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改革开放40年河南能源发展历程及成就分析

改革开放40年河南能源发展历程及成就分析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能源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面对我国及全省能源供需格局变化、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河南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基本遵循,主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提升能源发展质效,全省能源结构加速向多元转变、绿色转型成效逐步显现,河南能源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 能源发展由弱到强,取得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以前,河南能源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但以计划调控为主的能源体制机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能源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有序推进各项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能源产业改革得到逐步深化,河南逐步形成了多元保障支撑的新型能源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能源管理体制不断调整优化,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全省能源技术不断创新变革,能源发展战略逐步优化调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40年来,河南GDP年均增长10.8%,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4.9%,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达0.46,能源行业为历次重大改革的先行领域。随着河南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行业建设与生态环境约束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见图1)。

图1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GDP增速、能源消费增速及弹性系数情况

(一)1978~1991年:能源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河南经济迅速进入快速增长轨道,能源各行业逐步释放改革活力,开始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于省内能源行业正处于全面加强基础建设阶段,能源供给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河南与全国都呈现出能源供给短缺紧张的局面。1978~1991年,河南GDP年均增长10.0%,受能源供给紧张导致的需求不能充分释放影响,全省能源消费年均仅增长3.7%,这一阶段河南能源弹性系数为0.37(见图1)。从能源结构看,煤炭是全省支柱性能源,消费占比保持在90%左右,郑州、平顶山等煤矿所在地成为省内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

改革开放初期,能源体制机制的变化释放了河南能源生产的活力,平煤、郑煤、中原油田、河南油田等大型能源企业加快大型能源项目建设,推动了全省能源供给体系的基本建立。煤炭方面,河南转换经营机制,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向市场化方向前进。为缓解煤炭供应的不足,1981年河南试点推行“联产联责浮动工资经济责任制”;1984年率先提出不要“细水长流”而要“有水快流”,大中小煤矿并举的发展方针;1985年启动了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简政放权、政企职责分开,推行投入产出六年总承包。1978~1991年河南煤炭生产总量累计增长超过60%。油气方面,全省石油产量达到了历史峰值。1981年起,河南响应国家政策,在石油行业全面实施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及开放搞活,全省原油产量迅速增长,1988年达到历史峰值近1000万吨,在全省能源生产结构中的占比达到18.3%,1978~1991年全省原油产量增加了近4倍。电力方面,经历了集资办电等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历程,缓解了电力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电力建设资金长期不足,河南发电装机增长缓慢,电力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电力成为农村居民奢侈品。1979年,国务院批准试点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由国家拨款改为从银行贷款;1985年,国务院批转《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时规定》;1987年,电力改革“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二十字方针”提出。“拨改贷”“集资办电”,拓宽了电力建设资金渠道,河南电力由1978年的县县通电到1990年的乡乡通电;全省发电装机由1978年的275万千瓦,快速增至1991年的669万千瓦,年均增长7.1%。

(二)1992~2001年:能源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阶段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及党的十四大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至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迎接经济全球化。河南能源行业以政企分开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线,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走在了经济社会改革的前列。1992~2001年,河南GDP年均增长11.7%,全省能源消费年均增长4.5%,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9(见图1),全省能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这一时期,河南煤炭在能源行业中率先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引领全省能源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煤炭方面,1992~1995年,国家试点放开煤炭价格,同时电煤实施政府指导价,形成了煤炭价格“双轨制”,煤价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煤炭价格与价值倒挂,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此后河南落实国家政企分开、自负盈亏、扩大企业市场经营自主权政策,推动省内煤炭企业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1996年,河南在全国率先进行煤炭系统公司制改革,郑州矿务局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国有重点煤矿;1998年1月,“郑州煤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煤炭系统第一只A股股票。油气方面,1998年随着国家对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实行战略性重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公司重组改制,河南油气行业企业也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1993~2001年全省原油产量基本稳定在600万吨左右。电力方面,在全面改革推动下,以1993年电力公司成立为标志,河南电力工业管理体系实现了变革。其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均实现了翻番,1997年实现了“村村通电”。

(三)2002~2011年:能源保障供应和转变发展方式并重阶段

21世纪以来,河南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高速发展,全省能源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十年。能源需求迅速增长推动了全省煤炭产能、发电装机、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步凸显,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结构引起各方关注。2002~2011年,河南GDP年均增长12.5%,全省能源消费年均增长9.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达到了0.75(见图1),经济、能源消费增速及弹性系数均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高点。

