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陕西将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现代化工产业,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50%以上,现代煤化工在石化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达到45%。为实现这一转化目标,陕西省在其能源化工重镇榆林市布局了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煤化工产业链。
这些项目包括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兖矿榆林煤间接液化、华电榆横煤制芳烃、陕煤化蒲城清洁能源煤制烯烃、大唐榆林煤电化一体化、中煤集团煤制烯烃、煤干馏多联产煤化一体化等八大项目,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000余亿元、实现利润515亿元。
但目前陕西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却面临着棘手的问题,从全国范围看,近年来“突飞猛进”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如今在煤价持续普跌的影响下,已经陷入困顿。
目前遇到的最核心问题是资金,很多煤化工项目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斥资兴建的,但现在,由于煤价下跌和销量滞后,很多大型煤企已经陷入资金链危机,煤化工项目的投融资就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而根据测算,根据陕西今年上半年煤炭产量只有2亿吨的客观现实下,结合目前煤炭市场的整个行情,陕西今年煤炭产销量将比预期的4.6亿吨下降近6000万吨,4亿吨可能是陕西省全年煤炭的产能极限。
对于陕西现代煤化工未来的走势当然需要进一步观察,但笔者认为适当减缓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强项目论证、适度缩减建设规模可能是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