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代动力学
- 期刊名字: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 文件大小:233kb
- 论文作者:吕凤杰
-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更新时间:2020-08-11
- 下载次数:次
236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年第13卷第6期药物研究药代动力学吕凤杰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2)摘要:目的研究讨论西药在体内的吸收、药物的分布以及生物转化。方法阅读、查阅相关资料。结论药物代谢动力受给药方式以及机体条件的影响。药代动力学常需要用数学方法定量研究和表示关键词:药代;动力学;动态变化规律中图分类号:R969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1671-3141.201306,1790引言除小分子外,药物透皮吸收速率主要决定于脂/水分配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主要是研究药物在体系数。皮肤用药主要是发挥局部作用,也有经过透皮吸收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体后发挥全身作用的制剂内药物的存在部位、数量(或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及研11.6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究这种动态行为如何影响药效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1药物的体内过程2药物的分布11药物的吸收药物进入血液即通过各种生理屏障向不同部位转运。血吸收指药物未经化学变化而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其参流丰富的组织常分布较多。药物到达某组织的分布速度,数是生物利用度。吸收速率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药物转主要决定于该组织的血流量和膜的通透性运的类型、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脂溶性、解离度)给药途径、21灌注速率剂型、吸收部位的血流状况及药物浓度等组织血流灌注速度是药物分布的限速因素,药物在血流呼吸道给药丰富组织的分布远比血流少的组织迅速。药物经鼻黏膜或肺泡吸收。由于肺泡面积大、血管丰富,2.2膜屏障呼吸道给药吸收很快。临床上有鼻喷剂、吸入剂等使用。22.1血脑屏障1.12肌内或皮下注射给药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无多数组织毛肌内或皮下注射,药物吸收速率与药物的水溶性和注射细血管内皮组织之间的小孔和吞饮小泡,其外表面几乎全部位的局部血流量有关。与口服给药相比,注射给药吸收为星形胶质细胞包围形成的屏障,使药物进入脑脊液受到较快,吸收量也较准确。皮下注射吸收速度较肌内注射慢。限制。某些大分子、水溶性或解离型药物难于进入脑组织,1.1.3消化道给药有机酸和有机碱性药物扩散进入该系统缓慢。口腔吸收有些药物舌下给药,溶解后可通过口腔黏膜222胎盘屏障收。优点是可避免胃液、肠酶及肝药酶对药物的破坏。是保护胎儿的生理屏障,但是某些脂溶性药物易于进入胃吸收药物的脂溶性是决定胃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其胎儿血循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应予注意。次是药物的pH值。由于药物在胃内滞留时效短,吸收量有2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限。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大小是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小肠吸收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机制与食物吸收相似,重要因素。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也有少影响因素很多。直肠吸收有些栓剂或溶液剂直肠给药,可通过直肠黏处于动态平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常以结合药膜吸收物浓度与总浓度的比值表示,比值大于90%的药物,表示1.1.4影响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因素高度结合;小于20%者,表示低度结合。药物与血浆蛋白药物性质和剂型药物的吸收与药物的解离度及药物分结合,对药物的分布及排泄过程中的转运有很大影响,只子的脂溶性有密切关系。缓释剂型和控释剂型延缓药物的有游离药物能自由地在体内组织分布。当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达到饱和时,若再增加给药量,游离药物浓度骤增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胃肠道黏膜分泌物的含量,组分及另外当合并用药时,可产生结合置换作用,游离药物也增加黏度的改变,排空速率等因素对药物的吸收也有不同程度这些情况都可能出现毒性反应。的影响。3药物生物转化首关效应药物经肠道吸收或随血流首次进入肝脏时药物生物转化或称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受机体作某些药物被肠液或肠酶破坏及在肝脏受到药酶代谢等因素用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多数药物经代谢后药理活性减弱或的影响,导致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消失,少数药物经代谢后才有活性,此类药称前药( prodrug也有的药物在体内不被代谢而以原形从肾排出。由于其代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合用,因有时会生成复合物、谢物通常较原药极性大,不易从肾小管重吸收,故药物代离子对及络合物等,便减少了药物的吸收。阿奇霉素与铝、谢是药物自机体消除的重要途径之一。镁盐同服能生成络合物,影响其吸收,降低其血药峰浓度。药物在体内代谢一般分为两相反应:I相反应是药物在食物的影响药物吸收与食物的pH值、脂溶性、纤维酶的催化下进行氧中国煤化工立是与体内葡素含量、对胃肠道的刺激程度等因素有关,有些食物增加萄糖醛酸、谷胱甘药物吸收,有些食物减少药物吸收基化等。药物经过后股任CNMHGEZ酰化、甲小溶性增加,有1.1.5经皮肤给药(下转第233页)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年第13卷第6期233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1.