGS without oil, corn oil,germ cake, com protein flour, COzL.l-1.218-213-1.4energy由于玉米燃料乙醇技术首先在美国实现工业化企业的产品延伸,其中以ADM公司为典型代表,采生产并迅速得到发展,其经济效益仅次于巴西的甘用纯糖浆发酵和酵母回用技术,工艺流程如图1所蔗燃料乙醇。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美国玉米燃料乙示醇技术的特点及优势所在。中国煤化工厂家,生产约67021.1美国玉米燃料乙醇技术万吨CNMHG由湿法生产,40%2.1.1.1生产工艺的选择由干法生产。2005年又新建36个厂,总数达到84美国“湿法”工艺用于燃料乙醇的生产源于淀粉家,产能较2000年增加约一倍达到1200万吨。2001086化学进展第19卷g如-的四个m吗一cDDGSrimary distillation平野ydyg】ymaElation“心fuel ethanolmolecula- fuel ethanocovEy图1美国ADM公司玉米燃料乙醇“湿法”生产工艺图2美国玉米燃料乙醇“干法”新工艺Fig1 Com ethanol"wet milling"process in ADMS.Fig.2 The novel corn ethanol"dry milling"process in US7年生产厂增至125家,产量为1460万吨,产量跃居膜分离的截留物含有长链蛋白质,干燥后并入玉米世界第一,目前还有在建装置23家。新建的专业蛋白粉;浸渍水在进入蒸发器前,先用反渗透膜除去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均采用“干法”新工艺。工艺流程57%的水,这样可大大降低蒸发所需能耗。以上先如图2所示(虽然膜分离脱水技术在能耗方面仅进技术及设备的采用降低了燃料乙醇生产的成本,为传统共沸蒸馏脱水工艺能耗的10%—30%,然而大幅度提高了乙醇产率。由于膜使用寿命和成本等问题,美国大部分装置仍21.2中粮肇东玉米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然没有采用,但它是以后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国燃料乙醇工艺生产技术路线以4个大型生2.1.1.2技术进步所显现的特点产企业为代表,其中又以中粮肇东的玉米“半干法”随着燃料乙醇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现在美国生产工艺较为先进。大型燃料生产企业尤其是2000-2006年新建厂具2.1.2.1生产工艺的选择有如下特点2:(1)多数采用大颗粒玉米粉(3mm,中粮肇东的三期乙醇装置均采取“半干法粉碎有利于饲料回收);(2)高温蒸煮(120℃,高温淀粉工艺”,彻底抛弃了“湿法”或“改良湿法”的浸泡过酶),采用同步糖化发酵工艺,从2005年开始采用无程,流程进一步简化减少了一次水用量。同时“半蒸煮工艺(低温淀粉酶),大大降低了能耗;(3)酵母干法“又克服了“干法"提油困难的缺点玉米油收率回用发酵技术;(4)固定化酵母,流化床反应器发酵已接近“改良湿法”,在技术及经济上更加合理。“半技术;(5)广泛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应用连续发酵过千法”工艺与“湿法”工艺相比具有流程短设备投资程,并采用C系统(原位循环清洗发酵罐的原位清少,能耗低和无浸泡等优点,其优势明显值得推广。洗系统)。湿法加工技术的新趋势主要涉及加酶湿21.22生产工艺特点法加工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加酶湿法加工的优点中国煤化工量18万吨年,由广是浸渍时间短投资小、耗能低、用水量大大减少,而东CNMHG完成。该工艺流程且酶可反复使用;其主要缺点是酶价太高。膜分离的YHS么忉叶、从法液化糖化、半连技术的应用为浸渍水的分离和利用打开了新的途续浓醪发酵、五塔差压精馏、分子筛变压吸附脱水、经。浸渍水的膜分离一般包括两个过程:浸溃水经利用废热蒸气处理废醪液和离心清液回配等。吨无第718期岳国君等我国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1087水燃料乙醇(99.5%)玉米单耗33吨,水耗约872.1.3.2离心清液回配量偏低吨(主装置),蒸气消耗48吨(主装置),饲料乙醇比美国企业可以实现50%以上甚至100%酒糟清为77%,能量输出输人比为1.09;三期装置产量15液的回用,而我国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回万吨/年,引进的美国 Delta-T公司的技术,由康泰斯配量仅达到30%。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开始则没有( Chemtex)公司设计,采用玉米半干法生产乙醇。吨回配工序,将离心清液白白蒸发掉,既浪费了能源、无水燃料乙醇(99.5%)玉米单耗3.18吨新鲜水耗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后来生产中又补加“循环回配仅为1.66吨(主装置)蒸气消耗33吨(主装置),这道工序。其他两个燃料乙醇厂的回配量也仅饲料乙醇比为87%。此装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在25%-30%之间。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清洁生产。2.1.3.3DDCS产品的质量21.3国内燃料乙醇生产技术与美国的差距美国DDGS产品是重要的牛饲料组分,其经济分析国内大型燃料乙醇装置与美国燃料乙醇装效益较好,冲抵后可以使燃料乙醇的每升生产成本置生产技术特点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差距:(1)美降低01美元。而国内DDCS产品的质量则是燃料国的装置高温液化时间短(104℃,6min左右)均进乙醇厂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国内装置离心清液回行真空闪蒸降温,国内装置有的喷射液化温度不高配量偏低,导致蒸发浓缩混入酒糟做饲料的清液部(95-100℃),也没有类似美国的预液化、后液化过分—糖浆量增加,引起DDCS产品颜色变深,影响程;美国装置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是采用高质量复合其外观及价格。