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油贸易现状与展望
一 2017年中国原油贸易量再创新高
(一)进口总量: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
结合中国海关统计,在中石油云南炼厂、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等新增炼能和新力量炼厂大举进口的带动下,2017年我国原油进口总量攀升至4.2亿吨(843万桶/日),同比大幅增长10.1%,维持了过去几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2017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至68.5%,比2016年提高3.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与美国相比,2017年我国进口量远超美国的3.9亿吨(791万桶/日),意味着我国正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见图1)。
图1 中国和美国原油进口量变化趋势
结合需求面来看,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刺激能源消费需求增加。全年石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石油表观需求量突破6亿吨大关,达到6.1亿吨,同比增长3.6%。从实际加工量来看,2017年,中国原油加工量为5.6亿吨,同比增长3.4%,主要原因一是主营炼厂新建以及扩建炼油项目投产,包括中石油云南炼厂(1300万吨)、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扩建1000万吨)等,主营炼厂加工量达到4.5亿吨,同比增长3.2%;二是在较好的炼油毛利带动下,新力量炼厂加工量达到1.1亿吨,同比增长7%。
从供应面来看,2017年,中国原油产量为1.95亿吨,同比下降2.5%,为8年来最低水平(见图2)。2015年以来,由于油价下跌,中国原油产量不断下降,目前已低于2亿吨水平。与此同时,结合相关数据,中国商业原油库存已降至三年来最低水平,客观上也推动了原油进口增长。
图2 中国原油产量和进口量情况
(二)进口来源:进口来源发生较大变化
从进口来源地区看,中东地区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但随着地方炼厂加大对前苏联、非洲、美洲等地的原油采购力度,我国原油进口来源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见图3)。
图3 我国原油进口(分地区)变化趋势
中东。2017年,由于OPEC产油国减产,原油出口随之下降,对Dubai原油贴水构成较强支撑,推动DTD Brent/Dubai价差大幅收窄至1.1美元/桶左右。中东原油的经济性显著下降,来自美洲、西非等地的轻质资源性价比凸显,挤占了中东原油的市场份额。据海关统计,2017年中国从中东进口原油为1.8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43%,中东仍保持了我国最大进口来源地区的地位,但份额较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为连续第四年下降。
非洲。非洲地区一直是中国原油进口来源的第二大区域。2017年,中国从非洲地区进口原油数量为8445万吨,同比大增24%,为近10年来最大增幅,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0%,较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2017年,由于DTD Brent/Dubai价差收窄,加之我国油品质量升级要求,以山东地炼为代表的新力量炼厂加大了对西非轻质资源的采购量,以获取更高的炼油毛利。近三年来,中国从非洲地区采购的原油从2015年的6454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8445万吨,增幅达31%。
前苏联。2017年中国从前苏联地区进口原油6410万吨,同比增长13%,占到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5%,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从俄罗斯进口原油数量高达5957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4%,俄罗斯也连续两年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进口增量主要来自新力量炼厂。从俄罗斯东部港口进口ESPO原油采购灵活,加之运输距离近、周期短、综合采购成本较低,受到新力量炼厂的青睐,其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超过我国从俄罗斯进口总量的1/3。
美洲。近年来,美国页岩油和巴西深水项目产量不断提高,使得美洲地区原油产量大幅增长,加之2015年美国原油出口解禁,进一步使得该地区原油出口呈现大幅度增长。2017年,中国从美洲地区进口原油量为6582万吨,同比增长25%,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6%。其中,中国进口美国原油总量为676万吨,较上年增加627万吨,同比增幅高达13倍。当前,亚太已成为美国原油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中国则是其出口目的地中的重中之重,意味着中美能源贸易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亚太和欧洲。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从亚太地区和欧洲进口原油量相对较少。2017年,中国从亚太地区进口原油量相对稳定,进口量为1548万吨,同比小幅增长2.5%,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4%;中国从欧洲进口原油975万吨,同比快速增长68%,但仅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
(三)进口通道:原油进口运输方式海陆并济
中国原油进口运输方式包括海上运输和陆上运输,以海上运输为主。2007年以来,通过海上运输的原油进口量占到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90%以上,而通过陆上运输的原油进口量占比基本保持在10%以下。
由于海上运输运距远、时间长,海上原油运输主要使用大型油轮。2017年,中国通过海上油轮运输的原油达到3.87亿吨,同比增长9.3%,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92%。2013年以来,随着国内原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海上原油进口量持续攀升,从2.54亿吨增加到3.87亿吨,增长了52%,占进口总量的比例从2013年的90%提高到2017年的92%。