这一时期,电力体制改革成为最重要的改革领域之一。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开启了电力行业以“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为主线的第二轮改革,河南发电、电网企业逐步建立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全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府监管体系。供应保障方面,全省能源行业生产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2002~2011年,全省煤炭产量实现了翻番,年均增长10.2%,并于2009年达到了2.3亿吨的历史峰值;全省发电装机规模增长了近2倍,年均增长11.6%;电网110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容量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14.6%,河南电网从局部薄弱到日益坚强,实现了主网架由220千伏向500千伏的升级,2007年实现了全省“户户通电”。2003年,河南与河北电网连接,实现了华中与华北电网首次联网运行,为全国联网积累了经验;2005年,灵宝直流背靠背换流站投运,华中、华北、西北三大区域电网通过河南电网正式连为一体,成为全国电网的枢纽核心;2009年,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运行。转变发展方式方面,河南节能减排走在了全国前列。2007年,河南省政府与大唐集团在安阳发电厂共同举行关停两台10万千瓦机组拆除爆破仪式,迈出了我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第一步,并被国家称为“河南模式”在全国推广。河南推动新能源发展,开启传统能源大省发展的新篇章。2002年,河南第一座垃圾发电厂“郑州荥锦电厂”正式投运,成为当时国内装机容量最大、垃圾日处理能力最大的垃圾发电厂;2008年,大唐三门峡风电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产,实现了全省风电建设零的突破,开启了河南能源“追风逐日”、优化结构的新征程。

(四)2012年以来:加快能源革命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经济发展转段、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河南能源的发展方针也逐步由“十一五”末的“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十二五”初期的“内增外引”、“十二五”末的“内节外引”转变为新时期的“节能优先、内源优化、外引多元、创新引领”。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成为新时期河南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2012~2018年,河南GDP年均增长8.5%,全省能源消费增速得到有效控制,年均仅增长1.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2(见图1),降至40年来的最低点。

这一时期,能源行业成为河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了全省的污染治理和环境改善。煤炭方面,化解行业过剩产能、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成为全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2016年,面对省内煤炭行业亏损状况,河南相继出台了《河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总体方案》《河南省化解过剩产能煤矿关闭退出实施方案》,大力推动煤炭行业去产能,2016~2018年累计关闭矿井225对,退出产能5227万吨,有效促进了省内煤炭产业集中度提升和煤企经营形势好转。为落实国家减煤10%的要求,强化大气污染防治,2017年河南印发《“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确立了今后一段时间全省能源发展减煤、去煤的总基调。油气方面,2017年,国家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本轮改革的重点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5~2018年,河南连续完成了全省汽柴油供应标准由国Ⅲ到国Ⅳ、国Ⅴ、国Ⅵ的升级,并大力推动“煤改气”工程,天然气在全省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持续上升。电力发展方面,2014年,河南首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天中直流正式投运,河南电网在全国率先实现特高压交直流混联运行;2017年,河南通过新一轮大规模农网改造升级,实现了全省平原地区机井通电、村村通动力电、中心村电网改造全覆盖;2018年,河南实现了所有地市50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所有县22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电力体制方面,201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9号文)出台,启动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放开两头、管住中间”为核心,包含输配电价、电力市场建设、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售电侧放开、增量配电等方面。2016年,《河南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获得国家批复,河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7年,河南首个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水平正式获批;2018年,河南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实现了所有地市全覆盖,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连续三年翻番,全省电力体制改革不断向规则清晰、定价科学、监管有力、开放透明的方向推进。

二 能源消费稳定增长,实现由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能源消费水平和规模总量连上新台阶,清洁能源消费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人民用能条件不断改善,用能水平持续提升,能源发展模式实现了从总量扩张的速度规模型向提质增效的质量效益型转变。

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长,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1978年河南能源消费总量只有3353万吨标准煤,之后快速增长,2003年突破1亿吨标准煤,2011年超过2亿吨标准煤,2018年与当前英国、意大利的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相当(见图2)。40年来,河南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近6倍,同期按照不变价计算,全省以年均4.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年均10.8%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保持在0.46的较低水平。

图2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分品种能源消费情况

人均用能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由低用能水平到赶超世界平均水平的跨越。1979~2018年,河南人均能源消费量由449千克标准煤增长至2325千克标准煤,年均增长4.1%;人均用电量由170千瓦时增至3560千瓦时,年均增长8.1%。1990年,河南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世界平均水平的25.4%,人均用电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2017年河南人均能源消费量提升至全国平均水平的80%、世界平均水平的90%左右,人均用电量提升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倍。

