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01-01
噻虫嗪的合成技术
- 以2,3一二氯丙烯和硫氰酸钠为起始原料,首先生成中间体2一氯丙烯硫代异氰酸酯(1),(1)再与苄基硫醇加成,环合生成中间体2 一苄硫基一5~氯甲基噻唑(2);(2)与3一甲基一硝基亚胺一l,3,5一恶二嗪反应生成中间体苄硫基噻虫嗪(3);(3)与氯气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噻虫嗪,合成总收率达到50.6%。研究了噻虫
-
1970-01-01
WKLF系列微机全控励磁装置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 该文阐述了微机全控励磁装置是以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与微机技术组合的新一代励磁装置,它具有与电机电磁参数相匹配,与供用电系统网络的要求相适应的优点,特别是提高同步电机及机组的动态稳定性,减少电机由于电网或负载等突然波动而导致电机失步的几率,便于操作及维护。 <BR>
-
1970-01-01
微波辐射下1一烯丙基一3一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
- 考察了氯化1一烯丙基一3一甲基咪唑(amimc1)和1一烯丙基一3一甲基眯唑四氟硼酸盐(amimlJB F4)离子液体的微波合成工艺条件,并用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2种目标产物产率由传统加热下的80.3%和76.2%提高到微波辐射下的86.1%和95.4%,反应时问缩短为传统的1/200和1/67 。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微波
-
1970-01-01
丙烯酸 一丙烯酰胺氧化还原体系的反相乳液聚合
- 采用白油为连续相,以Span一80/OP一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一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丙烯酸 一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探讨了单体浓度、复合乳化剂配比及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单体AMAA比为41,占乳液质量分数的20%,复合乳化剂Span一80与 OP一
-
1970-01-01
我国热稳定剂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 聚氯乙烯是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产量用量极大,应用范围极广。但它热稳定性差,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自动催化的脱氯化氢反应,在加工过程中必须添加热稳定剂,以防止变色、降解。相应地,热稳定剂的发展与聚氯乙烯制品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综述了国内外PVC热稳定剂的生产现状 、应用研究进展
-
1970-01-01
吸水膨胀型聚合物堵漏剂的合成与评价
- 本实验研制了一种吸水膨胀聚合物堵漏剂,该堵剂由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膨润土、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通过溶液自南基聚合法合成。并通过实验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此聚合物堵漏剂的性能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制备条什为引发制用量0.35%;AA/AM=31;单体浓度30%;膨润土加
-
1970-01-01
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 本文综述了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介绍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发展及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及分类; 重点介绍了此类传感器在环境农药分析与生命科学分析中的应用。 <BR>
-
1970-01-01
延长烷基化烷基转移催化剂使用周期的探讨
- 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7万t,a液相分子筛制乙苯装置的工业运行情况,分析了影响烷基化催化剂及烷基转移催化剂活性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系统水分含量、原料苯/乙烯加料比、原料苯中碱性氮化物的含量等是影响烷基化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烷基转移反
-
1970-01-01
腺苷蛋氨酸发酵液中甲醇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利用变色酸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对甲醇诱导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发酵液中甲醇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色酸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甲醇浓度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与气相色谱法相比误差不大。因此,利用变色酸比色法测定腺苷蛋氨酸发酵液中甲醇浓度是一种简单、易行、准确
-
1970-01-01
(S)一5一氧代四氢呋喃一2一甲酸的合成改进
- 以L一谷氨酸为原料经重氮化、内酯化合成(s)一5一氧代四氢呋喃一2一甲酸。采用超声波处理代替室温长时间搅拌以加快酯化反应,选择频率为30kHz,超声时间8小时,产率为75%。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旋光度测试等进行表征。 <BR>