如果提高回配比例,虽然可以使加液化酶,直接取消喷射液化步骤,在85℃下液化,同入饲料部分的糖浆量减少,降低能耗,使DDCS产品样达到很好的液化效果,这样无论从设备投资还是颜色变浅,符合质量要求。但是回配量增加会引起能耗方面都是显著降低了成本。(2)美国大部分企活细菌的污染和发酵醪液黏度增加等不利因素,导业取消了糖化工序,直接进入边糖化边发酵工序,其致发酵指标降低,产酒率下降,对发酵过程带来破坏益处是工艺简捷,避免了60℃糖化罐中耐高温产酸性影响。这是一个系统的技术提升问题,美国企业杂菌的积存与危害。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可有效地解的装置中这些问题都是不存在的。决营养过度造成的酵母菌过快生长、同时大量消耗2.2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糖分产生的乙醇又影响了酵母菌代谢的反馈抑制问目前真正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非粮燃料乙醇题。在发酵罐中,糖被限量供应并立即发酵,避免了的原料有甘蔗、红薯、木薯。甜高粱、秸秆纤维素乙糖对酶水解的抑制作用,从而实现了发酵过程的高醇大都处于中试研究阶段。酒分;而国内装置则都继续保持了糖化这道独立的221甘蔗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工序。(3)美国装置多釆用连续浓醪发酵工艺,酵母在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技术中,巴西的甘蔗燃料可以回用2-3次,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国内多乙醇技术已实现了商业化,乙醇成本仅为每升02采用半连续浓醪发酵,且没有采用酵母回用技术。美元左右。目前巴西的乙醇厂采用间接发酵和连续此外虽然国内也引进或仿制研发了相应的生产发酵两种工艺,酵母均被分离出继续回用。其成熟工序,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或技术设计存在醪乙醇浓度可达8%-11%,乙醇得率为92%差距,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暴露出诸如生产性能指93%,发酵时间缩短至6-10h,导致酵母一天可回用标偏低、能耗偏高和副产品质量偏低等缺点,导致生3次,并且连续运行200天。其能量输出输入比产成本的升高。平均为8,最佳值为1032.1.3.1浓醪发酵醪液酒分含量偏低我国南方甘蔗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髙浓度酒精发酵工艺具有高发酵率、高转化率、蔗糖需求量大,企业直接生产蔗糖利润高于生产燃低残糖和节约能源等特点,可大幅度增加产量,显著料乙醇,所以国内甘蔗燃料乙醇技术始终没有得到提高经济效益。美国企业浓醪发酵酒精浓度普遍可发展达15%(u/)以上,而国内浓醪发酵酒精浓度仅为222中国煤化工术水平11%-12%(v/v)。经实际测算,每提高1%的发酵前期预处理阶段醪酒分(玉米为原料),吨酒精收益约为30-40元;与玉CNMH都可以借鉴。木酒精生产企业中酒精含量每提高1%,能耗下降薯/红薯的DDCS营养价值低,通常都用于做沼气或3%,整体经济效益提高3%,者肥料,并且木薯/红薯淀粉加工工艺耗水量大,后1088化学进展第19卷期的污水处理难度加大6。亩产5t(包括茎、叶),锤度16左右。与广西轻工业国内木薯燃料乙醇大规模生产以中粮广西项目科学研究院合作进行了甜高粱榨汁液态发酵中试试(每年20万吨)的技术最具有代表性,它技术起点验,采用类似甘蔗糖蜜发酵生产乙醇工艺,榨汁发酵高,汲取了近些年来各厂技术改造的成果。其工艺24-40h后,成熟醪液乙醇含量达12%(v/v),其中特点:原料预处理采用干法风送二级粉碎、湿法泵可发酵糖利用率超过95%。送、粉浆回流拌料工艺;生产中采用双酶法中温喷射在黑龙江省桦川县桦川四益公司建设了年产液化、无糖化大罐浓醪间歇发酵、多塔多耦合差压精5000t乙醇能力的甜高粱茎秆固体发酵工业化生产馏和分子筛变压脱水等工艺;酒精糟液的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中粮集团、清华大学和内蒙古五原县政则采用国际先进的C反应器处理废水,副产沼气回府合作也进行了固态发酵燃料乙醇试验,缩短固态锅炉燃烧,进行热电联产,实现清洁生产和产业可持发酵时间至44h,可发酵糖利用率超过90%。续发展。以上先进工艺的釆用使木薯燃料乙醇生产2.24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的能耗、水耗、物耗及污水排放等指标都接近或达到用秸秆纤维素生产乙醇是一个备受国内外关注国际先进水平。以乙醇纯度99.5%为标准,按木薯的研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美国干淀粉含量67%的标粮计算,原料消耗低于3.05t;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在纤维素生产乙醇耗新鲜水低于12.πt;木薯燃料乙醇能耗折标煤低于技术研究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它采用稀酸处理已500kg;蒸气消耗降至18t乙醇;废水达到国家排粉碎的玉米秸秆,其玉米秸秆单耗为37u/t乙醇放标准,具备推广的价值。水耗为7.2t乙醇,蒸气消耗为48tt乙醇,总能耗2.23甜高梁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为7504kg标煤/t乙醇。同时美国为了在2012甜高梁与甘蔗类似,都可以榨取糖汁发酵生产年实现纤维素乙醇在价格上与汽油具有竞争力,并乙醇。由于巴西甘蔗燃料乙醇技术成熟且先进,使且10年内减少20%的汽油消耗的目标,2007年2月国外对甜高梁燃料乙醇研究较少;国内最近几年由美国能源部(DOE)宣称在未来4年中将斥资385于燃料乙醇工业的兴起,企业在甜高梁燃料乙醇的亿美元,新建6个燃料乙醇精炼厂发展以纤维素为研究方面也投入不少精力,但多处于中试阶段。