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东盟各国的能源资源现状和开发政策

东盟各国的能源资源现状和开发政策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东南亚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亚洲经济甚至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以支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东盟国家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东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特别是传统的油气资源,然而快速增长的经济与急剧膨胀的人口给能源供应带来的巨大压力,加剧了该地区能源供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尽管东南亚曾是国际上重要的油气生产和供应基地,但就目前及未来的发展形势来看,东南亚在国际能源安全格局中的重要性更突出表现在油气生产消费和能源运输两个方面。东南亚地区是全球重要的油气生产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东南亚在亚太乃至全球的能源运输中地位突出[1]

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东盟各国能源资源现状,包括油气资源、电力资源、煤炭资源和各种新能源;第二节阐述东盟及其成员国实施的主要的能源战略与政策,还包括制定的各种有关能源的法案;第三节在介绍东盟各国能源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东盟各国能源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东盟各国能源资源现状

一 东盟国家的油气资源概况

东南亚是化石能源资源储量非常丰富的地区,但东南亚各国的油气储量不一,开采年限存在较大差异性,各国的油气分布也不均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文莱和泰国,其中文莱和印度尼西亚位列世界5大天然气生产国之中[2]。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东南亚原有的能源格局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由于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增加和越南加快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这两个国家的能源生产难于自给,只有马来西亚和文莱是能源出口国。另外,由于开采技术、石油战略储备和经济发展等原因,近几年,这些国家产量上升趋势不明显。新加坡是典型的传统能源储量几乎为零的国家,柬埔寨、老挝、菲律宾、缅甸和泰国能源产量也不多,难于满足自身消费需求。东南亚曾是国际上重要的油气生产和供应基地,虽然近年来它在国际能源供应市场上的地位略有下降,但依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文莱

文莱是一个仅有40万人口的小国,但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素有“东方石油小王国”的称号,是东南亚第三大石油出口国,在亚太能源市场中拥有重要地位。天然气和石油是文莱的两大经济支柱,油气资源出口是其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占其财政收入的80%以上。文莱生产的石油95%以上、天然气的85%以上用于出口。

2012年,文莱的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11亿桶和2880亿立方米。自2000年以来,文莱的石油产量波动幅度较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00年文莱的石油产量是19.3万桶/天,2006年达到顶峰日产22.1万桶/天,2012年下降至15.8万桶/天。2013~2014年持续下降,日产量分别为13.5万桶/天和12.6万桶/天。文莱的天然气产量变化不大,2000年为113亿立方米,2012年增长至126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0.89%;2013年略微下降,产量为122亿立方米,变化率为-3.2%;2014年继续下降到119亿立方米,变化率为-2.9%(详见表1-1)。

表1-1 2000~2014年文莱油气资源情况

文莱主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地是诗里亚(Seria)油田、钱皮恩(Champion)油田以及安帕海西南的安帕(Ampa)油田,其中钱皮恩油田是文莱最大的油田,而安帕油田是文莱最主要的天然气产地。

(二)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欧、印度洋和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沉积盆地面积广阔,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东南亚主要的油气资源盛产国。早在1962年就加入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成为欧佩克中唯一的亚洲成员国。然而从2004年起,印度尼西亚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因此,2008年9月,第149届欧佩克奥地利维也纳会议决定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暂停其欧佩克成员国资格。

印度尼西亚的能源供给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据统计,2012年印度尼西亚探明储量为40亿桶,较1991年减少了22亿桶,减幅达40%,减幅在亚洲各国中排名首位,远高于其他亚洲国家。虽然印度尼西亚有充足的油气资源储量,但由于油气资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油气田的日渐老化性及油气资源投资力度减少的原因,印度尼西亚油气产量不容乐观,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2年,印度尼西亚原油平均产量为91.8万桶/天,远少于2000年145.6万桶/天的产量。2014年,印度尼西亚石油平均产量为85.2万桶/天,与2013年的88.2万桶/天相比下降了3.4%。2014年,印度尼西亚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0%,在世界上排名第20位。

印度尼西亚在东南亚国家的天然气资源中是首屈一指的,2012年天然气总储量为2.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6%。近十年来,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气生产并不稳定,产量变化很大。2000年的产量为652亿立方米,2012年为711亿立方米,2013年产量略微增长,为721亿立方米,2014年为734亿立方米,两年相比增长率为1.8%。2012~2014年的增长率分别为9%、10.6%和12.6%。2012年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资源可采年限为11.1年,而天然气的可采年限达到了41.2年(见表1-2)。

印度尼西亚约有60个沉积盆地,分布在海上的约占70%,陆上的约占30%,具有油气开采前景的陆上盆地面积80多万平方千米。已发现油气田340多个,其中大油气田5个,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目前已投产油气田140多个,其中1967年以后发现的油气田80多个,占全国已投产油气田的41%。油气盆地分别位于苏门答腊油气区、爪哇油气区、东加里曼丹油气区、东部油区、南海海域,其中苏门答腊油气区和东加里曼丹油气区分别是印度尼西亚第一大和第二大产油区。

表1-2 2000~2014年印度尼西亚油气资源情况

(三)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第二大油气生产国,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已成为继美国、巴西及欧洲之后,排名世界第四的深海石油和天然气中心。2012年,马来西亚总计有约37亿桶的石油储量及1.3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在东南亚石油储量方面仅次于越南,天然气储量则仅次于印度尼西亚。近十年来,马来西亚的石油产量变化较大,2000年是68.1万桶/天,2004年达到顶峰为77.6万桶/天;之后石油产量就开始下降,2012年的产量为65.7万桶/天;2013年产量略微下滑,降为64.5万桶/天,2014年产量增至66.6万桶/天。天然气的产量较为稳定,2000年的产量为453亿立方米,之后产量一直稳步增加,2012年的产量为652亿立方米,2014年的产量为664亿立方米。马来西亚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可开采期都不长,以该国2012年的生产能力计算,石油和天然气的可开采期分别为15.6年和20.3年(见表1-3)。

表1-3 2000~2014年马来西亚油气资源情况

马来西亚的近海能源,分布在马来半岛登嘉楼州(Terengganu)和东马沙捞越(Sarawak)、沙巴(Sabah)两州的大陆架内6个沉积区中,它们分别是:马来沉积区、珀纽沉积区,均位于马来半岛东海岸外;沙巴沉积区与沙捞越沉积区,分别位于沙巴、沙捞越两州的西北;苏禄沉积区,位于沙巴东北之近海;打拉根沉积区,主要在印度尼西亚领土内,但有一部分位于沙巴东海岸外。马来西亚的石油产量主要来自海上,集中在马来半岛的东海岸、沙捞越和沙巴地带。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西部沿海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沙巴州和沙捞越州)。马来西亚的天然气开发集中在马来半岛登嘉楼州的居茶(Kerteh)、杜荣(Duyong),东马沙捞越州的明都鲁(Bintulu)和美里(Miri),以及沙巴州的拉布安岛(Labuan)等地区。

(四)缅甸

缅甸石油天然气储量非常巨大,但对于缅甸石油天然气储量的具体数字,不同机构给出的答案不一。据2009年缅甸能源部的资料,缅甸沿海地区已确知的石油储量为8100万桶和可开采的天然气储量达10万亿立方英尺(约合2.54万亿立方米)。而据东盟能源组织的资料,缅甸可能存在的油气储量为31.57亿桶,大大超出缅甸公布的已探明原油储量,许多研究报告也援引这一数据,认为缅甸已探明石油储量达到32亿桶。但美国《油气杂志》认为缅甸的石油储量仅0.5亿桶。缅甸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万亿立方米,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而英国石油公司给出的数据仅为2000亿立方米。据最新消息,缅甸当前估计拥有5000万桶石油和2833亿立方米天然气。缅甸能源部和缅甸国家油气企业正试图在近来的政治改革中加大对油气勘探的支持力度[3],因此未来缅甸的油气资源储量将会增加。

2000年以来,缅甸的油气生产量逐年增加。缅甸的原油产量由2000年的12.7千桶/天增加到2012年的20.8千桶/天。天然气产量增加更为迅速,2000年产量为34亿立方米,到2012年增长到127亿立方米,13年间增长了2.74倍。之后的两年也持续增长,2013年产量达到131亿立方米,2014年更是增长了28.6%,达到了168亿立方米。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使缅甸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见表1-4)。

目前,缅甸两个主要近海天然气项目是耶德那(Yadana)的近海天然气气田和耶德贡(Yetagun)的近海气田,其他的大型气田还有在若开近海地区A-1区块上的瑞(Shwe)气田、瑞漂(Shwe Phyu)气田和A-3区块上的妙(Mya)气田。三个气田的总储量为4.794万~8.632万亿立方英尺,这三个大气田位于缅甸天然气重点开发基地[4]