清洁能源消费从无到有,增速明显高于其他传统化石能源。1978~2018年,河南天然气消费从零到深入千家万户,年均增长15%;非化石能源消费从单一水能到风光水并存,年均增长10.7%;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6.6%;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4.2%。

电力消费从“一灯如豆”到“万家辉煌”,全省用能电气化水平翻了两番。1978~2018年,河南全社会用电量由132.9亿千瓦时增至3417.7亿千瓦时(见图3),年均增长9.0%,增速比能源消费高4.2个百分点。分阶段看,1978~1991年全省电力消费年均增长9.8%,1992~2001年年均增长8.2%,2002~2011年年均增长12.6%,2012~2018年年均增长3.6%。1978~2018年,河南电力工业实现了从煤油灯到家家户户灯光璀璨的变革,全省消费侧电气化水平快速提升,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翻了近两番,提高了约15个百分点。

图3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长情况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河南主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全省能源消费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以1.7%的能源消费增速保障了经济8.5%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降至0.2的低位;全省能源消费清洁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天然气消费量实现了翻番,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河南能源发展正由总量扩张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传统能源消费大省正以崭新的姿态稳步向前。

三 能源供给能力增强,实现由短缺匮乏到丰富充裕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潜力,能源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能源基础设施由弱到强,供给网络跨越发展,充分利用省内省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河南能源供给实现了从短缺匮乏向丰富充裕转变。

能源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现代能源工业体系逐步建立。40年来,全省能源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省能源生产达到峰值1.74亿吨标准煤,约是1978年的4倍,年均增长4.4%,2018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约是1978年的2.2倍。分行业看,河南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能源工业体系。2018年,全省煤炭产量1.14亿吨,约是1978年的2倍,年均增长1.6%;石油产量259万吨,是1978年的1.6倍;天然气产量2.9亿立方米,是1980年的近9倍,年均增长4.8%;非化石能源生产量1082万吨标准煤,是1978年的27倍,年均增长8.6%(见图4)。

图4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分品种能源生产情况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外通内畅的能源供给网络已经形成。40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强能源输运网络建设,能源外引能力、网络覆盖范围、供给配送效率均明显提高,成为我国的重要煤炭储配中心和区域性油气输配中心,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5年起,河南由能源输出大省转为能源净调入省份,能源调入量逐年增大,2018年全省能源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全省一半以上的能源消费需要依靠能源供给网络从省外调入。2018年,河南省已经基本形成了涵盖京广、京九、陇海、宁西、太焦、侯月、焦枝、晋鲁豫、瓦日等地铁路运输通道的煤炭输配网络,煤炭调入能力突破1亿吨;全省油气管道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其中输气管道突破6000公里,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以国家干线为基础、以国家地方支线为支撑的渠道多元、互补互通、连通市县、延伸城乡的油气供应网络。

电力供给从短缺紧张到宽松充裕,行业发展惠及了人民美好生活。40年来,河南电力生产能力、电力供应能力均取得了质的飞跃。2018年末,全省电源装机已经达到了8680万千瓦,是1978年的31倍;发电量达2974亿千瓦时,是1978年的23倍;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达2.6亿千伏安,是1979年的64倍;吸纳区外电力能力突破1300万千瓦,是1979年全省最大负荷的近8倍。40年来,河南电网成为全国电力联网枢纽,实现了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实现了主网架从110千伏到220千伏再到500千伏的跨越升级,实现了县县通电、乡乡通电、村村通电、户户通电,实现了全省所有地市500千伏变电站、所有县220千伏变电站、平原地区机井通电、村村通动力电全覆盖,让人民用上了安全电、可靠电、优质电、经济电。

图5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电力发展历程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河南深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能源生产供应加速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了有效化解,2016~2018年全省累计关闭矿井225对,退出产能5227万吨。风、光开发实现了跃升式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923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装机和发电量持续快速增长。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在全国同类资源省份中位居前列;光伏扶贫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254万千瓦,实现了有条件地区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传统能源生产大省正在克服资源禀赋制约,走上清洁绿色发展之路。

四 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历史性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结构调整贯穿河南经济和能源发展,全省能源生产结构由整体单一向多元发展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河南能源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能源消费结构实现优化调整,能源经济协调、绿色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河南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全省能源消费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1978~2018年,煤炭消费比重累计降低了约21个百分点,石油消费比重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比重上升至7.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8.0%(见图6)。

