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化工网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化工下载
  • 1970-01-01 聚乳酸 一氨基酸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 以乳酸(LA)、氨基酸(赖氨酸,L—L)、聚乙二醇(PEG)为单体,氯化亚锡(SnC1)为催化剂,采用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医用生物可降解材料。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出聚乳酸一氨基酸共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LA、氨基酸(赖氨酸)、PEG的摩尔比为85105,催化剂m(SnC12)m(LA)=0.007,聚合时间为1 0
  • 1970-01-01 Si3N4--siG材料的氧化性能研究
  • 通过对不同si3N4含量、不同温度下si3N4--SiC材料的氧化实验,分析氧化后的氧化增重率,得出Si3N4含量越高,材料氧化越严重;氧化温度越高,材料氧化越严重;且氧化增重率与氧化时间呈直线一抛物线规律。 <BR>
  • 1970-01-01 空速对焦化汽油产物分布的影响
  • 以抚顺焦化汽油为原料,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为反应装置,考察了空速对产物分布、轻油产品族组成、干气组成和液化气组成影响规律,同时通过实验数据建立了空速与干气收率、液化气收率、焦炭收率、轻油收率和总收率的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空速的增加,焦炭、干气和液化气收率逐渐下降,轻
  • 1970-01-01 含分子筛重整催化剂反应性能研究
  • 对含有ZSM一5沸石的重整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SM一 5催化剂具有 比常规重整催化剂更高的芳构化活性,并且产物中苯和二甲苯的含量较高,对二甲苯的含量高于其热力学平衡含量。当锌的质量分数为3.0%时,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铂的增加对重芳烃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1970-01-01 利用分水器降温改进乙酸乙酯合成工艺
  • 利用水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原理,通过降温反生成的水,提高主反应反应速率,降低杂质,分水器降温可以使乙酸乙酯周期平均减少2 5%,得到的乙酸乙酯粗品多1.06%,粗品含量提高1.8%,收率提高2.22%。 <BR>
  • 1970-01-01 几种芳烃抽提工艺的比较
  • 介绍了目前国内几种主要的已经工业化的芳烃抽提工艺,并且从溶剂性质和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且根据生产要求的不同,推荐了不同芳烃抽提的工艺。其中Sulfolane工艺为国内大多数装置所采用的工艺。 <BR>
  • 1970-01-01 炼厂丙烯的精制处理
  •  以实际生产为例,炼厂丙烯经过脱水、脱硫、再脱水精制后可达到聚合丙烯要求,为聚丙烯装置补充原料,满足聚丙烯装置高负荷生产需要,并确保聚丙烯产品质量。 
  • 1970-01-01 焦化苯加氢精制工艺研究
  • 介绍一种焦化苯加氢精制脱除杂质的工艺方法。该技术采用加氢精制,精制后的产品噻吩脱除率99.99%以上、总硫脱除率>99%、碱性氮脱除率100%、总氮脱除率>99%、液收>99%,精制苯中总硫质量分数<lx10-6,检测不出总氮。精制后的产品符合石油苯国家标准的质量要求,可用于有机化工合成。 <BR>
  • 1970-01-01 三元钴配合物Co(thy)(phen)(H20)2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 用溶液法合成了钴的配合物Co(thy)(phen)(Hoh,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其中硫代水杨酸和1,10一邻菲哕啉为双齿配位,分别与co 形成稳定的六,五元螯合环。并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和配体硫代水杨酸的荧光性质。 <BR>
  • 1970-01-01 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制备条件的探索
  •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微粒。对溶胶、凝胶形成的不同条件进行了试验。水解时应将水用乙醇稀释再对钛酸丁酯进行水解;pH在2~3时产生的凝胶较为均匀;溶剂乙醇与前驱体钛酸丁酯的用量比例/1.(乙醇)n(钛酸丁酯)= 53较为理想;生成凝胶的合适温度为35~40℃。 <BR
  • 1970-01-01 吸水膨胀型聚合物堵漏剂的合成与评价
  • 研制了一种吸水膨胀聚合物堵漏剂,该堵剂由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膨润土、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通过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并通过实验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此聚合物堵漏剂的性能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制备条件为引发剂用量0.35%;m(AA)m(AM)= 31;单体浓度30%;膨润土加
