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化工网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化工下载
  • 1970-01-01 煤沥青改质生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用粘结剂的研究
  • 河南天宏焦化公司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研制改质沥青,在高压反应釜内先进行净化处理,然后采用加热聚合法进行改质,所得改质沥青喹啉不溶物QI为11 %~l2%,甲苯不溶物I为32%~36%,树脂20%~24%,软化点108~112℃,结焦值59.5%~60%,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可用作生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粘结剂。 <BR>
  • 1970-01-01 煤气化废水处理流程建模和全流程模
  • 为分析煤气化废水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该过程进行了全流程建模和模拟。在体系和流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代表组分,选择了适用于该实际流程各单元操作的热力学方法和计算模块,提出了适合于该体系的萃取液液平衡关系和萃取平衡级模型并构建了用户自
  • 1970-01-01 耐盐性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溶胀性能研究
  • 以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一硫代硫酸钠为引发剂, 采用敞开体系快速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耐盐性高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一CO一丙烯酰胺)。探讨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单体含量、引发剂及交联剂用量对吸水(盐)率的影响,同时对共聚物的溶胀性能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 1970-01-01 木糖醇牙膏的配方与制造
  • 对木糖醇牙膏的功能、配方、制备使用方法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一种木糖醇牙膏的配方。 
  • 1970-01-01 镍/铁二元金属催化降解水体中的莠去津和对氯苯酚
  • 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考察了Ni/Fe二元金属对不同取代基上cl原子的脱除特性。实验以莠去津和对氯苯酚(p-cP)为研究对象,在水溶液中进行了脱氯降解。结果表明,与金属Fe相比Ni/Fe对莠去津和p-cP均有明显的催化脱氯降解效果。单位比表面Ni/Fe对p—cP和莠去津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ksA=7.61
  • 1970-01-01 纳米SiO2/TiO2/G复合光催化膜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 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玻璃纤维体系复合催化膜(s i02,Ti02),研究了影响成膜的主要因素(PEG添加量、焙烧温度溶胶特性等)的条件下si02/TiO2/GF的特性。采用气相甲醛对si02/Ti02/GF体系催化膜的光催化效率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在(n钛酸四丁脂)n(水)=11的时候,聚乙二醇(PEG)
  • 1970-01-01 喷雾洗涤碱车滤饼初探
  • 介绍了喷雾和传统的溢流式两种洗涤重碱方式的特点,阐述了喷雾洗涤碱车滤饼原理和工艺,并总结了我厂喷雾洗涤生产试验情况。 
  • 1970-01-01 纳米TiO2光催化机理及改性研究进展
  • 在纳米TiO2微观结构的基础上,讨论了纳米TiO2光催化改性方法,包括提 高可见光响应活性和提高光量子效率,重点阐述了这两种改性和TiO2纳米结构的关 系,认为具有更开放晶体结构的锐钛矿型更易于电子迁移,而具有较少表面缺陷的大晶面金红石型更具有电子反应活性,光催化性能的综合改善,应基于
  • 1970-01-01 平流双效精馏流程模拟与优化设计
  • 针对平流双效精馏流程进行了具体研究,建立了最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编制了通用计算机程序,用实例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及优化设计方法和节能效果进行考核。提出了简捷优化法与逐板严格计算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以往优化设计计算中仅求得局部最优解的弊端。 <BR>
  • 1970-01-01 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 综述了国内外对纳米TiO2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液相沉淀法、溶胶一凝胶法、醇盐水解法、水热法等液相制备法,并讨论了纳米TiO2在气体净化、表面自清洁、污水处理、杀菌等方面的应用。 <BR>
  • 1970-01-01 纳米二氧化钛的性质及应用进展
  • 纳米二氧化钛微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其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加,由于其尺寸的细微化,表现出来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导致纳米二氧化钛微粒的热、光、敏感特性和表面稳定性等方面不同于常规粒子,这就使得它在环境、信息、材料、能源、医疗与卫生等领域有着广阔的
  • 1970-01-01 汽油芳构化技术的应用
  • 采用汽油芳构化技术代替催化重整工艺,对小型炼油厂(500kt/a)进行改造 投资约为催化重整的l2%。使原料在HZSM-5分子筛催化荆内表面酸性中心发生裂化、齐聚、环化和脱氢反应,设置3台反应釜,用固定床模拟移动反应.石脑油2釜串联反应、另l釜待命,3釜轮流切换操作。实现连续生产。产物辛烷值
  • 1970-01-01 顺序输送竖直管道混油浓度数值模拟
  • 在K-8紊流模型和使用壁面函数法处理近壁区问题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顺序输送混油新的模型,并利用PHOENICS软件进行管内顺序输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清晰地反映出管内两油品交界面处的对流扩散传质现象。重点分析了输送次序对竖直上坡管道与下坡管道混油的影响。 <BR>
  • 1970-01-01 前大油田注水系统防腐防垢技术的研究
  • 前大油田注水系统腐蚀、结垢问题十分突出,开发了适用于前大油田注水水质的JYSJ—Q型杀菌剂、JYHZj—Q型缓蚀阻垢剂,并通过试验确定了配套加药工艺。经现场应用,有效缓解了注水系统的腐蚀结垢问题,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BR>
  • 1970-01-01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
  • 研究了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方法。以碳酸铵和氯化镁为主要原料,加入有机表面活性剂,经过反应、过滤、水洗、醇洗、干燥和灼烧制得纳米氧化镁。经堆积密度、比表面积、孔容积、粒径及透射 电镜的测定,试验样品的粒子大小均在10nm左右。试验结果证明,试验工艺路线及测定方法均适合纳米氧化
  • 1970-01-01 石灰窑上料系统的改造
  • 针对石灰窑上料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不仅保证了生产的连续稳定,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1970-01-01 浅析湿法磷酸过滤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
  • 介绍了湿法磷酸制备工艺中过滤系统的重要性及其操作步骤和要点。着重分析了影响其过滤性能的诸因素,包括原料磷矿、石膏磷酸料浆以及过滤设备等, 同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BR>
  • 1970-01-01 树脂层析法与萃取法在紫杉醇前处理中的比较
  • 以除杂率、脱色率和紫杉醇回收率为指标,比较了传统液液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的优劣。萃取法与树脂层析法处理的结果分别为除杂率分别为63.7 %、77.8%;脱色率分别为56.7%、71.8%;紫杉醇回收率分别为64.8%、98.5 %。结合可见光扫描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法较佳。此外,离子交换树脂法还具有降
关于中国煤化工网 - 广告服务 - 隐私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