图6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能源消费结构与全国差距明显缩小,清洁化步伐不断加快。河南作为油气资源匮乏、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条件一般的内陆省份,改革开放40年来,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与全国的差距大幅缩小。1978年河南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较全国高21.6个百分点,2018年缩小到了12.4个百分点;1978年河南石油消费比重较全国低15.9个百分点,2018年缩小到了5.1个百分点;1978年河南天然气、非化石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较全国低5.7个百分点,2000年差距进一步扩大到了6.7个百分点,此后在全省“气化河南”和风光等新能源快速发展带动下,河南与全国差距在7个百分点左右(见图7)。

能源生产结构逐步低碳多元,非化石能源利用规模逐步扩大。资源禀赋决定了河南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特征。1978~2018年,煤炭在全省能源生产结构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占比逐步由93.7%下降至85%左右;油气占比先升后降,其中,石油由1978年的5.4%上升至1988年的18.3%后,逐步下降至2018年的4.2%,天然气上升至2001年的2.9%后,逐步下降至2018年的0.4%;非化石能源占比持续上升,由0.9%上升至11%,近年来在全省限煤减煤、油气资源枯竭背景下,非化石能源已经成为能源生产供应和结构优化的动力之源(见图8)。

电力供需结构优化重塑,电力引领能源行业转型发展。发电装机结构方面,1978~2018年,河南火电装机占比由88.6%波动下降至78.6%,仍较全国高18.4个百分点;水电装机占比由11.4%下降至4.6%;2018年,河南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了16.8%,较全国低2.1个百分点,已经成为引领全省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见图9)。用电结构方面,1990年以来河南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总体呈下降态势,由80.1%降至65.8%,累计降低了14.3个百分点,已经低于全国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量明显上升,分别由5.3%、6.0%上升至15.2%、17.7%,实现了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超越(见图10)。

图7 1978年、2000年、2018年河南与全国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图8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能源生产结构变化情况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能源安全新战略,全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降低了10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比实现了翻番,清洁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生产结构中,煤炭占比大幅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大幅上升;电力生产结构中,风电、光伏装机占比上升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河南能源行业呈现出了各品类能源互补支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 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向绿色低碳化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能源行业减排水平持续提升,污染物排放量开始下降,全省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发生深刻变化,生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生态和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单位GDP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显著下降,全社会节能成效突出。1978~2018年,河南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了89%,年均下降5.3%,降幅较全国同期高10.7个百分点,年均下降速度较全国快1.6个百分点(见图11)。从全省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看,2017年河南原煤生产综合能耗6.18千克标准煤/吨,较2006年累计下降了58.6%,烧碱综合能耗下降了40%,电石、合成氨综合能耗分别下降了14.5%、17.3%,水泥综合能耗下降33.3%,吨钢综合能耗下降5.7%,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14%。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累计形成的节能量超过2.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当前全省一年的能源消费总量。

图9 1978年、2000年、2018年河南与全国电力装机结构变化情况

图10 1990年、2000年、2018年河南与全国电力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图11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单位GDP能耗变化情况

经济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普遍提高。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着力推进经济高效能源体系建设,能源行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40年来,河南单台火电发电机组容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以2.5万千瓦机组为主,逐步提升为以60万千瓦、100万千瓦机组为主,2018年河南省60万千瓦以上机组占比达57%左右,全省火电机组供电标杆煤耗305克标准煤/千瓦时,较1978年下降了207克标准煤/千瓦时,累计降幅达40%。从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看,2017年全省总效率达到了72%,较1995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其中,发电及供热转换效率为43.9%,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炼焦效率为93.9%,提高了0.4个百分点;炼油效率达到98.8%,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

能源行业减排能力持续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下降。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约束目标,河南能源行业持续提升减排能力。2018年,全省煤炭洗选能力达到1.1亿吨,成品油供应实现了全省国Ⅵ标准供应,全部在运燃煤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煤电机组污染物排放浓度已经达到了燃气机组标准。2005~2017年,河南二氧化硫、烟(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82.4%、86.3%。其中,火电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省排放总量的比重大幅下降,能源行业减排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全省绿色发展理念逐渐增强,能源减排、污染防治力度明显加大,生态环境明显好转。2018年全省PM2.5、PM10平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103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累计下降了20%以上,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56.6%,较2014年提升了约6.5个百分点,空气优良天数增加了23天,全省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六 结语

40年砥砺奋进,几多春华秋实。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能源发展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40年来,河南能源供给由短缺匮乏到丰富充裕,能源消费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式增长,能源结构由高碳单一到低碳多元,能源基础设施由薄弱落后到坚强泛在,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但也应看到,河南仍处于加快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能源结构偏煤、污染物排放量大、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下一阶段,河南仍需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力提升能源清洁化水平,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