表1-4 2000~2014年缅甸油气资源情况

(五)泰国

早在1950年泰国就在其北部地区发现了石油,但储量甚微,年产不足2万吨,未引起人们重视。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迅速增加,泰国才开始加强对本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20世纪80年代泰国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及开发取得了进展。勘探结果表明,在泰国内陆发现的基本上是石油,沿海的泰国湾一带则盛产天然气。近20年来,泰国有关机构在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泰国国内的油气资源较为有限,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目前已探明的储量都不高。2014年泰国石油的探明储量为5亿桶,天然气储量为2000亿立方米,相比于2012年的储量,两者都有所下降。2012年泰国石油的探明储量为4.4亿桶,天然气储量为2849亿立方米,相比于2000年的储量,两者都有所下降,且占世界总储量的份额不高。而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近十年来增长迅速,2000年泰国的石油产量为0.02万桶/天,到2012年增长到0.04万桶/天,年均增长率为7.4%;2013年产量为459万桶/天,2014年则略微降为453万桶/天。泰国天然气产量近几年增长迅猛,2008年到2014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0.8%、7.3%、17.4%、2.0%、11.8%、0.9%和0.8%,2012年的产量为414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1.2%,排名世界第24;2013年和2014年增长趋于平和,2014年的产量为421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1.2%,排名世界第24。随着位于泰国湾的普拉通-2天然气项目的投产,可以预见泰国未来的天然气产量将大幅增加。但总的来说,泰国的油气资源并不算丰富,产量也并不高,在东南亚要落后于其他主要的能源国家(见表1-5)。

目前,泰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呵叻(Khorat)高原盆地、中部的彭世洛(Phitsanulok)盆地、近海的泰国湾盆地、陆上的湄南河(Chao Phraya)盆地、近海的安达曼海盆地和北部的清迈/清莱盆地[5]

表1-5 2000~2014年泰国油气资源情况

(六)越南

越南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石油产出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其天然气生产量的急剧上升,未来可能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

自从1988年越苏石油公司探明储量约为5亿吨的石油后,越南的探明石油储量就稳步增加,2010年达到31.2万桶/天,2014年达到36.4万桶/天,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0.3%,跃居东南亚首位。2014年,越南的石油可开采年限为33年,是东南亚国家中可开采时间最长的国家。

据英国石油公司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估计越南天然气探明储量为6171亿立方米,落后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3,相比于2000年的1700亿立方米增长了275%。2000年天然气产量为16亿立方米,2012年天然气产量为94亿立方米,12年间增加了4.88倍;2014年产量为102亿立方米,14年间增加了5.38倍。2012年,越南天然气可开采年限为65.6年,在东盟国家中位居首位,远高于印度尼西亚的41.2年。据英国石油公司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估计越南天然气探明储量为6040亿立方米,落后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3,相比于2000年的1700亿立方米增长了255%(见表1-6)。

越南的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北海沿岸、湄公河洲平原洼地、昆仑岛南凹区域等大陆架,南部头顿近海油气储量较多。越南的油气分布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区域,即九龙江油盆区、昆仑岛南油盆区、西南大陆架油盆区、红河油盆区和福庆油盆区。湄公河三角洲盆地是越南石油资源最丰富的盆地,占越南总油气资源量的25%,南昆山盆地的资源量占越南总油气资源量的20%,红河盆地占15%,主要以气为主。目前,越南最大的生产油田是白虎油田(White Tiger)、朗同油田(Rang Dong)、玉香油田(Ngoc Huong)、大熊油田(Dai Hung)及红宝石油田(Hong Ngoc)。

表1-6 2000~2014年越南油气资源情况

表1-6 2000~2014年越南油气资源情况-续表

(七)其他国家

截至2010年底,油气资源相对贫乏的菲律宾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385亿桶,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985亿立方米,基本都储藏在马兰帕亚气田。

柬埔寨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不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但2007年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公司在柬埔寨南面海域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估计储量为7亿桶原油。而据世界银行估计,柬埔寨可能总共拥有高达20亿桶石油和1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潜在的外来投资和合作开发项目,将有可能使柬埔寨从一个能源进口国,变成地区性的主要能源输出国[6]。柬埔寨在暹粒省(Siemreab)、磅同省(Kampong Thom),以及柏威夏省(Preah Vihear)约有17个石油区块,总覆盖面积超过6500平方公里。然而受金融危机和采油技术等问题的影响,柬埔寨的“第一滴石油”开采计划一再延期,由2010年推迟至2012年年底,现在这一计划再次延期,柬埔寨至少要等到2016年才能采油[7]

老挝目前没有油田,也没有炼油厂,但其积极开展油田勘探、开采和炼厂筹建工作。2008年1月,老挝政府代表与越南国家油气集团油气勘探开采总公司在万象签署了“油气勘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对老挝Cham Xac省和Xalavan省的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勘探面积为14.14平方千米,勘探期限为9.5年,开采期限为30年[8]

二 东盟国家的电力资源概况

东南亚地区由于能源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电力产业的优越条件。近十年来东盟地区的电力装机容量增长迅速,2000年为9.302万兆瓦,2010年就增长到15.42万兆瓦,十年间几乎翻了一番,年均增长5.8%。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各国所拥有的电力资源及构成差异巨大。2010年泰国的电力装机容量为4.824万兆瓦,居东盟国家之首,而柬埔寨的电力装机容量仅为364兆瓦(见表1-7及表1-8)。

一直以来,虽然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是东南亚地区形成电力资源的主要来源,但水电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在该地区的电力资源中占有相当比重,在部分国家中甚至占绝对比重。

尽管文莱降雨量大,但其国境之内的河流落差不够大,无法筑坝蓄水发电,而且由于国土面积小,难以找到一个适宜地点用以修筑水坝。文莱的Temburong流域(国家森林保护区),据估计拥有水电潜能300吉瓦/年,相当于70~80兆瓦的装机容量。但考虑到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目前尚未得到开发[9]

缅甸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有伊洛瓦底江、钦敦江、萨尔温江三大水系,理论装机蕴藏量约10万兆瓦(不含湄公河干流),经济技术可开发量约5万兆瓦。理阶段的开发率不到5%,而且多是调节性能较差的中小型水电站。缅甸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伊洛瓦底江上游,规划可以开发7级,2.15万兆瓦;萨尔温江规划开发6~7级,装机1.635万兆瓦以上;钦敦江5000兆瓦以上。

表1-7 2000~2012年东盟国家电力装机容量

表1-8 2005~2012年东盟各国电力装机容量来源表

柬埔寨位于湄公河下游,水电资源相对丰富。据测算,柬埔寨国内有30个地点拥有开发水电的潜力,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6万兆瓦,其中多数位于湄公河干流上。预计到2016年,柬埔寨水电装机将突破1100兆瓦。

印度尼西亚的电力装机容量不足,2011年的安装容量约为4.4万兆瓦[10]。印度尼西亚水电潜能估计为7.567万兆瓦,主要集中在爪哇岛以外的伊里安查亚省和加里曼丹岛,而这些地区对电力的需求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因此,目前印度尼西亚水电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印度尼西亚还没有一座大型的水电设施,目前的装机容量为4264兆瓦,仅有6%的水电潜能被利用起来,这意味着印度尼西亚的水电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1]。2010年1月,印度尼西亚国家电力公司披露,由中国金融机构和印度尼西亚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1万兆瓦发电工程中的9座火电站在2010年运行发电,发电量为3.266万兆瓦[12]

老挝是东南亚地区水电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水电在老挝电力资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10年老挝电力装机总量的89%为水电,这与东盟其他国家以化石燃料发电为主大相径庭。老挝水电装机容量约2.5~3.5万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600亿千瓦时,且老挝水能还具有水能集中、沿岸植被良好、河谷深窄、河床稳定等特点。老挝境内湄公河干流可开发装机总量达9070兆瓦(包括老泰界河),湄公河支流及其他水系河流的水电资源量为1.121万兆瓦(5兆瓦以上的水电站),且主要分布在老挝的中部和南部。截至目前,老挝境内共有水电站14座,总装机容量2560兆瓦,其中9座由老挝国家电力公司管理[13]。老挝已建成发电或正在建设的水电站均位于湄公河支流,2012年11月7日,老挝第一个在湄公河干流建设的大型水电项目——沙耶武里水电站举行开工奠基典礼。沙耶武里水电站总装机容量是1285兆瓦,项目总投资额为38亿美元,工程预计2019年完工。沙耶武里水电站建成后,其巨大的发电量将会给老挝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促进老挝经济社会发展[14]

马来西亚的水电储量估计为2.9万兆瓦,85%位于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半岛的水电资源虽然大部分得到开发,但一些州仍有许多未得到开发的水电资源[15]。马来西亚的巴贡水电站是东南亚最大的水电工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400兆瓦,2011年开始发电。在水力资源开发总量中,超过6000兆瓦来自拉让江(Rejang)上游流域。由于马来半岛未来供电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马来西亚政府最近已将重点转向沙捞越州,拟将该州大量的水电长期输送到马来半岛。沙捞越州的水力资源也许是支撑马来西亚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唯一可行的、经济的和持续的发电能源[16]

