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山东煤炭积极稳妥降低煤炭企业杠杆率实证报告

山东煤炭积极稳妥降低煤炭企业杠杆率实证报告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产煤省份之一,现有生产矿井121处、在建矿井6处,核定生产能力1.5亿吨,从业人员50万人。近年来,山东煤炭产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地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目标任务,着力提高煤炭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在推进煤炭企业去杠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效果。2016年全省原煤产量1.2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销售商品煤1.27亿吨。全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118.8亿元,同比增长23.83%;利税254亿元,同比增长31.79%;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233.20%。现有兖矿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两大省属煤炭企业。企业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工作。目前,山东煤炭产业的去杠杆工作,主要是兖矿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做了一些探索实践。

一 资产负债情况

2016年以来,随着煤炭市场逐渐升温,兖矿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生产经营状况日趋向好。2016年,兖矿集团煤炭产量为1.14亿吨,完成收入1397亿元、同比增加385亿元,实现利润14亿元、同比增加0.85亿元;至2016年末,集团资产总额2317亿元,比年初增加182亿元。山东能源集团由原省属的新汶矿业、枣庄矿业、淄博矿业、肥城矿业、临沂矿业、龙口矿业6家集团公司重组而成,资产总额由2010年的1295亿元攀升至目前的2700亿元,年营业收入最高达到2297亿元,2015年集团实现利润10亿元,2016年实现利润23.6亿元。

从负债情况看,由于两家集团或其所属企业正处于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均存在大量资金需求。2016年末,兖矿集团负债总额1732.33亿元,同比增加133.8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4.8%。其中:兖州煤业2014年末、2015年末及2016年末,负债总额分别为875亿元、961亿元和946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69%和65%。主因是石拉乌素矿井及选煤厂、转龙湾矿井、营盘壕矿井及选煤厂、万福矿井及选煤厂等项目建设,莫拉本煤矿等改造项目的实施,使企业融资规模增大。集团总负债中,流动负债总额894.22亿元,同比增加166.4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353.63亿元,同比增加80.67亿元;非流动负债总额838.1亿元,同比减少32.67亿元,其中长期借款489.36亿元,同比增加31.24亿元,应付债券198.99亿元,同比减少46.7亿元。

山东能源集团2016年末贷款存量1376.93亿元,比年初增加82.08亿元,贷款规模占资产比重为49%。按融资品种结构分:银行借款782.42亿元,比年初增加77.17亿元;中期票据、超短融等债券融资294.85亿元,比年初下降38.42亿元;保险资金、信托融资、股权融资等其他方式融资299.66亿元,比年初增加43.33亿元。按融资单位分:集团总部贷款207.20亿元,比年初增加77.2亿元;新矿集团贷款721.25亿元,比年初增加55.25亿元;枣矿集团贷款115.16亿元,比年初增加40.06亿元;淄矿集团贷款112.33亿元,比年初增加7.85亿元;肥矿集团贷款118.48亿元,比年初减少15.65亿元;临矿集团贷款171.37亿元,比年初减少6.67亿元;龙矿集团贷款91.45亿元,比年初增加7.86亿元。新矿集团贷款规模最大,偿还债务压力也最大。

二 资产负债率偏高的原因

1.受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近几年来全世界的经济增速恢复过程缓慢、结构改革举步维艰、经济复苏脆弱而且不均衡,导致煤炭消费量连年大幅度下降。2015年美国煤炭消费下降10.98%;欧盟28国下降4%左右;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30%以下,国际煤炭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近两年跌幅近40%。

2.受我国经济新常态影响

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由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加之国家大力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结构优化步伐加快;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需求增幅回落,给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带来空前压力。

3.受产业发展现状影响

“煤炭黄金十年”,煤炭企业迅速扩展、大量投资,上项目、铺摊子、扩规模,煤炭企业发展超高速膨胀,掩盖了结构性调整矛盾,延缓了结构调整步伐,重规模、重外延、轻效益、轻质量的问题十分突出。2012年以来煤炭市场持续下行,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及问题开始出现。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和资金紧张的现实矛盾,资金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转型发展。

4.去产能政策的影响

2016年国家开始实施煤炭产业化解过剩产能,但对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尚无具体实施细则。有的去产能矿井为非独立法人,关井后债务由母体企业承接,债务数额较大难以进行处置,加重了母体企业负债率,导致企业净资产减少、资产负债率提高,进一步加剧企业财务状况和融资条件的恶化。以山东省为例,去产能计划退出的114处矿井,涉及资产总额521.85亿元、负债总额449.45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借款123.56亿元,负债率高达86.13%。