甜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商业化技术,预计所有装置全高粱燃料乙醇生产的最大问题是保持甜高梁糖分的荷生产时,纤维素乙醇产量将达到13亿加仑。具贮存技术。2006年中粮集团在内蒙古五原县及山体工艺技术及投资情况如表2所示。东阳信县分别进行了甜高粱种植及贮存试验,平均表2美国能源部纤维素乙醇装置的商业投资部署Table 2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DOE)cellulose to ethanol plant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wards".procese utilized40% capitalethanol productionsaward/ gallonscommitment(million gal/a)Abengoa Bioenergythermochemical enzymatic$76-millionBiomass, Kansas(700 ton feedstock per day)ALICO, Ine ofthermochemical/fermentation$33-million4.71LaBelle. Florida(770 ton feedstockBlueFire Ethanol, incconcentrated acid hydrolyS40-million2.lof Irvine, California(700 ton feedstock per day)Broin Companies of SiouxS80-million31.32.56Falls, South Dakota(842 ton feedstock per day)enzymaticS80-millienLlC, of Arlington, Virginia(700 ton feedstock per day)Range Fuels of Broomfield$76-millioncolorado中国煤化工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纤维素乙醇方面投CNMHGn大量的工作,中资及补贴是巨大的,而工艺路线研究主要集中在热粮集山Jm斗系已风我衣置采用纤维素酶化学分解、酶解及浓酸水解3个方面,该项计划将极解技术,于2006年11月22日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大地促进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工艺及技术的发展。吨乙醇消耗7吨玉米秸秆,纤维素酶解转化率达到第7/8期岳国君等我国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108992%,成熟醪酒分为5%,纤维素出酒率为377%,业化生产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3)固体发酵中的高蒸气消耗t乙醇,总能耗折标煤1010kg/t乙醇,实产菌种和高效发酵反应器。验结果显示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预期的先进水平。开展纤维素乙醇的研究可以缓解粮食和能源紧该装置在世界上首次采用连续汽爆技术用于纤维素张根本解决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问题。纤维素乙生产乙醇其中酶制剂由中粮集团与丹麦诺维信公醇可减少70%—90%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改善环司合作。下一步中粮集团将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境是燃料乙醇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但用纤维素试基础上抓紧开展万吨级示范装置工艺包设计,为生产乙醇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生纤维素制乙醇产业示范奠定基础。产成本远远高于玉米燃料乙醇。它在(1)清洁高效3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原材料预处理技术,(2)纤维降解酶系成本高效生产技术,(3)发酵过程优化,(4)半纤维素降解糖的合燃料乙醇目前的价格比汽油贵约1000元/t,且理利用和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传统酒精生产方法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如何采用新的技术突破叫,预计其真正实现商业化,即使在技术提高化工单元生产效率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美国也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国家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大力提倡非粮燃料4结束语乙醇,因此寻找廉价原料,研究新的生产工艺成为未综上所述,燃料乙醇的应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来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非粮原料中,济、环境和社会效应。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木薯/红薯、甜高粱都是过渡性的替代原料,最终纤术的不断发展,高产菌株的获取越来越简单发酵工维素乙醇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艺也得到不断改进诸如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高、粮31改进原有技术,减少污染降低生产成本食乙醇出酒率低、薯类乙醇污染大成本高等目前存国内玉米燃料乙醇生产成本随玉米原料的价格在的问题都将逐步解决,这些都为燃料乙醇的大规变化而波动,目前约为美国燃料乙醇成本的1.5-模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今后燃料乙醇的研究领域倍,这可归因于美国玉米种植技术及燃料乙醇和应用范围将会不断扩展,其在可再生燃料市场中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引起的生产成本降低。