泰国国内河流水能总储量预计达到1.005万兆瓦,目前水电装机总量为3300兆瓦。但由于泰国国内的政治生态环境和民间环保组织的影响,泰国的水电开发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开发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时候,这使得泰国现在运营的水电项目规模都比较小[17]。事实上,泰国有相当部分的电力装机容量是由小型电厂和独立个人电厂构成,2012年这两种类型的电厂分别占泰国装机容量的39%和8%,这些小功率发电企业(SPP)和微小功率发电企业(VSPP)的发电能力累计达4000兆瓦[18]。泰国政府还根据当地的情况,鼓励发展小电站[19]

图1-1 2012年泰国电力装机容量构成

越南水能资源储量为3.1万兆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8万~2万兆瓦。目前越南国内10条主要河流水电技术总储量为1.755万兆瓦,占全国的86%。其中北方大约9490兆瓦(占54%),中部5190兆瓦(29.6%)和南部2870兆瓦(16.4%)。越南全国小水电可开发装机约为2300兆瓦,但目前小水电开发力度不大,截至目前,越南已建水电装机为4198兆瓦,年发电量180亿千瓦时,开发率为22%。越南拥有目前东南亚最大的水电——Son La水电站,该工程建设于2005年12月,2012年月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设计发电容量为2400兆瓦,每年发电1.0246万吉瓦时[20]

三 东盟国家的煤炭资源概况

相对于东南亚地区拥有的油气资源而言,该地区的煤炭资源并不丰富。事实上,大部分国家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都要依赖进口,煤炭资源在东南亚地区的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高。

缅甸煤炭储量约2.58亿吨,主要为次烟煤和褐煤。次烟煤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实皆省、中部的马圭省和掸邦、南部的德林达依省,褐煤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中部,在缅甸中部地区有少量变质程度高的硬煤直至无烟煤的产地[21]

印度尼西亚是东盟国家中煤炭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据英国石油公司统计,2012年印度尼西亚的煤炭探明储量为55.29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0.6%,储采比为14年。虽然印度尼西亚储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这些资源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印度尼西亚已探明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两岛,特别是集中在苏门答腊岛的中部和南部,以及加里曼丹岛的中部、东部和南部。此外,印度尼西亚煤炭以低等级煤种为主,相对市场价格来说,开发成本太高,而中、高等级煤炭储量很小。据英国石油公司统计,2014年印度尼西亚的煤炭探明储量为280.02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3.1%,储采比为61年[22]

据老挝政府统计,2003年该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6.55亿吨[23],其中褐煤5.76亿吨,主要分布在老挝的西北部,其中与泰国相邻的沙耶武里省储量为5.1亿吨。

马来西亚煤炭储量约为17亿吨。主要分布在沙捞越州、沙巴州、霹雳州、雪兰莪州和玻璃市州,其中14亿吨(约82%)位于沙涝越州[24]。其他东盟国家,如菲律宾和柬埔寨也有少量的煤炭储藏。

泰国的煤炭主要是褐煤和烟煤,大约80%分布在北部的南邦、清迈、南奔、达府、帕府和程逸府等地,其余分布在南部的素叻他尼府、董里府、甲米府和东北部的柯叻府、加拉信府[25]。据BP能源统计,2014年泰国的煤炭探明储量为12.39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0.1%[26]。从储量上来看,泰国拥有的煤炭资源不如印度尼西亚,但泰国的储采年限达69年,超过印度尼西亚储采年限61年。

据BP能源统计,2012年越南的煤炭探明储量为1.5亿吨,开采年限仅为4年。但据越南社科院统计,越南已经探明的煤炭总量为65亿吨,且越南煤炭品种多、质量好。越南的煤矿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广宁煤田的无烟煤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无烟煤之一,可采70多年。除广宁外,太原和广南省及其他地区也有无烟煤。褐煤主要分布在谅山省,越南的肥煤分散在莱州、山萝、和平、太原、义平和义安等地,储量很少,泥煤资源总储量约为60亿吨,分布在北部、中部和南部[27]

四 东盟国家新能源概况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广义地说,还可以将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视为新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8]

相对日益枯竭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东盟国家拥有更为丰富而多样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这些蕴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为东盟国家多样化其能源结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见表1-9)。

文莱太阳能的潜能丰富,平均每天的日照量为400~500W/m2,最高超过1000W/m2。据文莱大学物理系测算,文莱沿海地区的风速为5m/s,这意味着该国具有利用风能发电的潜力。基于近海的风能数据测算,近海每年潜在电力容量为372兆瓦;潮汐能每年可产生约335KW;海洋热能由于温差较小,因此潜能不大;文莱的波能每年理论潜能为66×1010W[29]

柬埔寨的平均日照量为5.0kWh/m2,最低的地区平均为4.7kWh/m2,高的地区为5.3kWh/m2。据估计,地表太阳光照的理论最大潜能达到21GWh/天。柬埔寨有大量生物质能源,包括人工林,如橡胶树和速生热带树木;或者农业上的废物,如谷壳、稻草、玉米棒、棕榈油加工后的残渣、带壳腰果等。柬埔寨的风能潜能总计为1380兆瓦。大湖——洞里萨湖的南部,西南方的山区和沿海地区是柬埔寨风能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30]

印度尼西亚平均日照量4.5~5.1kWh/m2,意味着广泛使用太阳能的良好潜力。由于靠近赤道,印度尼西亚的风能储量有限。该国的平均风速为3~6m/s,这意味着风能的潜能为9190兆瓦。印度尼西亚有着丰富的生物质能源,来自于森林、农业和房地产业的生物能估计相当于5万兆瓦。棕榈油是印度尼西亚最主要的生物柴油的原料,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二大棕榈油出口国,世界第十一大生物燃料的生产国。然而棕榈油极少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原因是棕榈油作为食品的价值更高,因此大部分的棕榈油被用于食品生产。印度尼西亚拥有全世界40%的地热资源,大部分位于火山口或者旧火山周围,2010年估计潜能约为2.81万兆瓦。印度尼西亚拥有数千公里的海岸线,每公里海岸线的海洋能潜能估计有10~35兆瓦[31]

表1-9 东盟国家新能源蕴藏情况

表1-9 东盟国家新能源蕴藏情况-续表1

表1-9 东盟国家新能源蕴藏情况-续表2

老挝的太阳辐照度3.6~5.5kWh/m2,日照1800~2000小时/年。有这么多的太阳能,如果光伏发电技术被使用(总体效率10%),将每年发电146kWh/m2。由于老挝还是个农业国家,在农林生产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废弃物,农林业的废弃物的能源潜力每年估计为500MTOE。据估计,利用家畜粪便产生的沼气生产每年大约2.8×108m3,相当于5×108kWh的电力(或者约216MTOE)。根据国际数据,在老挝的中部省份,特别是在老-越边界的高山地区,风速达到5.8m/s,风能的理论蕴藏量估计超过18.2万兆瓦[32]

马来西亚全年都有充足的光照,太阳辐射范围从1月份的6.5度/平方米降到8月份的6.0度/平方米[33],太阳能潜能估计为6500兆瓦。马来西亚风能的利用潜力通常被认为是较低的,但东部半岛地区年均风速4.1m/s,这些地区显示出可开发用于发电的潜力。作为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棕榈油生物能。利用棕榈油油厂产生的废弃物估计能生产1300兆瓦的生物燃料和沼气,利用城市固体废弃物也能产生400兆瓦。理论上的生物潜能估计高达2.9万兆瓦。马来西亚的沙巴州斗湖地热场,温度220~236℃,这里估计有67兆瓦的蕴藏量[34]

缅甸的辐射强度超过5kWh/m2/天,但对太阳能的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风能蕴藏量约为3651亿千瓦时/年。由于昂贵的建设费用,风能仍处于实验和研究阶段。缅甸有较丰富的地热能,估计有93个地热点[35]

菲律宾平均日照量范围4.5~5.5kWh/m2,然而目前太阳能的使用率较低。风能在菲律宾的使用也很少,但潜能巨大。据调查,菲律宾可利用的风能资源能生产7万兆瓦。全国的风能功率密度平均为31W/m2,北部和东北部的风能资源最为丰富。菲律宾有大量的生物能,包括甘蔗渣、椰子废弃物、木材、谷壳和固体废弃物等。2012年,生物质能源提供的潜能预期总计将达3.23亿桶燃料油当量(MMBFOE)。地热能是菲律宾重要的当地能源,菲律宾是世界第二大地热能的生产国[36]

在新加坡,蕴藏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加热水已经在宾馆和大型酒店被商业化利用。新加坡平均风速为2~3m/s,风能商业化利用的条件并不理想。新加坡有三个适合的温泉用于发电,平均温度70℃,理论的蕴藏量为50兆瓦[37]

