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01-01
煤气化技术与分布式能源冷热电联产技术的联合应用
- 介绍了第二代煤气化工艺和分布式能源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工作原理,将这两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相结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BR>
-
1970-01-01
硼化硫代磷酸酯胺盐抗磨剂生产工艺改进
- 通过分析合成工艺路线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影响产品质量和收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预混合、替换溶剂、增设工序控制点和调整工艺参数等工艺改进方法,解决了产品质量差、物料消耗高的生产难题,实现了稳定优质生产。 <BR>
-
1970-01-01
煤制甲醇和合成氨废气作为天然气生产甲醇补加CO2源
- 该公司3O万t/a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产品的过程中,产生过剩的氢随弛放气排放,另一处装置2O万L/a煤制甲醇和lO万L/a合成氨排放二氧化碳,造成 资源浪费。通过技术改造,将原先作为废气排放的二氧化碳作为甲醇生产装置的补充碳源,该装置由蒸汽转化工艺改造为蒸汽转化前补碳工艺,从而大幅度降低
-
1970-01-01
偏三甲苯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中国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石化三厂7kt/a偏三甲苯装置为新建装置,自2003年9月开工以来, 装置热源系统及设备在设计上存在问题,安全生产出现困难。分析了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找出了装置安全生产最佳方案,实现装置开汽一次成功。 <BR>
-
1970-01-01
煤中矿物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
- 介绍了煤中矿物质的赋存状态及其对煤炭成浆性的影响。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论述了不同矿物对水煤浆流变特性和稳定性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
1970-01-01
膜蒸馏法分离乙醇水溶液的研究
- 采用改性后的陶瓷膜管,对低浓度乙醇水溶液进行了膜蒸馏的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膜蒸馏过程的操作参数对膜通量和分离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通量随着乙醇浓度、膜两侧温差和真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分离因子则随乙醇质量分数,膜两侧温差和真空度增加而减少。 <BR>
-
1970-01-01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对金属离子吸附研究进展
- 综述了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技术。介绍了各种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将各种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各种制备技术的特点。对纳米二氧化钛对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BR>
-
1970-01-01
气相聚合流化床内静电与结片现象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了气相聚合流化床内静电及结片现象的研究进展,对流化床内结片现象进行了描述,将静电与流化床的壁面结片现象关联,并从流化床流体力学行为与静电生成速率的关系出发对静电的生成机理进行了论述。通过对流化床内静电分布分析,确定了流化床内静电积累和消散的位置。提出了流化床内静
-
1970-01-01
纳米复合杂多酸催化合成烟用香料丁酸丁酯的研究
- 以纳米型H3fWD/Si02为催化剂,丁酸和丁醇为原料,合成烟用香料丁酸丁酯。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磷钨杂多酸是合成丁酸丁酯的良好催化剂,适宜的工艺条件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1.4,催化剂用量为5%,反应时间为1h,酯化率可达 99.2%。 <BR>
-
1970-01-01
尿素合成塔的超压保护措施
- 介绍了河北迁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cO压缩机联锁现状,尿素合成塔超压保护原因及保护方案。
-
1970-01-01
汽油深度脱硫的技术进展
- 介绍了加氢脱硫和非加氧脱硫2种汽油脱硫技术。综述了近年来汽油深度脱硫机理方面的研究和技术进展。 .
-
1970-01-01
尿素与苯酚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热力学分析
-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结合Watson公式和热力学关系式计算了尿素与苯酚合成碳酸二苯酯液态反应的反应焓变、反应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平衡常数。结果表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碳酸二苯酯的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常数很小,为了提高产品收率, 必须及时移走生成的氨气。 <BR>
-
1970-01-01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乙酸异丙烯酯
- 以乙烯酮和丙酮为原料,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代替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直接酯化合成乙酰丙酮的中间体乙酸异丙烯酯。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 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072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效果较佳。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7~70℃,反应时间8h,催化
-
1970-01-01
柠檬酸铁处理高浓度硫化氢炼厂酸性气的研究
- 通过选择柠檬酸配位剂和其它助剂 . 研究柠檬酸铁处理高浓度硫化氢炼厂酸性气体。实验分别考察了吸收剂Fe(1idL浓度、 溶液pH值、 操作温度、 硫化氢气体流量及传质方式对硫化氢吸收率的影响. 确定柠檬酸铁脱硫体系适宜的反应条件。推荐最佳工艺参数为 柠檬酸铁浓度为0.6mol/L、pH8.5~9.0
-
1970-01-01
双塔变压再生脱碳工艺应用总结
- 简介了双塔变压再生的原理及应用情况。改造后,一次碱洗出口CO含量为 1.5%,二次碱洗出口C02含量为O.13%,低变出口CO含量为0.09%,甲烷化炉温差小于3O℃,新鲜气中CH含量为1.O%以下。合成系统放空量减少。氨产量明显提高,最高日产氨430t,吨氨高压蒸汽耗下降400kg,低压蒸汽耗下降760kg。通过实际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