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化工网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化工下载
  • 1970-01-01 我国合成氨煤制气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 根据我国现有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状况,煤炭仍是合成氨工业的主要制气原料,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合成氨煤制气原料的结构情况和生产现状,当前煤制气技术进展及前景展望,指出了采用先进的煤制气技术对现有合成氨装置进行改造,是氮肥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化企业
  • 1970-01-01 天然气_煤集成共转化制备合成气新工艺
  • 介绍了国内外目前主要的合成气制备工艺,即以天然气和煤各自为原料的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以及天然气一 煤共转化制备合成气的研究状况,并通过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的实验研究发现煤焦在天然气一 煤集成制备合成气过程中具有抑制甲烷析碳的作用,从而指出天然气一煤共转化制备合成气工艺是
  • 1970-01-01 新节能脱甲烷系统
  • 在某30万t乙烯装置低压脱甲烷系统的基础上,应用流程模拟技术开发出一套新的节能的脱甲烷系统。新系统在流程中引人膨胀机,有效避免了气体节流的能量损失;调整、优化了原有的工艺参数,减少了直接节流到塔压的裂解气量;对系统换热网络重新进行了匹配,更加合理利用了各股物料的冷量,使脱甲烷
  • 1970-01-01 我国硼肥生产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 介绍了我国土壤含硼情况,讨论了硼肥生产和应用的现状,分析了硼肥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 1970-01-01 新型C207—1型联醇催化剂在“ 8·3O工程上的应用
  • 简要介绍了C207一l型联醇催化刺的基本组成、特点和物化性能。结合晋城二化“18·30 ”工艺流程和醇烃化工艺特点,阐述了C207—1型联醇催化剂在0 2000mm甲醇合成塔中的装填、升温还原及实际运行情况。 <BR>
  • 1970-01-01 无机絮凝剂絮凝效率的研究
  • 结合比较分析传统铝盐与无机高分子聚铝的絮凝效率差异,讨论了水解产物形态、絮凝剂投加量、环境pH值和颗粒物浓度等因素对絮凝沉降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他们与絮凝沉降机理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聚铝中A1在电中和脱稳絮凝机理中的独特吸附优势使其成为混凝过程中最主要的絮凝剂,传统铝盐在
  • 1970-01-01 天然橡胶和胶清橡胶的热氧降解特性研究
  •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了胶清胶(NR—s)和天然橡胶(NR)在空气气氛中的热氧降解行为。结果表明(1)NR-s和NR的TG图中均出现多个平台,对应的DTG图中均H{现多个峰,因此其热氧降解均属于多步反应(2)NR—s的(质量损失率为5%时的温度)为283oC,NR的为316℃,说明NR—s的热稳定性较NR有一定的下
  • 1970-01-01 新型甲醇汽油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本文研究了甲醇汽油体系相稳定剂,并利用90基础汽油和工业精甲醇为主要原料,添加相稳定剂、防腐剂、消烟剂、蒸汽压调节剂和燃烧催化剂等,经科学配方和工艺,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符合97无铅车用汽油国标的甲醇汽油产品。 <BR>
  • 1970-01-01 稀土助剂对低汽气比高变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从分析助剂的作用机理人手,研究了不同稀土助荆及其添加方式对低汽气比高变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认为添加镧可能在催化剂表面起到富集水蒸汽的作用,从而抑制铜促进剂的甲醇合成活性,降低催化剂在低汽气比条件下的甲醇剐产物生成量。 <BR>
  • 1970-01-01 添加剂对含盐四氯化碳一水乳状液的稳定作用
  • 在恒定乳化机转速和白炭黑含量的条件下,以白炭黑作为固体粉末稳定剂制备了四氯化碳一水乳状液,用恒定含量的氯化钾作为背景电解质,采用电导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的聚乙二醇~6OO(PEG一600)和吐温一80(Tween一8O)添加剂对含盐四氯化碳一水(体积比为11)乳状液的稳定作用,通过提出增比电导率和
  • 1970-01-01 新型预还原苯加氢催化剂的研制
  • 对稳定剂法制备预还原苯加氢催化剂的方法及性能评价试验作了介绍。结果表明,用稳定剂法制备的预还原苯加氢催化剂活性良好,对还原后的金属镍保护良好。 
  • 1970-01-01 锡镍铜三元合金电镀新工艺的研究
  • 研究了一种柠檬酸盐体系电镀锡镍铜合金新工艺。讨论了络合剂的浓度、 电流密度、铜离子的浓度、pH、温度等因素对锡镍铜合金镀层的外观及铜、镍的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所得镀层表面细致、均匀,抗变色性好,耐腐蚀性强。 <BR>
  • 1970-01-01 铁铵矾为催化剂对合成乙酸仲丁酯的影响研究
  • 以铁铵矾为催化剂,对冰乙酸与仲丁醇之间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问对合成乙酸仲丁酯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铵矾有一定催化活性。当冰乙酸物质的量为0.12mol,冰乙酸、仲丁醇及铁铵矾的摩尔比为l20.12,催化剂质量为7.Og,反应2.5h后,收率可达75.12%,所得产品无
