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河南省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

河南省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产煤大省,煤炭产量连续27年保持在全国前三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五”以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煤炭工业保持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全省最大的亏损行业发展成为主要支柱产业,占全省GDP9%、上缴税金占财政收入的1/8,大大改善了我省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支撑了河南连续多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又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呈现出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社会贡献大、安全形势好、改革步伐快、产业结构优的可喜局面,成为河南省重要的基础产业。

一 实现了由最大亏损行业向主要支柱产业的转变

——原煤产量翻了一番。“十五”期间,全省累计生产原煤6.4亿吨,比“九五”翻了一番以上。2006年,全省共生产原煤1.87亿吨,供应省内煤炭1.4亿吨。

——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十五”时期,全省煤炭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514亿元,比“九五”增长了2.6倍;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上缴税金174亿元,较“九五”增长了2.5倍;实现利润106亿元,年均增幅210%,比“九五”同期减亏增利114亿元,成为全省首屈一指的利税大户。2006年,全省煤炭行业实现销售产值87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7%,全省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5家企业中,有煤炭企业两家:永煤集团和平煤集团。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上缴税金7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5%;实现利润5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

——国有资产大幅增值。1999年原中央煤炭企业下放我省时,资产总额不足200亿元;“十五”末达到670亿元,比下放时增值2.3倍,较“九五”末的320亿元增长了107%。至2006年底,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资产规模达1040亿元。拥有郑州煤电、神火股份、平煤天安3家上市公司。平煤集团、永煤集团、义煤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安全状况显著好转。“十五”期间,全省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比“九五”时期减少329人,同比下降22%;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九五”期间的3.26下降到“十五”期间的1.80,同比下降了45%。2006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66,首次降到了1以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9%,创出建国57年来的最好水平。

——依法治矿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全国率先出台并实施了《河南省煤炭条例》,组织编制了《河南省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首家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论证,标志着河南煤炭行业真正走上了依法治矿、依法办矿的法制化道路。

——资源整合和关闭整顿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全省小煤矿数量从“九五”时期的5957处,减少到目前的598处。矿井年生产能力从1万吨提高到15万吨以上,国有骨干煤炭企业资源控制率提高到90%以上。2006年国务院督导组两次赴河南督导,2007年又在我省召开全国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现场会,对我省资源整合和关闭整顿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推广。

——煤炭建设成绩突出。“十五”期间,完成勘探项目15个,获得精查储量约30亿吨;先后开工建设大中型矿井28处,完成投资55亿元,规模2457万吨/年,开工规模是“九五”的3倍;实现矿井投产15处,能力1021万吨。2006年,我们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2亿元,4处矿井通过竣工验收,3处矿井建成投产,新增生产能力177万吨,煤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先后6次受到了省政府的通报表扬。

——煤炭循环经济发展迅速。全省煤炭已经形成了循环发展的格局,形成了“煤—电—铝”、“煤—焦、气化—煤化工”、“煤—煤矸石—新型建材”等多条产业链。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投资由“九五”期间的11亿元增加到“十五”的111亿元,增长了9倍。煤化工产业的龙头项目—省煤气化一期工程2001年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于2006年9月正式点火运行,两期工程日产净煤气能力可以达到300万方,成为亚洲最大的煤制气生产企业。建成了平煤集团瑞平公司400万吨和义煤集团18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鹤煤集团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砖生产线项目、平煤集团年发电量3亿千瓦时的坑口电厂二期等一批非煤产业项目。“十五”期间,非煤产业经营总额717亿元,较“九五”增长了166%。

——改革开放成果显著。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3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十五”期间,引进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泰国万浦集团、上海宝钢、中电投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至2006年底,省属煤炭企业共分离辅业单位175户,分离职工10.3万人,完成辅业改制33户,对2万名国有职工进行了身份置换。省属煤炭企业完成合资合作项目87个,规模达到304亿元,到位资金55.4亿元。

——职工权益得到较好维护。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煤矿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在处理事故和职工人身保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维护了煤矿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从“九五”末的7447元增长到“十五”末的1.8万元,年均增幅26%;竣工住宅面积245.9万平方米,建成职工住宅小区16个,人均住房面积从2001年的8平方米增长到2005年的10.2平方米,增长22%。2007年,我们又启动了涉及7.6万户居民的省属煤炭企业棚户区改造工程,争取用两年的时间彻底消灭省属煤炭企业棚户区。

