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01-01
转速对油煤浆制备均匀度的影响
- 油煤浆的制备是煤液化工艺流程稳定运行的关键,直接影响到煤液化工艺的整个过程。本文重点讨论了在转速改变的情况下油煤浆制备装置内部流线图,通过内部流线的对比,以及混合均匀度和达到混合均匀所耗费的时间的测定,从而初步确定试验条件下的最佳转速。 <BR>
-
1970-01-01
神华煤及其显微组分的分子式探讨研究
- 以神华煤及其镜质组、惰质组富集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煤质分析,元 素分析、煤岩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等试验方法,分析了神华煤、富镜质组及富情质纽的基团组成,并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得到了3个样品的分子式。<BR>
-
1970-01-01
神华煤燃烧初始阶段表面形态变化的试验研究
- 通过沉降炉试验取得了不同停留时间的煤焦样品,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分析,描述了整个燃烧的初始阶段煤粒表面形态的变化,初步探讨了煤粒表面形态变化与燃尽度的变化的关系,为理解燃烧初始阶段煤的行为提供帮助。 <BR>
-
1970-01-01
NaOH改性生物质做为型煤粘结剂的成型研究
- 探讨了NaOH溶液改性生物质秸秆作为型煤粘结剂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N aOH溶液浓度以及生物质种类对型煤机械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了生物质型煤的成型机理。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改性生物质具有粘结作用;碱液浓度与纤维的降解程度成正比;生物质纤维的降解程度直接影响其
-
1970-01-01
添加剂与水磁化对水煤浆性能影响的研究
- 为了分析磁化添加剂或磁化水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以鸡西烟煤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法,找出磁化强度和磁化时间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最佳配制条件, 并对比了2种情况下水煤浆的性能,最后根据实验中添加剂在煤表面的吸附量,分析了磁化机理。 <BR>
-
1970-01-01
神经网络在动力配煤中的应用
- 在动力配煤中考虑了混煤这个各煤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动力配煤的数学模型,并提出神经网络算法,改进了一般的动力配煤模型。
-
1970-01-01
低价煤气化水煤浆添加剂的评价研究
- 在低阶煤燃料水煤浆专用添加剂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气化用水煤浆的特点与要求,通过调整主体添加剂的分子结构和复配物组分,研制出了性价比高的低阶煤气化用水煤浆专用添加剂,并进行了成浆性试验研究。 <BR>
-
1970-01-01
NaOH改性生物质做为型煤粘结剂的成型研究
- 探讨了NaOH溶液改性生物质秸秆作为型煤粘结剂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Na OH溶液浓度以及生物质种类对型煤机械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了生物质型煤的成型机理。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改性生物质具有粘结作用;碱液浓度与纤维的降解程度成正比;生物质纤维的降解程度直接影响其
-
1970-01-01
升温速率及水蒸气分压改变对神华煤焦及其显微组分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 用非等温热重法考察了神华煤焦及其显微组分富集物焦的水蒸气气化反应,分析了升温速率、水蒸气分压改变对煤焦及其显微组分富集物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利用用最大反应速率和半衰期两种方法评价了所选样品的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对神华煤而言,在相同的气化反应条件下,当升温速率和水蒸
-
1970-01-01
褐煤低温改质过程中的阻力特性研究
- 以锡林浩特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SIMPLE算法和Eulerian模型,以10mm小颗粒褐煤为例,对气固两相流动的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阻力变化对流量的影响,搭建了两相流动实验平台,并对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对研究发生炉内的流动特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BR>
-
1970-01-01
添加粘结剂配煤炼焦实验与可行性
- 论述了粘结剂在配煤炼焦中的作用机理,介绍了40kq试验焦炉进行粘结效果、最佳粘结剂及其配比选择的试验过程。提出了添加粘结剂的炼焦配煤方案,扩大了弱粘结性煤的配入比例,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BR>
-
1970-01-01
低价煤气化水煤浆添加剂的评价研究
- 在低阶煤燃料水煤浆专用添加剂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气化用水煤浆的特点与要求,通过调整主体添加剂的分子结构和复配物组分,研制出了性价比高的低阶煤气化用水煤浆专用添加剂,并进行了成浆性试验研究。 <BR>
-
1970-01-01
活化粉煤灰处理实验室废水的实验研究