对头孢菌素类过敏及有青霉素过敏休克和即刻反应史者禁用般感染,2.肝病和(或)胆道梗阻病人,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如不能进行时,每天给药剂量不应超过2g头孢哌酮次1-28,每12小时3.部分病人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和低凝血酶原血症次;严重感染,一次23g,每8小时1次4.长期应用头孢哌酮可引起二重感染5.乳汁中含量少,哺乳期妇女应用时宜暂停哺乳静脉滴注:一日41.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10~14日;对于某些危2,有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扬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头孢他啶及生命的感染、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酌情3.肾功能明显减退者应用本品时,需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减量:增量至一日0.15~0.294.65岁以上老年人患者剂量可减至正常剂量的1/2~2/3,1日最高剂量/kg,分3次给药不超过3g参考文献[2]肺脓肿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U中国药房,2011,221]梁桂才,肖轶雯,临床药师参与肺脓肿药物治疗的实践U]中南药2009,7(03)(上接第230页)23随访情况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使灸性细胞因子分泌随访16例,失访4例,随访1~2年,平均16.5月:增多导致免疫微环境破坏而引发胚胎死亡。米非司酮与甲10例患者于术后2~4月行HSG,其中输卵管通畅7例,氨蝶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普遍应用。本组子宫动脉输卵管通不畅3例,后经通液治疗后.通畅良好:其中2例灌注和栓塞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20例患者,治愈在1年后发生再次输卵管妊娠4例宫內受孕妊娠率22.2%,19例,治愈率为95%.术后1周左右腹痛减轻,阴道流血有生育要求的宫內妊娠率36.4%.其余6例(包括腹腔镜手停止,血β-HCG下降,附件包块缩小。同时,不良反应术1例)均拒绝行HSG,无生育要求,术后随访均无再次较轻,主要为程度较轻的恶心、呕吐,无骨髓抑制的发生异位妊娠发生。肝肾功能异常1例,考虑为药物的一过性反应,再次检测3讨论均正常。随访的2年时间内,宫内妊娠率为22.2%.有生子宫动脉灌注和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是近年来报道较多育要求的宫内妊娠率364%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治疗结局。的一种方法。子宫动脉灌注和栓塞治疗时,其经子宫动脉总之,子宫动脉灌注和栓塞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直接灌注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两种化疗药,药物能直接迅娠较其他药物保守治疗具有以下的优点:①为3种药物的联速进入绒毛内血管,让输卵管组织直接获得最大剂量的甲合治疗,杀胚效果好,保守治疗成功率高;②此法的甲氨氨蝶呤,其药物浓度较全身给药提高了2-22倍。用明胶蝶呤用量小,为一次性用药,全身毒副反应相对较小:③在海绵颗粒栓塞输卵管妊娠胚囊的主要供血血管,使附着在药物杀死胚眙的同时栓塞子宫动脉,迅速阻止腹腔内出血输卵管壁的绒毛短时间内发生变性、坏死,一方面可获杀或防止保守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内出血及输卵管破裂大出血胚作用,同时栓塞妊娠胚囊的主要供血血管还预防妊娠胚进一步提高了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⑨子宫动脉囊破裂引起的大出血。由于子宫是双侧供血,卵巢由卵巢灌注和栓塞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微创、安全、有效、动脉和子宫动脉双重供血彼此间有吻合血管,因此一侧子全身毒副反应小,适用范围相对较广范保守治疗成功率高,宫动脉栓塞不会引起子宫及卵巢缺血;而明胶海绵颗粒是对未婚妇女及要求生育妇女还有已切除一侧输卵管的妇女种短效栓塞剂,1-2周可被机体吸收,因而也不会影响保留生育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输卵管的功能。米非司酮是一种类固醇抗孕激素制剂,是参考文献新型孕酮拮抗剂,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作用。同黄峻临床药物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时米非司酮通过调节凋亡基因促进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110-111蜕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凋亡,通过改变蜕膜组织局部辅助T(上接笫236页)利于排出体外,同时多数药物的药理活性减弱或消失。各20043505.中国煤化工种药物的代谢步骤不尽相同[2]吕鹏,黄晓舞参考文南展U中国中药CNMHG和代谢的研究进张国辉,马辰.黄酮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进展U]中草药
-
C4烯烃制丙烯催化剂 2020-08-11
-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2020-08-11
-
生物质能的应用工程 2020-08-11
-
我国甲醇工业现状 2020-08-11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2020-08-11
-
石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参考书十本免费下载,绝版珍藏 2020-08-11
-
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工业应用情况简介 2020-08-11
-
Lurgi和ICI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比较 2020-08-11
-
甲醇制芳烃研究进展 2020-08-11
-
精甲醇及MTO级甲醇精馏工艺技术进展 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