“十五”时期,是我省煤炭工业历史上发展最快、效益最好、贡献最大、职工群众得实惠最多的5年,是煤炭行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成绩最显著的5年。2006年,河南煤炭工业又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可以说,当前是河南煤炭工业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时期,煤炭工业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2007年“五一”,胡锦涛总书记到郑煤机集团公司视察,详细询问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自主创新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今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这是胡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第一次视察煤炭企业,充分体现了胡总书记对河南煤炭干部职工的关心和厚爱,使我们备受鼓舞、备感振奋。但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河南煤炭工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其主体地位还很不相称,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行业管理不断弱化,煤炭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煤炭生产科技水平较低,安全欠账十分严重,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职工收入普遍较低,企业经营管理仍较粗放,等等。解决这些制约河南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推动河南煤炭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全省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 紧紧抓住河南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河南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我们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解决河南煤炭工业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没有煤炭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是做不到的。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注重提高煤炭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注重煤炭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切实把煤炭工业的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十一五”时期,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煤炭需求的同时,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循环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1)原煤产量稳定在1.8亿吨/年左右,其中:新增生产能力3000万吨以上。(2)原煤入洗率和资源回收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其中,本行业就地转化煤炭2000万吨/年;打造一个支柱产业—煤化工产业。(3)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降低到2以下,其中:省属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低到1以下。(4)加快河南煤炭基地建设,省骨干煤炭企业产量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80%以上;积极构建亿吨级煤炭集团。(5)资产总量达到1500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比2000年翻三番以上。(6)从业人员全部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占30%。(7)人均收入达到全省能源行业职工收入平均水平。

完成这一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在科学发展上着力实现“四个突破”。

(一)在推进节约发展上实现突破

从1979~2006年,我省煤炭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占全国产量的8%左右;从资源储量看,我省煤炭保有储量245亿吨,仅占全国的2.4%,居全国第10位,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我省煤炭产量和资源量比较,煤炭开发强度明显过大。尤其是在尚未利用的80亿吨保有资源储量中,由于南水北调、小浪底水库、城市扩展、高速公路建设等压占,以及因资源量小、分布零星无法规模开发和开采技术条件复杂,中近期难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占到了36%,全省煤炭资源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同时,多年来,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部分煤炭企业急功近利,采厚弃薄,采易弃难,造成资源损失浪费;特别是一些小煤矿开采工艺落后,技术手段简单,资源回收率低,经过资源整合保留下来的小煤矿虽然要进行技术改造,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回收率偏低的问题。目前,全省小煤矿的资源回收率平均只有35%左右,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也不过55%左右。资源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在丢失和浪费1吨煤,都将对后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如不尽快改变浪费资源的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一句空话。为此,我们规划:“十一五”时期,全省煤炭产量稳定在1.8亿吨/年左右,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到6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资源开发和利用观念,在节约发展上下大功夫。

1.加强煤炭资源规划和管理

严格煤炭资源生产开发管理制度,出台实施《河南省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河南省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节约利用我省煤炭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加强煤炭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尤其是要对我省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煤种实行保护性开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提高资源回收率。

2.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

我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矿井数量大幅减少,单井规模不断提升,抗灾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目前,我省现有矿井888个。其中,国有重点煤矿123个,地方国有煤矿143个,乡镇煤矿622个。我们将按照减少矿井数量、提高单井产量的原则,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认真组织开展好整合矿井技术改造和竣工验收工作,依法关闭各类规划关闭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煤矿。加强资源整合矿井安全监管,严禁边技改边生产或只生产不技改,发现一处、关闭一处。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新一轮整合,加快地方国有煤矿整合加入省骨干煤炭企业,力争使全省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煤炭资源90%以上,产量占全省80%以上,尽快形成以大型骨干煤炭企业为主体的全省煤炭生产开发格局。

