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化工网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化工下载
  • 1970-01-01 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热媒温度的精确控制
  • 本文介绍了燃煤、 燃油(气)、 电加热有机热载体加热炉不同的温度控制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详细分析了为达到精确控制温度所能采取的各种系统控制调节方案。 
  • 1970-01-01 添加剂与水磁化对水燥浆性能影响的研究
  • 为了分析磁化添加剂或磁化水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 以鸡西烟煤为研究对象, 采用正交实验法, 找出磁化强度和磁化时间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最佳配制条件, 并对比了2种情况下水煤浆的性能, 最后根据实验中添加剂在煤表面的吸附量, 分析了磁化机理。 <BR>
  • 1970-01-01 新疆洁净煤技术现状和前景
  • 新疆煤炭是中国十分重要的能源接续区和战略性能源储备区。是中国内地少有的优质动力用煤和发展煤化工的良好原料。采用洁净煤技术是新疆煤炭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选择,新疆洁净煤技术前景广阔。 <BR>
  • 1970-01-01 重氮盐水解制备愈创木酚的实验工艺研究
  • 概述了邻甲氧基苯重氮盐水解制备愈创木酚的机理, 指出了反应所需的基本条件。通过单一因素实验研究, 考察了水解温度、 重氮盐稀释倍数和滴加 时间、 水酸质量配比、 催化剂用量等对水解产品收率的影响, 弥补了对重氮盐水解制备愈创木酚工艺进行详细研究的空白。结果表明, 水解温度和
  • 1970-01-01 低温煤焦油的基本特性及综合利用
  • 以陕西神木和山西大同的4种工业生产煤焦油为样品, 对其基本特性进行 系统的分析研究, 对焦油中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应用GC—MS色质联用检测手段鉴定了碱洗提取的粗酚, 并在此基础上简要概述低温煤焦油的综合利用。 <BR>
  • 1970-01-01 转速对油煤浆制备均匀度的影响
  • 油煤浆的制备是煤液化工艺流程稳定运行的关键, 直接影响到煤液化工艺的整个过程。本文重点讨论了在转速改变的情况下油煤浆制备装置内部流线图,通过内部流线的对比,以及混合均匀度和达到混合均匀所耗费的时间的测定,从而初步确定试验条件下的最佳转速。 <BR>
  • 1970-01-01 大庆油页岩及其半焦孔结构研究
  • 采用比表面积吸附仪测定大庆油页岩及其半焦的低温氮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油页岩及不同干馏终温下的半焦均属于II型吸附等温线,说明其具有较连续的完整的孔系统,孔径范围小至分子级孔,大至无上限孔(相对而言)。各干馏终温半焦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具有相似的特点,分布曲线起始部分有较大
  • 1970-01-01 焦炭光学组缌与煤 焦质量关系研究
  • 分析了现行焦炭光学组织分类标准存在的问题, 焦炭光学组织的常用研究方法, 惰质组在焦化过程中的活性, 焦炭光学组织的形成与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的关系, 焦炭光学组织与焦炭质量的关系。 <BR>
  • 1970-01-01 NaOH改性生物质做为型煤粘结剂的成型研究
  • 探讨了NaOH溶液改性生物质秸秆作为型煤粘结剂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NaOH溶液浓度以及生物质种类对型煤机械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了生物质型煤的成型机理。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改性生物质具有粘结作用;碱液浓度与纤维的降解程度成正比;生物质纤维的降解程度直接影响其制
  • 1970-01-01 合成氨生产中型煤气化工艺条件的优化
  • 从型煤气化在合成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气化特性、工艺条件优化、到型煤气化的不足之处与发展前景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合成氨生产中型煤气化技术。 
  • 1970-01-01 颗粒旋转对CFB内气固两项流动特性的影响
  • 运用基于颗粒动理学理论的欧拉一欧拉气固多相流模型, 考虑颗粒自旋转运动对颗粒碰撞能量交换和耗散的影响, 并数值模拟CFB内气固颗粒两相流动特性。结果表明, 颗粒的自旋转使得流化床内更容易形成气泡, 颗粒浓度分布变化增大。颗粒自旋转运动导致床内非均匀结构更明显。 <BR>
  • 1970-01-01 低阶煤气化水煤浆添加剂的评价研究
  • 在低阶煤燃料水煤浆专用添加剂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气化用水煤浆的特点与要求,通过调整主体添加剂的分子结构和复配物组分, 研制出了性价比高的低阶煤气化用水煤浆专用添加剂, 并进行了成浆性试验研究。 <BR>
  • 1970-01-01 活性焦液泪再生及分形特证研究
  • 分别利用自来水、氨水、NaHCO和NaOH等4种液相介质对内蒙活性焦进行再生实验研究,并通过活性焦分形特征研究,分析活性焦分形维数与脱硫效果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来水与弱碱溶液的再生存在再生速率慢,脱附率不高等缺点,利用强碱如NaOH不仅可以加快脱附速率,而且脱附完全度高达97%以上;活