结合国将占主要地位。外技术进步的历程,国内玉米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改进的重点任务是:(1)同步糖化浓醪发酵技术;(2)无参考文献蒸煮生料发酵工艺;(3)研究耐高温、高渗、高乙醇浓1 Fulton L.HaTfor Transport: An InternationalPerspective. IEA, 2004. 74-77度的酵母菌株提高发酵浓度、温度和速度;(4)醇水[2]张以祥( Zhang Y x,曹湘洪(CmxH),史济春(S}JC)膜分离技术的研究;(5)离心清液回配技术;(6)高附燃料乙醇与车用乙醇汽油( Fuel Ethanol and Ethanol Gasoline加值产品生产技术。arⅤ chiles).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Beijing:Ch尽管木薯乙醇生产取得了长足进展和积累了丰Petrochemical Press), 2004富经验但要进一步降低成本除了类似上述玉米燃[32007-0610].http://www.ethanolorg/index.phpid=料乙醇生产技术改进外,仍有不少重大科研问题包41IA. IEA Bioenergy Implementing Agreemen,k27Fml括:(1)稳定、高产的木薯品种和种植技术;(2)薯类Report, by(S&T)2 Consultants Inc. 2000乙醇污水处理及废渣的高值化利用的问题等。,[5]严密(YanM).粮食与食品工业( Cereal& Food Industry),32寻找廉价原料,研究新的生产工艺2006,13(3):5-5从未来趋势看,发展燃料乙醇要从粮食为主的[6]谢林(XieL),吕西军(LX).玉米酒精生产新技术(The原料路线向非粮转变,即重点开发利用“不与人争New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the Corn Alcohol).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e),2001粮不与粮争地”,且经济性较好的薯类甜高粱及纤(7]张绪霞(Z-gx),董海洲( Dong H Z),侯汉学(HH维素等资源,形成非粮为主的原料结构。针对非粮中国煤化工xmou).20原料燃料乙醇亟需解决以下问题甜高粱燃料乙醇工艺应注重解决:(1)稳定、高[8CNMHG芳wXFP,腺酒( Liquor- Making),200,33(1):55-56产的甜高梁秸秆品种和种植技术;(2)保持甜高梁秸[9] Krishnan M s, Taylor I, Davison B H, Nghiem N F.杆糖分的贮存技术,以缓解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工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0. 75: 99-1051090化学进展第19卷[10]贾树彪(JaSB),李盛贤(LiSx),吴国峰(WGF).新编16]王文泉( Wang W Q),叶剑秋(YeJQ),李开绵(LKM),朱酒精工艺学( The New Alcohol Production Technolog).北京文丽( Zhu WL).热带农业科学( Chinese Joumal of Tropi化学工业出版社( Beijing;:ChAgriculture),2006,26(4):44-49[]吕欣(Lx),毛忠贵(MZG).粮食与油脂( Journal of[17]陈立胜( Chen L s),潘瑞坚(PanR).广西轻工业( GuangxiCereals&Ols),2002,12:27-28Jourmal of Light Industry), 2007, 1: 24-2512 RFA. From Niche to Nation-Ethanol Industry Outlook 2006. 2006[18] Aden A, Ruth M, Ibsen K, et al. NREL/TP-510-32438[13]黄平( Huang P),曹健君(CaoJ),张肖克( Zhang K),姜19]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Selects Six Cellulosic萤( Jiang Y).酿酒科技( Liquor-Making Science& Technology),Plants for up to 5385 Million in Federal Funding. [2007-07-06]2005,5:108-113http://www.energygow/news/4827.htm[14]马煜(MaY).中国石油石化( China petrochem),2006,12[20] Sreenath H K, Koegel RG, Moldes A B, et al.Process52-53Biochemistry,2001,36;11991204[15]Macedo I C. Greenhouse Gas Emissione in the Production and UMe [21] Hamelinck C, Faaij A P C. Report NWSE-2003-55, Utrechtof Ethanol in Brazil: Present Situation(2002), Prepared for theUniversity, 2003Secretariat of the environment. 2003. Sao Paulo[22] Wyman C E.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007, 25: 153-157中国煤化工CNMHG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