泰国年均日照约为5.0~5.3kWh/m2/天,相当于18~19MJ/m2/天,据估计有超过5万兆瓦的太阳能可以被开发。泰国拥有的生物质能源能产生的热能约为107.6567万TJ/年,此外还有大约2179Mm3/年的可利用沼气。泰国有可观的风能潜能,特别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平均风速通常低于4m/s,总的风能蕴藏量为1600兆瓦。泰国大约有64处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38]

越南位于北纬8°~23°,有丰富的太阳能源,日照时间年均为2000~2500小时,部分地区达到5000小时。在南部和中部地区,太阳辐射范围4~5.9kWh/m2/天,北部地区估计为2.4~5.6kWh/m2/天。越南拥有3000千米的海岸线,沿海地区的平均风速为5.6m/s,风能密度因地而异。对越南风力潜能的估计,不同的机构给出的数据多有出入。Reegle估计为71.3万兆瓦,其中51万兆瓦位于陆地上,20万兆瓦位于岛上。而据《越南共产党报》报道,越南风力发电潜能达50万兆瓦[39]。越南电力集团(EVN)估计越南可利用的风能潜能为1785兆瓦,世界银行(2010)估计为2.675万兆瓦,一些专家认为越南的风能潜能在1万~2万兆瓦之间[40]。越南的生物质能源包括谷壳、稻草、甘蔗渣、木材和植物的残渣,估计潜能为1000~1600兆瓦,沼气潜能估计为6.4Mtoe/年。越南有超过300条温度在30~148°C的热水河。据估计,越南有1400兆瓦的地热能能直接使用或者用于发电[41]

第二节 东盟及其成员国的能源战略与政策[42]

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和能源工业的发展,东南亚国家逐步制定和不断完善本国的能源法律法规,以规范和引导国内国际企业合理开发油气资源。同时,东南亚国家还根据国内能源需求和国际能源形势制定了本国的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

一 印度尼西亚

(一)能源法律法规

印度尼西亚相关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较为完善。宪法规定了印度尼西亚的矿产资源归政府所有,印度尼西亚现行的《石油和天然气法》是2001年10月通过的(22/2001号法令),该法对石油天然气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做了全面系统的规范。按照该油气法的规定,外国公司和企业不能直接参与印度尼西亚石油和天然气加工提炼、运输、储存和贸易领域的直接经营。

2007年印度尼西亚颁布了《国家能源法》,规定政府必须要建立满足短期需求的能源储备,同时降低国民经济对进口成品油的依赖,推广天然气、生物燃油、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替代能源。

(二)能源政策

印度尼西亚的工业、交通和发电都极度依赖石油,石油储量和产量的减少是印度尼西亚能源安全的一大焦点。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的能源政策开始倾向于减少石油在一次能源使用中所占的比率,并强调通过发展新能源来实现能源多元化。2003年12月22日,印度尼西亚政府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与能源保护政策”,该项政策的理念是建立一种可持续能源供应与利用体制,鼓励集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效技术、营造节能型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2005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了《国家能源管理蓝图2005~2025》,规划至2025年印度尼西亚初级能源消耗的规模将达到相当于30亿桶石油的量,新能源在初级能源资源中的比重将超过13%,其中,生物能源(含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的比重将超过5%,地热能源将超过5%。

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可分为非商业性开发与商业性开发两类。前者主要是政府推动实施的乡村电力化计划和乡村能源自立计划,后者则以私人实体的投资开发为主。

印度尼西亚国内对成品油零售采取对世界石油价格进行一定折扣后给予补贴的办法,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很大压力。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政府不得不宣布减少对零售成品油的补贴。2012年5月23日,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希洛公布了5项节能措施,以节省能源和电力并保持经济增长。

二 马来西亚

(一)能源法律法规

为更好地管理本国能源工业,1974年,马来西亚颁布了《石油发展法》,授权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对石油上游产业进行经营,同时授权政府对石油下游产业进行管制。同年,马来西亚政府还颁布了《石油条例》(该条例于1991年修订),确立了马来西亚成品油市场经营活动许可证制度,规定任何个人和企业从事石油加工、精炼和成品油营销活动都需要取得相关部门的许可,汽油和柴油价格要受有关部门管制。根据这两部法律,马来西亚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所有权和开发权都归国有,国家石油公司代表国家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及增值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而成品油市场则允许外国能源企业进行经营。

(二)能源政策

一直以来,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各种能源相关政策,以保证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的长期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些政策包括国家能源政策(1979)、国家资源耗竭政策(1980)和燃料多样化政策(1981、1999)。国家能源政策有三个主要目标:供给、利用和环境。第一个目标是使用最低成本方案开发本国能源资源(不可再生的和可再生的),保证充足的、安全的和有成本效益的能源,使能源供应来源多样化(来自国内外)。第二个目标是促进有效地利用能源,防止浪费以及社会文化和经济参数内非生产性能源消费模式。第三个目标是保证在追求能源供应和利用目标的过程中不忽视环境保护的因素。另一方面,国家资源耗竭政策把目标放在保护国家的能源资源上,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根据马来西亚能源部2008年制定的能源政策来看,马来西亚的能源安全重点是:实现能源多元化;通过预测供需和价格机制保障供应;鼓励竞争;制定能源供应计划;有效使用能源;监测和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马来西亚还积极倡导地区性合作,在东南亚国家中率先与泰国开展能源合作,签订了马泰联合开发区(JDA)协议,共同投资开发两国大陆架天然气,并修建了两国间的天然气管道。

三 缅甸

(一)能源法律法规

缅甸没有专门的能源法,外国在缅甸能源业的投资主要根据1988年11月30日颁布的《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1988年12月7日颁布的《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1991年9月23日颁布的《缅甸联邦贸易部关于国内外合资企业的规定》《外国对缅甸联邦投资程序及优惠政策》、1990年3月31日颁布的《缅甸商业税法》及1991年3月29日颁布的《缅甸商业税法修正案》等法律法规来执行[43]。2012年11月1日缅甸议会通过了新外国投资法,以取代1988年的《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根据该法案,缅甸允许外资投资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行业。

按缅甸政府规定,国外能源企业参与缅甸的内陆和沿海大陆架石油与天然气开发的合作方式有三种:产品合作方式协议(Production Sharing Contracts,PSC)、提高采收率协议(Improved Oil Recovery,IOR)和恢复开发生产协议(Reactivation of Suspended Field,RSF)。其中产品合作方式协议,即合作开发、共享成果,合同期为20年(可延长),政府与合同者的份额分别是60%和40%。提高采收率协议,适用于提高内陆老油气田的产量,合同期为20年(可延长),政府与合同者的份额分别为65%和35%,增产部分按投资比例分成。恢复开发生产协议,即对一些已经开发、但又停产的油气田进行重新开发,恢复生产,政府与合同者的份额分别为50%,恢复生产后的产量则按投资比例分成[44]。国外能源企业采用产品分成方式投资缅甸油气领域可以享受下列优惠政策:(1)建设时期所用设备和原材料免征进口税;(2)免税期三年;(3)所得税按30%计征;(4)每年按25%加速折旧;(5)供应国内市场的油价大抵与当地市场价相同。

(二)能源政策

油气出口是缅甸的主要外汇来源,在缅甸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受技术和资本的限制,缅甸的油气工业虽然得到发展,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缅甸国内的天然气使用率并不高,这与其作为亚太地区通过管道出口天然气量最大的国家地位来说也是不相符的。为此,缅甸的能源政策主要倾向于增加油气产量和提高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率,甚至规定2013年后缅甸新天然气项目的产出将主要用于国内消费,这种政策转变旨在推动本国经济发展[45]。此外,由于缅甸政府的变革、缅甸民间组织力量的崛起以及起伏的民族冲突,缅甸政府的能源政策倾向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使得外国投资者在缅甸的投资面临着不确定的政治风险,其中中方投资的密松水电站的停建就是一个信号,这也给其他在缅的外资工程,如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蒙上了阴影[46]

当前,缅甸的油气政策主要包括7个方面:(1)改进缅甸的油气开发技术;(2)提高正在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田的产量;(3)使用符合国内条件所需的炼油技术;(4)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时尽量减少浪费;(5)扩大天然气的使用范围;(6)广泛使用压缩天然气作为交通工具的燃料;(7)提高燃料的利用率[47]。总之,尽管缅甸已经制定了油气开发和消费上的一些相关政策,但缺乏一系列固定的具体措施来实施,使得无法完全达到政策目标。

缅甸北靠中国,东临老挝和泰国,西接印度和孟加拉国,南向安达曼海,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处在中国、印度和东盟各大力量在东南亚和南亚竞争、角逐的敏感地带。这些缅甸的近邻大都是人口密度大、资源严重匮乏、能源对外依赖大的国家。缅甸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向为周边各国所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缅甸不断发现的石油天然气和重要的能源地位提升了它的能源地缘政治分量。进入21世纪后,缅甸利用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日益突显的能源地缘地位,以及邻国对油气资源的高度需求,把油气资源作为缅甸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手段,在双边、多边关系中突出油气资源外交,推动相关国家调整对缅政策。力图通过油气资源外交来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通过油气资源外交,缅甸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金不但得到了部分补充,还增强了缅甸与邻国、大国讨价还价的能力[48]

