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能源样本调查及高质量发展建议——基于豫南R县能源调查分析——基于豫南R县能源调查分析
2018年7月23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兰考县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总体方案(2017~2021)》的复函(国能函新能〔2018〕90号),河南省兰考县成为全国首个县域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开启新时代县域能源转型新路子探索。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发〔2018〕18号),明确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补齐能源发展短板。进入新时代,县域能源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为推进县域能源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本文以2017年河南省“千户百村”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情况调查问卷为基础,丰富内容优化设计,形成县域能源调查问卷体系,以豫南R县为典型代表开展县域能源现状调查,厘清新形势下县域能源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索河南省典型县域能源高质量发展方向,为推进县域能源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一 推动县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县域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能源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
《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农村能源革命作为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量仅占我国消费总量的约20%,却涉及近一半的人口),是关系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根本问题,做好农村能源转型升级工作是促进我国能源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提出开展农村新能源重大战略行动,要求探索能源扶贫新机制,建立农村商品化能源供应体系,就近利用生物质资源,开展农村生物天然气燃料清洁化工程。县域能源(特别是农村能源)的发展在国家能源革命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考虑到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再加上能源基础设施薄弱、低品质能源占比高等问题,县域能源转型升级的约束更多、压力更大、难度更高,是促进我国能源整体转型的关键所在。
(二)推进县域能源高质量发展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
我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有2851个,县域人口约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县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0%;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全国县域经济的GDP约占全国GDP的56%。县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单元。县域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同时具有土地、空间等优势,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战场。县域能源高质量发展将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补齐能源发展短板,通过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探索建设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区等多措并举,推进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清洁动力保障。
二 县域样本选择及调查概况
河南是我国的缩影,兰考作为我国首个县域能源转型发展示范区,率先开展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创新,因此,立足河南农业农村特色,开展县域能源转型新路子探索可示范引领全国县域能源革命。
(一)样本选择
R县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土地面积1502平方公里,属黄淮平原腹地,地形为冲积平原,地势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的特征,总体坡度很小。R县下辖4个街道、12个镇、2个乡,截至2017年末,总人口86.44万,常住人口65.8万,城镇化率37.55%。全县生产总值196.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8.05亿元,第二产业74.72亿元,第三产业73.3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4.5∶38.1∶37.4。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529元、10984元。
