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化工网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化工下载
  • 1970-01-01 ZnS纳米粒子的微乳液合成研究
  • 研究了电导率测定微乳液的最大增溶水量及微乳液制备硫化锌纳米粒子的过程。以Span80和Tween80为复配表面活性剂,正辛烷作为油相,在超声波作用下制备微乳液;利用电导率仪测定微乳液的电导率,利用Originallab绘图软件对得到的电导率作图,通过曲线的突变点来确定微乳液的最大增溶水量;通过
  • 1970-01-01 苯氧化法顺酐部冷系统的工艺设计
  • 介绍了苯氧化法顺酐氧化工序部冷系统的工艺流程,部分冷凝器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的生产经验,对部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的方法。 <BR>
  • 1970-01-01 ZrO2/Ti—MCM一41催化聚丙烯裂解反应的研究
  •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中孔分子筛ZrO2/Ti—MCM一41,通过XRD和N2吸附一脱附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分子筛具有中孔结构,并且随着ZrO2含量的增加,ZrO2/Ti—MCM一41孔道的长程有序性和结晶度有所减弱,直至失去中孔结构。将其应用于聚丙烯(PP)催化裂解反应,通过考察负载量、反应温度、催化
  • 1970-01-01 表面凝胶化技术构建粗糙细微结构
  • 在醇溶性氟化聚合物(FR)溶液中,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前体,并掺杂聚四氟乙烯PTFE,在酸性和水量不足的条件下,得到了均匀的复舍溶胶涂敷后,经表面凝胶化技术处理,使涂层表面得到微米级PTFE粒子和纳米级SiO2粒子相结合的微米纳米阶层结构。XPS证实了凝胶4tY, 在涂层
  • 1970-01-01 安全系统的安全完整性水平及其选择
  • 讨论安全完整性水平的概念、安全生命周期、安全完整性水平选择的定性、定量方法,介绍如何遵照功能安全的国际标准进行安全完整性水平选择。并结合一个具体实例,介绍了如何实现安全完整性水平选择的过程。 <BR>
  • 1970-01-01 柴油低温粘温特性和流变性研究
  • 考察了柴油加入低温流动改进荆前后的低温粘温特性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柴油的表观粘度和粘流活化能增大,棚度系数增大,流动特性指数减小。柴油的流变特性越来越偏离牛顿流体,非牛顿性越来越强。柴油在低温下为假塑性非牛顿型流体。加入低温流动性改进剂T1804后。柴油的
  • 1970-01-01 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以二苯并噻吩(D)为例介绍了其加氢脱硫(s)的反应网络,并对近年来 国内外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认为加氢脱硫技术仍是目前国内生产清洁柴油的重要手段。 
  • 1970-01-01 氨碱厂蒸馏作业的节能降耗设计
  • 蒸馏工序是氨碱法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设计对节能降耗、降低成本至关重要。在蒸馏工序设计中应考虑减缓蒸馏设备结疤速度,延长其使用周期;合理选择氨冷却器;注重回收蒸氨废液的热量,降低能耗。 <BR>
  • 1970-01-01 掺杂La2O3或CeO2的V2O5/—Al2O3和Fe2o3/—Al2o3催化剂的乙苯脱氢性能
  • 通过掺杂少量的稀土金属氧化物La2O3或CeO2,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 了3%La2O3—17%Fe203/y—A12O3,3%La2O3—17%V205/y—A1203,3%CeO2—17%V205/y—A12O3催化剂(金属氧化物负载量均为基于载体的质量分数),并用于在CO气氛下乙苯温和氧化脱氢制苯乙烯的反应。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对乙苯和CO2的转化
  • 1970-01-01 奥沙拉秦的合成改进
  • 以5一硝基水杨酸为原料,经过甲酯化、甲磺酰化、还原、重氮化、偶合、 水解制得奥沙拉秦。针对传统的合成奥沙拉秦的方法存在的一些缺点,采用乙酸一铁粉作还原剂,对2一甲磺酰氧一5一硝基苯甲酸甲酯的还原反应进行了工艺改进通过实验,考察了还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投料比对该反应的影
  • 1970-01-01 常温合成过氧化钙工艺研究
  • 以生石灰和双氧水为原料,通过添加稳定剂,实现了过氧化钙的常规合成。研究了反应时间、稳定剂用量、氢氧化钙过量数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利用率和产品纯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BR>