四 菲律宾

(一)能源法律法规

《菲律宾宪法》(1987)规定,外资公司可以通过合作生产、合资和产品分成与菲律宾公民、菲方控股公司和社团共同开发石油田和其他矿物油,但菲方至少要占60%股份。《菲律宾矿业法》(1995)对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勘探开采也做出了相关规定。矿产勘探许可期限为2年,每次延期2年,非金属矿整个期限不得超过6年;产品分成期限不能超过25年,可以续延,延期不得超过25年[49]

(二)能源政策

作为一个油气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菲律宾将减少对油气的依赖视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在2000~2009年的能源计划(Philippine Energy Plan,PEP)中,菲律宾把提高石油自给率、发展天然气产业和放松对石油领域的控制列入计划目标。在2009~2030年的能源计划中,菲律宾政府提出为保障能源安全,实施社会动员和跨部门监控机制。具体政策和措施内容有:为确保能源安全,要增加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开采;开发和利用可再生、环境友好型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率;实现全国电气化;提高能源输送和分配系统;保障能源基础设施和维持有竞争力的能源投资气候[50]

五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能源资源非常有限的城市国家,油气全部依赖进口。新加坡政府把能源安全视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51]。2007年11月,新加坡贸工部(Ministry for Trade and Industry)发布了首份全国性的能源政策报告(Energy for Growth:National Energy Policy Report),提出通过六个策略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可持续性和能源安全三大目标。六个策略分别为:推动具备竞争力的能源市场、能源供应多元化、提高能源效率、发展能源工业及加大能源研发投入、加快区域及国际合作以及开展政府跨部门合作[52]。新加坡的天然气进口严重依赖印度尼西亚,能源系统核查委员会(Energy System Review Committee)为此向政府呼吁要增加天然气来源渠道。新加坡政府希望以市场竞争替代能源补贴,维持能源合理价格;通过发展新能源、多方引进能源,以确保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可持续性;通过发展能源工业,稳固新加坡作为亚洲首要能源交易中枢的地位;通过参与国际合作,推动东盟建立一体化的能源市场。

六 泰国

1971年,泰国在《石油开采条例》(1961)的基础上制定了《石油法》,同年颁布了《石油所得税法》。1989年,泰国国会通过新的《石油法》及《石油所得税法》。2007年,泰国新出台了《能源产业法》,并对1971年的《石油法》进行了修订。其主要修改内容有:(1)企业的勘探周期由6年调整为9年,发现油气后可申请20~30年的开采权;泰国政府根据油气产量抽取5%~15%的份额,安达曼海等深水区油气田所缴纳比例更低。(2)能源政策减少国家对进口石油产品的依赖;依靠国内资源,增加能源供应;宣传有效利用能源;减少国家在能源进口上的开支等,是泰国政府长期宣传的能源政策。2009年,泰国能源部制定了五个方面的能源政策,即提高能源供应保障;寻找替代能源;监督和稳定能源价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此外,泰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制订五年能源计划。到目前为止,泰国已经制订了八个能源计划(每个计划为期五年,第八个能源计划从1997年到2001年),有关石油天然气的政策贯穿于国家的整个能源政策中。每个能源计划都根据当时的能源发展情况,提出发展重点。从这些计划来看,总体上泰国政府重视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把积极开发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泰国政府的矿业政策重点,把发展石油及天然气业放在优先地位,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开发,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据《世界日报》报道,泰国能源部能源政策委员会已经批准了为期20年(2011~2030年)的节能规划。其中2011~2015年的5年预算投入为295亿泰铢,目标是每年节约折合原油1450万吨的能源量。

七 越南

(一)能源法律法规

越南《外国投资法》鼓励投资项目包括发展化工石油工业,建设、运行输油管、输气管、兴建仓库、石油港口,生产开采油气能源所需的设备、零部件和大型升降机设备的制造,有条件投资领域(投资形式只采取联营企业或合作经营合同)则包括开采、加工石油天然气。1996年3月,越南国民议会通过了《越南矿产法》,对越南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活动进行规范和调整。矿法规定了5种类型的许可证:普查找矿许可证、矿产勘探许可证、采矿许可证、选矿许可证、完全开采许可证。

越南油气开采大多采取产品分成(PSC)、联营等合作形式,为外国合作者提供了相当优惠的条件。1993年越南通过第一部《石油天然气税法》,规定石油公司支付占石油产品6%~25%的产地使用费;天然气公司支付10%以内的产地使用费。1998年9月,越南颁布实施《油气法》,具体指导油气生产活动,这是越南第一部对油气进行规划的专门法律。2000年,越南通过了石油法修正案,为国际投资者参与越南油气勘探和开采项目铺平了道路。

(二)能源政策

越南因经济快速发展而能源较为紧张,所以致力于能源多样化,减少对油气能源的依赖,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核能、风能和水电的发展均在规划之中。在越南制定的未来清洁能源规划中,计划到2015年使全国风力发电功率超过4万兆瓦,2020年使用的再造能源要占商业用电总功率的5%。据越南《人民报》报道,2007年12月,越南总理阮晋勇批准“至2020年面向2050年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政府1855/QD-TTg号决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对电力、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再生能源等产业发展做了具体规划,同时,战略也对国家能源安全政策、价格政策、优先发展新能源政策、节约能源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等也做了明确决定。

总的来说,东盟国家的能源安全政策和战略都涵盖增加油气产量,减少油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率和降低消耗等内容。与此同时,东盟国家还将国内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形势相结合,鼓励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资本合作。此外,环境保护也成为各国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均在本国能源政策中提到减少环境污染,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虽然东盟国家的油气产业已向国外资本开放,但开放程度有限,基本上仍由本国国有能源企业的掌控。

第三节 东盟各国能源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 东盟各国油气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油气加工

东南亚国家石油加工能力参差不齐,文莱、缅甸、菲律宾、越南等国的炼油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新加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炼油业较为发达,老挝和柬埔寨目前还没有炼油企业。新加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亚洲的石油炼制中心和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

从2000年到2012年,东盟国家的炼油能力稳步增长,由日产424.7万桶增长到481.4万桶。但相对于该地区急剧增长的成品油需求,东盟国家的炼油能力发展相对滞后。2012年东盟国家炼油能力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比重为5.2%,2014年仍为5.2%,保持不变(见表1-10)。

新加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是东盟地区中炼油业较为发达的三个国家。2012年新加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炼油能力分别为1395千桶/天、1260千桶/天和1142千桶/天,占全球比率分别为1.51%、1.36%和1.23%;2013年为1415千桶/天、1237千桶/天、1072千桶/天,占全球比率为1.5%、1.3%、1.1%;2014年为1514千桶/天、1242千桶/天、1095千桶/天,占全球比率为1.6%、1.3%、1.1%。印度尼西亚2012年炼油能力达1142千桶/天,2014年炼油能力达1095千桶/天[53],在东盟地区中仅次于新加坡和泰国,位居第三;共有8座炼油厂,其中5座为大型炼油厂,大部分位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Cilacap炼油能力为348千桶/天,Balipapan炼油能力为260千桶/天,Dumai/Sungai Paking炼油能力为170千桶/天,Sungai Garong(Plaju)炼油能力为133.7千桶/天[54]

表1-10 2000~2014年东盟国家炼油能力情况

这几家炼油厂都由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经营。同时,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还计划在西爪哇等地独立建设或与其他能源企业合资建设几座新的炼油厂,但由于炼油利润低且缺乏政府的财政支持,使得国际投资者对这些炼油项目并不热衷[55]

马来西亚共有7个炼油厂,2011年的炼油能力为538.58千桶/天。其中三座炼油厂(Melaka Ⅰ、Ⅱ和Kerith)由马来西亚石油公司运营,两座由壳牌马来西亚公司运营,一座由埃克森美孚运营,另一座由Kemanan沥青公司经营。此外,马来西亚还有几座在建和规划中的炼油厂,包括由海湾石油公司(Gulf Petroleum)投资的霹雳(Perak)炼油厂、由Merapoh和中石油投资的Yan 炼油厂、由Kayu Hitam 投资的Bukit 炼油厂[56]。这几座炼油厂的总设计炼油能力在545千桶/天左右。

目前,缅甸仅有三座炼油厂,分别是仰光丁茵镇和马圭省的丁茵炼油厂、稍埠炼油厂和丹布亚甘炼油厂,最早的建于1954年,由于年份太久不能满负荷运转。三个厂的日炼油总量为5.1万桶,无法满足国内需求[57]。缅甸已规划在曼德勒建造一个新的炼油厂,以提炼中缅油气管道年下载量为200万吨原油。该厂由中方投资51%,缅方投资49%,日炼油能力为5.6万桶[58]。一旦该炼油厂建成,缅甸的炼油量将会翻番。据2012年中国石化新闻网报道,来自中国的一家公司计划在缅甸境内建造一个具有日加工10万桶原油能力的炼油厂,这个估计耗资25亿美元的炼油厂项目很有可能建在缅甸南部港口城市土瓦,并在2015年前建成投产[59]