5.受“五期并存”的影响

目前,山东煤炭产业步入市场低迷困难期、安全风险加剧期、可持续发展紧迫期、区位优势全面减弱期和历史遗留问题凸显期“五期”并存的困境。特别是企业社会包袱沉重,山东能源集团现有未移交企业办社会机构512个,年承担运行费用15亿元;兖矿集团每年仅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各项统筹外费用就高达近7亿元。煤炭企业经营压力巨大,高负债带来的不利影响愈加凸显。

三 高负债率产生的不利影响

杠杆是一种具有放大效应的机制。一方面,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使用杠杆可以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数十倍甚至更大的收益,在扩张时期大多数企业会大量使用杠杆效应增加投资、扩大产业。另一方面,杠杆还可以放大债务危机,一旦产生这种效应,多数企业轻者会增加偿债压力,通过“借债还债”的方式来存活,重者则会导致企业资金流断裂,最终走向破产。

通常将资产负债率达到70%看作警戒线。总地来看,兖矿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债务负担总体偏高,给企业经济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

1.制约企业再融资能力

面对煤炭产业去产能任务重、市场对煤炭企业预期降低,煤炭企业经济实力和盈利水平下降,给企业融资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金融机构对兖矿集团及成员单位分别采取授信额度锁定管理、限制新增贷款发放等措施,普遍维持贷款余额总量,不再新增借款;部分金融机构压缩债券发行额度存量,机构投资者大都投资意愿差,债券发行难度大。山东能源集团属下新矿集团、龙矿集团、临矿集团、肥矿集团、山东能源重装等单位,资产负债率均超过70%,被债券评级机构下调评级,金融机构收缩信贷规模,使这些原本就融资困难的单位再融资难度更大。当前两家集团正处于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项目投资、资本运作和改革重组急需大量资金,融资能力下降将直接影响改革发展的推进。

2.项目投资成本升高,债务偿付压力巨大

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致使借款风险溢出增大,借款成本随之上升,财务费用在项目投资中的占比升高。加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多以短期借款为主,项目建设完成后随着项目贷款的到期,带息债务结构恶化,致使偿债压力加大。同时,受环保等多项政策制约,项目投产后不可控风险逐步增加,若投产后无法正常偿还项目借款,将会步入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降低经济效益及效能,使生产经营陷于窘境。山东能源集团2016年负担贷款利息支出69亿元,平均贷款利率5.5%,其中有120亿元年息率高于5.5%,导致财务负担异常沉重。

3.资金紧张难以缓解,阻碍企业装备升级及技术进步,资产运行质量受到影响

由于历史及多重原因,两家集团产业格局偏重“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产业,生存发展空间较小,绝大多数单位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只有通过装备升级及技术革新才能提升综合竞争力,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争取更多主动权。但资金紧张的局面使企业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人才引进等工作部署,新建的配套项目和扩产项目往往依靠短期贷款投入,资产运行质量受到冲击,风险兜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四 减负债去杠杆的主要途径

2016年9月,国发〔2016〕54号文出台后,兖矿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结合各自实际积极贯彻落实,相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兖矿集团去杠杆的路径:一是通过债转股,双向优化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先后与4家国有控股银行进行多轮接触,选定多家资产结构较优,市场潜力较大,暂时存在经营困难的集团权属企业作为债转股方案主体。建设银行150亿元债转股工作,双方正进一步甄选增资主体优化合作模式。与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债转股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已签约,签署债转股合作框架金额100亿元。同时,兴业银行75亿元债转股工作已全面推开,部分资金于2017年4月底到位。二是以土地作价出资,增加国有资本直接投入资本金。2016年,省政府支持兖矿集团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盘活土地资产,同意兖矿集团国有土地作价出资,省国土资源厅发函同意兖矿集团按照2016年6月30日的土地作价注入兖矿集团资本金,兖矿集团增加国有资本直接投入资本金34.77亿元。三是设立合伙基金,银行认购份额计入少数股东权益,直接降低兖州煤业整体资产负债率。兖州煤业通过控制合伙基金的决策,达到会计上合并合伙基金的条件,使合伙基金成为兖州煤业的一家控股子企业,合伙基金所募资金以委托贷款形式支付给兖州煤业,合伙基金和兖州煤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属于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在合并报表层面均予以抵销。截至2016年底,完成并表合伙基金80亿元。通过土地作价出资和并表合伙基金,兖矿集团资产负债率降幅5%。目前兴业银行对东华建设增资扩股15亿元也将到位,集团资产负债率将进一步优化。