地形地貌具有代表性。根据《河南省第一次全面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河南省平原面积占全省辖区面积的57.13%。R县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地形为冲积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00%。
资源禀赋具有代表性。河南省能源资源呈现“有煤、贫油、乏气、少水”的特征,新能源资源较为匮乏且开发成本高。R县初步探明有煤、石油等15种矿产,其中煤炭储量约3000万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一般。
农村特色具有代表性。河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和粮食转化加工大省,2017年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是农村人口大省。R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拥有6.5万亩高标准粮田,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亿公斤。
(二)调查情况
在R县能源消费调查中走访了4个街道以及8个镇(乡)43个村,涉及4家典型企业、639户居民家庭(县城326户,农村313户)、64个农村经营性质家庭和31个农村公共事业单位。
1.被调查者情况
性别比例。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女性404人(占所有被调查者比例为63.2%),男性235人(占所有被调查者比例为36.8%)。年龄结构。被调查者平均年龄约54岁(县城平均年龄约57岁、农村平均年龄约51岁),30岁及以下33人(占所有被调查者比例为5.2%),31~40岁62人(占所有被调查者比例为9.7%),41~50岁176人(占所有被调查者比例为27.5%),51~60岁165人(占所有被调查者比例为25.8%),61~70岁142人(占所有被调查者比例为22.2%),70岁以上61人(占所有被调查者比例为9.5%)(见图1)。
图1 R县被调查者性别比例及年龄结构
2.家庭人员构成
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家庭人口数量在3人及以下的有205户(占所有被调研家庭比例为32.1%),其中县城家庭151户(占被调研县城家庭比例为46.3%)、农村家庭54户(占被调研农村家庭比例为17.3%);4~5人的有241户(占所有被调研家庭比例为37.7%),其中县城家庭118户(占被调研县城家庭比例为36.2%)、农村家庭123户(占被调研农村家庭比例为39.3%);6人及以上的有193户(占所有被调研家庭比例为30.2%)其中县城家庭57户(占被调研县城家庭比例为17.5%)、农村家庭136户(占被调研农村家庭比例为43.5%)(见图2)。
图2 被调查户家庭成员数量分布
3.住房情况
调查走访县城居民326户,县城户均住房面积100平方米。房屋类型包括小区商品住宅、独院、其他,其中小区住宅有192户(占被调研县城家庭比例为58.9%)、独院住宅101户(占被调研县城家庭比例为31%)、其他33户(占被调研县城家庭比例为10.1%)。调查农村居民313户,户均住房面积146平方米。房屋类型结构有砖木、砖混、钢混等,占比分别为6%、57%、37%(见图3)。
图3 R县城和农村住房情况
三 豫南R县域能源消费特征分析
(一)能源消费水平偏低
能源消费品类多。R县消费能源包括电力、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柴油、汽油、煤炭、醇基燃料、太阳能、薪柴、沼气10种。从形成条件可以分为一次能源(生物质能、太阳能)、二次能源(电力、液化石油气、沼气);从能源使用的消耗来讲,有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从商品性角度又分为商品性能源和非商品性能源;从能源使用的方式上讲,既有高品质能源(电力、天然气),也有低品质能源(薪柴、秸秆直接燃烧)。
人均能源消费低。2017年R县能源消费总量为28.986万吨标准煤,年末总人口86.44万人,人均能源消费量为0.335吨标准煤,仅相当于全国农村人均生活用能量(0.39吨标准煤),远低于全省人均水平的2.14吨标准煤(按2017年总人口10788万人计算),更低于全国人均能源消费量3.161吨标准煤[1]。
(二)居民能源消费城乡差异明显
农村居民生活能耗高于县城,农村用能方式落后。根据调查数据进行测算,R县居民家庭生产生活户均能源年消费为863千克标准煤[2],人均年消费约为195.8千克标准煤。其中,县城居民家庭生产生活户均能源年消费为703千克标准煤,人均年消费为187.4千克标准煤;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生活户均能源年消费约为1033.2千克标准煤,人均年消费为202.8千克标准煤。总体来看,农村家庭户均、人均标准煤耗均高于县城家庭,主要由于农村居民存在大量原始生态的生物质直接利用(占比约69.6%)(见图4)。
图4 R县户均(人均)能源年消费量*
图5 R县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
图6 R县城与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县城居民能源消费以电、气为主,农村居民能源消费以电、柴为主。从全县居民消费结构来看,以电力、液化气、薪柴为主力能源(合计占比近80%),占比分别为46.3%、17.0%、14.7%(见图5)。分类来看,县城和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县城居民家庭主力能源为电力、液化气、天然气(合计占比近90%),辅助能源为汽油、煤炭、柴油、太阳能;农村家庭居民主力能源为电力、薪柴、液化气(合计占比81%),辅助能源为柴油、汽油、太阳能、沼气、煤炭(见图6)。
