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化工网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化工下载
  • 1970-01-01 松香及其改性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综述
  • 介绍了松香及其改性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针对其主要技术指标颜色、酸值、树脂酸和金属离子含量的分析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建议在国家标准中增加松香树脂酸和金属离子含量指标的检测方法。 <BR>
  • 1970-01-01 塔河焦化焦炭塔顶大油气线结焦分析
  • 大油气线结焦是影响延迟焦化装置生产负荷和生产周期的重要因素,也是延迟焦化技术面对的普遍问题。引起大油气线结焦的主要因素是焦碳塔顶温度控制、消泡剂设施的投用、原料性质和焦炭塔线速度,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效果显著,加工能力增强。 <BR>
  • 1970-01-01 实训中工业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 在简述工业硫酸生产过程中的基础上,探讨了实训中工业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后继发展的能力。
  • 1970-01-01 钛酸酯催化碳酸乙烯酯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
  • 以钛酸四甲酯、钛酸四异丙酯和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研究了碳酸乙烯酯(EC)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的酯交换反应。该反应可同时合成碳酸二甲酯(D M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避免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甲醇和乙二醇。提高了原子经济性。在相同条件下,钛酸四丁酯对该反应的催化效果最佳。
  • 1970-01-01 叔丁醇中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异丁烯齐聚动力学
  • 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和叔丁醇体系中,对异丁烯(IB)的齐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机理分析建立了异丁烯齐聚动力学模型。用高斯一牛顿法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参数估算,得到了动力学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IB齐聚具有一级串联不可逆的特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叔丁醇,虽可降低催化
  • 1970-01-01 输液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 传统使用的输液包装材料以玻璃瓶为主,而随着化工技术的发展,新的适用于输液的化工产品不断出现,输液包装材料逐步由玻璃瓶向PVC、非PVC包装软袋过渡。其中,非PVC多层共挤膜成为医药化工行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BR>
  • 1970-01-01 陶瓷分离膜支撑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 介绍了几种无机陶瓷支撑体的制备方法,评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制备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对支撑体的孔径大小及其分布、空隙率、机械强度等重要参数的影响。并指出目前无机陶瓷支撑体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BR>
  • 1970-01-01 树枝状大分子在药物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 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类高规整度、具有纳米尺度、三雏结构的树枝状大分子,其结构和分子尺寸大小具有良好的可控性。树枝状大分子的大小呈线性增长,而外层功能化基团呈级数增长。因此树枝状大分子的功能化备受人们的关注。而其作为药物栽体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作者仅就树枝状大分子
  • 1970-01-01 梯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西丁钠中的有关物质
  • 采用Phenomenex—Phenyl色谱柱(250mmX4.6mm,4um);以水(用甲酸调p H至2.7)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2mL/min;紫外检测波长235nm。本方法灵敏,准确,分离度良好,可用于头孢西丁钠中头孢西丁与未知杂质的检测。 <BR>
  • 1970-01-01 双尾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性质
  • 测试了3种双尾硫酸盐表面活性剂2一丁基辛基硫酸钠(GC12S)、2一己基癸基硫酸钠(GC16S)和2一辛基十二烷基硫酸钠(GC20S)的表面张力,评价了表面活性剂溶液与烷烃间的界面性质。实验结果表明,GC12S, GC16S,GC20S形成临界胶团的浓度分别为9.70,0.80,0.04mmol/L, 临界胶团浓度(cmc)时的表面
  • 1970-01-01 水合肼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前景
  • 介绍了水合肼的生产方法、用途以及国内外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我国水合肼生产的建议。 
  • 1970-01-01 提高磷酸二铵产品质量方法浅析
  • 针对磷酸二铵(DAP)产品养分波动大、含水量偏高、易结块、颜色变化大等缺点,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配矿、联产、设备改造、工艺指标调整等,使DAP装置不仅保持了原有的优点,而且产品质量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养分基本保持在64.O%一64.6%,水分下降到2.1%一2.2%,结块现象较少, 颜
  • 1970-01-01 水力旋流筛分机设计方案探讨
  • 在认识了旋流分离机理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传统旋流器内的流型及对分离过程的影响,针对传统旋流器存在的缺点,结合筛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级旋流器的设计思路,即水力筛分机,利用旋流推动颗粒层移动,实现动态过滤的目的。 <BR>
  • 1970-01-01 天然卤水与碳酸氢铵直接法生产食品级小苏打试验
  • 根据正交实验原理,对天然卤水与碳酸氢铵一步反应直接生产小苏打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综合考虑正交实验结果,根据产品回收率和纯度与各条件的关系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卤水与碳铵比为1m3(O.36~0.4 )t、反应温度35~37.5℃、反应时间1~1.5h。并按此条件进行了验证试验,在此条件下小苏打平
  • 1970-01-01 四甲基氢氧化铵相转移催化合成N,N一二乙基苯胺的研究
  • 用四甲基氢氧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可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各影响因素时产率提高的重要性次序依次是反应物摩尔比>氢氧化钠溶液用量>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反应温度。提出了常压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
  • 1970-01-01 天然气净化装置用主要设备
  • 对天然气净化厂中与天然气净化密切相关的两大装置——脱硫和脱水装置 中的主要设备脱硫吸收塔、脱水吸收塔等的工艺过程、工艺作用和原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对设备的结构形式、结构特点、介质对设备的腐蚀状况、设备材料的选择和检测以及设备制造中的特殊要求等作了概述。
  • 1970-01-01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研究进展
  • 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热力学抑制剂、动力学抑制剂、防聚剂的研究现状、作用基理、种类、应用范围以及存在的缺陷;针对现有的抑制剂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 
  • 1970-01-01 微波辐射脱除柴油中碱性氮化物实验研究
  • 提出以质量分数95%的乙醇为萃取剂,采用微波辐射脱除柴油中碱性氰化物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压力、剂油比对脱氛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功率为412.5W,辐射时间为6min,压力为O+5MPa剂油体积比为0.5时碱性氟脱除率可这58.6%。该方法与传统实验方法相比工艺简单、反应
  • 1970-01-01 添加剂对聚乙烯吹塑薄膜质量的影响
  • 影响聚乙烯吹塑薄膜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原材料和各类添加剂(如抗静电剂等)的选择、加工工艺条件(加工温度、挤出速度、吹胀比等)的控制等。主要分析了添加剂对聚乙烯吹塑薄膜质量的影响。 <BR>
  • 1970-01-01 稀土固体超强酸SOiO2/Ce(IV)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一丙二醇缩酮
  • 以环己酮与1,2一丙二醇为原料,稀土固体超强酸SO-/TiO2/Ce(IV)为催 化剂,合成了环己酮1,2一丙二醇缩酮,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在H(酮)2(醇)=11,5、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1.7%、带水剂环己烷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30%、反应时间1h的优化条件下,环己酮1,2一丙二醇缩酮收率可达84.28%。
  • 1970-01-01 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
  • 研究了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从中药材中萃取有机氯农药的影响因素。有机氯农药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一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最佳微波萃取参数设置为萃取温度120℃;萃取时间8.00min;萃取压力0.8MPa。在此微波萃取条件下,萃取回收率在85%~117%,相对标准
关于中国煤化工网 - 广告服务 - 隐私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