山东能源集团主要是与建设银行合作,实施债转股去杠杆。在省委、省政府主导下,2016年11月14日,建设银行、省国资委、山东能源集团共同签署了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合作协议。这是山东省也是全国煤炭产业首单市场化债转股项目。2016年底首笔债转股资金39.38亿元到位,截至2017年3月末,债转股资金累计到位94.55亿元。债转股方式是用新股置换旧债。由建设银行募集理财资金,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方式,投资山东能源集团及控股子公司股权、债权资产,用以归还山东能源集团银行贷款等有息负债和经营周转,从而降低资产负债率和节省财务成本。债转股项目分阶段设立三只总规模210亿元基金,分别为150亿元“山东能源集团转型发展基金”、30亿元“新华医疗并购重组基金”和30亿元“资本结构优化基金”,三只基金分阶段、分别组织实施。目前正在实施第一阶段融资方案,基本办法:一是建设银行和山东能源集团共同出资,发起设立山东能源集团转型发展私募基金,采用契约型基金模式,基金规模150亿元人民币,期限不超过7年。建设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通过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认购基金份额120亿元,占基金规模的80%;山东能源集团委托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下属济南远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认购基金份额30亿元,占基金规模的20%。二是基金以“股+债”方式投资山东能源集团及其子公司,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债券等有息债务以及经营周转。用31.25亿元以债权方式投放给山东能源集团总部;118.75亿元以股权方式增资山东能源集团子公司,其中对新矿集团增资43.75亿元,增资后基金持股30.55%;对枣矿集团增资25亿元,增资后基金持股21.55%;对淄矿集团增资25亿元,增资后基金持股17.73%;对临矿集团增资25亿元,增资后基金持股10.12%。三是到期后,债权投资由山东能源集团总部筹资还款;股权投资通过股权上市、股权转让或股东回购、基金份额转让等方式实现退出。

五 积极稳妥推进债转股的思考和建议

理论分析和政策实践证明,按国发〔2016〕54号文件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在煤炭产业具有可行性,而且也符合山东煤炭产业发展的实际,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1.金融政策限制约束大

煤炭、钢铁产业市场化债转股诉求企业较多,而受去产能产业金融政策约束的影响,企业在债转股实施中,银行追加了抵押担保等附加条件,积极跟进的银行机构相对较少,削弱了去产能企业在债转股运作中的主动权。如山东能源集团的债转股方案中,银行要求其提供价值230亿元的抵押资产,抵押率52%,抵押率偏低,且抵押资产中包含持有上市公司新华医疗股权,不便操作。

2.资金偏好明显

在对市场化债转股的总体考量和具体运作上,银行资金偏好企业资产质量相对较好的子企业,分配给困难子企业的额度较少。兖矿集团债转股协议中,银行资金偏向于上市公司兖州煤业等优质资产,而对存在暂时性经营困难的子企业积极性不高;山东能源集团债转股方案中,分配给枣矿集团、淄矿集团等经营较好企业的额度较大,分配给新矿集团、龙矿集团等当前相对困难企业的额度较少,甚至没有。

3.资金用途受限

在市场化债转股运作中,银行机构关于债转股资金用途限制较多,不利于企业资金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兖矿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债转股方案中,都要求债转股资金大部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甚至提前偿还部分未到期贷款,不允许用于项目建设或补充流动资金,制约了企业再发展。

4.运作成本过高

市场化债转股的运作过程中,需要经过进场调研、审计评估、产权转让等诸多环节,增加了交易成本;银行资金主要通过基金、股权、信托等渠道投放,不能直接注入企业,流转过程涉及金融机构较多,增值税、所得税、印花税等税收成本较高,以第一阶段150亿元“山东能源集团转型发展基金”为例,每年支付投资收益需缴纳增值税1.3亿元,缴纳所得税1.9亿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1.放宽金融政策限制约束,推进去产能企业市场化债转股

鼓励更多的银行机构积极主动与去产能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帮助扶持发展前景良好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优质企业渡过难关。

2.给予资金投向政策指导,引导资金向困难企业倾斜

通过监管部门对银行机构债转股资金投向给予政策指导,加大银行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及融资困难企业的支持,引导债转股资金向集团困难子企业的投入,帮助暂时遇到困难的优质企业解决资金燃眉之急。

3.减少资金用途限制,扶持企业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宣传推介,适当放宽企业债转股资金用途,允许企业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债转股资金,增强企业的议价能力。

4.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政策扶持,降低企业成本

出台市场化债转股税收优惠政策,减免资金流转环节涉及的增值税、所得税、印花税等税费。如:企业劣后出资基金取得投资收益减免增值税、所得税,企业支付股权投资收益允许所得税税前扣除。

5.积极推进集团权属企业的土地作价工作

增加权属企业国有资本的直接注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6.帮助解决煤炭企业办社会问题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将有利于煤炭企业债权转股权更好地实施。将这项工作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绩绩效考核当中,督促各级加大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力度,使企业真正轻装上阵。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