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化工网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化工下载
  • 1970-01-01 己二腈加氢合成6一氨基己腈的研究进展
  • 对以丁二烯为原料合成己内酰胺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己二腈加氢合成6一氨基己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评述了各类己二腈加氢催化剂的特点和反应性能。与均相催化剂相比,多相催化剂制备简便,易与产物分离,其中负载型Ni基催化剂价格低廉 , 具有较好的己二腈加氢活性和较高的6一氨基己腈选
  • 1970-01-01 过硫酸铵引发丙烯腈/衣康酸铵共聚合研究
  • 为了合成高分子量的聚丙烯腈(PAN),选择衣康酸铵(NH4)2IA作为共聚单体, 以过硫酸铵(NH4)2s2O8作为引发剂,采用水相沉淀聚合工艺,研究了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元素分析、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了不同单体配比条件下共聚物的氧摩尔分数、热性能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水相沉淀聚合
  • 1970-01-01 合成氨原料气湿法脱碳富液能量回收方法的选择
  • 介绍了3种脱碳富液能量回收透平和2种能量回收技术的特点。以100kt/a合成氨碳丙脱碳装置为例, 对透平增压泵能量回收和涡轮助推式能量回收进行了比较,证明透平增压泵能量回收方式效果更好。 <BR>
  • 1970-01-01 加氢高压空冷系统腐蚀原因分析与对策
  • 在调研中国石化集团多套加氢高压空冷系统腐蚀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具有腐蚀难于控制、普遍存在、空冷器泄漏危险性大且制造质量不易保证的特点,由于实际原料中s和N含量高,而设计的空冷系统处理量不足;原设计无循环脱硫设施 ;注水量难以随着原料改变而提高;空冷器流速过高、物流分配不均;操
  • 1970-01-01 加氢尾油催化裂解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 对加氢尾油裂解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ZSM一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水蒸气处理和磷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吡啶吸附一红外光谱、NH程序升温脱附和Washburn法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水蒸气和磷改性对催化剂的酸性、润性、积碳量和积碳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磷改性的催化剂在500℃
  • 1970-01-01 褐煤制甲醇气化及变换工艺的选择浅议
  • 论述了气流床、 流化床气化工艺技术的优缺点, 并对其工艺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简单的对比,认为褐煤制甲醇气化工艺以选择气流床煤气化为宜, 尤其以GSP为最佳选择;选择气化压 力时要综合考虑后续流程的配置, 变换工艺以抽取部分气体通过变换后配气的流程较好。 <BR>
  • 1970-01-01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 研究用HPLC定量分析甲维盐的方法。色谱条件25cm×4.6mm,5ixm粒径的 Kromasil—C。不锈钢柱;流动相甲醇一水(体积比为92.8);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54nm。本方法在2.0—121g 进样范围内和峰高呈线性。相关系数值为0.997。甲维盐分析的回收率为98%一102%,变异系数为4.39%。 <BR>
  • 1970-01-01 化灰系统的几项改造
  • 对化灰工序设备的改进、改造的一些原因及效果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介绍。 
  • 1970-01-01 甲醇单台循环机运行小结
  •    采用一台循环机运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加强甲醇炉温的调节与触媒的使用与维护,延长触媒的使用寿命。 
  • 1970-01-01 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的合成与表征
  •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一400与甲基丙烯酸直接酯化反应,以甲苯为带水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甲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通过实验确定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甲基丙烯酸与聚乙二醇单甲醚-400的摩尔比为2.51,反应温度115c, 阻聚剂对苯二酚为0.78%(以醇酸总质量计),反应时间为9h,催化剂对甲苯磺酸为3
  • 1970-01-01 甲基叔丁基醚与苯酚合成叔丁基苯酚的研制
  • 在确定催化剂加入量和MTBE加料速度的情况下,当甲基叔丁基醚与苯酚的摩尔比为2l,反应温度为l30~150℃时,甲基叔丁基醚与苯酚烷基化能得到选择性为61.90%--65.30%、纯度高于99%的对叔丁基苯酚;选择性为33.60%-36.40%、纯度高于99%的2,4一二叔丁基苯酚。 <BR>
  • 1970-01-01 聚羧酸减水剂的两亲匹配
  • 通过引入两亲平衡值(e0)、亲水平衡因(k)、两亲匹配系数等概念对共聚物减水剂两亲平衡、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定黏度范围内 (相对黏度为1.2 8-1.32),甲基丙烯酸体系的聚羧酸减水剂平均亲水值与平均亲油值存在线性关系y=0.6327x+0.5078,其相关系数R=O.9535,其中两亲平
  • 1970-01-01 减少蒸汽用量是降低炼油能耗的有效途径
  • 由于加工原油品种的变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炼油能耗远大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在该厂的能耗构成中蒸汽耗量所占比例较大,高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平均水平。造成蒸汽耗量大的主要原因有气体脱硫装置胺液再生和含硫污水
  • 1970-01-01 两种高压煤浆泵的比较
  • 通过从多方面对GEHOPUMS和FELUWAPumpen2种高压煤浆泵分析对比及其区别的阐述,得出在水煤浆加压工艺中FELUWAPumpen优于GEHOPUMS 。 
  • 1970-01-01 聚碳酸酯的生产和应用市场
  • 介绍了聚碳酸酯的物珲性能和生产现状,详细地阐明了聚碳酸酯在光学,汽车制造工业、 航空航天等九大领域的应用分布情况。 
关于中国煤化工网 - 广告服务 - 隐私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