在菲律宾,壳牌于2002年关闭了其名下的Pililla炼油厂,雪佛龙也于2003年关闭了其运营的Pascual炼油厂。这直接导致菲律宾的石油炼制能力在2003年后开始下降,到2012年下降至27.3万桶/天。目前,菲律宾主要有两座炼油厂,分别是菲律宾最大的炼油商佩特龙(Petron)经营的Limay(Bataan)炼油厂和壳牌经营的Tabangao(Leyte)炼油厂。前者炼油能力为180千桶/天,后者为85千桶/天[60]。有报道称,2011年4月佩特龙的首席执行官雷蒙·安格(Ramon Ang)在Limay炼油厂50周年纪念日发表讲话时透露,公司计划耗资约18亿美元升级改造炼油厂,以生产出更多汽油、柴油等石化产品[61]

新加坡由于其位于连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区,成为亚洲主要的能源和石化中心,同时成为世界三大石油贸易和炼化中心。石化工业是新加坡经济的支柱,新加坡拥有世界级的炼化、储备和分配设施。目前,新加坡有四大炼油厂,分别是荷兰壳牌名下的布孔岛炼油厂(炼油能力500千桶/天)、埃克森美孚名下的裕廊岛炼油厂(Jurong,炼油能力309千桶/天)和亚逸查湾岛(Pulau Ayer Chawan,PAC)炼油厂(炼油能力296千桶/天)以及新加坡炼油公司(Singapore Refining Company,炼油能力290千桶/天)[62]。裕廊岛是新加坡石油工化工业的中心,许多国际石油巨头在此管理自己的零售网络,包括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皇家壳牌公司和新加坡石油公司[63]

泰国主要有7大炼油厂,分别由PTT、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能源企业把持。其中,PTT持有几家炼油厂的股份,在泰国炼油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详见表1-11及图1-2)。

表1-11 泰国主要炼油厂

图1-2 2012年泰国各炼油厂炼油能力和实际利用产能

2013年,泰国这7个炼油厂的炼油能力为1094.5千桶/天,主要集中在其中的6个炼油厂。泰国最大的炼油厂是Chon Bun省的Sri Racha,日产275千桶。泰国石油公司计划在今后五年投入18亿美元对该工厂和其他石化工厂进行升级和扩建。

泰国的天然气加工厂是天然气产业的重要一环。1984年,泰国石油局在罗永地区建立的天然气分离厂正式投产,打开了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大门的关键,也是泰国东海岸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此后,泰国壳牌石油公司、泰国日本合资公司等也建了天然气分离厂。目前泰国石油局经营着四家天然气分离厂。

越南目前仅有一座大型的炼油厂——榕桔(Dung Quat)炼油厂,该炼油厂于2009年7月正式投产运营,目前产量为140千桶/天。在此之前,越南全国只有一家日产800桶油的炼油小厂。榕桔炼油厂位于越南中部的广义省平山县,距离越南北部和南部的消费中心较远,再加上该炼油厂90%的原油来源于该国的白虎油田(Bach Ho field),这使得原油和成品油的运送成本较高。目前越南正在兴建第二座炼油厂——宜山炼油厂,由越南、科威特和日本三方合资,项目设计年加工原油1000万吨。项目投产后,将使越南成品油自给率从目前30%提高到70%(越南宜山炼油厂项目签署EPC合同,文章来源:驻越南经商参处)。此外,越南油气集团(PetroVietnam)还计划在Ba Ria-Vung Tau投资修建日炼油量20万桶的龙山(Long Son)炼油厂。另外两个石油炼化项目——永罗(Vung Ro)炼油厂和芹宜(Nam Van Phong)炼油厂也在规划建设中,其中永罗炼油厂预计年产能800万吨,即将动工建设[64]。一旦这些炼油厂全部建成投产,越南成品油进口国地位将有望改变。

(二)油气进出口

1.原油和天然气贸易

东南亚是油气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但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油气的消费快速增加,再加上部分国家油气产量下降,使得这一地区部分国家的油气进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见表1-12、表1-13)。

表1-12 2000~2014年东盟各国石油净出口

表1-13 2000~2013年东盟主要国家天然气净出口

马来西亚和文莱是东南亚仅有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净出口国。2010年马来西亚的原油出口规模达到了846.7千桶/天,相比于2009年有所下降。塔皮斯轻质原油是马来西亚出口的主要原油品种。2010年,马来西亚是世界第三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仅次于卡塔尔和印度尼西亚,出口超过10亿立方英尺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液化天然气出口的10%。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65]

1988年以来,缅甸的油气生产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缅甸的石油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缅甸还没做到原油自给自足。至于天然气,缅甸的天然气产量基本呈上升趋势。由于缅甸国内的天然气人均使用量低,天然气需求量不大,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以外,还有大量天然气可用于出口。缅甸在1998年开始成为天然气出口国,2000年成为亚太地区国家中用管道出口天然气的第一大国。根据缅甸能源部发布的数据,缅甸在2009~2010财政年中的原油生产量有700万桶和天然气生产量有4000多亿立方英尺(110亿立方米),其中有80亿立方米天然气用于出口[66]。目前天然气已经是缅甸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而备受瞩目的中缅油气管道工程进展顺利,其中设计能力为年输送量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管线已经完工,并于2013年7月28日开始向中国输气;设计输量2200万吨/年的原油管线已完成总体工程的94%,预计于2013年年底达到投产条件[67]。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使缅甸成为东盟地区重要的油气运输通道。

随着国内石油消费的增加和石油生产的减少,印度尼西亚逐渐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11年印度尼西亚进口了大约46万桶/天的原油和凝析油,其中超过四分之一来自沙特阿拉伯,其他主要来自于马来西亚(13%)、尼日利亚(11%)和澳大利亚(7%)。2011年,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八大天然气出口国,自从2005年以来,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气产量增加了超过1/3,但由于国内消费迅速增加,目前印度尼西亚一半的天然气用于出口[68]

新加坡国内没有石油储藏,因此全部原油都要进口。新加坡一直以来都是东南亚地区进口石油规模最大的国家,2012年新加坡的原油主要来自阿联酋(22%)、沙特阿拉伯(22%)、卡塔尔(9%)、科威特(7%)和马来西亚(6%)。新加坡政府提倡使用天然气,目前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供应了新加坡所有的天然气。

一直以来,在泰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主导地位,约占总能源消费的60%,因而国内生产的石油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依赖进口,是东南亚仅次于新加坡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泰国石油的进口地区主要是中东国家。相对于石油资源来说,泰国的天然气资源丰富,并且一直存在供过于求的状况。但由于天然气越来越多地取代燃料油在电力工业上的应用,近年来对天然气消费量大幅度增加。据泰国能源部统计,2012年泰国天然气消费总量为4534MMSCFD,而电力部门的消费量就达到2670MMSCFD,比重高达58.9%。为了满足国内需求,泰国一方面加大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从其他国家进口天然气。泰国天然气的进口主要来自于缅甸的耶德那(Yadana)和耶德贡(Yetagun)两个气田,2012年来自这两个气田的进口天然气为820MMSCFD,占泰国总进口量的86%。液化天然气在泰国广泛使用,主要用于住宅区、商业、制造业及交通运输部门。2000年泰国液化天然气净出口为2563桶/天,到2012年出口量翻了一番,为5163桶/天(见图1-3)。

图1-3 2000~2012年泰国液化天然气出口

越南一直以来都是原油的净出口国。在2009年该国第一座大型炼油厂——榕桔炼油厂建成投产之前,其原油几乎全部出口,日、韩、美、澳等国家是越南主要的原油出口国。中国一直是越南原油的重要出口国,2002年、2003年、2004年出口到中国的原油占越南原油出口量的23.31%、21.06%、31.41%[69]。但随后这一比例迅速下降,2011年和2012年分别是10.36%和7.83%。随着越南石油产量的持续下降和国内炼油厂的相继兴建,其原油出口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11年越南已转变为原油的净进口国,2012年净进口石油24千桶/天。越南的天然气目前能够自给自足,大部分天然气在加工之后就直接输送到电力或工业部门等终端用户[70]

2.成品油贸易

虽然东南亚国家炼油能力参差不齐,越南、缅甸等国的成品油依然高度依赖进口,但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国际成品油市场提供了相当分量的产品。作为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国际成品油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详见表1-14)。