(三)电力和燃气消费是居民商品性消费的主体
电力和燃气消费是居民商品性消费的主体。从全县域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R县居民家庭能源消费进入商品能源时代,消费占比81.7%。商品性能源包括电力、液化气、天然气、汽油、柴油和煤炭,占比分别为46.3%、17.0%、7.4%、5.6%、4.1%、1.3%,其中电力+燃气(液化气、天然气)合计占商品性能源消费比例高达70.7%,是R县居民商品性能源消费的主要组成(见图7)。分区域来看,县城居民商品性能源消费(98.9%)远高于农村居民(63.7%)(见图8)。
图7 R县居民家庭商品能源消费情况
图8 R县居民家庭商品能源消费占比情况
电力消费支出占居民家庭能源消费总支出比例大。调查显示,R县家庭户均年商品性能源支出约为2847元,人均商品性能源支出约为645.6元,其中,电力消费占比最高,为47.9%;其次为成品油(柴油、汽油),占比33.4%。分区域来看,县城居民电力消费高于农村居民。县城家庭电力年均消费2675.2千瓦时(1498.1元),占家庭能源消费支出的52.4%;农村家庭年均消费2184.9千瓦时(约1223.5元),占家庭能源消费支出的43.1%(见图9)。
图9 R县家庭商品能源支出分布
(四)农村能源消费特征
1.农村电气化水平显著提高
普通农村居民家用电器数量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R县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445元、10984元,年均分别增长9.69%、12.24%,县域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庭用电设备明显增多。根据调查数据显示,R县家庭使用电器种类多达20余种,主要分布在家居、厨炊、交通等领域。其中,县城家庭百户拥有电视机120台、洗衣机100台、电冰箱105台、空调127台、电热水器75台、太阳能热水器13台、电脑49台、电动助力车99辆,逐渐接近全省城镇平均水平(见图10);农村家庭百户拥有电视机120台、洗衣机101台、电冰箱103台、空调99台、电热水器21台、太阳能热水器67台、电脑29台、电动助力车147辆,整体水平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农村电气化水平提高明显(见图11)。
图10 R县城家庭电器设备百户拥有数量统计
图11 R县农村家庭电器设备百户拥有数量统计
农村经营性质家庭和公共事业单位能源消费以电为主。为了全面了解农村能源消费情况,本次调查还收集了农村经营性质家庭样本64份,农村公共事业单位样本31份,实现首次对农村居民生活外能源使用情况的摸查。其中,农村经营性质家庭主要有餐馆、便利店、理发店、农产品加工、汽车修理、手工作坊等(见图12),公共事业单位主要有学校(小学、幼儿园)、医院(卫生所、医务室)、敬老院和村委会等(见图13)。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农村经营性质家庭的户均能源消费约为2.92吨标准煤/年,农村公共事业单位的户均能源消费约为2吨标准煤/年,远高于普通居民的能源消费量。电力是农村地区生产、经营家庭的主要能源。调查显示,走访的农村经营性质家庭中,电力消费占比达66.9%,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经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施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农村地区生产经营动力获得保障,在助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公共事业单位电力消费占比更是高达85.6%,从用能设备来看,主要为照明灯具、空调、电热水炉等,与农村居民家具用能类似(见图14)。
图12 经营性质调查样本组成
图13 公共事业单位样本组成
图14 R县农村经营性家庭、公共事业单位能源消费结构
2.农村居民炊事领域是薪柴、秸秆利用的重点
组合使用能源成为居民炊事普遍选择。从能源消费类型来看,县城家庭中“液化气+电”和“天然气+电”的能源组合形式最为普遍,占比分别为40.8%和32.5%;农村家庭中“薪柴+电力+液化气”是首选炊事能源组合,占比53.0%(见图15)。
农村居民炊事中,薪柴、秸秆直接使用比例依旧较高。随着农村电网的持续升级改造,电力成为农村地区覆盖最广、使用最便捷的能源形式,成了家庭重要的炊事能源(使用比例高达91.7%);与此同时,受农村传统炊事习惯的影响,依然有69.6%的农村家庭将薪柴、秸秆等零成本、易获取的生物质资源作为炊事能源。调查数据显示,一日三餐都在使用薪柴的农村家庭占比为35.14%,农村炊事领域的清洁转型压力依旧较大(见图16)。
3.农村居民家庭冬季采暖需求不旺盛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半数以上家庭冬季不取暖(占50.8%),取暖的家庭中使用电力取暖的占大多数(空调占22.7%,电暖气占5.1%),也有一些家庭烧柴取暖(占6.4%),极少数家庭使用煤炭(占0.3%)(见图17)。
从采样区域的月度电量来看,大部分农村居民月度用电量峰值有两个(一个冬季高峰、一个夏季高峰),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居民家庭夏季高峰明显高于冬季高峰,也就是说冬季电采暖的需求较少,这一点与R县地处河南南部、接近南方的地理位置相符(见图18)。
