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河南省石油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河南省石油资源及行业发展总体特征
(一)石油资源储量较为贫乏
河南省石油资源贫乏,储量较低,主要分布在南阳的河南油田、濮阳的中原油田。河南省石油基础储量[1]及人均储量相对较低,在全国居于中等水平。2015年河南省石油基础储量为4631.1万吨,在全国排第11位。人均石油基础储量为0.49吨,全国位居第1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0吨/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6%(见表1)。
表1 2015年河南省石油基础储量及人均基础储量与全国及其他省份比较
(二)原油产量持续下降
河南油田、中原油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已进入资源枯竭期,原油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两个油田主要的开发方式为注水开发(近几年,陆续采用了液体CO2驱油方式,占总采量的10%左右),由于油田矿场中存在极端耗水带,在该层带开采等量石油所需的水量将呈指数级增长。很多老油井都面临着含水量高、开发效益差的问题,部分油井的平均含水率高达97%以上,已接近水驱开发油井的含水极限。
2015年河南省原油产量412万吨,同比下降12.4%。2000~2015年年均下降2.1%,其中,“十一五”期间年均下降0.37%,“十二五”期间年均下降3.7%(见图1)。由于目前省内尚未有新的、具有开采价值的油田发现,全省可开采量不断下降,原油产量持续下滑,品质逐年下降,开采成本迅速上升。
图1 2000~2015年河南省原油产量变化情况
(三)石油开采加工能力薄弱
由于河南省油气资源相对匮乏,资源品质较差,近年来开采成本持续上升,河南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产量和效益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河南省油气加工业在国内规模较小,原油加工能力不足1500万吨/年,在国内排名第22位。省内最大的原油加工企业为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原油加工能力为850万吨/年,另外3家企业原油总加工能力仅600万吨/年,与国内特别是沿海地区单系列千万吨级的装置相比,其炼化能力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四)区外原油调入困难
河南省地处中原,为典型的内陆省份,不具备大型海运、水运条件,原油无法通过廉价的水路运输供应。而途经河南的输油管线,无论是管线数量还是给予河南省的配额都十分有限。目前,河南省炼化企业所需原油基本上依赖铁路和公路运输方式,成本较高。
从河南省区外调入的原油,其来源非常复杂,国内来源地包括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东等地,国外来源地包括中亚、西亚、东南亚、南美洲、非洲中部及南部等地。调入的原油品质不高,重组分含量高、硫及蜡等含量高,炼油生产过程中一次性加工效率低,产成品成本高。
(五)成品油消费增速放缓
2015年河南省成品油销量1690万吨,同比下降1.4%。据估算,河南省汽油年平均表观消费量[2]450万~500万吨,柴油年平均表观消费量750万~780万吨。河南省各种新能源不断涌现,应用成熟性持续提高,对省内成品油消耗有较大影响。目前河南省加气站有500多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42座,专用充电桩1369个。
(六)炼化技术较为成熟
河南省石油炼化技术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长期以来,因本地原油品质差,河南省内炼化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在处理品质较差原油方面探索出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中石化洛阳公司成功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超低压连续重整成套技术,有效保障了石油炼化技术战略安全。这些先进技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生产成本,而且产品质量优良,确保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二 2016年河南省石油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石油供需整体平稳
2016年,河南省全面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衔接协调,增加全省油气资源供应量,优化资源有序配置,力促总量平衡和供需衔接。总体上看,全年河南原油供应平稳,成品油供需基本平衡。
同时,受中原油田、河南油田两大油田可开采资源减少影响,河南省原油产量持续下降。2016年全省原油产量315.7万吨,同比下降23.4%。省内炼油企业所需原油仍需从省外调入。河南省原油加工量在经历连续3年下降之后,逐渐企稳,主要品种产量升降不一。2016年,全省原油加工量673.8万吨,同比增长14.2%,生产成品油410.2万吨,同比增长16.6%,其中,生产汽油203.6万吨,同比增长24.2%;煤油62.8万吨,同比增长26.9%;柴油143.8万吨,同比增长3.9%。
2016年,河南省成品油销售量1800万吨,同比增长5.8%。成品油缺口依然存在,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河南石油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原油供应能力薄弱
河南省石油资源有限,人均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资源供应远远不能满足省内需求。省内两座油田开发已进入后期,新的接替区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生产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原油产量持续减少。同时,在原油调入方面,由于河南省不具备水运条件,原油管线运输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原油的输入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运输,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线路紧张等实际困难。因此,原油供应偏紧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的改善。
2.加工业规模偏小
由于原油供应不足,河南省内建设的炼化装置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的问题。目前仅有中石化和丰利石化等4家炼化企业,全年总综合加工能力不足1500万吨,成品油自给能力存在较大缺口,需要由省外调入来补充。
3.产业链延伸能力不足
一方面,河南省石油加工行业普遍存在深加工能力较弱,多元化、高端化、差异化产品缺乏,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另一方面,河南省的煤化工、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但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石油化工产业未能与其形成紧密、有机的融合,河南省化工行业的综合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 2017年河南省石油行业形势展望
