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01-01
甲烷制乙烯新型催化剂的制备
- 本文对微波法诱导甲烷与二氧化碳制乙烯研究进行了研究, 得出合成的催化剂和其组成对此反应起着巨大的作用。从研究数据表明, 微波法制乙烯所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温度, 减少了碳化的生成。 但甲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率仍较低。所以, 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是实现沼气制取乙
-
1970-01-01
ASA树脂的制备技术及应用
- 介绍了ASA树脂(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并提出了关于今后ASA树脂的制备和应用发展建议。
-
1970-01-01
尿素醇解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了尿素醇解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艺研究中有关反应的热力学的可行性及相应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归纳了T艺研究中所采用的实验装置的主要类型。分析了该工艺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设计融熔尿素醇解工艺和采用氨基钠作催化剂的构想。 <BR>
-
1970-01-01
聚a一烯烃润滑油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聚a一烯烃润滑油的生产技术, 总结了各种催化剂的优缺点, 并指出聚a一烯烃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前景。
-
1970-01-01
WKLF系列微机全控励磁装置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 该文阐述了微机全控励磁装置是以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与微机技术组合的新一代励磁装置,它具有与电机电磁参数相匹配,与供用电系统网络的要求相适应的优点, 特别是提高同步电机及机组的动态稳定性,减少电机由于电网或负载等突然波动而导致电机失步的几率,便于操作及维护。 <BR>
-
1970-01-01
炼油污水处理方法探讨
- 根据我国炼油领域发展趋势, 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炼油污水处理的相关方法。
-
1970-01-01
丙烯酸一丙烯酰胺氧化还原体系的反相乳液聚合
- 采用白油为连续相, 以Span一80/OP一10为复合乳化剂, 过硫酸铵一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丙烯酸一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 探讨了单体浓度、 复合乳化剂配比及浓度、 引发剂浓度、 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反应单体AMAA比为41, 占乳液质量分数的20%, 复合乳化剂Span一
-
1970-01-01
我国热稳定剂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 聚氯乙烯是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 产量用量极大, 应用范围极广。但它热稳定性差, 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自动催化的脱氯化氢反应, 在加工过程中必须添加热稳定剂, 以防止变色、 降解。 相应地, 热稳定剂的发展与聚氯乙烯制品的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PVC热稳定剂的生产现状、 应用
-
1970-01-01
盐酸头孢匹伏卡品酯的合成
- ; 本文主要选择BOC头孢卡品作为起始原料, 经过成钠盐、 酯化、 脱保护、 成盐酸盐、 转晶最终得产品盐酸匹伏头孢卡品酯一水合物, 并对酯化反应和脱保护的条件如反应投料比、 时间、 温度等进行了重点考察与研究。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n(POMI)/n(中间体Ⅱ)=1.2;0℃. 反应3h。 三氟乙酸脱保
-
1970-01-01
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 本文综述了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介绍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发展及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及分类;重点介绍了此类传感器在环境农药分析与生命科学分析中的应用。 <BR>
-
1970-01-01
延长烷基化烷基转移催化剂使用周期的探讨
- 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7万t/a液相分子筛制乙苯装置的工业运行情况, 分析了影响烷基化催化剂及烷基转移催化剂活性的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 反应系统水分含量、 原料苯/乙烯加料比、 原料苯中碱性氮化物的含量等是影响烷基化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 烷
-
1970-01-01
甲嘧磺隆的合成路线
- 甲嘧磺隆(Sulfometuron—methy1)是一种新型的磺酰脲类超高效除草剂,主要用于林地的除草灭灌。本文祥述了甲嘧磺隆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路线。
-
1970-01-01
(S)一5一氧代四氢呋喃一2一甲酸的合成改进
- 以L一谷氨酸为原料经重氮化、 内酯化合成(S)一5一氧代四氢呋喃一2一甲酸。采用超声波处理代替室温长时间搅拌以加快酯化反应,选择频率为30kHz,超声时间8小时,产率为75%。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旋光度测试等进行表征。 <BR>
-
1970-01-01
炼厂碳四热裂解性能研究
- 本文主要考察炼厂碳四产品作为裂解装置原料的可行性。应用小型裂解模拟装置研究炼厂碳四与碳四、 轻烃共裂解性能结果发现, 碳四不适合单独做裂解原料, 与轻烃共裂解时最好的操作条件为碳四掺混量20%。 <BR>
-
1970-01-01
1,2一环己二醇催化脱氢产物分析
- 采用气相色谱法快速分离检测1,2一环己二醇催化脱氢产物中邻苯二酚及其杂质,分离时间为8min,色谱柱为sE一30(0.53mm×1.0um×50m)毛细管柱,载气流速30mL/min。柱温采用二阶程序升温初温8O℃,升温速率10℃/min, 终温150,保持1min。榆测器温度260℃, 进样器温度260℃。 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和
-
1970-01-01
刺刀管式三聚氰胺反应器应用总结
- 介绍了刺刀管式反应器的结构、 工作原理, 并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从而为反应器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
1970-01-01
硫酸高铈改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丁酸异丁酯的研究
- 采用硫酸高铈与阳离子交换树脂反应制备的改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丁酸异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带水剂种类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与反应体系形成非均相物系,具有易分离回收,催化活性高,反应时间短,出水速率快,合成工艺
-
1970-01-01
2,3一二氢吡喃自动控制工艺的初步设计研究
- 2,3一二氢吡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 通过对其传统工艺进行改进, 设计出自动控制的工艺路线, 提高反应的收率, 降低副产物的生成, 提高原子经济性, 降低生产成本。
-
1970-01-01
高固体分丙烯酸树脂的合成研究
- 本文通过制备高固分的内烯酸树脂, 讨论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玻璃化温度与官能团含量、 溶剂、 反应温度、 链转移剂对丙烯酸树脂粘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 聚丙烯酸树脂的粘度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而降低, 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宽而升高, 随着玻璃化温
-
1970-01-01
尿素外观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分析影响尿素外观质量的因素, 针对尿素外观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改进措施实施后尿素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1970-01-01
4-(4’-十一烯酰氧基苯基偶氮)苯甲酸的合成及液晶性研究
- 通过重氮化、 偶合将对氨基苯甲酸和苯酚合成为4一(4’-羟基苯基偶氮) 苯甲酸(OBA); 再通过酰氯酯化法将其与十一烯酸反应获得一种新的小分子液晶4一(4’-十一烯酰氧基苯基偶氮)苯甲酸(UOBA)。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脉冲Fourier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PET—NMR)对所合成的化
-
1970-01-01
气相SO3磺化甲苯工艺研究进展
- 本文综述了气相三氧化硫磺化甲苯制取对甲苯磺酸的反应机理及工艺条件。 阐述了设备及工艺条件等诸多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指出气相S03磺化甲苯具有反应速度快,强放热,反应体系粘度大的特点, 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对甲苯磺酸,减少副产物的生成,需要在设备和工艺两方面做研究。一方面,反应器是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