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化工网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化工下载
  • 1970-01-01 OAO工艺应用高效优势菌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
  • 为寻求一种不经稀释而直接处理焦化废水的途径。本文介绍了在OAO工艺中投加HENGJIE高效菌和粉末括性炭降解高浓度未稀释焦化废水的中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处理未稀释的高浓度焦化废水,且系统启动快,降解效率高,CODcr去除率达93.16%,氨氮去除率达98.74%。tlENGJIE高效微生物对焦化
  • 1970-01-01 PAN基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研究
  • 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研究了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造成碳纤维力学性能低的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严重的皮芯结构、芯部组织疏松或有孔洞出现、晶相少且无明显取向、石墨层排 列紊乱。提高碳元素的含量,提高结晶度,减少甚至消除皮芯
  • 1970-01-01 D一006催化剂在合成甲基叔丁基醚装置上的应用
  • 介绍了D一006树脂催化剂及其在合成甲基叔丁基醚装置上的使用情况,通过开车初期及正常生产后装置的运行状况,分析了进料负荷、反应温度与转化率之 闻的关系。结果表明。反应器在65℃时的转化率最大为96%,产品纯度达98.38%。 该树脂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和稳定性较好,转化率高,可实现1年一
  • 1970-01-01 Pd—CeO2/AI20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
  •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d/A12O3和Pd—CeO2/A12O3催化剂,以噻吩加氢脱硫为探针反应,考察了CeO2对Pd/A1z03催化剂的改性作用及制备方法对Pd—CeO2/ A12O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脱附和噻吩吸附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和酸性。实验结果表明,与Pd/A1
  • 1970-01-01 EDI膜堆填充材料及其填充方式的研究进展
  • 介绍了EDI膜堆填充材料的研究现状,认为离子交换树脂仍是今后填充材料的主要研究对象,离子交换纤维和其它新型填充材料的研究亟待有新的突破。同时,以树脂为例,对离子交换材料的3种填充方式(混合填充、分层填充、分置式填充)进行了系统介绍。最后对EDI膜堆填充材料及其填充方式的研究与
  • 1970-01-01 Pd—Cu负载型催化剂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了Pd—Cu负载型催化剂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的研究进展。总结了Pd—C u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特征及其催化活性。重点介绍了Pd—Cu/陶瓷膜催化剂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的活性及其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用来提高催化还原硝酸盐过程中的催化性能。 <BR>
  • 1970-01-01 F3601进口法兰夹具堵漏技术
  • 法兰夹具密封注胶堵漏是一种带压堵漏技术。简要分析法兰泄漏的原因,堵漏夹具的设计并给出三维图形,详细介绍整个注胶密封堵漏过程。通过堵漏过程的分析,达到了很好的密封效果。 <BR>
  • 1970-01-01 PTA氧化反应冷凝器传热传质行为分析
  • 针对PTA氧化反应中冷凝器内的醋酸、水和氮气混合蒸气冷凝过程,考虑 冷凝过程中惰性气体和气相醋酸,水缔舍效应,分析了各级换热器内传热传质行为以及传递对换热器设计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高溶剂浓度下的冷凝过程是气相在近似相平衡状态进行,可以忽略气相中传递限制,而随着气相中溶剂含
  • 1970-01-01 FH一40系列轻质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研制及工业应用
  • 成功开发出性能优异的FH一40A/FH一40B和FH一40C新一代轻质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该系列催化剂具有孔容大、比表面积高、加氢活性好及堆积密度小等特点。在同等工艺条件下,达到相同精制效果,FH一40系列催化剂比国内外参比催化剂活性高(10~15)℃。工业应用结果表明,FH一40系列催化剂对原
  • 1970-01-01 HD型全自动显微镜光度计硬件开发技术
  • 介绍了HD型全自动显微镜光度计中主要的硬件技术。采用l6位A/D转换高速数据采集,强化抗干扰措施,应用新型光电转换器等技术提高了测定精度。引入电子目镜与视频窗13替代了观察显镜揖ll通过自动调焦解决了测定过程中由于显微镜焦距变化而影响测值的准确性问题。 <BR>
  • 1970-01-01 Ti—HMS分子筛的合成和气相硅烷化
  • 以工业级正十六胺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Ti含量的Ti—HMS分子筛,并用六甲基二硅氮烷对其进行气相硅烷化。采用x射线衍射、N 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交叉极/魔角旋转si核磁共振、紫外一可见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对试样进行了表征。以过氧化氢异
