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
秸秆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部分组成.经过预处理、发酵和脱水可生成燃料乙醇,秸秆乙醇化技术已经备受关注.针对预处理、发酵和脱水3个过程的多种化学或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指出其不足.秸秆预处理中的超临界技术虽然设备制造成本高,但在秸秆资源化中与传统技术相比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具有反应迅速、无需催化剂、无产物抑制等优点....
2020-09-30 09:14:00浏览:70
查看 -
煤质变化对煤水比影响的分析
煤水比的控制调节在给水和过热汽温控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煤质的变化对于煤水比数值的影响很大.目前,煤炭供应已日趋紧张,电站锅炉采用各种煤作为燃料已成常例.因此,煤质的变化会对机组运行产生影响.现以煤水比计算公式为基础,推导了因煤质变化对煤水比影响的矩阵方程.通过该矩阵方程,可计算出煤质中各种成分的变化对谋水比变化的影响大小.对于超临界机组控制理论及策略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2020-09-18 16:34:07浏览:43
查看 -
杨木乙醇木素的超临界乙醇催化解聚及其产物分析
研究了以乙醇溶液为溶剂体系,以自制的Cu掺杂类水滑石焙烧产物为催化剂,对杨木乙醇制浆木素进行超临界解聚,反应器容积为100 mL,反应条件为乙醇40 mL,催化剂1g,杨木乙醇木素2 g,真空状态下加热至300℃,保温8h后立即冷水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核磁共振波谱仪(13 C-NMR)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解聚产物进行分析检测,得出杨木乙醇木素超临界乙醇催化解聚产物主要为酯类和含苯环类物质.酯类物质主要为己烯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含苯环类物质主要为间二甲苯、甲苯、对异丙基甲苯和邻二甲苯,主要发生酯化反应和烷基化反应.溶剂乙醇在反应中既是封端剂又是供氢剂....
2020-06-12 15:10:31浏览:1418
查看 -
超临界状态——从知识到技术应用
我们知道,水加热后会变成蒸气,但这是在空旷环境下,如果是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呢?此时,加热密闭容器,容器中的水会蒸发,这会增加容器内的压力,而压力越大,水的沸点就越高。1869年,英国物理学家安德鲁斯尝试加热密闭容器中的液态二氧化碳,结果他发现,在31℃附近时,容器内的液态二氧化碳和气态二氧化碳差别完全消失了,它变成了我们现在说的“超临界流体”。 ...
2020-05-31 20:44:21浏览:1830
查看 -
碳氢燃料热裂解与引发裂解换热对比实验
通过流动管反应器对碳氢燃料RP 3在超临界条件下的热裂解及引发裂解进行了实验,对两种条件下的燃料吸热能力及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裂解产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引发裂解降低了燃料的裂解起始温度,在一定温度区间内提高了燃料的裂解率,从而有效提高了燃料热沉,在相同热通量条件下,降低了燃料温度,并降低了加热段壁面温度.对流换热受化学反应及物性变化的影响,燃料裂解吸热可增强换热,而大量气态产物的生成会降低换热,因此,裂解反应的增强不一定增强换热....
2020-03-24 09:15:17浏览:1474
查看 -
杨木乙醇木素的超临界乙醇催化解聚及其产物分析
研究了以乙醇溶液为溶剂体系,以自制的Cu掺杂类水滑石焙烧产物为催化剂,对杨木乙醇制浆木素进行超临界解聚,反应器容积为100 mL,反应条件为乙醇40 mL,催化剂1g,杨木乙醇木素2 g,真空状态下加热至300℃,保温8h后立即冷水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核磁共振波谱仪(13 C-NMR)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解聚产物进行分析检测,得出杨木乙醇木素超临界乙醇催化解聚产物主要为酯类和含苯环类物质.酯类物质主要为己烯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含苯环类物质主要为间二甲苯、甲苯、对异丙基甲苯和邻二甲苯,主要发生酯化反应和烷基化反应.溶剂乙醇在反应中既是封端剂又是供氢剂....
2020-03-23 18:19:25浏览:1418
查看 -
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
秸秆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部分组成.经过预处理、发酵和脱水可生成燃料乙醇,秸秆乙醇化技术已经备受关注.针对预处理、发酵和脱水3个过程的多种化学或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指出其不足.秸秆预处理中的超临界技术虽然设备制造成本高,但在秸秆资源化中与传统技术相比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具有反应迅速、无需催化剂、无产物抑制等优点....
2020-03-23 18:10:04浏览:1424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