表1-14 东南亚国家成品油进出口统计及预测

从国际商业视窗的统计和预测值来看,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成品油除满足本国需求外还能大量出口。马来西亚的成品油出口量不断上涨,而新加坡的成品油出口量呈下降趋势。新加坡成品油主要出口市场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和越南,2012年这6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约占新加坡成品油总出口量的73%。泰国的成品油出口能力也逐步下跌,并在2014年从成品油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印度尼西亚炼油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但仍只能满足国内消费的70%。2011年,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只能满足54%的国内汽油需求和86%的柴油需求。菲律宾继续保持成品油进口国身份,它们的成品油进口需求量保持数年增长趋势后将出现下降。而随着国内炼油厂从无到有再到数家炼油厂相继投产,越南的成品油进口量会越来越少,并最终从成品油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考虑到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的成品油也主要依赖进口,从整体情况来看,近年东南亚地区的成品油供需依然会保持较大缺口,是国际成品油贸易市场的重要买家。

此外,由于新加坡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汇口的战略要点,拥有深水码头和包括炼油厂及贮存终端在内的良好基础设施,使得新加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石油贸易和炼制中枢[71],亚太地区众多国家进口的成品油均需从新加坡转口。所以,东南亚地区在国际成品油贸易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为成品油贸易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二是在成品油的运输和转运储存环节中起着重大作用。

二 东盟各国电力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地区经济的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各国政府一方面加快电力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在逐渐调整不合理的电源结构,改变之前单一的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发电的状况,着力发展水电和利用其他非水力可再生能源发电,如风能、太阳能等(见表1-15、表1-16)。

越南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化石燃料及矿物资源也较丰富。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电力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2年的发电量比2000年增长了4.5倍,在东盟国家中增长最为迅猛。但越南目前还面临着发电项目建设缺乏资金的问题,这导致一些电力工程无法顺利投产发电[72]。再加上由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对电力消费需求的急剧增加,目前越南每年生产的电力还难以满足国内需求,需要从国外(主要是中国)进口。2010年进口电力占总消耗电力的4.7%,2013年向中国进口约36亿度电[73]。为了改变越南电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越南在其国家电力发展规划中,规定至2015年越南自产及外购电量约达1940亿~2100亿度,至2020年约达3300亿~3620亿度,至2030年约达6950亿~8340亿度。同时改变电源结构,规划确定将优先发展再生能源,不断提高再生能源电量比例,由2010年的3.5%提高到2020年的4.5%,2030年提高到6%。另外还将优先发展水电项目,水电功率由现在的9200兆瓦提高到2020年的1.74万兆瓦,届时水电将占23.1%,蓄能电站占2.4%,热电占48%,进口电力占3.1%[74]

表1-15 2000~2014年东盟各国发电量

表1-16 2000~2012年东盟电力来源情况

图1-4 2010年东盟各国电力来源图

近年来,泰国经济正逐步增长,而要保证社会经济的增长只有依赖稳定的能源供应,尤其是电力能源,充裕的电力储备能够有效地推动国家的长远发展。目前,为保证能源供应平衡,泰国一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发展电力项目,另一方面与东盟各国合作,从电力丰富的地区输进电力能源[75]。2000年泰国的发电量为955.2亿千瓦时,2012年达到1664.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7%,2013年为164.8亿千瓦时,2014年为168.7亿千瓦时,增长2.3%。泰国稳定的电力生产高度依赖天然气,2012年天然气发电量占泰国总发电量的67.5%,其次为煤占19.5%,而水电只占4.8%。因此政府正寻求各种方式以多样化燃料来源,包括更多可再生能源和未来可能发展核能。泰国国家电力局计划到2020年天然气发电比率从目前的70%降至50%,煤炭发电率提高至25%,替代能源发电率15%,水力发电比例增至10%。此外,在电力需求上,泰国对邻国的需求度很高,2012年进口电力占总发电量的5.9%。过去10年,泰国的电力进口增长超过3倍,2011年从马来西亚和老挝进口了约10.8万兆瓦的电[76]

图1-5 2012年泰国电源构成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尼西亚的发电量增加了约1.16倍,2012年印度尼西亚总发电量为2002.9亿千瓦时,2013年为2162亿千瓦时,2014为2271亿千瓦时,较2013年增长5%。印度尼西亚连续多年保持6%以上的经济增速,工业用电增长较快,平均每年需要增加3000兆瓦电力供应。但由于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预算有限,需要国内私营企业的参与以及吸引外资以弥补国内电力产业投入的不足[77]。印度尼西亚的电力覆盖率不高,2011年只有约70%的人口能够使用电,部分省份只能向1/3的人口提供电力。为此,印度尼西亚政府制定了电力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使电力覆盖90%的家庭。

柬埔寨是电力资源非常短缺的国家,电力的生产成本很高。2010年的发电量为9.4亿千瓦时,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柬埔寨主要电力来源为水电站、燃油发电和从越南、泰国等邻国购买的电力。其中,水电站电力供应为223.2兆瓦,主要有基里隆1号水电站的12兆瓦、基里隆3号水电站的18兆瓦以及甘再水电站的193.2兆瓦;燃油发电供应为274兆瓦;从越南购买196兆瓦、泰国95兆瓦、老挝2兆瓦。其中由中国企业建设的甘再水电站于2011年12月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2.8亿美元,总装机193.2兆瓦,年均发电4.98亿度,甘再水电站的建设极大地缓解了柬埔寨电力短缺问题[78]。电力需求的增加,使得柬埔寨政府在继续从邻国购买电力的同时,计划建设一批电站。2013~2017年,柬埔寨将陆续建成5个水电站和若干燃煤电站,将增加1609兆瓦电力供应[79]

由于菲律宾的电力资源短缺非常严重,政府不得不做出应对措施,如计划建设电站、增加重油发电等来增加电力的生产。一直以来,菲律宾电力行业享受了政府实际补贴金额的73%,却并没有反映到国内电价上;目前菲律宾国内电价是亚洲最高的,相比于其他亚洲国家,菲律宾的电力行业缺乏竞争力。2012年,菲律宾投资署决定取消对电力项目的优惠措施[80]

总的来看,东盟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带来对电力的需求急剧增加[81],电力短缺将越来越成为该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各国在一方面增加电力生产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善不合理的电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重。同时,为解决成员国之间巨大的电力供求差异问题,东盟已提议修建地区电力网络,以提高成员国的电力生产效率,增加电力供给以满足地区日渐增长的需求。

图1-6 东南亚电力网络

三 煤炭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尽管东盟国家的煤炭产量增加很快,但还是难以满足国内对煤炭的需求。除部分国家外,几乎所有国家都需要进口煤炭。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煤炭开采量近十几年来增长迅速,2011年两国的产量分别为3132.77千短吨和10400.31千短吨,是2000年产量的7.4倍和7倍,而两国2011年的消费量分别增长至26479.72千短吨和16483.96千短吨,这使得两国2011年的煤炭进口量达23347千短吨和6083.66千短吨。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煤炭进口量最大的国家,考虑到该国正在兴建一些大规模的燃煤电厂,未来的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为减少对进口煤炭的依赖,两国政府都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本国企业加大勘察、开采本国的煤炭资源(详见表1-17、表1-18、表1-19)。

表1-17 2000~2013年东盟主要国家煤炭生产情况

泰国2012年的煤炭产量为2.4亿吨,是2000年产量的1.25倍,2013年为1.9亿吨。然而泰国国内对煤炭的消费需求增长更快,2012年消费量为4.1亿短吨,是2000年消费量的1.7倍,2013年为4.15亿短吨,同样为1.7倍,这使得泰国2012年进口的煤炭达到了1.7亿短吨,2013年为1.9亿短吨。泰国煤炭主要的供应国为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泰国现阶段国内能源消费过度依赖天然气,而天然气储备有限、可开采时间不长。泰国能源部希望减少依赖天然气发电的比重,增加使用煤炭发电的份额。2010年制定的“2010-2030年国家电力发展计划(PDP2010)”规划兴建9个煤炭发电厂,每个发电厂容量约为800兆瓦,共计7740兆瓦。考虑到煤炭发电厂不被民众接受的因素,煤炭发电厂已减少至4个,发电容量合计4400兆瓦[82]

表1-18 2000~2013年东盟各国煤炭消费情况

表1-19 2000~2013年东盟国家煤炭净出口情况

印度尼西亚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尼西亚的煤炭开采量增加了4.4倍,而消费量只增加了2.4倍,这使得印度尼西亚成为国际煤炭市场的重要参与者。2011年印度尼西亚的煤炭净出口量为3.4亿短吨,超越澳大利亚成为最大的煤炭出口国[83],2012年为4.24亿短吨,2013年为4.68亿短吨。亚洲是印度尼西亚煤炭出口最主要的地区,其次为欧洲和美洲,在亚洲的主要出口对象是印度、日本、中国等。为减少国际煤炭市场需求波动对印度尼西亚利益的影响,印度尼西亚政府一方面寻找其他煤炭出口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煤炭发电力度来推动国内煤炭消费量,保障煤炭需求增长。截至2012年,印度尼西亚新增燃煤发电量已经达到4520兆瓦[84]