-
1970-01-01
甲嘧磺隆的合成路线
- 甲嘧磺隆(Sulfometuron—methy1)是一种新型的磺酰脲类超高效除草剂, 主要用于林地的除草灭灌。本文祥述了甲嘧磺隆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路线。
-
1970-01-01
乙烯蒸汽裂解炉结焦抑制技术进展
- 本文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乙烯裂解过程中结焦抑制技术的进展,并介绍了炉管表面涂层技术、最新结焦抑制剂和新型炉管的应用。
-
1970-01-01
1 ,2 一环己二醇催化脱氢产物分析
- 采用气相色谱法快速分离检测1,2一环己二醇催化脱氢产物中邻苯二酚及其杂质,分离时间为8min,色谱柱为sE一30(0.53mm×1.0um×50m)毛细管柱,载气流速30mL/min 。柱温采用二阶程序升温初温8O℃,升温速率10C/min,终温1 50,保持1mfn 。榆测器温度260C,进样器温度260℃。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和
-
1970-01-01
N-甲基对硝基苯胺合成工艺研究
- 本文以对氯硝基苯、二乙醇胺和N一甲基甲酰胺(NMF)为原料合成了N一甲基对硝基苯胺,优化了工艺路线。用红外、核磁、气相色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
1970-01-01
炼厂碳四热裂解性能研究
- 本文主要考察炼厂碳四产品作为裂解装置原料的可行性。应用小型裂解模拟装置研究炼厂碳四与碳四、轻烃共裂解性能结果发现,碳四不适合单独做裂解原料,与轻烃共裂解时最好的操作条件为碳四掺混量20%。 <BR>
-
1970-01-01
2,3一二氢吡喃自动控制工艺的初步设计研究
- 2,3一二氢吡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通过对其传统工艺进行改进,设计出自动控制的工艺路线,提高反应的收率,降低副产物的生成,提高原子经济性,降低生产成本。
-
1970-01-01
N 一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方法研究
- 本文介绍了N一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用途及目前国内外主要生产方法, 通过对各种方法优缺点进行分析,改进已有的反应条件进一步优化了合成路线, 取得较高的产率和纯度。
-
1970-01-01
硫酸高铈改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丁酸异丁酯的研究
- 采用硫酸高铈与阳离子交换树脂反应制备的改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丁酸异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 反应时间、带水剂种类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与反应体系形成非均相物系,具有易分离回收,催化活性高,反应时间短,出水速率快,合成工艺
-
1970-01-01
a-(一烃合成油的应用及发展
- 综述了合成润滑油的优点、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聚一烯烃润滑油的生产研究技术,概述了国内外PAO的生产需求情况并指出聚Ot一烯烃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前景。
-
1970-01-01
尿素外观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分析影响尿素外观质量的因素,针对尿素外观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改进措施实施后尿素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1970-01-01
4-4一十一烯酰氧基苯基偶氮)苯甲酸的合成及液晶性研究
- 通过重氮化、偶合将对氨基苯甲酸和苯酚合成为 4一(4一羟基苯基偶氮) 苯甲酸(OBA);再通过酰氯酯化法将其与十一烯酸反应获得一种新的小分子液晶4 一(4一十一烯酰氧基苯基偶氮)苯甲酸(UOBA)。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和脉冲Fourier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PET—NMR) 对所合成的化
-
1970-01-01
单烷基磷酸酯的应用性能研究
- 单烷基磷酸酯是一类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原料,广泛应用于日化、纺织、采矿等工业领域,但缺乏针对单烷基磷酸酯应用性能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提纯前后单烷基磷酸酯作为原料,研究了产品的乳化性、润湿性和起泡性,并测出了不同浓度的纯品单烷基磷酸酯溶液在室温下的表面张力,进一步求出了单烷基
-
1970-01-01
气相SO3磺化甲苯工艺研究进展
- 本文综述了气相三氧化硫磺化甲苯制取对甲苯磺酸的反应机理及工艺条件。阐述了设备及工艺条件等诸多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指出气相s0磺化甲苯具有反应速度快,强放热,反应体系粘度大的特点,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对甲苯磺酸,减少副产物的生成,需要在设备和工艺两方面做研究。一方面,反应器是磺化
-
1970-01-01
改性聚氯乙烯中氯离子迁移规律研究及控制
- 通过对比试验,选定0.05mol/L的NaOH溶液为聚氯乙烯膜中氯离子迁移的提取液,以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检测,线性区间2.0—30.0ug。通过模拟氯离子在水中的迁移扩散和定量测试揭示稳定剂A对聚氯乙烯中氯离子的选择性吸附,能有效控制氯离子的迁移扩散;抗氧剂对氯离子的迁移具有中性作用;增塑剂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