  • 1970-01-01 煤基活性炭负载硫酸铈催化合成丙酸丁酯
  • 为寻求丙酸丁酯的绿色合成方法, 以煤基活性炭负载Ce2(SO4)3催化合成 丙酸丁酯,用正交实验法,考察醇酸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3个因素对丙酸丁酯酯化率的影响, 获得了最适宜合成条件 醇酸比1.41,催化剂用量0.6g,反应时间40min。此时,酯化率可达97%以上。结果表明煤基活性炭负载Ce2(SO4)3
  • 1970-01-01 活化粉煤灰处理实验室废水酌实验研究
  • 以活化粉煤灰为材料, 以实验室废水为吸附处理对象,采用不同投加量、时间、温度、pH值、转速进行吸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活化粉煤灰对实验室废水中的cr(Ⅵ)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当活化粉煤灰处理剂用量4g,处理时间为20rain,温度为20%,pH=7时,转速为70r/rain,Cr(WI)的去除率高达89.9%。 <BR>
  • 1970-01-01 基于旋转粘度计法的水煤浆流变关系修正
  • 对兖州煤水煤浆进行流变特性试验研究,将管流法、旋转粘度计法得出的流变关系进行比对和分析。以测量结果更适合工程运用的管流法试验数据为基准,对旋转粘度计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修正,首次得出基于旋转粘度计法的水煤浆流变关 系的修正系数经验公式,较好的达到运用操作简单的旋转粘度计法
  • 1970-01-01 煤直接液化残渣牲质及高附加值应用研究进展
  • 介绍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组成, 结构和性质,综述了液化残渣高附加值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取得成绩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研发的焦点——沥青改性剂和炭材料,摒弃液化残渣的传统低效率应用,对于中国的煤直接液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R>
  • 1970-01-01 几种降解褐燥模型化合物的白腐真菌性质研究
  • 从褐煤的结构入手,选定了褐煤的3种模型化合物,使白腐真菌对其作用,并对微生物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测定菌体生长曲线和胞外酶的活性,研究菌重和蛋白含量变化,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检验菌体所产胞外蛋白。研究发现,云芝和金针菇能够在模型化合物存在条件下生长,其最佳培养条件为pH
  • 1970-01-01 神华煤燃烧初始阶段表面形态变化的试验研究
  • 通过沉降炉试验取得了不同停留时间的煤焦样品,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分析, 描述了整个燃烧的初始阶段煤粒表面形态的变化,初步探讨了煤粒表面形态变化与燃尽度的变化的关系,为理解燃烧初始阶段煤的行为提供帮助。 <BR>
  • 1970-01-01 煤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装置操作预案的实验研究
  • 为探索和积累神华处理能力为6000t/d的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的操作经验, 在6t/d的工艺开发装置(PDU)上分别进行了模拟催化剂、助催化荆硫供应减少或中断等异常情况下的操作预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催化剂供应量减少一半或助催化剂硫供应中断时,对煤直接液化操作的影响可以通过采取适当提
  • 1970-01-01 焦炉煤气中氨的回收
  • 焦炉荒煤气经初冷后,少部分氨存在于剩余氨水中,大部分的氨仍留在煤气中,这2部分的氨都应加以回收。介绍了初冷煤气中氨以及剩余氨水中氨的各种回收工艺以及其优缺点,并对各种工艺的使用情况作了简单叙述。 <BR>
  • 1970-01-01 神经网络在动力配煤中的应用
  • 在动力配煤中考虑了混煤这个各煤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动力配煤的数学模型,并提出神经网络算法,改进了一般的动力配煤模型。 
  • 1970-01-01 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的研究进展
  • 论述了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的原理,介绍了国内中试规模的实验装置及相关的工艺操作条件,提出了反应器结焦原因及清焦方法。 
  • 1970-01-01 升温速率及水蒸气分压改变对神华煤焦及其显微组分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 用非等温热重法考察了神华煤焦及其显微组分富集物焦的水蒸气气化反应,分析了升温速率、水蒸气分压改变对煤焦及其显微组分富集物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利用最大反应速率和半衰期两种方法评价了所选样品的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对神华煤而言,在相同的气化反应条件下,当升温速率和水蒸气
关于中国煤化工网 - 广告服务 - 隐私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