2017年,河南省的能源发展战略将全面推进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持续提升石油在全省能源、原材料结构中的比重。石油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预计2017年河南省原油仍将维持供应偏紧的态势,无论是原油还是成品油,河南对省外的依存度仍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缓解。
(一)原油产量继续下降
河南省由于中原、河南两大油田可开采资源进一步减少,全省原油产量将延续逐步下降的趋势。如果河南采用先进的钻采技术,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和挖潜,尽最大可能挖掘现有油田的资源储量,将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原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但由于缺乏新增可接续石油开采资源,全省原油供应紧张局面短期难以扭转。目前,丰利石化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地方炼化企业,正在积极争取进口原油使用权。如果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在石油加工企业原油来源方面,河南省有望取得一定的突破。原油供应配额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将有助于促进河南省石油加工业的健康发展。预计2017年河南省原油产量300万吨,同比下降7.7%,原油仍将维持供应偏紧的态势。
(二)成品油消费稳步增长
2017年预计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2亿吨,同比增长2.1%,成品油产量比2016年增长2.9%,达到3.5亿吨。成品油供需盈余继续扩大,成品油出口(尤其是柴油出口)将呈现常态化和规模化的特点。
受经济逐步回暖、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等因素的推动,河南省内成品油销量总体仍将呈稳定增长态势。随着河南省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内成品油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预计2017年,全省成品油销售量1900万吨,同比增长5%。其中,汽油销量预计增长10%,柴油销量与上年持平。从成品油的供应渠道看,省内炼油厂可供应约600万吨,其余通过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中石化齐鲁石化、延长石化及山东地方炼油厂调入,可基本满足需求。
(三)油气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交通运输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燃料(不含轨道交通)以石油产品为主,占比超过90%,电动汽车、液体生物燃料、天然气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交通能源实现多元、绿色、低排放的路径,正在快速发展。
2017年河南省纯电动汽车将继续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快速发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其他醇醚替代燃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有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应用;天然气汽车由于与其他燃料比价优势不明显,且缺乏明朗的政策支持,增速将放缓;而混合动力汽车性能稳定、经济性好,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未来河南省油气消费结构将产生较大变化。
(四)石油价格小幅上涨
受OPEC[3]减产、美联储加息落地等因素影响,预计世界原油供应减少、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也于2016年12月28日24时迎来年内第十次上调,结束了年初以来的“低油价”时代。根据OPEC的限产协议,2017年预计世界石油总供给下降100万~190万桶/日,而需求预计增加120万桶/日,2017年世界石油市场将由供给过剩趋于平衡。因此,2017年油价呈回升态势基本成为共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受主要OECD[4]国家石油商业储备连续数年上涨以及美国页岩油开发成本下降影响,油价缺乏大幅上涨的支撑因素。综合判断,2017年国际油价将延续2016年底小幅上涨态势,区间价为50~60美元/桶。长期看,国际油价需要回到能够支撑石油产业发展的基准,为60~90美元/桶。
(五)炼油结构性矛盾持续存在
2017年随着国家进口原油使用权范围继续扩大,炼油能力将小幅增长,国内原油加工量将继续增加,预计达到5.6亿吨,产能利用率将提高到69%。预计生产柴汽比下降到1.31,消费柴汽比从2016年的1.36下降到1.3。随着省内汽油需求的增长和柴油需求增速放缓,未来省内炼油行业结构性矛盾仍将延续。
(六)行业发展环境趋于改善
国家已经明确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炼油被纳入第一批试点范围,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后,外部政策内化为企业运行成本,将对促进油气行业绿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行业准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都将更加深入,产业政策更加明确,法规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监管逐步加强,石油行业发展市场环境将趋于更加公平、开放。
四 2017年河南省石油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提升现有资源的开采能力
在无新增地质储量的前提下,河南省原油基础储量持续下降的现状难以改善。要结合河南省两大油田的特点,对现有地质储量进行深入挖掘,尽可能提升资源利用率。
河南省两大油田存在的共同问题在于资源开发进入后期,绝大多数油井被迫采用注水法进行开采。但由于矿场中存在极端耗水带,驱油效果极差,很多老油井存在含水量高、开发效益差的问题。河南应将研究目标从剩余油富集区转向极端耗水层带,把废弃极端耗水层带、堵调高耗水层带、强化低耗水层带作为提高注水利用率、实现高含水老油田降本增效的关键任务。具体来讲,就是将工作重心从寻找剩余油、打新井,转变为识别耗水层带、进行封堵治理;从关停无效益老井,转变为关停无效耗水层带;从投资、做增量,转变为利用存量、净资产进行增效。通过识别油藏中存在的极端耗水层带,并对高耗水层带进行治理,使高含水老油井也能实现效益开发。
