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01-01
联苯取代1,3,4一嗯二唑一2一 硫酮的合成与表征
- 以不同的芳香酸为原料,经酯化、氨解、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l,3,4一 嘻二唑(4a-4e)。中的N—H键与2一氰基一4一溴甲基联苯经缩合反应合成了具有多种潜在生物活性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标题化合物5a~5e。5的结构经HNMR,IR和MS表征确认。 <BR>
-
1970-01-01
尿素与苯酚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热力学分析
-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结合Watson公式和热力学关系式计算了尿素与苯酚合成碳酸二苯酯液态反应的反应焓变、反应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平衡常数。结果表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碳酸二苯酯的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常数很小,为了提高产品收率,必须及时移走生成的氨气。 <BR>
-
1970-01-01
异戊二烯和苯乙烯阳离子共聚合成研究
- 采用阳离子聚合法,以异戊二烯、苯乙烯为单体合成了低分子量的共聚物,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时问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对合成产物进行了IR及热重分析。研究表明,较佳的聚合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0%、催化剂(A1C1)与助催化剂(CC1CO
-
1970-01-01
片螺素中间体一2,4,5 三甲氧基一a一卤代苯乙酮去甲基研究
- 片螺素(1.amellarins)是一类从海洋软体动物中提取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吡咯类生物碱,其中片螺H是一类具有高效的抗拓扑异构酶I活性,同时在治疗人类癌症方面具有很多独特活性的物质。1一(2,4,5一三甲氧基苯基)一2一溴乙酮是合成片螺素H的重要中间体。本文以不同的路易斯酸首次对该化合
-
1970-01-01
由环己烯合成1,2一环己二醇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了以环已烯为主要原料,合成l,2一环己二醇工艺近年来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从常用氧化剂双氧水、分子氧、有机过氧酸及烷基过氧化氢等方面, 阐述了环己烯的二羟化方法,对目前应用于此反应的二羟化催化剂如过渡金属络合物、手性锇催化剂、杂多酸、分子筛、磺酸树脂催化剂等进行了介
-
1970-01-01
气相色谱法测定芦笋及其土壤中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
-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芦笋及其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苯醚甲环唑添加量为0.02~1.5mg/kg范围内苯醚甲环唑在芦笋茎枝 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7.47%~92.o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58%9.90%之间;在芦笋嫩茎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91.35%~98.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34%~7.05%之
-
1970-01-01
N--对甲基苯基)苯并吲哚的合成研究
- 本文首次报道了oled中间体材料N一(对甲基苯基)苯并吲哚的合成方法。主要通过Fischer吲哚合成法,乌尔曼,催化加氢三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在Fischer 吲哚合成法中着重探讨了用水量对反应的影响,在乌尔曼反应中研究了c u粉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加氢反应中用单因素法确定了最佳反应温度
-
1970-01-01
三聚氰胺生产中熔盐泵的故障分析
- 熔盐为尿素缩合为三聚氰胺的强吸热反应提供连续供热,在生产中要密切监控熔盐泵电流及油温变化,防止泵损坏,造成三聚氰胺装置全面长期停车。
-
1970-01-01
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乙酰丙酮的研究
- 采用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乙酰乙酸乙酯和乙酸酐为原料,对乙酰丙酮的合成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9h,温度95℃,原料摩尔比n(乙酰乙酸乙酯)n(乙酸酐)=1.05l,催化剂用量占总物料质量的10%,乙酰丙酮的收率达到93%以上。 <BR>
-
1970-01-01
双壬氧基乙烯醚的合成工艺研究
- 以壬基酚、二氯二乙醚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 溴化铵为催化剂,合成标题化合物双壬氧基乙烯醚。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优化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1 0%(m/m,以壬基酚计),物料比n(壬基酚)n(二氯二乙醚)= 2l,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为95℃。用此中间体制成的孪连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性能。 <BR>
-
1970-01-01
纳洛酮的应用研究进展