3.加快河南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组建全省性亿吨级煤业集团

河南煤炭基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我们要努力把河南煤炭基地建设成为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同时,要以建设河南煤炭基地为契机,加快组建全省性、亿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目前,全国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从发展情况看,组建后的大型煤炭企业都实现了主业突出,非煤发展,安全好转、效益提高、改革深化的大好局面。温家宝总理2006年在视察神华集团时指出,“要下决心建几个亿吨级的大型煤炭基地”。新近出台的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煤炭企业联合重组,引导形成产能亿吨级和5000万吨级的大型骨干企业。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并专门致函国家发改委请求支持组建河南省煤业集团公司。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煤炭工业发展战略,打破区域、行业、所有制等的界限,以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为骨干,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积极打造亿吨级煤炭企业集团,形成以煤为主,电力、化工、建材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开发布局。

4.加快煤炭资源勘探步伐

力争在“十一五”末,将目前19.97亿吨详查级别储量提高到精查程度以适应建井需要。当前,我们将加快平煤夏店、焦煤新河等井田资源精查和郑州、平顶山、义马、永城等矿区的基础勘探。加快薄壁、石林、五头、茴村等预测区资源勘查,寻找新的后备资源。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

5.稳步推进新矿井建设

稳定豫北和豫西等老矿区生产能力,加快开发矿井深部资源;扩大豫中和豫东矿区生产规模,重点开发禹州、汝州、登封、新安等资源相对富集地区。发挥骨干煤炭企业在技术、管理和融资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大中型矿井。确保2010年我省在建和新开工国有大中型矿井规模在5000万吨左右,新增生产能力3000万吨以上,有效保障全省煤炭需求。2007年要完成煤炭基本建设投资30亿元。继续抓好郑煤赵家寨煤矿、平煤首山一矿等一批在建矿井建设;开工建设赵固二矿、鹤煤十一矿等8对矿井,确保新开工规模810万吨/年;建成投产永煤新桥煤矿、义煤正村煤矿等矿井,新增煤炭生产能力285万吨/年。

6.积极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提高煤矿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单产单进效率,到“十一五”末,努力使国有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2007年,我们要建成安全高效型矿井25对。继续改革矿井开拓部署,改革生产工艺,合理集中生产,建立集约化生产模式,提高单产单进。继续抓好综采放顶煤、锚杆支护技术、辅助运输等配套技术的试点攻关和推广工作,推广应用一批技术含量高、性能好、可靠性强的采掘设备,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

(二)在推进清洁发展上实现突破

煤炭工业是资源型产业,也是环境制约型产业,煤炭的开发利用强度受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我省长期对煤炭资源的强力开发、生产和利用,已造成了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6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因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已达4730万平方米;每年排出的地下水约2.65亿吨,利用率只有23%左右;煤矸石累计堆存5118万吨,占用土地197万平方米;因煤炭生产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水1982万吨,经处理达标的仅占50%;因煤炭燃烧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超过1.2万吨、工业烟尘近2万吨;瓦斯利用率不到20%,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改变这种现状,实现我省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煤炭工业清洁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1.要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重点治理和利用煤矸石、矿井水和粉煤灰。在各环节采用节能高效的实用技术及先进装备,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煤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技术改造,建设覆盖合理范围的集中利用或与排放量相匹配的综合利用项目。对不具备单独利用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条件的中小型煤矿,实行区域集中治理和集中利用。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对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

2.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煤化工因其加工链条长、增值空间大、关联度高的特点,正在成为我省新兴的支柱产业。从煤炭增值的角度看,煤炭发电可增值2倍,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而加工成烯烃等化工产品可增值8~12倍。以刚刚竣工投产的省煤气化二期工程为例,该项目可年产城市煤气8.76亿方,需要消耗煤炭180万吨,如以目前的市场价格出售原煤,销售收入是5.4亿元,而出售煤制气及化工产品,收入则可达10多亿,增值空间非常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发展,明确提出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形成4条煤化工产业链,建设义马、永城、豫北、豫南、济源等5个煤化工产业基地。到2010年全省煤化工产业转化煤炭能力将达到2000万吨左右,完成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抓好平煤煤盐化工工业园、开封精细化工产业园等一批煤化工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煤气化二期工程生产工艺,确保省煤气化工程安全持续稳定供气。同时,国家已规划建设一批煤制油项目,我们计划以河南省煤气化项目为依托,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争取煤制油项目落户河南。