4.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能源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地区年人均收入水平偏低,约9100元。其中,收入30000元以下有143户,户均用能设备拥有量为10.2种;收入30000~50000元的有88户,户均用能设备拥有量为12.5种;50000元以上82户,户均用能设备拥有量为13.1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越高的家庭,舒适、便捷的用能设备拥有量越多,相应带来的能源消费品质性越高(见图19)。
图15 R县城地区家庭炊事能源组合统计
图16 R县农村地区家庭炊事所用能源分品类统计
图17 R县农村家庭取暖方式
图18 R县典型农村居民年度用电情况趋势
图19 R县农村家庭收入与用能设备情况关系
四 R县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问题
(一)以区外能源供给为主
R县境内已探明拥有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但目前尚未进行有效开采,煤炭、成品油基本上依靠外部供应。城区内仅有一家燃气公司(豫南燃气有限公司R县燃气分公司),依靠西气东输豫南天然气支线向城区用户供气。R县2017年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195兆瓦,用电量6.24亿千瓦时;而R县境内无大型发电企业,截至2017年底,全县装机容量仅为49兆瓦(发电量0.6409亿千瓦时,占比10%),绝大部分电力供应依靠外部电网输送。
(二)生物质开发利用水平低
R县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农林废弃物产出丰富(2017年小麦、玉米、花生作物农林废弃物产生量总计约146.31万吨)。目前,大多数农林废弃物通过回田处理(占调研人数比例90.1%),畜禽粪便多数用于堆肥(占比66.2%),生活垃圾处理仅实现收集,尚未开展能源化利用。R县中心城区生活垃圾采用集中收运、卫生填埋方式进行处理;各乡镇尚未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为简易填埋。
(三)能源基础设施网络薄弱
近年来农网改造工程实施,全县户均配变容量达到1.78千伏安,电网供电水平、供电质量及供电可靠性取得进步,但110千伏、35千伏电网容载比整体偏低(1.66、1.64),不能满足近期负荷增长需求,电网建设仍需加强。天然气管道铺设仅限于县城(覆盖率仅11%),农村地区天然气管道尚未覆盖,炊事主要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和薪柴。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将引发新的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加快补齐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势在必行。
(四)能源消费结构仍需优化
县城家庭能源消费基本完成了向电能、液化气、天然气等商品性能源的转化;但在农村地区,仍有半数以上家庭使用薪柴(农村家庭普及率达到69.6%),部分家庭将薪柴作为主要的炊事能源,用能方式落后。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农村能源消费向城镇化靠拢,将提出清洁化、便捷化、低碳化等诸多要求,能源消费结构、消费质量需持续优化。
(五)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
R县农村地区户均生活能源消费约为1.03吨标准煤/年,能耗较大。一方面,薪柴直接燃烧用于炊事、取暖在家庭能源消费中占比较高,利用效率低下且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农村家庭住房建筑面积普遍较大(约143平方米),且未采取保温处理,房屋外门窗热工性能和气密性较差,传热系数过大,散热量高,节能效果差,冬季实现同等供热效果平均单位面积能耗为城市建筑能耗的2~3倍。
(六)能源支出能力有待加强
R县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0984元,收入水平低,是全省平均水平的86%、全国平均水平的82%,使得广大农村居民可用于商品性能源消费的支出有限。根据调查数据,目前农村居民家庭用于商品能源支出约为2839.5元(人均556.7元),占纯收入达5.1%,已经接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支出占比[3](7.1%),商品性能源支出压力大。因此,广大农村地区能源在向品质化、商品化转变的同时,需要统筹考虑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承受力。
五 促进县域能源高质量发展对策及相关建议
(一)促进县域能源高质量发展对策
按照“保障供应,内挖潜能,清洁替代,节能高效”的能源革命范式的总体要求,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坚持走外部商品性能源输入与内部可再生能源发展相结合道路;积极引入能源发展新理念新技术,发挥农村可再生能源品种多、分布散的优势,实现外部能源与内部能源统筹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农村能源体系,补齐能源发展短板,促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解决地区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1.充分挖掘农村原始形态生物质资源潜力
考虑到农村地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潜力巨大,通过建立高效的收集体系,采用经济、可靠的工艺,通过生物质制燃气、成型燃料、热电联产等多措并举,实现对农村原始形态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增加农村本地能源资源供应,打造生物质开发利用示范县。