  • 1970-01-01 碳酸镁产品除铁工艺的研究
  •    阐述了氧化还原法除铁在制备碳酸镁中的应用,考察了反应时间、还原剂、氧化剂、络合剂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铁含量下降到0.016%。 
  • 1970-01-01 液碘实时汽化系统设计与研制
  • 碘蒸汽供应系统是化学氧碘激光器(cOIL)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COIL提供碘蒸汽与单重态氧发生近共振传能,从而产生增益实现激光输出。现有的主流供碘系统遵循饱和原理,这样的供碘方式如果达到稳态输出的碘量,原则上碘池应该无限大,故传统的碘罐蒸汽发生器存在准备时间长,工作时间
  • 1970-01-01 3万t/a冷榨脱蜡装置技术改进
  • 庆阳和盛石化有限公司3万t/a冷榨脱蜡装置充分利用原催化原料,生产有 市场需求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全面提升公司效益。同时在项目实施中积极推广“四新”技术应用,在冷榨工序段采用三段式制冷冷冻工艺,使传统的冷榨脱蜡工艺得到了完善和提升。 <BR>
  • 1970-01-01 FCC波形膨胀节稳定性分析
  • 介绍了波形膨胀节应力分布的一般特点,针对三旋改造后烟机入口膨胀节变形及过热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三旋改造过程中膨胀节未预变形及恒力弹簧未复位是导致膨胀节产生转角变大及局部超温的主要原因,并按EJMA(美国膨胀节制造商协会)标准进行了应力评定。 <BR>
  • 1970-01-01 渣油固定床加氢保护剂级配比例研究
  • 采用R3中试装置对渣油加氢处理保护剂的装填级配进行了研究。在反应温度和反应氢分压一定的试验条件下, 通过改变反应空速计算出保护剂不同装填比例下的杂质脱除率,确定渣油加氢处理保护剂的最优级配比例。 <BR>
  • 1970-01-01 PRO/II模拟软件在重芳烃分离装置开车中的应用
  • 通过应用PRO/Ⅱ模拟软件,模拟锦州石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重芳烃分离装置的预分馏塔、偏三甲苯塔、富集均三塔,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指导装置开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1970-01-01 防止高压聚乙烯装置反应分解减少环境污染的对策
  • 大庆石化公司20万t/a高压聚乙烯装置开工以来,多次因为反应分解造成装置停车,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经过装置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摸索,总结了反应分解的原因,针对反应分解制定了对策,使反应分解发 生率降到最低。 <BR>
  • 1970-01-01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 管壳式换热器是理论研究水平最高、设计技术最完善、标准化和规范化历史最悠久以及计算机程序软件开发最早的换热设备,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实例简单地介绍了利用HTRI程序进行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BR>
  • 1970-01-01 利用MD技术纯化玫瑰精油的正交实验研究
  • 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的玫瑰粗油含蜡质较高,影响品质,采用无毒、无 害、高效的分子蒸馏技术对其进行脱蜡,避免了传统有机溶剂法对精油品质的破 坏,精油得率可达20.6%。正交实验表明分子蒸馏法提纯玫瑰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蒸馏压力3.0Pa蒸馏温度110℃、物料流量2mL/min、刮膜转速480r/min<BR>
  • 1970-01-01 纳米Fe3o4 的合成及表面改性
  • 在对合成纳米Fe3o4颗粒的最适宜反应条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柠檬酸钠表面改性合成纳米Fe3O4颗粒的最适宜条件可以削得粒径为30-4 0nm的Fe304颗粒。通过红外光谱仅、透射电子显微镜证明合成产物为纳米Fe3O4颗粒,且粒径均匀,分散性好。 <BR>
  • 1970-01-01 C9石油树脂的研究应用进展
  • 介绍了C9石油树脂在涂料工业、粘合剂、橡胶工业和印刷油墨中的应用,对C9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了热聚合、催化聚合和自由基聚合三种方法的优劣。指出了C9石油树脂改性的两个发展方向即化学改性和加氢改性,对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BR>
关于中国煤化工网 - 广告服务 - 隐私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