- 盐酸纳洛酮为一特异性阿片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用于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解救呼吸抑制等症状。本文对纳洛酮的临床应用和药剂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
-
1970-01-01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 以N-甲基咪唑、2一氯乙基苯、硫酸氢钾合成1一甲基一3一a一甲基一(4 一磺酸苄基)1眯唑硫酸氢盐酸性离子液体。考察了酸性离子液体在甲醛和丙烯腈的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n(甲醛)n(丙烯腈)=1.21.0,酸性离子液体用量为丙烯腈质量的8.0%,反应温度70C,反应时间2.0h 。在该条件
-
1970-01-01
水溶剂法合成甲基毒死蜱
- 在一定的催化剂作用下,以3,5,6一三氯吡啶一2一醇钠和00一二甲基硫代磷酰氯为原料,以水为溶剂合成甲基毒死蜱。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产品含量可达97.5%,总收率为96.2%(以3,5,6一三氯吡啶一2一醇钠计)。 <BR>
-
1970-01-01
乙酰丙酮盐的制备与应用
- 文章分析乙酰丙酮的结构和性质,介绍乙酰丙酮盐的制备工艺和应用,并探讨乙酰丙酮盐的合成过程机理。
-
1970-01-01
托拉塞米合成研究
- 以4一羟基吡啶为起始原料,依次经磺化、氯化、酰胺化、取代、缩合反应得到成品。总收率为37.9%,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工艺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1970-01-01
我国水处理杀生剂的研究开发进展
- 介绍了我国水处理杀生剂中氧化性杀生剂和非氧化性杀生剂的研究开发进展,并提出了开发高效,低毒,速效,广谱,稳定性强,无副作用的药剂;开发一剂多用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开发有针对性的特效杀生剂等建议。 <BR>
-
1970-01-01
高效氯氰菊酯原药的研制与开发
- 本文介绍了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的性质,国内现状,合成原理,实验步骤,技术指标,以及其含氰废水的研制
-
1970-01-01
聚a一烯烃合成油的催化剂进展
- 介绍了国内外生产聚一烯烃油合成油的催化剂,主要包括铬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路易斯酸催化剂和齐一纳催化剂。对聚a一烯烃合成油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开发生产l一癸烯等高碳a一烯烃的高级润滑油基础油是润滑油行业发展的方向。 <BR>
-
1970-01-01
水作反应介质的绿色化学技术
- 本文综述了水相中的各种有机合成反应技术、生物催化反应技术、催化剂的回收和产品分离技术以及水相反应中电化学和太阳能化学技术,并对水作反应介质的绿色化学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BR>
-
1970-01-01
新方法合成3,4 -乙撑二氧噻吩系列化合物
- 从2,3一二甲氧基一1,3一丁二烯衍生物出发,微波辐射下采用一锅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3,4 一乙撑二氧噻吩类化合物。3,4 一乙撑二氧噻吩类化合物的结构经13CNMR、IHNMR、I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此外,本文讨论了原料的量、催化剂和溶剂对3,4一乙撑二氧噻吩(EDOT)收率的影响。 <BR>
-
1970-01-01
茚并异喹啉酮类化合物及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茚并异喹酮啉类化合物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NCI)通过COMP ARE系统比较筛选而得到的一类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此类化合物的研究以 NSC314622为先导,之后又涌现出了许多有代表性茚并异喹啉酮类衍生物,如NSC727357,NSC3 44505,MJ-III一65等。其中某些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已并不仅仅局限
-
1970-01-01
乙烯一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增容回收聚乙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
- 采用乙烯一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作为增容剂制备了回收聚乙烯/ 聚氯乙烯(RPE/PVC)共混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共混材料两相之间的相容性;通过微控电子万能实验机、电子冲击实验机研究了EMMA和RPE对共混材料性能的影响。DSC试验结果表明,EMMA能显著改善PVC与RPE之间的
-
1970-01-01
旋转填料床吸收磷肥尾气中氨气的研究
- 本实验以酸性废水为吸收液,采用旋转填料床代替传统塔设备,对脱除磷肥尾气中的氨气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气量为500mvh,气液比lo0Om3m -3超重力因子为90的条件下,吸收效率达到9O%以上,经连续运转系统运行稳定。 处理后磷肥尾气中的氨气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BR>
-
1970-01-01
苯佐卡因合成工艺的改进
- 目的改进苯佐卡因的合成工艺方法评价了合成苯佐卡因的主要合成路线,在较优合成路线的基础上进行试验研究,在酯化反应阶段利用微波辐射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结果 酯化反应时间缩短为1imin,酯化反应收率96.5%;工艺改进后,酯化和还原两个阶段的总收率达81.1%,有较大提高。结