  • 1970-01-01 巴豆酸一溶剂二组分物系密度和黏度的测定
  • 在常压下,采用u形振动管密度计和乌氏黏度计测定了巴豆酸一苯、巴豆酸一甲苯和巴豆酸一乙酸乙酯二组分物系在298.15~343.15K下的密度和黏度与巴豆酸一丙酮二组分物系在298.15~323.15K下的密度和黏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二组分物系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多项式回归 对不同温度下的对
  • 1970-01-0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成型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工)
  • 在介绍发展现状、优良性能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对近年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成型技术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了归纳综述。其成型技术分为2类加工和改性,其中加工技术中分为压制成型法、挤压成型法、注射成型法及其它加工方法4种,改性技术又可分为有机物共混改性、无机填料共混改性、聚合填充
  • 1970-01-01 半水煤气脱硫装置的设计及工艺管理
  • 结合“888”催化剂在半水煤气脱硫工段实际使用情况,论述了催化剂的选择、以Na2CO3为碱源的催化原理、生产中工艺指标的管理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 1970-01-01 超临界CO2萃取香椿叶总黄酮
  • 正交实验法优化了超临界CO萃取香椿叶总黄酮的工艺。在原料50g,分离室 I温度35℃、压力7MPa;分离室Ⅱ温度35℃、压力与储罐平衡条件下,超临界CO 萃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h,夹带剂用量为3mL/g原料,c0流量35L/h,提取5次,前2次用无水乙醇、后3
  • 1970-01-01 宝钢Litol法与K.K法粗苯加氢的对比
  • 本文介绍了宝钢2套粗苯加氢装置的生产状况,并对Litol法与K.K粗苯加氢的原理、工艺流程、生产费用、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综合生产中的各项数据,我们认为K.K法粗苯加氢精制应作为我国焦化企业的首选方法。 <BR>
  • 1970-01-01 超声波及乳化剂复配对制备微乳柴油的影响
  • 采用超声波处理为分散手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主要乳化剂,正丁醇为助剂,制备微乳柴油 优化了超声波作用参数最佳频401GIz,最佳声强0.266W-cm。最佳超声作用时间20min 研完了复配乳化剂对制备微乳柴油的影响,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pan8Span6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
  • 1970-01-01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概念、原理和特点,及在超临界下反应动力学和反应 选择性。叙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萃取分离、反应工程、环境保护和材料制备等方 面的应用进展。认为超临界流体技术以绿色、环保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将得到迅速发展,其应用也将有广阔的前景。 <BR>
  • 1970-01-01 超声波在聚合物成型加工中降粘作用的研究及应用
  • 对超声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其在聚合物成型加工中的降粘机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及对它在聚合物成型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在聚合物的成型加工中,超声波的合理施加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聚合物熔体的粘度,降低加工设备的要求和条件,更有利于高粘度聚合物的成型加工。 <BR>
  • 1970-01-01 催化裂化干气和液化气脱硫装置技术改造
  • 分析了某催化裂化干气、液化气脱硫装置存在胺液老化发泡、液化气脱硫塔筛孔堵塞、液化气带胺和再生塔处理能力不足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技术改造,液化气脱硫塔塔盘的结构形式为降液管式,更换胺液再生塔塔盘为高效立体塔盘,并增设反中洗胺液过滤器,更换新配制胺液。改造装置运行平稳,处理
关于中国煤化工网 - 广告服务 - 隐私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