3.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

煤层气又称煤矿瓦斯,既是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又是蕴藏在煤炭中的宝贵资源,在开采煤炭之前抽采煤层气,既可以减少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又可以提供宝贵的清洁能源。我省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2000米以浅总量达到8796亿立方米。2006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煤层气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煤层气抽采利用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煤层气产业发展,明确提出要加快勘探、开发利用我省煤层气资源,促进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使其成为继煤炭、煤化工产业之后,我省煤炭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经省政府批准,2007年1月16日,由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牵头,省煤田地质局、平煤、义煤、郑煤、焦煤、鹤煤、永煤、神火等11家股东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的河南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全省唯一的煤层气开发主体,全面负责我省煤层气的勘探、规划、开发利用工作。目前,我省第一口煤层气产气井已在焦作成功产气,标志着我省煤层气产业进入了商业化开发的阶段。我省2007年开工建设60~150口煤层气地面抽采井,实现全省煤层气(瓦斯)地面抽采量3亿立方米、井下抽采量2.5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60%以上。到2008年底,河南省将以焦作矿区为重点,在全省形成6亿立方米的煤层气产能。其中,焦作矿区实现3亿立方米的产能。到2010年,全省将形成11亿立方米的产能,并根据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将全省中长期煤层气产量稳定在15亿立方米以上。四是加强矿区环境保护。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矿区环境保护的重点要从被动治理转向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并重,切实加大矿区环境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力度。2007年,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安排环境治理项目80个,投入资金6000万元。加大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力度,加快推进煤电铝、煤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综合开发。国有重点煤矿矸石综合利用率要达到30%以上,矿井水外排达标率要达到90%以上,选煤厂煤泥水全部实现闭路循环。

(三)在推进安全发展上实现突破

安全生产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根本要求。煤矿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是制约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煤矿事故的不断发生,既是煤炭工业长期负重爬坡,各种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综合反映,也有煤炭赋存和开采条件差,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多,瓦斯突出机理等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尚未解决等因素,还有生产力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制度不落实等因素。

要实现河南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狠抓薄弱环节,狠抓责任落实,促进我省煤矿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一是必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二是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手段,切实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三是必须不断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矿井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夯实煤矿安全基础。四是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技术创新,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是必须大力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我省已于近期出台了《河南省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准入资格管理规定》,在全国煤炭行业率先实行了行业准入制度,通过加强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我们规划到“十一五”末,全省煤炭行业从业人员要全部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占职工总数30%以上,从而解决了煤矿企业人才紧缺难题,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四)在推进和谐发展上实现突破

建设和谐矿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随着煤炭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我省矿区面貌有了较大改变,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职工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在煤炭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受我省煤炭工业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矿区整体面貌改变得还不够快,生产条件仍然较为艰苦,职工收入仍居于各行业的后位,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仍然较差。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一是要加强煤炭行业法制建设。《河南省煤炭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地方性煤炭法规,是各级煤炭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和各类煤矿企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武器。我们要认真贯彻好、实施好《河南省煤炭条例》,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矿、依法办矿,依法规范和整顿煤炭生产经营秩序,加大煤炭开发、生产、经营、利用监管力度,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不断提高煤矿职工劳动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让职工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通过提高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切实改善职工作业环境,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加强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保护职工身心健康。不断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到“十一五”末,使全省煤炭行业职工人均收入达到全省能源行业职工收入平均水平。加快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使职工住房面积达到或超过我省城镇职工人均住房面积。三是认真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力争2009年全部完成6个有重点矿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矿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我们将积极推广安徽淮南矿业集团矿区治理经验,建立完善国家、省、市、集团公司和个人五级补偿机制,按规划逐步将当地村民搬离采煤沉陷区,通过支付农民土地租赁费等形式,使农田开发、矿区开采和农民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矿区、农村和城镇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我们计划将五级补偿机制有步骤、有规划地在新郑、登封、禹州、汝州等矿区进行推广。

构建和谐矿区、促进和谐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是根本。“十一五”期间,全省煤炭企业将在深化改革,转变机制,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上有新的突破,不断提升国有煤炭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到“十一五”末,我们要努力实现全省煤炭国有资产总量再翻一番,销售收入比2000年翻三番以上的总体发展目标。

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是我省煤炭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推进煤炭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河南煤炭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