陆上运输主要包括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两种方式。2017年,中国通过陆上运输进口原油量为3349万吨,同比增长22%,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8%,以管道运输为主。2011年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后,铁路运输量急剧下降,管道运输成为陆上进口原油运输的主导方式,尤其是2017年中缅原油管道投产之后,我国已形成中俄、中哈、中缅三大原油进口陆上通道,管道运输量进一步增长。2017年我国通过陆上管道运输进口的原油为3246万吨,同比增长23%,占原油进口总量的7.7%,其中通过中俄原油管道一线进口2553万吨,通过中哈原油管道进口220万吨,通过中缅原油管道进口473万吨。此外,目前我国通过铁路运输进口少量蒙古原油,2017年进口量为103万吨。
(四)进口主体:进口主体更加多元化
1.主营石油公司进口稳中趋降,仍占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国有贸易公司在我国原油进口中占主导地位。2015年以来,我国原油贸易政策加速放开,国有贸易公司在我国原油进口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原油进口份额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振戎等主营公司的原油进口量为3.1亿吨,占全国原油进口总量的93%,其中,中石化原油进口量为1.7亿吨,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51%。2016年、2017年,主营公司的进口份额持续下降,2017年主营公司的原油进口量为3.1亿吨,仅占全国原油进口总量的75%(见图4),其中,中石化原油进口量为1.9亿吨,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45%。
图4 主营公司原油进口量
2.新力量炼厂进口大增,重塑我国原油进口贸易格局
(1)原油进口量快速增长,“四分天下”有其一。
2015年以前,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外,仅中化集团、兵器集团、中国化工、福建腾龙等几家单位拥有少量进口原油使用权。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运行〔2015〕253号),允许非主营炼厂有条件使用进口原油。2015年7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原油加工企业申请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贸函〔2015〕407号),对非国营进口企业申请原油进口资质进行了明确规定。至此,我国非国营企业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双权”全面放开。
2017年,我国共有29家地炼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截止到2017年12月底,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29家地方炼厂中,山东22家,辽宁2家,河南1家,河北1家,湖北1家,陕西1家,宁夏1家。29家地方炼厂原油加工能力总计为13630万吨,持有进口原油使用权总计为9525万吨,2017年全年进口原油使用配额为7320万吨,其中有16家地炼具有原油进口资质。从实际进口量来看,“双权”放开以来,以地方炼厂为代表的新力量炼厂进口量迅速攀升,2015年新力量炼厂进口量为2800万吨左右;2016年攀升至6700万吨左右;2017年新力量炼厂进口量为9400万吨左右,比2016年大幅增长40%,超过2015年进口量的3倍,占当年全国原油进口量的22%(见图5),可谓是“四分天下”有其一。
图5 新力量炼厂原油进口量变化趋势
(2)分地区来看,美洲、非洲、前苏联、中东地区一直是新力量炼厂前四大进口来源地。
新力量炼厂主要从美洲、非洲、前苏联、中东、亚太、欧洲六大地区进口原油,进口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主要地区来看,2013年以来,美洲一直是新力量炼厂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尤其是委内瑞拉马瑞原油备受新力量炼厂青睐;从非洲地区进口原油的比重先降后升,2017年非洲超越美洲成为新力量炼厂原油进口第一大来源地;从前苏联地区进口原油的比重持续增加,目前前苏联地区已成为新力量炼厂原油进口的第三大来源地;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的比重则不断下降,中东地区已经从2013年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下降到目前的第四位(见图6)。从主要国家来看,俄罗斯、安哥拉、委内瑞拉、巴西和阿曼是新力量炼厂原油进口的前五大来源国。此外,新力量炼厂从马来西亚、刚果、加蓬等国进口原油也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图6 2015年与2017年新力量炼厂原油进口来源对比
(3)从进口原油品质来看,新力量炼厂进口原油更加轻质化。
随着新力量炼厂进口俄罗斯原油和西非原油份额大幅增加,2017年新力量炼厂进口原油品质呈现API变高、硫含量和酸值变低的趋势。结合海关和船运数据测算,2017年新力量炼厂进口原油的平均硫含量为0.95左右,API为29左右,酸值为0.5左右。
二 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一)进口总量:2018年原油进口总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1.石油需求方面,2018年我国原油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从宏观经济来看,2018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经济增速与2017年大体持平。从新增炼能来看,2018年我国浙江石化一期(2000万吨)有望于四季度试运行,恒力石化(2000万吨)有望于四季度投产,盘锦宝来(400万吨)扩能项目预计年中投产,新增炼能将超过过去两年。此外,商务部既定的2018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14242万吨,其中第一批非国营进口原油12132万吨,约占全年总配额的85%,共有32家地炼获得配额,总量达9045万吨,比2017年全年地炼获得的配额高1725万吨。预计2018年我国原油需求将保持增长势头。
2.原油供应方面,2018年我国原油产量仍将继续下降
总体而言,我国多数油田生产成本较高,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投产的油田,目前处于生命周期的中后端,整体维护成本较高。2014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导致国内一些油田因开采成本过高而关闭。我们预计,尽管2018年国际油价波动重心将继续上移,但对于我国的一些老旧油田来说,生产仍然不经济,关闭后很难重启。预计2018年我国原油产量同比下降10万桶/日,客观上仍对原油进口构成支持。
(二)进口来源:来自美洲和前苏联地区的原油进口量将继续增长
从全球原油供应来看,OPEC减产协议已延长至2018年底,预计OPEC供应大体稳定,非OPEC供应增长成为影响全年供应的关键因素。初步预计,2018年非OPEC全部产油国原油产量同比增加114万桶/日,增量主要来自美洲,尤其是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美洲以外的其他产油国增量较为有限,这也将对我国全年原油进口来源产生一定影响。
