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自我” 中国人的“自我”

中国人的“自我”

  • 期刊名字:人民论坛
  • 文件大小:829kb
  • 论文作者:张世英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 更新时间:2020-06-30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中外思潮Trends of Ideas中国人的“自我”少张世英东方睡狮”之彻底觉醒,中华文化之光辉未来,还有待于个体性自我的大解放。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洪流中,我们中国人也该改变一下老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堂堂正正地写上一个大写的“我”字,做一个大写的人2007年,我国当代心理学家、北京大学原心理学系系主当时左的教条主义的统治下,我所崇奉的只是超感性的、抽象任朱滢教授出版了他的一本佳作《文化与自我》(北京师范大的、形而上学的理念世界那一面,而完全忽视了自我的主体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六个“专题”,他在《专题一》中和人的自由本质这一面井列了两个标题:一个是“ Searle论自我”,另一个是“张世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先前套在哲学脖子上的政治枷英论自我”。他认为美国哲学家“ Searle代表西方哲学对自我锁逐渐松绑,我也逐渐转向西方现当代哲学(或称“后现代的看法,张世英代表中国哲学对自我的看法”。该书称西方人哲学”)的研究,并由此而联系到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的自我观是“独立型的自我”,强调自我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万物一体”思想的研究。我有意摆脫西方古典形而中国人的自我观是“互倚型的自我”,强调自我与他人、与社上学的窠臼,由过去重“主客二分”转而重“人与世界的融会的相互依赖;“中国人更依赖于别人的观点,英美人依赖自合”,由过去重抽象的理念世界,转而重具体的生活世界。这己的观点”。朱滢做了大量心理实验和社会调查,得出结论:思想转变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我的《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当今的中国人,甚至年轻人的自我观,还属于“互倚型的自感与选择》(人民出版社,1995年)、《进入澄明之境:哲学我”,缺乏个体自我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新方向》(商务印书馆,1999年)和《哲学导论》(北京大我个人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我们应吸纳学出版社,2002年)三书中。尽管我在这几本书中所倡导的西方人的自我观而又超越之。所以我并不如朱灌所说,代表中“万有相通的哲学”是结合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与西方传国传统的自我观。但他的著作还是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统的“主客二分”为一体的一种“后主客式的哲学”或称“后主体性的哲学”,它并不抛弃“主客式”或“主体性”,而是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后,西方传统文化就以“独立既包括、又超越“主客式”或“主体性”。但这几本书的思想型自我”占优先地位,伸张了自我的主体性和人的自由中毕竟没有强调自我的主体性和人的自由本质在当今中华思想本质文化发展阶段中的现实的迫切性和首要性。这一点,却是由朱滢指明了。他的《文化与自我》一书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中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自柏拉图特别是自近代哲学创始人国传统的“更依赖于别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吸取西方那种笛卡尔起至黑格尔逝世,其占主导地位的,是“主体一客体”“依赖自己”的“独立型自我”观,远非一朝一夕之功。我过式或称“主客二分”式。这种占典哲学思想的特点有二:一是去总爱说中国煤化工百年时间补西方近代以超感性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理念世界为哲学追求的最高思想文化之CNMHG由于更深切地认识目标;二是重自我(主体)的主体性和人的自由本质。我在到传统之顽固(我看了朱滢的实验调查之后的结论,大受震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古典哲学。但在动),我觉得中华文化要想求得新的大发展,仍然需要先多花72|人屿数塘1上中国煤化工CNMHG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