  • 1970-01-01 RFCC装置外取热器产中压蒸汽盐含量问题的研究
  • 研究了催化裂化装置(Rc)外取热器汽产中压蒸汽盐含量问题。吉林石化公 司炼油厂I套140万t/a催化裂化装置实施外取热器汽包改造、余热炉使用新型吹灰 器、加强锅炉给水质量等措施,解决反应系统外取热器汽产3.5MPa中压蒸汽盐含量高问题,避免了大型机组蒸汽透平叶轮因积垢频繁切换清洗,实
  • 1970-01-01 Hb沸石催化合成2,6一二异丙基萘
  • 采用高压釜对Hb沸石催化剂的萘异丙基化催化反应性能进行评价。系统考察了溶剂用量、异丙醇与萘的物质的量比、Hb沸石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异丙基化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2,6-二异丙基萘(2,6一DIPN)适宜的反应条件是溶剂十氢萘用量25mL·(0.05mol
  • 1970-01-01 VB12发酵液过滤特性研究及分离优化
  • 对VB12发酵液进行絮凝预处理,由正交实验确定影响絮凝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最佳絮凝条件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加入体积分数7%、pH值6、搅拌速度140r/rain、搅拌时间45S。通过加压过滤实验,得到絮凝后滤饼的过滤特性,在此基础上,加入硅藻土助滤剂以探讨对滤饼结构和过滤速率的影响,并考察滤
  • 1970-01-01 Ⅳ一(甲基取代苯基)-Ⅳ一(2一羟基一3一萘甲酰基)脲的合成研究
  • 以2一羟基一3一萘甲酸和二氯亚砜为原料合成2羟基3萘甲酰氯,再与甲基取代的苯脲化合物反应得到Ⅳ-(甲基取代苯基)Ⅳ·(2一羟基一3.萘甲酰基)脲。重点研究了Ⅳ(3一甲基苯基)Ⅳ(2羟基.3萘甲酰基)脲的合成 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即以苯为溶剂、三乙胺为缚酸剂,n(间
  • 1970-01-01 YA一型微乳化剂的研究
  •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乳化剂的合成方法。直接用工业油脂与胺类反应,可合成一种新型乳化剂,其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吐温、斯盘等合成表面活性剂。用这种乳化剂做主乳化剂配以适当的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助剂,制成一种新型微乳化剂——YA一型微乳化剂。用这种微乳化剂可制得稳定的W/O微乳液。
  • 1970-01-01 SAF25O7与321管板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组织形态和相组织分布
  • 为了解SAF2507和321异种金属管板焊接接头的相比例分布情况,按照AST M标准对其焊缝截面各重要部位进行了铁素体含量检测。通过金相分析,发现两道焊缝组织形态区别很大,第1道焊缝基本为针片状或羽毛状奥氏,第2道焊缝却成 团块状奥氏体。 <BR>
  • 1970-01-01 ND钢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
  • : 研究20g钢和ND钢在750~C下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得出氧化动力学曲线进行氧化动力学曲线公式的拟和,对氧化后试样的表面进行宏观观察,并用SEM观察氧化膜形貌和用XRD分析氧化产物的组成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在750oC氧化时20g钢和ND钢的抗氧化性能不断降低,单位面积的氧化膜重量增加。但ND
  • 1970-01-01 b--分子筛催化剂在异丙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以大连理工大学BPA分子筛催化苯一丙烯烷基化合成异丙苯小试成果为基 础,利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研究院中试装置合成改性/3-分子筛催化剂,并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大生产装置进行了侧线挂管实验,通过翔实的实验数据论证 了研制的口一分子筛催化剂取代进口美国U0P公司Qz一2000分子筛催
  • 1970-01-01 Shell煤气化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 Shell煤气化技术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洁净煤气化技术之一。介绍了Shell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目前国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国内引进装置的建设和投产情况。 <BR>
  • 1970-01-01 ND钢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
  • : 研究20g钢和ND钢在750~C下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得出氧化动力学曲线进行氧化动力学曲线公式的拟和,对氧化后试样的表面进行宏观观察,并用SEM观察氧化膜形貌和用XRD分析氧化产物的组成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在750oC氧化时20g钢和ND钢的抗氧化性能不断降低,单位面积的氧化膜重量增加。但ND
关于中国煤化工网 - 广告服务 - 隐私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