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质气化尾气CO2联合微波重整甲苯制备合成气
该文以甲苯为焦油模型化合物,利用生物质焦炭诱导其转化合成气,探讨加热方式和通入CO2对甲苯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工况下,微波加热(microwave heating,MH)下甲苯转化率高于常规加热(electrical heating,EH),甲苯转化率最大差值为15.58%。通入CO2可促进甲苯转化,MH和EH下分别在CO2流量为80和40 mL/min达到最高转化率93.73%和82.13%。引入CO2可调控甲苯定向制备合成气,且对生物质焦炭造成碳损耗。损耗碳可转化合成气,且CO2通入量越高,其贡献越大。MH下合成气最大产率为173.66 mL/min,为裂解反应的5.68倍。甲苯裂解率持续降至49.0%,之后趋于稳定。甲苯重整转化率维持较高水平,140 min后开始减弱,同时合成气收率平缓降低。该文研究结果对高效利用焦油和减排CO2有借鉴意义。...
2020-10-02 20:35:09浏览:61
查看 -
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研究进展
生物质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转化成高品位氢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阐明了双流化床气化过程的基本原理,从燃气中氢气浓度、焦油含量和装置热效率等角度,介绍了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早期探索和发展现状,对目前几种典型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的炉型设计及相关试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内循环双流化床气化炉结构虽然简单紧凑,但是难以避免气化室和燃烧室之间的气体串混问题;而外循环流化床通过外置返料器很好地解决了气体串混问题。分析了不同气化室优化设计方案对提升燃气品质的理论依据及其优缺点。最后对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制氢具有非常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和发展前景。...
2020-07-12 21:36:56浏览:60
查看 -
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性能研究
由于生物质能具有储量大、环境友好等特点,生物质气化技术尤其是户用型气化技术在我国农村应用值得研究.论文在建立下吸式户用型气化系统上,研究了不同生物质原料的气化性能,如对温度分布、气化效率、燃气热值、燃气产量等,并进行了焦油脱除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炉型的气化效率可达70%,燃气热值达到6 MJ/m3,燃气中焦油含量降低至20 mg/m3....
2020-07-12 21:36:56浏览:67
查看 -
户用型生物质气化炉主要技术性能的试验研究
在实验台上针对改进型户用生物质气化炉进行了主要技术性能的试验研究,其中包括生物质原料、鼓风量、气化强度等参数对气化性能的影响,净化装置的脱除效果研究以及焦油回流装置对气化指标的影响等.实验表明,生物质原料的有关参数对气化性能有明显影响;鼓风量是气化炉生产负荷最简单迅速的调节手段之一,鼓风量存在一个最佳运行的鼓风量范围;户用型气化炉设计的净化装置脱除效果显著;焦油回流装置设计合理,提高了燃气品质和气化效果....
2020-07-12 21:36:56浏览:46
查看 -
影响下吸式气化炉产气质量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产气量及燃气成分的因素很多,其中的主要因素包括炉体结构、进风量、物料特性及操作方法.通过对以上几个因素的分析,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生物质气化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2020-07-12 21:36:56浏览:61
查看 -
煤气化过程中焦油裂解的试验研究
煤在热解和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焦油脱除方法可分为气化炉内(初次脱除)和气化炉外(二次脱除)两类.尽管二次脱除法非常有效,但由于气化炉内初次脱除可以大大减少出口煤气中焦油含量,减轻甚至消除后期处理焦油的压力,故气化炉内脱除法得到重视.采用石灰石为催化剂,在1MW热态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焦油和煤气成分在空气气化时添加不同石灰石含量工况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石灰石的加入降低了焦油产率,提高了煤气产率,改善了煤气质量....
2020-07-12 21:36:56浏览:63
查看 -
秸秆气化技术及其应用浅析
介绍了秸秆气化技术的概念及气化过程的特点,分析了该项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推进秸秆气化技术应用的几点建议....