- 以活化粉煤灰为材料,以实验室废水为吸附处理对象,采用不同投加量、时间、温度、pH值、转速进行吸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活化粉煤灰对实验室废水中的cr(Ⅵ)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当活化粉煤灰处理剂用量4g,处理时间为20rain,温度为20%,pH=7时,转速为70r/rain,Cr(WI)的去除率高达89.9% 。 <BR>
-
1970-01-01
油焦浆的制备影响因素的研究
- 油焦浆是一种新型节能代油燃料,可以有效地代替燃料油直接应用燃油锅炉,其粘度指标符合应用中的要求。本身粘度比较大的油品制备的油焦浆粘度也较大,混合不同粘度的油品制备油焦浆可以降低油焦浆的粘度,提高较大粘度燃料油的应用。复合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油焦浆的稳定性,使油焦浆能够
-
1970-01-01
低温煤焦油基本特性及综合利用
- 以陕西神木和山西大同的4种工业生产煤焦油为样品,对其基本特性进行 系统的分析研究,对焦油中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应用GC—MS色质联用检测手段鉴定了碱洗提取的粗酚,并在此基础上简要概述低温煤焦油的综合利用。 <BR>
-
1970-01-01
焦护煤气再利用系统仿真模型研究
- 以系统动力学(SD)为手段,建立了焦炉煤气制甲醇的生产经营系统动态仿真模型。首先绘制了甲醇生产经营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并且根据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流图,编写了系统动力学方程。在模型通过真实性真检验后,对LH化工园的煤化工制甲醇项目进行了动态仿真与预测。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模
-
1970-01-01
中国褐煤加工利用浅谈
- 分析了褐煤加工利用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中国褐煤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战略,重点阐述了在中国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型煤化工是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褐煤资源的重要途径。
-
1970-01-01
焦炭光学组织与煤焦质量关系的研究
- 分析了现行焦炭光学组织分类标准存在的问题,焦炭光学组织的常用研究方法,惰质组在焦化过程中的活性,焦炭光学组织的形成与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的关系,焦炭光学组织与焦炭质量的关系。 <BR>
-
1970-01-01
煤炭直接液化体系高温高压气液相平衡研究进展及模型选择
- 笔者从气液相平衡基础理论展开并综述了高温高压相平衡计算研究进展, 介绍了状态方程法、混合模型法、超额Gibbs自由能状态方程模型法,并重点介绍 了超额Gibbs自由能~状态方程模型法的思路及应用特点。针对煤炭直接液化物系高温、高压、强不对称、强极性、完全非理想体系等特点,与结合
-
1970-01-01
Mg-土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 Mg一土吸附剂是由含镁黏土经物理方法提纯,再于250℃热活化处理2Omin后,制得一种新的吸附材料。重点考察了Mg-土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正交实验结果表明,Mg一土吸附剂在吸附温度60cc,吸附时间3Omin条件下,达到吸附平衡时对cu离子的吸附量为50.816mg/g,吸附率为99.99%。证明了Mg一土吸附
-
1970-01-01
颗粒旋转cfb内气固两相流动特牲的影响
- 运用基于颗粒动理学理论的欧拉一欧拉气固多相流模型,考虑颗粒自旋转运动对颗粒碰撞能量交换和耗散的影响,并数值模拟CFB内气固颗粒两相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颗粒的自旋转使得流化床内更容易形成气泡,颗粒浓度分布变化增大。颗粒自旋转运动导致床内非均匀结构更明显。 <BR>
-
1970-01-01
Mg-土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 Mg一土吸附剂是由含镁黏土经物理方法提纯,再于250℃热活化处理2Omin后,制得一种新的吸附材料。重点考察了Mg-土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正交实验结果表明,Mg一土吸附剂在吸附温度60cc,吸附时间3Omin条件下,达到吸附平衡时对cu离子的吸附量为50.816mg/g,吸附率为99.99%。证明了Mg一土吸附
-
1970-01-01
煤基活性炭负载硫酸铈催化合成丙酸丁酯
- 为寻求丙酸丁酯的绿色合成方法,以煤基活性炭负载Ce(SO)催化合成丙酸丁酯,用正交实验法,考察醇酸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3个因素对丙酸丁酯酯化率的影响,获得了最适 宜合成条件醇酸比1.41,催化剂用量0.6g,反应 时间40rain。此时,酯化率可达97%以上。结果表明煤基活性炭负载ce2。(S O),对
-
1970-01-01
聚吡咯/海藻酸钙导电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用乳液法成功制备出形貌规则的海藻酸钙微球,以该微球为“模板”,合成出电导率为3.82s/cm的聚吡咯/海藻酸钙微球,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用扫描电镜(sEM)对海藻酸钙微球及聚吡咯/海藻酸钙微球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搅拌速度为220or/min时,海藻酸钙微球形貌最好,直径约为7m,聚吡咯/海藻酸钙微球直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