  • 1970-01-01 悬浮型光催化纳滤膜反应器处理H酸废水光催化降解效率及反应动力学
  • 分别采用悬浮型光催化反应器和悬浮型光催化纳滤膜反应器进行光催化降解H酸溶液试验。结果表明,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好的光催化处理效果。在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50mg/L、100mg/L和150mg/L、p≥0.7的反应条件下,悬浮型光催化反应器中污染物光催化降解过程分别遵循L—H一级、一级以及
  • 1970-01-01 洗油蒸馏模拟计算在设计中的应用
  • 通过对洗油蒸馏装置的模拟计算,确定了初馏塔和精馏塔的主要工艺设计参数。用1套双炉双塔蒸馏装置分别加工甲基萘油和洗油,可以生产工业甲基萘和苊馏分,并能大大节省工程的一次性投资。对正在生产的蒸馏装置,通过模拟计算可以调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BR>
  • 1970-01-01 脱硫吸附剂与吸附脱硫技术
  • 综述国内外原料气和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在吸附脱硫材料和吸附脱硫工艺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进展。介绍分子筛类、金属氧化物类、活性炭类等脱硫吸附剂。分别评述物理吸附、活化吸附、选择性吸附等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的机理和工艺. <BR>
  • 1970-01-01 旋流分离技术在液化石油气脱胺中的应用
  • 以液化石油气/胺液物料体系为对象,开发了液化石油气/胺液分离的工业试验装置,对旋流芯管压力、分离效率和流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净化前液化石油气胺液质量浓度为106mL~1814mL,净化后液化石油气胺液质量浓度为2 2~108mr/L,胺液平均脱除率在88.6%,完全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BR>
  • 1970-01-01 系列羧酸盐型咪唑啉磷酸酯的合成与性能
  • 以月桂酸、羟乙基乙二 胺、丙烯酸乙酯、五氧化二瞵和氰氰化钠等为原料,合成系列羧酸盐型咪唑啉磷酸酯两悱丧而活性剂(MP),研究了其应用性能。结果表明,该系列表面活性剂 商品咪唑啉磷酸酯Phosphoterie T—c6相比,具有多种优芹性能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7~0.1mmol/I
  • 1970-01-01 烷基酚磺酸聚醚磺酸盐驱油剂的合成及表征
  • 针对日前常规表面活性剂存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环境下的使川缺陷,以烷基酚为起始剂,通过乙氧基化、氯代、磺化反应,在烷基酚苯环上引人磺酸根基团, 同时对烷基酚聚醚的端羟基再次磺化,合成了烷基酚磺酸聚醚磺酸盐;片1红外) 匕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质量分数o.3%的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模拟水溶
  • 1970-01-01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结构优化方法
  •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法正在我国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迅速地普及应用。应用AN.SYS软件提供的参数化设计语言和优化设计等高级分析技术,可以采用一种新的“结构优化法”进行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设计。该方法具有设计计算周期短、工作量小等优点,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BR>
  • 1970-01-01 往复式振动筛板塔净化湿法磷酸的研究
  • 为了开发湿法磷酸(WPA)净化的新工艺及设备,根据溶剂萃取净化湿法磷酸的物性与振动筛板塔的特性,设计研制了振动筛板塔,并进行溶剂法净化湿法磷酸的设备结构参数与操作条件的实验,找出了萃取、洗涤、反萃3个主要过程的设备结构参数与适宜操作条件,萃取筛板间距为7em,振动频率为200r/rain;
  • 1970-01-01 亚胺磺酸钠的合成及应用
  • 阐述了以硫酸和尿素为原料合成亚胺磺酸钠的过程,并阐明了硫酸和尿素的配比、搅拌时间和速度以及反应温度等关键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给出最佳反应条件。合成产品经过傅立叶红外光谱的定性鉴定,与标准图谱数据一致。给出了产品的技术指标和产品含量的测定方法。初步探讨了亚胺磺酸钠作
  • 1970-01-01 阳离子聚合物聚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的设计合成
  • 以二甲基烯丙基胺为原料,经盐酸酸化、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得阳离子一聚合物聚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并确定了其阳离子单体的优化合成工艺条件凡(二甲基烯丙基胺)凡(盐酸)=1.01.1,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2h,阳离子单体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的收率可达37.1%。在引发剂二氯偶氮脒质量浓度为10.
关于中国煤化工网 - 广告服务 - 隐私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