2020-07-04 21:56:39浏览:1486
查看 -
生物质气化中焦油特性及其处理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问题对整个气化系统的效率以及最终商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焦油的危害在于其冷凝之后对反应设备有较大的腐蚀性而且对后续的反应也有影响。因此,生物质气化过程中去除焦油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气化过程中温度、停滞时间、催化剂种类等因素对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产量的影响,并且详细介绍与对比了现实工业生产中去除焦油的几种常用方法。...
2020-06-15 14:14:02浏览:1431
查看 -
生物质焦油热物理特性研究
对生物质气化过程伴生的焦油馏程、发热量、粘度、闪点、燃点、碳氢元素含量等热物理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焦油经过精制分馏后,温度在200℃以下时的馏分为轻质油分,其闪点和燃点均接近于柴油的闪点和燃点,可作为发动机代用液体燃料;在200℃以上时的馏分为重质油分,且发热量和粘度随蒸馏温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可作为多种化工原料进行资源化高值利用....
2020-06-12 15:44:11浏览:1419
查看 -
生物质气化气中焦油的处理方法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焦油具有极大危害性.分析生物质气化气中焦油的旋风分离、湿式净化、干式净化等物理净化方法,论述高温热解和催化裂解化学转化方法,比较不同焦油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工程应用.气化气中焦油处理是否有效是生物质气化气工程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
2020-06-12 15:43:34浏览:1431
查看 -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的生成
总结了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的生成和分类,以及气化炉炉型、温度与氧量对焦油生成量和组成的影响规律.初级、二级和三级焦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分类方法;不同炉型气化炉产气中焦油质量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上吸式>流化床>下吸式,分别在100g/m3、10g/m3和1g/m3的量级,两段式等改进炉型在焦油控制上更有优势;上吸式气化炉焦油多为初级组分,下吸式则以无取代基的多环芳香烃等三级焦油为主,而流化床的焦油涵盖了二、三级焦油组分;温度的升高使得焦油量下降,且趋向于转化为化学结构更稳定的三级组分;氧量的增多对焦油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2020-06-12 15:43:26浏览:1403
查看 -
生物质中热值气化技术中试实验
利用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质热解气化中试实验台研究了稻秆热解过程.通过对热解气组分和热值等的分析,研究热解温度、抽气方式等因素对热解气和热解过程的影响.针对目前有关稻秆热解气中焦油的研究数据较少的情况,实验中采用白云石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热解气中焦油的催化裂解进行了研究,焦油缩减效率可达80~90%,并提高了热解气品质....
2020-06-12 15:42:42浏览:1421
查看 -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生物质能是分布广泛、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化技术是高效利用生物质能的技术之一.文中对生物质气化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该技术面临的焦油这一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阐述....
2020-06-12 15:41:26浏览:1420
查看 -
生物质炭气化实验及机理研究
为了研究生物质炭催化裂解焦油过程中气化反应的影响,对两种生物质炭(玉米秸秆炭、锯末炭)的气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随着气化温度的上升,气化气中的H2体积分数显著增大,CO2体积分数显著减小,CO体积分数较快增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炭的气化率上升,但是上升趋势变缓....
2020-06-12 15:41:16浏览:1421
查看 -
生物质热解气在高温煤焦层中裂解特性研究
在小型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器中,对生物质热解气在高温煤焦层中的裂解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两段式热解中裂解温度、停留时间及煤焦特性对焦油裂解率、气体产率及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气体停留时间及裂解温度,都有利于促进生物质气中焦油裂解和气体产率提高.裂解温度对气体产率、组分及焦油裂解率影响更明显,高温促进H_2和CO的生成,1 000 ℃时H_2和CO的含量达到94.51%.当生物质热解气在煤焦中停留时间达到1.41 s后,气体中各组分变化趋于缓慢;不同热解条件所制得的煤焦对生物质气中焦油裂解效果不同,较低制焦温度和较短热解时间都有利于增加煤焦的反应活性,促进焦油分解为可燃气体....
2020-06-12 14:58:45浏览:1420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