同时,对于石油开采企业,也要进一步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通过对同类场站、装置和设施开展标准化设计,大幅缩短设计周期和建设工期,有效提高规模化采购率、预制化率,大幅降低地面工程投资。在油田管理中,结合油田开发建设实际和顶层设计,对老油井遵循“适当投入,逐步改造”的原则,积极稳步推进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工作。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原油稳定系统、伴生气处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减少油气蒸发损耗。在能耗控制方面,以节电和节气为主线,加强技术改造,淘汰高耗能技术、设备,促进生产系统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降低采油企业的生产和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二)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洛阳石化18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及配套项目建设,在条件成熟时,尽早全面开工建设一期项目。同时配套建设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洛阳—三门峡—运城成品油管道,积极推进洛阳—新郑航空煤油管线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丰利石化取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工作,鼓励企业尽早建设相关配套装置,并形成生产能力,加快河南省石油加工业规模的发展与产品品质的提升。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等沟通衔接,积极争取兰郑长、锦郑成品油管线在河南省的成品油配额。
(三)继续提升石油加工水平
瞄准国内外石油加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用纵向合作,强化工艺技术、专用装备和信息化技术的横向协同,大力推进集成创新,构建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联盟。配合国家油品升级的步伐,做好成品油提质工作。考虑建设加氢裂化、连续重整、异构化和烷基化等清洁油品装置,及时升级油品质量。加快炼油和乙烯装置技术改造,适时调整柴汽比,优化原料结构。推进洛阳、濮阳等石化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石化产业基地,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烯烃、芳烃等基础产品保障能力,提高炼化一体化水平。在产业链、产品设计上要有适度的超前意识,以多元化、差异化、高端化、绿色化的产品发展原则,开拓在高端润滑油、溶剂油和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市场,延长、补齐石化产业链,占领市场制高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积极发展石油替代产业
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甲醇等基础化工原料供应充足。应结合河南省实际,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以煤炭部分替代石油来生产化工产品,开展甲醇等基础化工原料的深加工,并将其作为石油类原料的补充。深入研究煤基醇醚类清洁燃料的生产与应用推广,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缓解河南省石油资源匮乏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河南省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利用河南省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基础,考虑建立甲醇等替代能源及原材料的战略储备、配送、物流基地,为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提供充足的能源及化工原材料保障,降低物流、原料和生产成本。
(五)促进石油行业产业融合
按照《河南省石化产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围绕产业主线,积极谋划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河南省煤、盐的资源优势和煤化工、盐化工的产业优势,打破产业间企业间的壁垒,实现石油化工与煤化工、盐化工的融合,形成一批新的产业和产品,打造较为科学、完整的产业链。洛阳、濮阳、南阳具备石化产业优势,其中,洛阳充分发挥中石化洛阳分公司的产业优势、洛阳石化工程院的技术人才优势,围绕18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构建国内有影响力的现代石化基地;南阳结合油田原油含蜡量高的特点,开发石油蜡深加工产品,其中的高端食用蜡等均已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创新发展思路,改变“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模式的炼化一体发展老路子,让炼油生产以优质产品为目的,依托原油炼制-清洁油品、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特种石蜡等三大产业链,加强烯烃、烷烃、芳烃等下游产品深度开发,积极发展国内缺口较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高端有机化工产品,提高石化产业竞争力。
(六)发展“互联网+”新模式
建立石油开采及加工业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标准应用体系,加快推进试点示范。推动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应用,实现石油开采和加工业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全链条的智能化,大力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积极引入“数字化油田”的概念和管理模式,对在产油气井实施数字化改造,在线监测其生产参数和工艺指标,提高油气井的生产能力。采用视频技术对油气井实施监控,确保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在油气管道输送方面,对油气输送管线采用计算机监控和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管道流量、压力及泵、炉、阀等设备的自动控制,以确定既能满足供气需求,又能使单位输气成本最低的运行操作方案。培育石油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面向石化生产全过程、全业务链的智能协同体系,重点推进原油调和、石油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供应链的协同优化。
-
神器:5秒钟搞定赝电容k1拟合、绘图、计算电容贡献率 2020-06-25
-
化工设计之工程图纸(这篇文章给你讲全了) 2020-07-03
-
工具:赝电容k1Tool-v2.6解决拟合交叉问题 2020-06-25
-
断续焊焊接符号 2021-10-14
-
板式塔设计核心:负荷性能图(水力学图) 2020-07-03
-
应急管理部已明确:临时性登高作业属于特种作业!需要取证 2021-10-18
-
PDMS12.1sp4安装教程 2020-07-03
-
话说LED灯的利用系数 2020-07-04
-
一张图讲清楚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2020-07-10
-
引起管道振动的主要原因及消振措施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