1.我国从中东进口原油的比重继续下降
2017年11月30日,第173届欧佩克部长级会议落下帷幕,OPEC与非OPEC共同宣布,将减产协议由2018年3月延长9个月至2018年底,减产规模不变,拥有豁免权的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两个国家2018年的产量不得超过2017年最高水平,利比亚产量上限为100万桶/日,尼日利亚产量上限为180万桶/日。在此基础上,预计2018年,OPEC总体产量保持稳定,大体持稳于3227万桶/日。预计2018年中东原油出口资源将继续抽紧,我国从中东国家进口原油的比重将继续下降。
2.我国自美国进口原油数量有望突破千万吨大关
2015年底,美国放开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随着原油产量回升和出口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美国原油出口量迅速增长。2016年美国原油出口量为52万桶/日,2017年美国原油出口量大幅攀升至106万桶/日,单周出口量一度突破200万桶/日大关。美国原油出口流向见图7。从2018年来看,一方面,美国原油产量有望突破1000万桶/日大关;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出口能力继续提升,有助于推动全年出口量继续增长。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原油的增幅将进一步扩大,美国将成为我国原油进口的重要增长来源,我国自美国进口原油数量有望突破1000万吨大关。
图7 美国原油出口流向
3.俄罗斯仍将为我国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
2017年11月12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941.8公里管道全线贯通,具备了进油条件。2018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正式投产,从俄罗斯输送至中国的原油进口量由现在的每年1500万吨增加到3000万吨。此外,2017年11月,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与中国华信能源公司签署石油供应协议,自2018年1月1日起,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将在五年内向中国华信供应原油6080万吨,原油品种包括ESPO、Urals以及少量Sokol,年均供应1200万吨。预计2018年俄罗斯原油东向至我国的原油出口量将进一步增加,俄罗斯仍将为我国最大进口来源国。
4.我国与巴西签署新的原油供应协议
2009年5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一项100亿美元的原油长期供货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巴西每年向我国提供1000万吨的原油供应,合同期限为2010~2019年。2017年12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正式签署50亿美元石油贸易融资协议,根据该协议,巴西将每年向我国提供500万吨的原油供应,合同期限为2018~2027年。预计2018年我国从巴西的原油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
三 中长期中国原油贸易仍将继续增长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原油贸易量将继续增长,2020年之前总体仍将维持较快增速,2020年之后增速或有所放缓。
从宏观经济来看,中国经济未来将呈现“L”形增长趋势,从此前的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预计2018~2025年,中国GDP增速将保持在6.5%左右的水平。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放缓和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抑制石油消费需求的增加。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求“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将成为中国未来能源发展大趋势,传统石化能源将面临不断加大的环保和政策压力。
从炼油业规划来看,随着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民营炼厂成为中国能源市场的新兴力量,炼油能力迅猛增长。据统计,2017~2020年,民营炼厂新建及改扩建炼油项目合计加工能力将达到1.1亿吨(见图8)。与此同时,山东地炼有望开启整合重组步伐,炼能或进一步集中。此外,中石化中科炼厂(1000万吨)、福建古雷石化(1600万吨)等国有炼油项目也将投产,中国原油进口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8 2017~2020年新建及扩建炼厂项目
从国内供应来看,随着未来国际油价的逐步恢复,预计中国原油产量会有小幅回升,但仍将稳定在2亿吨左右的水平,进口需求仍然较大。此外,中国还将在2020年前后完成第三期战略石油储备库建设,预计到2020年之前,中国原油进口还将保持比较快的增速,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仍将进一步攀升;2020年之后,随着石油需求放缓、炼能增长放缓,原油进口增速也将趋缓。
从进口来源看,中东地区仍将是中国主要的原油进口来源地,中长期进口比重仍将维持在40%以上。随着中美两国能源领域的合作深化,预计未来中美之间原油贸易合作还将再上一个台阶,以“大美湾”为代表的原油产区将成为我国原油进口增量的主要来源地区,自美洲地区的原油进口量有望在2020年占到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0%,届时美洲将取代非洲成为中国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地。非洲地区占比或将降至20%以下。此外,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在2018年初投入运行,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而从亚太和欧洲地区进口的原油则将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的态势。
-
神器:5秒钟搞定赝电容k1拟合、绘图、计算电容贡献率 2020-06-25
-
化工设计之工程图纸(这篇文章给你讲全了) 2020-07-03
-
工具:赝电容k1Tool-v2.6解决拟合交叉问题 2020-06-25
-
断续焊焊接符号 2021-10-14
-
板式塔设计核心:负荷性能图(水力学图) 2020-07-03
-
应急管理部已明确:临时性登高作业属于特种作业!需要取证 2021-10-18
-
PDMS12.1sp4安装教程 2020-07-03
-
话说LED灯的利用系数 2020-07-04
-
一张图讲清楚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2020-07-10
-
引起管道振动的主要原因及消振措施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