2.深化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建立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实现分类集中。探索市场化运营方式,吸引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运营的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健全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加大收集力度,扩大收集覆盖面。对现有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实施升级改造,推广压缩式收运设备,解决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过程中的脏、臭、噪声和遗洒等问题。
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能源化处理。通过“垃圾进站,资源出站”的利用模式,将县域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合理规划生活垃圾发电厂选址,适时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在主城区及各乡镇分别建立大型中转站,经中转压缩后的垃圾运送至处理厂,再经过分类处理后送出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城乡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
3.开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地解决用能问题
有序推进风电光伏开发。综合考虑县域土地资源,优先发展分布式,充分挖掘县域太阳能风能资源潜力,结合电网消纳能力,围绕优化建设布局、提高经济性、扶贫等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农户三方协同效力,有序推进光伏风力发电开发利用。光伏发电方面,一是通过“光伏+种植”“光伏+养殖”模式,探索开发设施农业光伏;二是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发展光伏+社区、光伏+工业园区等形式光伏电站;三是在居民住宅屋顶建设户用扶贫光伏。风力发电方面,考虑电网消纳能力,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分散式风力发电,实现风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同时与县域其他形式能源形成多能互补微网体系。
探索“自给型”微能网建设。针对农村居民分散居住、基础设施网络相对匮乏(除了供电实现覆盖外)这类村落,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灵活配置、经济高效”的思路,采用“政府出资+企业出技术+农户受益”的改造方式,利用合同能源管理运营模式,发展“生物质+光伏+微电网+储能”的分布式能源网络,创新区域内居民协同消费模式,实现理性分工合作,共创能源共享经济生态。
4.持续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清洁能源输入
电网方面,一是适度增加110千伏变电站布点,优化完善网架结构,解决农村供电安全问题;二是加强农网升级改造,适应新时代农业生产和农村新需求。
燃气管网方面,围绕天然气主管网,向居民相对密集区域进行延伸,逐步纳入城镇集中供气系统;生物质资源丰富区域,围绕生物天然气项目统筹推进区域管网建设。
供热管网方面,统筹推进热力网和道路同步建设,优先考虑向靠近热源的用户,分期、分批地进行村镇热力网规划建设。
5.推进清洁替代和节能改造并举
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领域开展深度节能增效,重点围绕农村居民建筑节能、用能效率提升和深度电能替代等方面开展能源消费侧变革,推进农村能源的高效利用,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
推进农村居民炊事燃气替代。结合燃气“村村通”工程,完善农村居民燃气供应市场,政府联合燃气企业(含生物质燃气)开展炊事领域燃气替代工程,创新燃气入户和收费模式,建立农户生物质原料与燃气勾兑市场机制,激励广大农户摒弃农作物秸秆等原始形态生物质直接燃烧的习惯,使用清洁的燃气作为炊事能源,实现燃气替代。
积极推进农村生活领域电能替代。政府联合供电企业对农村居民家庭生活中的用能设备进行排查,实施厨房电气化、家居电气化和洁卫电气化。发挥政府、企业、商家三方各自优势,通过政府购置补贴引导、商家线上线下促销、供电企业提供用电增值服务等手段,重点对燃煤、燃柴设备进行电气化改造,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占比。
实施农业生产领域电能替代。加快推进村村通动力电,积极推进农机电动化,引导农业生产电气化。一是加快村村通动力电,推进农村经营性质家庭生产电能替代,在粮食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等领域实行。二是积极推进农机电动化,示范推广电动收割机、电动插秧机、电动隔晒机、电动谷物烘干机、农产品加工作业机械电动化等,提高农业生产领域电气化水平,减少柴油消耗。
