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CO变换反应机理及原理

2012-03-04 10:17:56 来源:中国煤化工网整理 编辑:中国煤化工网人评论

A-A+

    一氧化碳和水蒸汽的变换反应如果单纯在气相中进行,即使温度在1000℃,水蒸汽用量很大,变换反应速率仍然是极其缓慢的。这是因为在进行变换反应时,首先要使蒸汽中的氧与氢联接的键断开,然后氧原子重新排到CO分子中去而变成CO2,两个H原子相互结合为H2分子。水分子中O与H的结合能力很大,要使H-O-H的两个键断开,必须有相当大的能量,因而变换反应进行是比较困难的。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则按下述两步进行:
    [K]+H2O(汽)→[K]O+H2[K]O+CO→[K]+CO2
    式中:[K]—表示催化剂[K]O—表示中间化合物即水分子首先被催化剂的活性表面所吸附,并分解为氢与吸附态的氧原子。氢进入气相中,氧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氧原子吸附层。当CO撞击到氧原子吸附层时,即被氧化成CO2,随后离开催化剂表面进入气相。然后催化剂表面又吸附水分子,反应继续下去。反应按这种方式进行时,所需能量小,所以变 换反应在有催化剂存在时,速度就可以大大加快。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进行的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加快反应速度,但它不能改变反应的化学平衡。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扩散过程的影响一般对于变换反应来说,内扩散的影响不容忽视,内表面利用率不仅与催化剂的尺寸、结构及反应活性有关,而且与操作温度及压力等因素有关。对于同一尺寸的催化剂,在相同压力下由于温度的升高,CO扩散速度增大,但催化剂内表面反应的速度常数增加更快,结果使内表面利用率降低。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小颗粒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内表面利用率,这是因为催化剂尺寸越小,毛细孔的长度越短,内扩散阻力减少,故内表面利用率就越高。对同一尺寸的催化剂,在相同温度下,压力提高,反应速度就增大,CO有效扩散系数又显著变小,故内表面利用率随压力增加而迅速下降。

 

  • 0
  • 0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微信公众号

中国煤化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