越南也是东南亚重要的煤炭生产国,目前已成为东南亚第二大煤炭生产国,也是重要的煤炭出口国。2011年净出口量为25149.23千短吨,在越南煤炭出口中,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其主要销售市场,而中国在越南煤炭出口总量中所占据的比例最大。随着越南经济的快速增长,本国对煤炭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为满足国内市场对煤炭的需求,越南政府已经采用提高出口税率的政策以减少出口。根据越南(2011~2015年)五年发展规划,越南煤炭出口量将从2011年的1700万吨减少到2015年的300万吨。2015年后,越南将主要通过长期出口协议出口高品质煤炭以换取煤炭开采所需的长期贷款资金[85]

其他东盟国家也在促进煤炭勘探、开采的同时,积极发展建设燃煤火力发电站,以解决本国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其中,柬埔寨第一家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已经开工,总装机容量为100兆瓦[86]。缅甸将在仰光、实皆、伊洛瓦底、德林达依四省兴建装机容量分别为1000兆瓦、600兆瓦、450~600兆瓦和50兆瓦燃煤火力发电站[87]

四 新能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非核能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的价格也不断攀升。东南亚国家为寻求稳定的能源供应,逐步改变目前过分依赖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状况,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等清洁能源以替代常规能源。这样既保证了本国的能源供给,也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东盟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了各种能源多元化战略和发展目标(见表1-20)。

表1-20 东盟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表1-20 东盟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续表

印度尼西亚是属于热带地区的国家,太阳能的潜力非常充沛,太阳能发展条件优越,然而印度尼西亚的太阳能产业发展缓慢。2011年,全国的太阳能电站提供的电力仅13.5兆瓦,当时印度尼西亚的国营电力公司计划到2015年,在全国分散的1000个岛屿建设太阳能发电站[88]。同时,印度尼西亚政府出台对太阳能发电进行补贴的政策,以鼓励发展太阳能[89]。印度尼西亚仅有一些小型的风电场被利用,装机容量为1.1兆瓦。由于缺乏能够支持大型风电场的输电设施,政府计划发展中小型风力发电项目,计划到2050年总装机容量为970兆瓦。印度尼西亚地热潜能总计达2.8543万兆瓦,其中已利用的仅1189兆瓦[90],地热潜能利用率不到5%。根据2005~2025年国家能源规划,政府计划到2014年扩大地热装机容量至5000兆瓦,2025年增长至9500兆瓦(相当于该国电量的5%)[91]。目前,印度尼西亚在新能源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诸如新能源技术水平低、开发成本较高、发展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等,迫切需要加以解决,以促进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92]

马来西亚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然而太阳能光伏设施在马来西亚主要是独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如家用供热系统等。目前,仅有装机容量约为1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未来并网的光伏发电将达6.1兆瓦。风能利用在马来西亚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仅有1个装机容量估计为0.2兆瓦的电站。作为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马来西亚有丰富的棕榈油生物能。2009年,该国生产了32兆瓦并网的生物质能[93]。此外,马来西亚也在利用城市固体垃圾所产生的垃圾气用于发电。

缅甸风力发电潜力巨大,但前期需投入大量建设资金。2013年9月缅甸电力部与泰国Gunkul工程公司和中国三峡集团签署了关于风力发电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其中,Gunkul公司拟在孟邦、克伦邦、德林达依省和掸邦的7个地点建设风电机组,预计装机容量2930兆瓦;三峡集团则计划选址钦邦、若开邦、伊洛瓦底省和仰光省,发电目标为1102兆瓦[94]。此外,缅甸计划利用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2014年建成第一座太阳发电站,该电站是世界第三大太阳能发电站,将为该国新增210兆瓦的电力[95]

由于太阳能光伏技术成本较高,再加上缺乏技术和维护能力,目前在菲律宾的使用率较低。风能在菲律宾的使用也很少,已经使用的风力发电站包括两个装机容量分别为10千瓦和25千瓦的独立系统,以及一个3千瓦的风能-柴油发电系统。此外,在北伊罗柯斯省的班吉海滩,一个25兆瓦的风电场也已经于2005年7月开始运营发电,这是第一个完全由菲律宾自主管理的风电场,也是东南亚最大的风电场。菲律宾有大量的生物能,包括甘蔗渣、椰子废弃物、木材、谷壳和固体废弃物,在农村地区,薪材是最主要的家庭能源。一个位于维萨亚斯岛30兆瓦的蔗渣热电厂于2007投入运营。菲律宾是世界第二大地热能的生产国,地热能是菲律宾重要的当地能源,2009年占当地一次能源的22.5%,总装机容量为1958兆瓦。菲律宾的目标是成为地热能第一生产国,政府继续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开发巨大的地热潜能[96]

泰国发电主要利用的是常规燃料,特别是天然气,2011年天然气发电大约占总电力供应的71%。泰国计划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转而支持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大部分的泰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源自水电,2011年生物质能源和沼气发电仅占约2%。经过修订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要求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由2011的6.3吉瓦增加到2030年的20.5吉瓦,届时将占总发电容量的29%[97]。泰国是东南亚生物燃料生产的领导者,在亚洲也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泰国重要的生物燃料是乙醇,来自于糖浆和木薯,而生物柴油来自棕榈树。政府对生物燃料的使用进行补贴。2011年泰国生物燃料产品约为2万桶/天,而2006年仅为2400桶/天。泰国是世界第三大棕榈油生产国,也是一个生物柴油的消费大国。政府限制生物柴油的出口,所有产品都用于满足国内消费。泰国新的替代能源发展计划目标是在2021年生物柴油的消费达到3.755万桶/天。

对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越南政府持肯定和鼓励态度,但是受技术、资金等限制,推广速度并不快。越南已安装了超过80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系统,用于小型家用系统、电信、医院和学校的发电。这些设备大多数安装在越南南部省份,主要是因为越南南部靠近赤道,光照条件较好,太阳的辐射强[98]。越南风电资源非常丰富,世界银行编制的风电能源地图显示,越南风力发电能力超过50万兆瓦,而越南目前的发电功率仅为25万兆瓦。目前,越南登记风电投资项目50个,大部分在中部和南部各省,但已建成的风电站仅3个[99]。根据越南到2020年电力发展规划和至2030年展望,越南将优先利用再生能源发电,特别是利用风力发电,拟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国比重从2010年的3.5%提高至2020年的4.5%,到2030年提高至6%[100]

其他东盟国家也根据本国的情况,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的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新加坡地处光照充足的热带地区,太阳能是其蕴藏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政府已经投资发展太阳能工业。目前有120个已并入电网的商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2012年容量为526兆瓦。挪威可再生能源公司在新加坡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综合体[101]

(二)核能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东南亚各国都面临着由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对能源需求强劲增加的压力,这使得本地区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为扩大能源供应,解决本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同时降低对污染严重的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东盟各国纷纷制订发展计划,考虑在不久的将来利用核能发电。目前东南亚没有正在运行的核电站,但东盟各国中除了文莱、老挝和缅甸,其他国家都有发展核电的计划。尽管2011年日本的福岛事故使东盟国家的核能发展计划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各国发展核能的热情并未消退。

越南对发展核电最为积极,为此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越南总理阮晋勇批准了《至2030年越南核电发展指导规划》,计划在宁顺、平定、富安、河静、广义5省建设8座核电站,每座核电站可安装4~6台核电机组,到2025年越南核电总功率将达8000兆瓦,2030年将增至1.5万兆瓦,占越南发电总功率的10%[102]。按照计划,越南宁顺核电站第一期工程在2014年开工,到2020年运行发电。该项目包括2个电站:宁顺1和宁顺2,宁顺1包含四个1200兆瓦的反应堆,而宁顺2由四个1000兆瓦的反应堆组成[103]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重要的铀生产国,早在苏哈托时代,印度尼西亚为发展核能,就已建立了3座研究性反应堆。2006年,印度尼西亚国会通过了核能法,计划到2025年拥有4个核电站,生产6000兆瓦的电力[104]。2011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同意兴建0.2兆瓦核动力发电站[105],首座核电站将于2019年建成,届时印度尼西亚将拥有1000兆瓦的核能发电站[106]

泰国计划到2022年建设2个核电站,生产2000吉瓦。但在2011年福岛事故后,泰国第一个已计划的核设施被推迟至2026年,最初的发电容量也由之前的5吉瓦缩减到2吉瓦[107]。马来西亚计划建造两座发电量各为1000兆瓦的核电站,第一座核电厂预计于2021年营运,第二座则在2022年投入运营。菲律宾拥有东南亚第一座核电站——巴丹核电厂,但自从建成后就一直没有运营发电。新加坡政府也宣称正在考虑发展核反应堆,以应对长期的能源需求[108]。2008年柬埔寨首相洪森宣布,为了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柬埔寨已经制定了在不远的将来建设核电站的计划[109]

尽管东南亚各国积极计划利用核能发电,然而发展核能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核能安全利用问题。在福岛事件后,这越来越引起人们对该问题的担心。此外,还面临着核能发展技术落后、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解决,东盟国家用上核电的愿景就难以实现。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