示范推动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工具,立体式、大力度向广大农民宣传建筑节能;政府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本着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就地取材、利于推广的原则,建设一批节能建筑示范项目,积极引导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同时对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的家庭予以资金补贴,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筑改造的积极性。
(二)相关建议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凝聚能源高质量发展共识
以农村能源革命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为契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宣传工具,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能源转型发展的政策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到农村能源转型的意义和必要性,自觉地参与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中,形成政府、企业和居民良好互动,群策群力的发展格局,加快农村能源转型的实施和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美丽和谐的乡村建设。
2.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清洁能源消费能力
根据乡村特色,因地制宜推广特色农作物规模化发展,重点发展苗木培育、中草药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增加本地务工的农民收入。针对农村务工人员,开展电焊工、汽修工、水泥工等技能培训,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村民代表或当地政府为引导,开拓中小工程项目承包市场,吸纳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收益和权利,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在服务乡村振兴同时提高农村居民能源消费能力,保障使用清洁、低碳的品质能源。
3.做好节能这篇文章,推进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技术支持、农民广泛参与的方式,推进农村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针对县域农村的建筑特点,从建筑密封性、阻热性等方面着手,提高农村建筑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水平和农村居民的用能成本。在不同乡村打造数个农村建筑节能改造样板,通过典型示范作用提高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的全面进展。
4.采用新技术新模式,促进生物质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跟踪先进地区的生物质处理新技术、新模式,积极探索生物质资源(秸秆、薪柴、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清洁高效能源化利用方式。发挥政府、企业、农户多方合力,建立高效经济回收体系,实现农村地区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的有效收集;以生物秸秆、畜禽养粪便为资源,积极推进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原始形态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潜能;建立生物质资源热电联产项目,推进秸秆集中能源化开发,实现热电联产,保障居民供电和供热需求;合理选择建设地点,重点发展以农作物秸秆、树枝枯草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的固化成型燃料加工技术,建设规模化固化成型燃料工程项目,实现秸秆、林木枝柴等生物质资源的高效高质利用。
5.构建一体化能源体系,促进城乡能源服务均等化
建立产、储、用、管等多个环节相结合的能源发展模式,鼓励各类能源经营企业按普遍服务原则把农村地区纳入供应和服务范围,加强农村地区液化气供应站、加油站、型煤加工点以及村镇生物质燃气站和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户供应常规能源,提供社会普遍服务,同时建立各类能源设施维修和技术服务站,加快提高向农户供应常规能源和提供社会普遍服务的能力,积极培育农村能源市场,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生活用能需要。
-
神器:5秒钟搞定赝电容k1拟合、绘图、计算电容贡献率 2020-06-25
-
化工设计之工程图纸(这篇文章给你讲全了) 2020-07-03
-
工具:赝电容k1Tool-v2.6解决拟合交叉问题 2020-06-25
-
断续焊焊接符号 2021-10-14
-
板式塔设计核心:负荷性能图(水力学图) 2020-07-03
-
应急管理部已明确:临时性登高作业属于特种作业!需要取证 2021-10-18
-
PDMS12.1sp4安装教程 2020-07-03
-
话说LED灯的利用系数 2020-07-04
-
一张图讲清楚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2020-07-10
-
引起管道振动的主要原因及消振措施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